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在翟让、李密两人的共同带领下,使得他们的兵力成为义军之中最强大的,并且他们的麾下猛将如云,瓦岗五虎将为首足足有上千人皆可成为领兵作战的将领,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之前由他们两人领兵作战,围追堵截占领洛口,截去了隋炀帝杨广的西归关中之路,又逼得宇文化及密谋造反,将杨广逼死于江都寝殿之内,让瓦岗军的声势变得更加浩大。
李渊抬头凝望众人,沉声道:“诸位有何谋略应对瓦岗军的威胁?”
众人一阵沉默不语,在场的人谁都不愿意出这个风头,经历过上次的刘文静、裴寂两人的计谋使得李渊名声扫地,而且忍辱负重,莫大的屈辱一直萦绕在众人的脑海中。他们都知道瓦岗军的兵力与突厥控制下的兵力旗鼓相当,而且瓦岗军中骁勇善战之人甚多,两军交锋谁胜谁负,谁也说不定,就连突厥始毕可汗都不愿意与瓦岗军正面相对,只派遣了一些无关重要的人前来相助于李渊。
李渊不愧是将来成为一统天下之人,他将这些突厥人马乔装打扮,单独分成一支骑兵队伍。然后,李渊从太原军中挑选出精兵强将数千人组成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由于突厥人生活在马背上,而且国土辽阔,贫瘠之地,要想生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有时候甚至与猛兽为伍,他们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各个都是能征善战之人。
突厥始毕可汗派遣人员以及送来二千匹战马,李渊猜测始毕可汗是想将这些人员进入到太原军中,然后刺探太原情报,毕竟对于太原军,突厥人都他们都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如果将这五百人送到军中一起训练,并且与此同时打探到汉人训练的方式,回去之后将自己所学的练兵方式全部传授于本国,对于大隋来说这将是最可怕的。至于战马实际上是一种诱惑,为得就是能够心悦诚服的俯首称臣,甘愿为突厥人效命。
李渊身为一军之帅,他深深地知道一旦真的这些突厥士兵学会太原军练兵的方式,以及战斗模式,到时候回到突厥,这将是最大的隐患。李渊为此将十余万兵力的太原军,从中挑选出数千人由突厥人训练,利用他们的训练方式锻炼自己的士兵,并且组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骑兵队伍。
即使,李渊对突厥始毕可汗‘俯首称臣’,实际上是明面上对他毕恭毕敬,暗地里自有打算。并且,李渊的野心不是这么一点点。身为太原军一军之帅,又是大隋的唐国公,为了天下的安宁,百姓的福祉,不得不卑躬屈膝,李渊绝对不会永远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任人窄割,于是他制定了新的军规,又让这些突厥士兵教授骑兵训练方式,以及作战模式,不仅仅防备了突厥人偷师,又能知己知彼,到时候真的发生争端,李渊也不会有任何的担心。
“刘大人,不知你有何计谋?”李渊见众人一阵沉默不语,谁也不敢再提出新的计谋,可是眼前的危机又不得不消除,只能微笑地望着刘文静,直接了当地询问他。
刘文静见李渊和善的望着自己,心中一紧,整个人都愣住了,脑中一片空白,之前的回忆不断地在脑中盘旋着,诚惶诚恐地回道:“属下这次也没有任何得计谋,还望唐公见谅!”
李渊目不转睛地看着刘文静,见他神色慌张,两眼无神,无奈地叹息一声暗道:“看样子上次之事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就连足智多谋的刘文静都没有了对策,那该如何是好?难道这一切的努力都要白费了?”
随即,李渊的视野又扫视了一遍,众人纷纷的低下头,谁也不敢多发一言。李渊再一次叹息一声,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顿时,他的目光被一位白白净净,俊朗不凡,留有一撮小胡须的男子吸引,挺拔的身子躬身回道:“属下有一计,只是……”
李渊见他面露尴尬,欲言又止地模样,急忙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温兄有何计谋,但说无妨!”
