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就是为了确保此事的完美解决。
两个国家之间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对于大唐皇族完成皇权交接有很大影响。
大唐目前是世界上唯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是不假,但外部环境的恶劣,以及科技状况的整个性落后,也就导致大唐军力的强大,更多建立在用兵和军队数量上。
因此局部战局的失败,直接会导致外军侵入,会在极短时间内逼近都城,大唐的地域广阔及军队调动不及时,就是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
一旦兵力得以集结,来多少入侵之敌也会被赶出去,但却因此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大唐军力也就那么回事,从而导致周边民族势力不断野心膨胀。
李之深晓其理,才会首先将威势更大的火药贡献出来,如今因它的威胁太过巨大,已经令很多边戊防务得到极大改善。
在这等微妙局势下,如何减少外部威胁,就是大唐所面对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因而李之才会如此重视来自于海上的外战隐患。
不得不说,这一次大唐地面上出现了东瀛修炼者的身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件好事,一旦二、三十年后,李之将大部分强大修炼者带往修真界,这些东瀛修炼者就会是股致命威胁了。
也正因为有了这等借口,他才能堂而皇之杀上东瀛,给那里的修炼势力来一个毁灭性打击,再走运一些,或许能把他们的修炼传承给切断。
于是日下部直辉这个人的存在,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利用得当,不仅会让李之的将来一行通畅非常,也能促使两国间近二百年的和平共处彻底稳固下来。
这二百年的友好,从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此事发生在唐玄宗晚期的安史之乱期间,当时的淳仁天皇由于信息传递时效的问题,获知安史之乱的消息时,已是大叛乱发生后的第四个年头,也即淳仁天皇即位的同一年。
虽然根基并未稳固,但淳仁天皇与太师藤原仲麻吕在得知安史之乱的消息后,做出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准备出兵帮助唐朝平乱。
为此,淳仁天皇还下令全国戒备,大规模地征集士兵,并准备送给唐朝大量的牛角,以作为武器原料。
尽管因各种内外因素未曾得以成行,却也可见当时两国间有好的潜在意义,那就是作为对中国最“讲义气”的日本天皇,淳仁天皇在唐朝发生大变乱之际,非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准备出兵助唐平乱,其意义自然显而易见。
李之面朝日下部直辉道:
“修炼者过于强大,在任何国家都不能被皇权所认同,我们大唐也是一样。但不同于你们东瀛,大唐各阶层之间有严格的规则秩序约定,只要未经皇室提出请求,修炼界是不会干涉朝中事务的,这也是为何你们东瀛修炼者来到大唐一年有余,尚未招来强者前来驱赶的主要原因!”
太平闻听便心领神会,一旁接言:
“李先生就是朝廷与修炼界之间主要媒介,他这一年均待在南方,并有数月远行西域,才导致朝廷一直没及时与修炼界建立起连通。但既然他回来了,就会对来自于外方势力的修炼者实施驱离,一旦这些修炼之人威胁到大唐原有秩序,李先生就会启动特权,招出修炼势力前方铲除,哪怕这些无端侵入者远在天边,不达目的不罢休。”
李之继而接上:
“前几日我听到一个笑话,来自于东瀛修炼者,他曾出言威胁,东瀛的伊织会属于战神世家,就是大唐皇亲国戚,也躲不过战神世家的必杀追缉令,不死不休!”
日下部直辉闻言,脸部出现一丝扭曲,他心内在叹息,还真是一句笑话,没有所谓的必杀追缉令,人家也会杀到岛上去灭族,同样是不死不休,他很为自己这位辨不清形势的同胞感到羞愧。
“但是你与皇室也放宽心,此行我绝不会带大队人马去往你们国家,更不会与打击目标之外的任何人物、事务,或使之有半点牵连。当然了,若得到的消息准确,更能将破坏力压制到最小!”
李之此番话等于提出要求了:我带人去帮皇室铲除最大隐患,你们需要给我提供详尽情报,不然很难控制战火有所波及。
日下部直辉之前不是没衡量过其中利害,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另外一说,但他知道无论东瀛皇室认不认可,李之都会有此行动。
如此一来,皇室就要面临两个选择,社会秩序从此大乱,或是当前皇室掌控力因此而稳固。
但目前更主要的选择权在李之手里,皇室却是无能为力,那就是李之以及身边人恐怖的修为实力。
一旦李之动了对于东瀛皇权的觊觎之念,他接下来的一行就会让倭国陷入未知的动荡当中,这也是当下日下部直辉表面的信誓旦旦,心下却另有忧虑的最主要原因。
李之的读心术,能完全洞悉此人的心理变化,因此接着道:
“知道你心里另有顾虑,但我不想对你采取更极端的意念控制!今日里那三位西域人你可注意到?他们就是经由我意念洗脑后的精神控制,他们的神情上有些许木然呆滞,也正是因为此!”
