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胡之血时代

第409章

五胡之血时代 疯狗先生 4868 2024-11-15 17:54

  公元三一四年,初夏。

  与之前数年的干旱不同,今年的雨水可谓是异常的丰沛。

  刘预所在的兖州自从三月以来,就一直是雨水连连,几乎所有的河流湖泊都是达到了多年以来的最高水位。

  进入初夏之后,人们原本对于雨水丰沛的喜悦,却是已经开始转化为了烦恼。

  刘预如今的都城卢子位于济水和古黄河的那面,因为北面黄河的地势高于济水,在大雨连绵的时候,就导致积水往南倾泻到了都城卢子一带。

  “陛下,卢子内外诸军的营地都已经被水淹,刚刚迁到东山一带的高地上暂避。”

  “南塘一带的民居被水淹者十之七八,各家积蓄有近半没于洪水。”

  “卢子南城门被水淹垮塌,需要调拨工匠修补。”

  “。。。。。”

  外面依旧是阴雨连绵,大殿内的刘预心情也是一样的阴沉。

  这一件件的事情,几乎全都是因为这一场大雨。

  卢子城所在的地方虽然平坦,又靠近河流,但是在遇到大雨的时候,东南两面的雨水却是必须经过卢子,然后才能进入济水东流入海。

  这样一来,居于中间的卢子城就肯定要先遭水淹了。

  “唉,看来自古济南济北不能作为国都,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

  刘预心中忍不住的叹息。

  西晋末年频发的大旱大灾,导致卢子这种靠近河流的城池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在雨涝时节,却没有良好的排水便利,大量的人口聚集于此,必定要遭受更大的损失。

  “既然如此,那就立刻命有司先去赈济灾民吧,他们的衣食财物多有损失,要是没有赈济,恐怕要活不下去了。”

  刘预先是命令去赈济灾民,因为汉国的百姓虽然暂时没有了兵灾战乱的苦楚,但是汉国各种的税赋其实也并不低,再加上诸多的支出后,这些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多少积蓄来应付这种灾荒。

  “陛下,那南面城墙的修补,是不是一并同来,正好让那些灾民以工代赈?”那名尚书郎问道。

  刘预想了想之后,却是摇摇头,否定了这个办法。

  “现在雨水还没有停息的样子,南城墙修补恐怕是来不及了,要是以工代赈恐怕又要耽误些日子,南城墙先派人多看守缺口就好了,等到以后再修补吧。”

  其实在刘预的心中,已经不打算修补那个城墙缺口了,因为他已经有了迁都的打算。

  等到迁都之后,狭小的卢子城也就不再需要太多的城防了。

  正好在此时,主管尚书台的华琇也是就此事开口了。

  “陛下,臣派去邺城的属吏已经送回来了地势图,请陛下览阅。”

  说着,华琇就把一大张地图呈到了刘预面前。

  打开地图后,刘预从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邺城内外的城防、地形、河流、山川的情况。

  早在去年的时候,刘预就已经与众人商议,打算迁都到邺城。

  此时的邺城,乃是汉末曹操时候营修增建的,虽然在数年前被幽州鲜卑兵大掠损毁过,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建筑还是完好了。

  再加上周围的地形地势,绝对是比卢子城好数倍的都城所在。

  最起码当雨水太大的时候,邺城外面的漳水可是几乎不会内涝城池的。

  “嗯,不错,邺城果然是形胜之地。”

  刘预看着地图忍不住的赞叹。

  其实他不仅是看重了邺城的水文地形,更重要的是邺城位于冀州平原南部的精华地带,周围的耕地方圆数百里。

  整个邺城外面的良田数量几乎是卢子的近十倍以上。

  有了这么多土地之后,要是定都邺城,其中百官、宗室军队的补给就可以不再依赖外部的供应,仅仅是邺城自身的产出,就足以满足。

  反正现在的中原人口数量锐减,就算是定都那里,也不过是多增加二十万人左右的数量。

  相对于邺城外面上百万亩的土地,根本就是毫无压力。

  “邺城天下膏腴之地,要是只看良田产出的话,根本就不必关中、伊洛差,甚至于要是算良田数目的话,还要比关中、洛阳更加多。”

