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步步惊唐

第0364章 王忠嗣下狱

步步惊唐 何昊远 3620 2024-11-16 04:33

  宣政殿的朝会上,针对王忠嗣的弹劾声浪一波接着一波,王忠嗣本人还能保持淡定,但太子李亨已经有些坐立不安了。

  所有针对王忠嗣的弹劾,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实际上要针对的都是他这个东宫太子。

  御史言官们含沙射影,都在暗指王忠嗣是与他这个太子以及驸马都尉张垍等暗中勾结,企图篡位夺权。一浪浪的攻击层出不穷,而王忠嗣和张自已经有些百口莫辩,难以应付。

  对此,李亨焦甚至求助的望向了丹墀上的高力士,只是高力士在这种朝会上,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高力士对他求助的目光装着没看到,让李亨心里更加不安。

  就在这时,李隆基突然转头问他道:太子,你身为储君,对大臣们弹劾王忠嗣的罪名如何看待

  李亨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诚惶诚恐的出班拜道:父皇,儿臣

  李亨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这个风高流急的时刻,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会变得非常敏感;

  而且他一时摸不清自己父皇的心意,面对朝臣们浪潮般的弹劾,他父皇一直没有任何表示,似乎在放任臣子们对王忠嗣的弹劾,这就更让他难以自处了。

  按说,无论如何他应该出面为王忠嗣说句话,但如果他父皇已经决定惩治王忠嗣,他这个时候出面替王忠嗣说话岂不等于是自己往刀口上撞

  可王忠嗣现在是他最重要的臂膀,如果不替王忠嗣说话,不仅会让所有支持他的人心寒,同时也可能会因此失掉这个最重要的臂助。

  李隆基对他吞吞吐吐的样子有些不满,语气严肃地加了一句:太子有什么话不能当着大臣们的面说吗

  李隆基这话说得可就有些重了,惊得李亨心肝儿发颤。额头隐隐见汗。

  他连忙再拜道:父皇,儿儿臣事无不可对人言,御史们暗指儿臣与王忠嗣勾结,图谋篡逆,儿臣敢向父皇保证,绝无此事。儿臣自知愚鲁,自被立为储君以来,一直战战兢兢,深恐辜负父皇期望,为此,儿臣只愿多读一些圣贤书,多聆听一些父皇的教诲,岂敢有丝毫不轨之心父皇,儿臣冤枉啊。还请父皇明察

  李亨说到最后,跪地哭诉起来,他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但因时刻担心李林甫的暗算,愁眉不展,夜不安寝,相貌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看上去就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两鬓甚至已经有些微微斑白了。

  他这一番跪地哭诉,显得十分可怜。着实让人动容,发现儿子未满四十岁,竟已是两鬓微斑之后,李隆基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缓和了语气,轻声抚慰道:太子起来吧。

  多谢父皇李亨再叩首。含泪起身退回班列。

  李隆基看着他萧索的身影,心里又暗叹了一下,他一向对王忠嗣很信任,说王忠嗣有谋逆之心,李隆基是不信的。至少现在不信。

  但大臣们的弹劾的事,也并非没有道理,经历过惨烈的宫廷斗争的他,深知要维护皇帝的权力是多么的重要。

  他对王忠嗣的信任,结果却换来了王忠嗣的抗旨不遵,不管王忠嗣有多么个理由,对他而言,这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身为皇帝,特别是象他这样文治武功赫赫的帝王,最容不得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对手握重兵的边帅,尤其希望他们能绝对的忠诚,对自己的旨意不打任何折扣。

  王忠嗣的做法,等于是用他的正确来证明自己这个皇帝的过失,想到这些,李隆基里心又不禁有气,他望向王忠嗣冷声说道:王忠嗣,对御史们的弹劾,你作何解释

  王忠嗣铁甲铿锵,出班拜道:陛下,臣自幼丧父,托天之幸,得陛下接入宫中亲自抚养,在臣心里,陛下不仅是君王,也是父亲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违抗圣旨李林甫一看李亨和王忠嗣配合默契,都想以亲情来打动皇帝的心,他不等王忠嗣说完,立即出班大声驳斥道,陛下自古以来,圣旨之所以称为圣旨,是因为它神圣不可抗拒,否则若是人人抗旨不遵,君王权威何在政令如何颁行天下,如何号令天下臣民

  王忠嗣为陛下亲自扶养成人,岂能不明白不这道理然却还给边帅开此抗旨不遵的先例,实在是不忠不孝,罪不可赦

  陛下,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为了祖宗基业的传承,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李林甫一出面,朝堂上顿时站出大批官员,齐声疾呼:

