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吏斗法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木箱的铜锁被打开,箱盖也被揭开,朱厚熜看得分明,一套七品的官服乌纱叠得整整齐齐,旁边是一颗官印,显然正是诸暨正堂大印。官职禄位,皆是君父天恩所赐;抚民一方,又是代君父行政,是故大印要用代表皇家威仪的明黄绸缎包裹起来。
官服官帽和大印都静静地躺在箱底,朱厚熜猜想,孙嘉新大概是决意把清丈田亩的弊端上达天听之后,就要辞官归乡了——官场蹉跌二十余年,一遭罢官、一遭贬黜,这一次又被逼得装疯卖傻、丢官去职,即便是这样风骨奇佳、操守高洁的官场硬汉,也萌生了“不如归去”的念头吧!幸好自己专程来诸暨走了这一遭,否则的话,失去这样的清官能吏,真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损失啊!
从前面大堂上传来的堂鼓声越发响得紧了,孙嘉新更不犹豫,倏地捧起官帽戴上,接着拿起官服抖开穿在身上,正要系上肩膀上的扣绊,眼前多出了两只手。他抬眼望去,竟是皇上,看那样子,皇上是要为自己系上扣绊。
孙嘉新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不顾君臣礼仪地直视天颜,粗大的喉结上下蠕动,花白的胡须也不停颤抖,嘴唇更是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朱厚熜不言声地拉过孙嘉新官服上的带子,打了个结,将两幅官服系在了一起,然后又替他掸平了官服上的皱褶。
孙嘉新也不言声地系上了腰带,跪在地上,叩了个头,起身从箱底里捧出那颗诸暨正堂的官印就要往外走。还未走出门口,却听到朱厚熜又说:“等等。兵部杨大人、鸿胪寺王大人随你一同升堂,如何可好?”
“这——”孙嘉新怔住了。又不是三堂会审,大堂里坐上职衔远高于自己的朝廷大员,怎么说也不合适啊……
杨博劝阻道:“王大人,你我虽是朝廷命官,却都不分管民政,亦无御史职衔,插手地方政务,未免有逾越职权、越俎代庖之嫌。我们还是安坐后堂,等着孙知县断事完毕再来叙话吧……”
回到明朝七八年了,只是在金銮殿上当皇帝,还从未见到地方官府衙门的大老爷们是如何升堂断事的,岂不遗憾?因此,朱厚熜说:“你我都没有穿官服,不会曝露身份,请孙知县给我们在大堂旁侧设个座旁观,大概也算不上什么‘逾越职权、越俎代庖’吧?”
孙嘉新情知皇上定是要亲眼看见自己处理政务才能放心,只得接受了皇上这个颇为强人所难的主意。
县衙里的六房书吏、三班衙役都被阵阵响的堂鼓从各处催了来,他们原本就从那些被赶回来的衙役口中得知,发魔症停职的大老爷突然又安好了,要升衙断事。有人心中暗自惊惧,有人无比兴奋,还曾热烈地议论、争吵了一番,个别冲动的险些要老拳相向。不过,上了大堂,他们就都收敛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写在脸上的,也都是一样的肃然神色。
孙嘉新捧着大印,从二堂中走了出来。随班衙役立刻以手中的水火大棍顿地,拖长声调喊道:“威——武——升——堂——”
跟电视上演的一般无二,朱厚熜莫名地兴奋了起来。
孙嘉新凌厉的目光扫视一圈,六房书吏、三班衙役都是一凛,原本有些松垮的身子就都挺直了。
孙嘉新吩咐道:“来人,给两位先生设座。”
按照规制,衙门大堂上只有两个座,正中大案后边的座位自然是堂尊的正座;旁边给县丞摆一把椅子。通常只有在衙门审案,需要退休乡官、有功名的士人等等地位不俗、需要礼敬三分的人出庭作证之时,才给旁人设座。今日又不审案,给这两位天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先生”设的什么座?不过,堂尊已经发话,而且看着面色不善,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几位随班衙役赶紧从后面的二堂上搬出两张椅子,摆在了大堂旁侧六房书吏的背后,恭请两位“先生”落座。
孙嘉新捧着大印走到大案前坐下,一言不发,一脸的肃杀之色,把大堂上冷得一片死寂。大家都知道,这是在等,在等着班头把王顺叫回来。那些抓人的差役被赶回来都快一个时辰了,诸暨码头就在南北两边县城的交界处,王顺就是爬,也该爬回来了。迟迟不见人影,无非是故意轻慢孙嘉新这个堂尊。联想到这段时间王顺给大家散布的关于孙大老爷的诸多罪过,大堂上的这些书吏衙役心中就都兴奋了起来,等着看大老爷和二老爷在大堂上演一出好戏。
又过了约莫半刻时分,衙门口匆匆跑进来一个人,正是那位被孙嘉新差去叫王顺回衙的衙役班头,兴许是自己知道耽搁的时候长了,他跑得气喘吁吁,奔上大堂就给孙嘉新跪下了:“禀大、大老爷,小人去请二老爷,总算是把二老爷给请回来了。”
“请?”孙嘉新冷笑一声:“真是好不容易啊!本县还说要亲自去‘请’呢!”