  华琇非常认真的向刘预说道。

  自从刘预打算迁都到邺城后,华琇就是最为积极的那个人。

  因为邺城靠近华琇乡里,要是以后宗族聚集之地成了京畿重地,那华氏一门可谓是在他的手中更加光大了一番。

  哪怕是魏晋时代,这‘首都优势’的概念也早就是深入人心。

  “而且如今冀州军府兵多在邺城周边定居,将来京畿拱卫的重任,也就可以少却许多的麻烦了。”华琇又说道。

  邺城原本是晋成都王司马颖的大本营,在八王之乱的时候,幽州兵两进邺城,几乎把邺城内外全都劫掠一空,再加上后来羯胡势力大涨的时候,也是在邺城周围活动,导致邺城周围的几乎成了无人区。

  刘预在冀州安置府兵的时候,也就把邺城外面的土地全都收归而后重新划分给了府兵。

  所以,现在邺城外面的土地大多都是军府兵的土地,而不是原本那些世家大族的土地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预才选中了邺城,而不是城池人口更加完好的信都。

  “邺城的土地都在军府兵手中,那也就是相当于在朕的手中,重新调配起来可就是方便多了。”刘预也是很满意的说道。

  对于军府兵来说,征用调配职田就是军令,没有不听从的道理,也就省去了同世家大族扯皮的功夫。

  “只不过,邺城周边没有山河险固的优势,这一点上却不如关中、洛阳。”

  这时候,旁边的中书监荀组说道。

  如今的荀组乃是颍川荀氏在青州汉国的领头人,也可谓司州、豫州一带士人的领袖。

  对于刘预迁都邺城的打算,荀组虽然没有表示反对,但却其实并不太赞同。

  在荀组看来,最好的结果就是依旧暂时以卢子城临都,等到将来恢复洛阳后,再以洛阳为都城。

  如果这样的话,那冀州等士人集团就不会有捷足先登的优势。

  毕竟此时的士人多少以乡里、宗族为纽带,要是河北士人崛起了,那颍川众人就要落下风了。

  对于荀组提出的毛病,刘预在心中也是认可的。

  关中长安号称山河之固,不仅有河水,还有关隘防守。

  洛阳平原虽然最为狭小,但是也是有山河关隘的优势。

  反而邺城的太行、漳水、河水等天然屏障距离的实在太远,其中需要防守的漏洞实在是有些大。

  对于荀组的话,华琇也是早有准备,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江山社稷都是在德不在险!”

  “只要陛下内修仁德,外整威仪,则不必居于四塞之地,依旧可是高枕无忧。”

  听到华琇的这句话后,刘预也是表示了赞同。

  “不错!在德不在险。”

  “朕看邺城外面的空置的土地还是有许多,再以青州军府兵调拨一些来填充好了。”

  刘预心想,什么‘在德不在险’,虽然听起来有道理,但是依旧是有实力才能心安。

  要是都城外面有十万户军府兵拱卫,别说是在邺城了,就算是把都城放到四战之地的颍川,一样可以高枕无忧。

  如今邺城外面仅有不到一万户军府兵,实在是太少了。

  青州军府兵作为最悠闲的一群人,自然就需要多活动活动了,再加上又都是刘预起家以来的老根底居多,可谓是最为忠诚,也就一起去当‘京’户吧。

  不过,一说到‘内修仁德,外整威仪’的时候,刘预又想起来一件事。

  他转而向中书监荀组问道。

  “段部来人,已经是来了几天了?”