  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至少有半数在上官员站了出去,黑压压一大片,同声请求严惩王忠嗣,根本没给王忠嗣自辩的机会。

  即便是李隆基这样的皇帝,也不可能膜视这么多大臣的意见,更何况李隆基本身对王忠嗣抗旨不遵也相当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当廷下旨,将王忠嗣下狱,命刑部尚书公孙谨御史中丞杨慎矜大理寺卿吴尊儒一起,对王忠嗣进行会审。

  王忠嗣,终于还是被下狱了,这个结果,有李林甫群起而攻之的原因,但谁又能说,杨贵妃那番话没有起作用呢

  在内外夹击之下,王忠嗣能扛过去才真是奇事。

  这个结果,李林甫还算满意。

  太子李亨则感觉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心惶惶地回到东宫,这个时候,他什么也做不了,就象一只待宰羔羊。

  李昂刚刚出了宣政殿,就有宫里的太监过来叫住他:陛下有旨,宣通议大夫陇右都督府长史李昂前往延英殿觐见。

  在朝会上站了半天,李昂两脚发麻,又累又饿,正准备回去大吃一顿,结果却被小太监叫住了。

  他只得停下,跟着小太监转过宣政大殿,经中书省过延英门,进入延英门后便算是进入大明宫的后廷了。

  延英门内有延英殿,因离中书省比较近,是皇帝接见大臣常用到的便殿。李昂被领进延英殿时,里面除了太监宫女,却不见李隆基的影子。

  看来皇帝也饿,先用餐去了。

  李昂在殿中等了许久,才有小太监拿着些点心来,说是御赐的。

  李昂管它是谁赐的,先镇饱肚子再说。

  堂堂的大唐皇帝,真是小气,拿来的点心才够李昂吃个半饱,好吧,总算肚子不再咕咕叫了。

  他又在殿内等了许久,甚至还发现了殿角的一只蚂蚁,并经他仔细研究确定,唐朝的蚂蚁和后世的蚂蚁没有什么不同。

  殿内的太监宫女象看新奇玩意的观察着他,李昂的名声可太响了,宫女太监们闲来没事总喜欢谈论他的英雄事迹,多少春心寂寞的宫女把他当成了梦中情郎。这下终于有机会见着真人了,哪能不多看见眼。

  等得李昂快要睡着的时候,延英殿外才传来动静,李隆基带着一大群太监宫女和护卫,浩浩荡荡的来到殿外,李昂赶紧起身参见。

  李隆基又仔细看了他一眼,才说道:平身吧。

  谢陛下

  李隆基走到上首的坐床前,脱靴坐好,他的身体看上去还很健康,但终究敌不过岁月的风霜,脸上的肌肉松弛了,皱纹满脸,还长了几小块老年斑。

  李昂,你可知道朕为何要召见于你

  臣不知。

  对王忠嗣抗旨之事,你怎么看

  此事关系重大,自有陛下与朝中相公定夺,臣职位卑微,不敢擅议。

  朕让你说你就说,你也想抗旨不成李隆基突然加重语气,斥责了一句。

  李昂连忙说道:启奏陛下,石堡战役之前,微臣曾向王大使建言,石堡天险,不宜强攻,当以歼灭吐蕃有生力量为主,皆因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与其以惨重的伤亡夺取石堡,不如调集精锐,精心部署,多歼灭一些敌人,是以,臣实则也是不赞同强攻石堡的。

  但另一方面,正所谓军令如山,更何况圣旨呢如果臣是王大使,进谏不成,定会依旨照办,全力以赴,因为陛下的圣旨重于一切,特别是作为边帅,抗旨不遵,损害了君威,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死伤数万士卒。

  李昂的话,让李隆基怔了一怔,诚然,王忠嗣抗旨不遵,保存了许多将士的性命,但此风一起,却损害了皇帝的权威。而皇帝之所以能统治天下,靠的就是无上的权威。

  御史言官抗谏一下,那是皇帝赋予他们的特权。作为武将,就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管对错,必须做到指哪打哪。

  王忠嗣的抗旨,确实开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今后各镇节度使只要认为圣旨不合时宜,便拒不执行,那天下还不大乱

  李昂所说的此事造成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死伤数万士卒,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李隆基所忌惮的何尝不是这个,李昂的话,简洁明了,却一下子说到了他的心坎上,让他对李昂的好感大增。

  来啊,给李昂赐坐。

  谢陛下隆恩。李昂坦然地坐下来。

  李隆基示意高力士把李昂那枚玉扳指还给他,李昂接过轻声说了句:多谢高将军。

  给朕说说你这扳指的来历和自己的身世。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