那人恭敬地回道:“末将的计谋与刘大人的相似,只不过这次我们面对的乃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翟让两人,翟让此人并非真正的大才之主,如今瓦岗军中他们两人的关系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真正大权在握的则是李密。”
“其实说来,属下与李密早年有些交际,对于他的性格我甚是知晓,好高骛远且盲目自大,但是他确实有自傲的本钱。毕竟,他也是一位大才之人。如今,瓦岗军能够在义军之中声名远播,大半的功劳归于李密的谋略。”
“李密在瓦岗说话的权力隐隐有些超越翟让,只要我们打消李密的疑虑,那我们南下入关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这件事还是需要元帅的配合,亲笔写信交给李密,以属下跟他的熟悉度,他绝对不会对我设防,只不过这信的内容必须是自贬,又抬高他的地位以及才能,相信危机必定解除!”
李渊沉思片刻,高声道:“就依你去办吧!既然已经做过一次,又何必在乎第二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容忍所不容方能真正担当大任!温兄,此事就按照你的建议去做,但是这次面对的是李密,烦请将军亲自去一趟才行,否则以李密的性格定会认为我等虚以委蛇,到时候就功亏一篑了!”
此人便是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学家的温大雅,他是并州祁县人,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长子,其弟乃是中书侍郎温彦博,兄弟两人同朝为官,尤其是在大唐王朝之中同是中枢官员,深受李密的信任。温大雅兄弟均以文学知名,温大雅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亲去世,解职归家奔丧,时天下大乱,决定不再出仕。
李渊从太原起兵,厚礼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当初,李渊为此伤透脑筋,最后还是裴寂提醒才想起温大雅,礼贤下士请他出山辅助于自己。而且,温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温君悠,北齐时就应经踏入官场,任文林馆学士。隋朝一统天下,他又成为泗州司马,大业末谢病离任返归原籍。
温大雅与弟大临、大有等俱以文学闻名四海,当时有人曾经评价曰:“诸温儒雅清显,为一时之称。”
《旧唐书·温大雅传》有“温陈才位,文蔚典礼”之说。当时以文学和家教著称的士族首推颜、温两家,颜即颜之推,亦有三子。当时就有“颜氏三雄”和“温氏三雄”之美誉,可以看见颜、温两家子弟皆为一时之选。
隋文帝开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温大雅即以才学卓著授东宫学士职。大业末年又授长安县尉,不久因担心父亲辞官回乡,与三弟大有居住于太原。早年,温大雅与李密有些交际,两人对彼此的才学都钦佩不已,私交甚笃,只不过现在两人各为其主,就连温大雅都不曾想到终有一天会与李密以这种方式再次相见。
温大雅躬身回道:“属下这就准备!”
李渊望着温大雅离去的背影,面露紧张,喃喃自语道:“温兄,此次的成败就在于你了!……”
温大雅怀揣着李渊的亲笔信,快马加鞭地直接朝着瓦岗寨奔驰,他知道自己这次主动请缨接下艰巨地任务,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其实,温大雅在隋朝做官时,对于隋炀帝的执政不敢苟同,父亲病重只能选择辞职回家。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经过裴寂的指点,屡次上门邀请温大雅出山。在李渊的诚恳态度下,温大雅终于决定答应李渊的请求,成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经过多番的观察,温大雅发现李渊能够忍辱负重,而且对刘文静没有丝毫的意见,仍然与之前的没有两样。
于是,温大雅才大胆地站出来想要将这次的任务完成。据他的了解,李渊绝对不是那种屈居于人后的人,他绝对会一争天下。假如李渊真的入主关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他一定会成功登基。而且,李渊麾下大将与瓦岗相比不相上下,李玄霸的威名就连他都知道,何况其他义军怎么可能不知道,唯一的区别就是兵力实在是相差太多。
温大雅满怀着心思一路飞驰的来到了瓦岗寨,门外士兵见温大雅,不知是何人,急忙喝止道:“来者是何人?”
