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张瑄的派系
李亨这话一出口,张瑄淡然一笑,拱手为礼道,“殿下所命,臣无有不从。”
张瑄心里明白,彻底拿下韩建良必然会得到李亨的百般抵制,单凭此事,只能说明其人有管教不严之罪,并不足以使其罢官。
韩越可严惩,为了张瑄这个永宁王的面子和权威,李亨会做出这样的让步,但因此牵连上韩建良,几乎不太可能。
因此,张瑄并没有当面与李亨在处理韩建良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他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只要他开了头,后面的事情必然会有杨国忠的人跟上摇旗呐喊。如果杨国忠不趁机将韩建良扳倒,那还是杨国忠吗?
对此,张瑄深信不疑。
见张瑄给足了自己的面子,李亨长出了一口气,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又冲着冯锡强沉声道,“冯锡强,韩建良之子韩越纵奴行凶,当街行马,冲撞永宁王,其罪不小。若是案情查实,以本宫之见,当严惩不贷!”
“当众杖责二十,戴刑具游街三日,以儆效尤!堪为全城纨绔之戒!”
“殿下英明。”张瑄微微一笑。
“臣遵旨!”冯锡强这才松了口气,叩首领命。
此事由韩越而起,但中间也有他这个长安县令的责任,如今张瑄并没有再追究他擅动官差滥施刑罚的责任,冯锡强暗叫侥幸之余,心里也生出几分感激涕零。
两人出了宫,在宫门之外,冯锡强慨然跪倒在张瑄面前,低低道,“王爷宽宏大量,不计卑职之过,卑职感激不尽!”
张瑄没有扶起冯锡强,目光炯炯,凛然道,“冯县令,此事当为教训,希望你能牢记。为官者手中的权力乃是公器,不可沦为私器私刑。你是长安县的父母官,不求你能蔑视权贵,但求你能秉公执法,为百姓做主。”
“本王一向以为,做官如同做人,做一天的官就要做一天的事。看在你素有官声的份上,本王这一次不为己甚,你且起来吧。”
“谢王爷教诲,卑职谨记不忘。”冯锡强红着脸羞愧万分地站起身来。
“好了,本王还有事,就先回府了。韩越一案,就交给冯县令了。”张瑄摆了摆手,从一个护军手里接过马缰绳,翻身上马,在南霁云等人的护卫中绝尘而去。
冯锡强默然躬身相送,再次直起身来的时候,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
张瑄这头的麻烦倒是没了,可这一次他得罪了韩建良,还要按照李亨的意思严惩韩越,只要韩建良不倒,他日后哪里还会有好果子吃?
韩建良可没有张瑄这种肚量和气度。这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他或许不敢向张瑄报复,但冯锡强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能经得住韩建良的折腾?
冯锡强无奈地叹息着,翻身上马,正准备回衙,突然见张瑄的一个护军去而复返。
“冯县令!”军卒招呼道。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卒,但冯锡强也不敢得罪,勉强笑了笑抱拳道,“军爷!”
“冯县令,永宁王张大帅让某家传话给冯县令,说冯县令尽管按律处置,一切有大帅做主。”
说完,军卒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张瑄这话就相当于是告诉冯锡强,如果日后韩建良报复他,自有永宁王府替他撑腰。
冯锡强大喜,在马上躬身下去,“卑职拜谢王爷恩典!”
冯锡强纵马归衙,心情舒爽。虽然与韩建良决裂了,但却意外地得到了张瑄的眷顾,若是能趁机投入张瑄门下,岂不是比当韩建良的门生强上百倍?