  荀组见状,赶紧回道。

  “陛下,段末被、段匹磾二人已经来了三日了。”

  “他们几个人表现如何?可有什么异动?”刘预又问道。

  在上个月的时候,吴信、冉良率领的三万汉军就几乎一路高歌猛进的打入了辽西。

  在令支城外,一路收降纳叛的汉军已经膨胀到了五万之多,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汉军,段部首领段疾陆眷阻止了两次迎击,全都是战败。

  眼看着求胜无望,段部诸人发生了内讧,段疾陆眷失去了对部众的掌控,无法再组织起来反击,只得派人像吴信投降。

  在战斗中负伤卧床的段疾陆眷无法长途跋涉,最后吴信派人把段末被、段匹磾二人送到都城请降。

  因为吴信知道刘预还想要收服段部当自己的鹰犬,也就没有以献俘阙下的模样来押送二人。

  “陛下,此二人都是在驿馆三日,不曾出门半步,也没有什么异常,甚至于连说话都是彼此很少交谈,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荀组说道。

  刘预可是听说段部诸人都是一群猛人,所以故意先冷落他们几天,借机观察他们是不是真心投降。

  要是段末被、段匹磾流露出异常举动或者话语,那刘预就回直接再命令宇文鲜卑南下攻击段部,以此来警告。

  “既然段末被、段匹磾二人还算恭顺,那就安排一个时间,先给他们赐宴吧。”

  对于段部的实力,刘预此时更加的有了认识。

  这一次吴信能以三万人轻松取胜,其实也是因为段部已经内部人心惶惶,并非段部兵马不堪一击。

  毕竟虽然两次战败,但是吴信率军的斩获却是不太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段部骑兵方便逃跑之外,还是因为段部兵马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做到逃而不溃。

  这时候,刘预又忽然想起来。

  “对了,张统、冉隆说东平州的百济土王等一众夷酋也要来朝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达?”

  听到这话后,荀组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臣今日早上收到的驿报,说是已经到了北海郡了,只不过路上大雨阻拦,恐怕还得两三日吧。”

  自从刘预专门下令给东平州乐浪郡、带方郡的张统、冉隆后,这两个人就一改之前对于东平州夷人招抚为主的政策,变成了拉拢利用少数,去攻打掳掠多数的政策。

  特别是在北面的冉隆方面,那几部被收为爪牙的濊貊、沃沮部落在变成了汉军义从后,不仅是实力得到了大增,而是在身份认知上也发生了巨变。

  这些原本是蛮夷的濊貊、沃沮酋长,在成为汉军义从后,对于之前的那些濊貊、扶余、沃沮同类们却是表现出了更加冷酷的残忍。

  在亲眼见到这些东平州‘义从’的表现后,连东平州都督冉隆都是在给刘预的奏表中夸赞他们,甚至于觉得这几个濊貊、沃沮部落都是‘尊王攘夷’的楷模榜样。

  在这些‘内奸’的奋力之下,仅仅几个月,冉隆就已经掳获了大量的丁口、牲畜和马匹,更是把汉军的赫赫威名彻底又传播了开来。

  在这些夷人部落中,原本只存在于数代之前的记忆,又一次重新回到了现实中,那些穿着铁甲手持钢刀的汉人又回来了。

  与在东平州北方的赫赫凶名不同,在南面的百济、马韩一带,对于百济人来说,汉军却没有表现出来太多的狠辣。

  因为在此之前的数次交战中,这些百济人早就领教过了汉军的实力,哪怕东平州刺史张统提出的要求再过分,他们也不敢表示出任何的不满。

  特别是一直与百济人相互为奥援的高句丽人怂掉之后,弱小的百济人更是变成了可怜的存在。

  自从百济大王比流王得知汉军的又增加了五千兵力,乘坐着舟船渡海到达带方郡后,更是日夜不停的向东平州刺史张统哀求,想要渡海去朝见天子。

  所以张统和冉隆一番商议之后,就派人专门把俘获的丁口,连同依附的夷人酋长、百济比流王等人一起送到了都城,让他们来给天子朝贺。

  毕竟,自古以来的天子帝王,最为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万国来贺’。

  如今天下四分五裂,万国是没有指望了,东平州的几个夷人、百济人到也可以顶个一二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