“我乃是唐公李渊的参军——温彦虹。我家主公有一封信想要交予你们的首领李密,烦请通报!”温大雅和颜悦色道。
瓦岗士兵见温大雅慈眉善目,身上没有任何的武器,就相信了他的话。温大雅代表着太原军元帅李渊的态度,算得上是使者,‘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们两人见事关军务,也不曾有丝毫的耽搁,急忙传达过去。
不久之后,李密亲自出门迎接温大雅,他微笑地说道:“彦虹兄,自从上次我们相见之期已经有五年了,不知彦虹兄近来可好?”
温大雅见李密如此多礼,恭恭敬敬地笑道:“玄邃兄,今日前来在下是有事相谈!”
“彦虹兄,我们许久未见,此事稍后再说!”李密来之前已经听到通传了,他知道温大雅前来是代表着李渊的态度,心知肚明却没有放在心上,笑道:“玄邃兄,今天我们兄弟两人好不容易相见,就不谈公事,叙叙旧!”
温大雅见李密不愿多谈,想了想就知道原因,于是就跟随着李密来到了大殿之内。李密亲自为温大雅斟酒,温大雅也入乡随俗,与李密两人好好地畅谈了一下的想法以及这些年的经历。李密在共饮之时,时不时地表露出对自己的招揽之意,可是温大雅深深知道,有些人只能作为朋友,于是委婉地拒绝了。
李密见屡次招揽都被温大雅拒绝,也就不再继续抛橄榄枝了,开门见山地说道:“彦虹兄,不知前来有何事找我?”
温大雅微笑地回道:“玄邃兄,这是我家主公让我交给你信!”
李密接过温大雅递过来的李渊亲笔信,然后仔细地看了一下,信中大致的意思是,吹捧李密是当今天下大乱之际唯一能宁世安民的英雄,表示自己对李密的拥戴;一面剖白自己胸无大志,无意灭隋,之所以起兵实际上迫于无奈。
“这封信确实是唐公所写?”李密疑惑不解地问道,其实他确定这封信是李密亲笔书写,尤其是信中表达出来的拥戴之意,推崇之情,他整个人都飘飘然,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温大雅恭敬地回道:“这封信确实是我家主公亲笔所写!并且,主公让我为他转达一句话!”
他直言不讳的将李渊的话说给了李密听,意思是李渊想要入主关中,可是自己的兵力实在是太薄弱了,根本就没有想过为隋炀帝杨广报仇,只想着保护杨广的子嗣,并且还把他与隋炀帝之间有些血缘关系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密沉思了许久后,微笑地说道:“此乃人之常情,请彦虹兄为我传达一下在下的意思,就说我同意了让他们入主关中,并且愿意从旁协助于他保全炀帝的一丝血脉,算是我的一份赠礼!”
温大雅感恩戴德地说道:“多谢玄邃兄成全!”
李密微微一笑,然后继续与温大雅两人把酒言欢,此时温大雅见事情办完,心里的大石落下了,于是两人开怀畅饮。
李密的文采在当时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认识的人中唯有温氏三兄弟关系最好,不仅仅是欣赏温氏三兄弟的文采,还是因为他们算得上是同窗多年。只不过李密的野心太大,温氏三兄弟与他私交甚笃,却不敢与他共谋大事。
此次,李渊派遣温大雅亲自送信前来也是看中了李密的弱点。首先两人私交甚笃,其次两人都是文采大家,最后自己将态度摆明根本就不会灭隋,只不过是想留下炀帝的一丝血脉,还将瓦岗军的战力以及李密的才华歌颂了一遍。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李密初入瓦岗,无人将他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增长,瓦岗军的兵力不断地扩充,而且势力范围迅速地扩大,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谋划以及能力。可是,翟让见李密的威望不断地高涨,开始排挤他,使得李密心中积压了许多的怨气。
李渊趁此机会,没有将信交给翟让,反而派遣温大雅将书信交给了李密,相当于承认了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使得李密虚荣心暴涨,书信中对他的赞美之词与李渊的行动一致,才能让李密真的相信李渊,是真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入主关中只不过是为了保存杨家的一丝血脉。
于是,李密才会放松警惕答应了让李渊入主关中的请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