……
……
长安县判定韩越有罪,当众将其杖责二十,然后给韩越戴上刑具,命其在长安城里游街三日。
长安城里议论纷纷,众多权贵子弟“兔死狐悲”,纷纷被家中长辈勒令闭门不出,免得再生事端,重蹈覆辙。当然,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时间长了,该怎么还是怎么,该欺男霸女的还是会欺男霸女,纨绔终归还是纨绔。
果然如张瑄预料的那样,杨国忠率领杨派众人接连上书,参奏弹劾大理寺卿韩建良,指正其“罗织罪名、诬陷大臣、纵子行凶,危害市井、贪赃枉法”等十几条罪状。
一时间,朝野汹涌如潮,杨国忠亲自导演和发动了一场倒韩的战役,声势浩大。
越来越多的朝臣参与进来,毕竟韩建良平素得罪的人太多太多了。
李亨无奈,只得借韩越的案子,罢免了韩建良的大理寺卿之职。
张瑄回京不过区区数日,便先后有两名太子党重要骨干落马,这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
与朝中的动静相比,张瑄在永宁王府悠然自得陪着崔颖要么出城游玩,要么走亲访友,大开宴席,招待长安权贵。
如果是有心人,便不难发现,最近张瑄的永宁王府中进出最多的当是崔氏、郑氏、王氏、卢氏这些唐时的门阀大族中人。
门阀士族的力量盘根错节,相当强大。但经过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任权相的排挤打压,如今四大豪门在朝中的势力大不如前。而因为张瑄是崔家的女婿,如今又身居高位掌握兵权,在崔琚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门阀士族渐渐有投靠张瑄并将张瑄推举为门阀士族代言人的意图。
所谓时势造英雄。张瑄是士子出身、名臣张九龄之后、文采横溢、声名鹊起,又有高爵兵权,还是崔氏的姻亲,具备充当门阀士族“大当家”的各种条件。与张瑄联盟合作,不仅能保证士族的清誉,还能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
越来越多的门阀士族子弟看透了这一点,主动登门示好的越来越多。而有不少士族子弟,甚至不惜投入张瑄门下。
令很多朝臣惊讶的是,杨派中的实权派羽林卫右卫大将军杨涟,中立派的有“墙头草”之称的左相兼吏部尚书陈希烈,也与张瑄过从甚密。
年关越来越近,与民间的喜庆气氛相比,朝中的气氛比较凝重。
因为先后有两个大臣被罢官,朝中有了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权力洗牌。
张瑄没有插手朝中各部司署衙门主官人选的调配,他只是上书推荐原京兆府少尹马卢出任京兆府尹,原侍御史崔琚出任工部侍郎,很快得到通过。
经过数日的政治博弈和利益争夺,朝中各部司寺的主官人选很快任命到位。
个别有心人就意外地发现,张瑄在朝中的派系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
单以六部尚书而言,吏部尚书是陈希烈兼任,礼部尚书是杨国忠兼任,户部尚书是郑氏的郑通(原户部侍郎),刑部是卢氏的卢凌(原御史中丞),工部尚书马德惠原地不动,兵部尚书由羽林卫左卫大将军陈玄礼兼任。
郑通、卢凌是张瑄的人,马德惠是杨国忠的人,陈玄礼则是太子党,如果再加上陈希烈这个准张瑄派,以及通过此次调整跃居高位、遍布于各衙门司署的士族门第出身的中层官员,张瑄在朝中掌握的力量已经首次压过了杨国忠。
三足鼎立之势,渐渐向张瑄倾斜。
当然,这只是暗中的局面。在名义和表面上,张派和杨派还是同盟军的。这是李亨力排众议坚持让陈玄礼兼任刑部尚书的重要因素。
虽然李亨还是想继续起用张继勇和韩建良,但因为有杨国忠等人的强烈反对,以及张瑄派众人暗中的抵制,暂时只能作罢。
……
……
还有两日就是春节。
午后时分,张瑄与建宁王李倓从曲江池饮宴回府。
两队仪仗进入长安城,在朱雀大街中央处分手,李倓回皇城,张瑄自回王府。
这些日子,李倓与张瑄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密切,这让准太子李豫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但却无可奈何。
李倓的仪仗队伍刚刚进了皇城的宫门,一身微服的李豫就带着几个随从自街角踱步出来,面向宫门的方向默然凝视沉吟不语。
与最近春风得意的李倓相比,李豫的心情越来越焦躁和不安。
上元节,李亨即将正式登基称帝,宫里和朝廷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完结,连老皇帝的禅让诏书都已经草拟完成,就等待在上元节之日,张瑄率天下藩镇,杨国忠率朝中众臣,一起殷切劝进了。
李亨称帝没有任何悬念。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李亨称帝,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册封东宫太子。
原来李豫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非常稳固,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李亨似有扶植李倓的架势,这让李豫心急如焚寝食不安。
“殿下……该出城了。”
李豫的亲信,右卫率府长史公孙游轻轻道。
右卫率府是拱卫东宫的军事力量,相当于东宫卫队,目前由李豫亲自掌控。
李豫慢慢回头来望着公孙游,轻轻一叹,“公孙长史,本宫心神不宁啊!”
公孙游心里暗叹,欲言又止。
公孙游一直认为,李豫不该得罪张瑄,从一开始就不该。而应该像李倓一样,放低身段,主动向张瑄示好,如果能得到张瑄的支持,他的太子之位还能跑得了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