“怎敢烦劳堂尊玉趾。”衙门口传来一个声音,有人施施然地踱了进来,身穿蓝色官服,看他胸前的补子,正是八品文职,想必就是如今署理知县的诸暨县丞王顺。
两人的目光对上了。孙嘉新毕竟尚未罢官,王顺只好以下属见堂官之礼向他拱手一揖:“卑职见过堂尊。”
王顺的礼数倒是不缺,那语调和动作却显得极其敷衍了事,也不等孙嘉新发话,就朝着大案旁边自己的那张椅子走过去。
“站了。”孙嘉新的语调不高,却是威严之极。
从前去召唤自己回衙的班头那里得知了今日街上所发生的事情,王顺就明白,一场争斗在所难免。论说他一个佐贰,是断然不敢和正印官作对的。但他自持有省里撑腰,署理知县又是巡抚衙门挂出宪牌委任的,因而并没有把五十多岁还在知县任上打转的孙嘉新当真放在眼里。听到孙嘉新这么说,不由得微微一怔,看向了孙嘉新。
孙嘉新面无表情地说道:“我有话要问你,你站着回话。”
毕竟大家都是知礼守节的读书人,按照常理,只要没有公开撕破脸皮,官场礼仪还是要紧的,尤其是当着这么多衙门的书吏衙役的面,竟要自己站着回话,王顺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目光瞟了大堂上属于自己的那张椅子一眼,又抗议似的望向了孙嘉新。
孙嘉新毫不退缩地将冰冷的目光逼视过来。
有道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孙嘉新还是在州县各级地方官职上干了二十年的老进士,一旦拿出了正印官的架势,王顺就有些发怵了,只好站在那里,将目光闪躲了开去,应道:“堂尊请问。”
孙嘉新问道:“为什么派人抓百姓、抢百姓的生丝?”
王顺知道,孙嘉新发难是为县衙差役强行收购百姓生丝一事,回衙的路上,他早就想好了托词,理直气壮地说道:“堂尊有所不知,省里行文各州县,着令各级地方衙门协助织造局收购生丝。属下问过织造局的人,要在我们诸暨收购一万担生丝。奈何那些刁民贪图蝇头小利,想把生丝高价卖于外乡丝商,却不肯卖给织造局的官办作坊。属下心忧无法替织造局完成收购任务,不得已之下,只好拿些为首之刁民以儆效尤。不过,属下也曾着意吩咐下面办差的人,能少拿人还是要少拿人,只要百姓老老实实把生丝交上来,政清人和还是要紧的。”
他自持既有省里、又有织造局做挡箭牌,料定孙嘉新断然不敢把他怎么样,甚或不敢深究此事,方才被喝令站着回话时有些弯曲的腰杆此刻也挺直了,还从怀中掏出一纸公文,示威似朝着高坐大案之后的孙嘉新一扬,说道:“堂尊若是不信,这是巡抚衙门的公文,加盖有张中丞的大印,堂尊是否一看?”
孙嘉新似乎没有听出王顺话里的揶揄之意,也不肯中王顺的圈套,拘泥于百姓是否愿意把生丝卖给织造局,而是冷笑一声:“《大明会典》载有明文,凡吏部委任现任官,无论调任还是辞任,都必须见到吏部回文。吏部现在并未回文免去我的诸暨知县,你也口口声声称我堂尊,省里的公文却揣在自己的怀里,还问我要不要看?”
王顺不甘示弱地说:“堂尊贵体有恙,不能理事。巡抚衙门便挂出宪牌,由属下暂署衙事。属下拿着省里的公文代行知县事,应当不算违制僭越吧?”
说到这里,他还得意洋洋地说:“吃八品的俸禄,干七品的差事,属下也不知道是走了哪门子的背字。既食君禄,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这哪里是什么“走背字”?分明是在公开宣称,如今诸暨是我当家,你孙大老爷虽说还没有搬出县衙,却已经不能管事了!
孙嘉新正在等着他的这句话,当即说道:“原来巡抚衙门出宪牌委任你暂署衙事,说的是本县因病不能理事。那么,你为何要给衙署诸位公干之员散布我在停职待罪?本县倒要请教,我待的是什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