日下部直辉仔细回想了一下,果然发现其中异常,他虽然不是修炼者,却也知道一旦神志受到伤害,行为表情上就有部分显示。
而且搜魂术并非什么神秘法术,至少东方神话传说里,均有大段的描述。
李之之前所所使用过的记忆读取,正是搜魂术中的一种方式,利用意念控制人神志比不是痴人说梦。
他能够理解却不代表心里能接受,于是想明白了此事后,浑身又是一阵寒颤,成为别人的行尸走肉,还不如一死了之。
把握住这个机会,李之乘机解释:
“为何我没采取这等更直接了当的方式?那是因我很在意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而且大唐对于你们国家的疆土根本没有兴趣。就像是近在咫尺的高句丽,我们属于战胜国,也仅将之视为附属国,而没有彻底去占领它,之前的战事只因为有个稳固的双边关系而已!”
太平公主寻机插言:“李先生之前前往西域,也是为落实阿拉伯帝国成为大唐的友好邻邦,对于你们东瀛倭国,我们大唐同样抱着此等态度,关于这一点,在我们朝廷上下早已达成共识!”
感应到日下部直辉新下波动更趋明显,李之不敢怠慢,继续施以言辞落实事态的真实性:
“不仅高句丽、西域以及你们东瀛,目前包括突厥、契丹、吐蕃、天竺、朱崖海、安南,将会是大唐一一同样对待的目标,如果真无心与大唐为敌,友好邻邦就此缔结,若仍心存不轨,我们会将那等敌对事态扼杀于萌芽!”
“为何大唐近段时间会有如此新形势的举措?”尽管心内已有认同意识,日下部直辉仍忍不住出声发问。
李之笑道:
“那是因为我们大唐开始尝到了大力发展经济的甜头,逐渐意识到国盛方可民强,身强源自内养,变改是永续存在与发展的不变法则!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状态,你的食疏营养、衣被、床褥,你的住房、厨具、行装等等,这些生活的必需品和永远现实的存在,扎实体现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物质财富,社会存在价值和文化力量,文化精神存在价值的主体群体和根本的宏伟力量,是国家百姓生活与生命存在的永远支撑人!而唯有国安才可激发民众积极性,这不是大唐猛然间的顿悟,而是意识到大势所趋的必然性!”
饮用了一口茶水,他接着道:
“我大唐的国家中心任务不是外交,更不是军事。是国内经济,也不是走出去的全面对外经济,因为外交和军事,以及必要的走出去,都应该有利于国内经济,都必须服务于国内经济。否则,就是折腾,就是消耗大唐目前难得的自强,和学习先进工艺、并将之合理运用的极佳战略机遇期。”
一番宏篇大论,便是太平公主也是首次听闻,虽然她深知这是李之的信口随说,却也能从其中察觉出精髓意义来。
而李之同样没想到,这些后世用烂了的警世之言,对太平内心造成极深印象,在随后几十年里,连续两任皇帝都被她借用此番理论深深影响到,大唐也因此多强盛了好几十年。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日下部直辉同样被深深震撼到,他虽年仅二十七岁,能成为第一皇位继承者草壁皇子的首席幕僚,当然是具有真实能力之人。
无论国内外事务的分析,还是国势发展前景的瞻观性,也包括政治制度的大局观,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完美诠释手段。
李之一番言论,就是后世针对此等情形的笼统式概括,也很是凝聚了一些核心问题的正确指向,才能让日下部直辉心灵受到重大震动。
它远比任何威逼利诱还要具有说服性,或许对于无心关注政事者毫无用处,而此人恰好是能深刻意识到其中关键的有限人员之一。
于是好一阵时间后的再次开口,已能说明日下部直辉的心内彻底信服:
“我能体会得出来,这绝不会是李先生为了说服我而临时采取的说辞,而是没经过常年极深程度的深刻研究,是说不出这般完美而周全的整体性论述!所以,我坚信大唐皇室与李先生的良苦用心!”
尽管李之也是心下好一阵好笑,但也让他见识到,此人果然不愧于草壁皇子的首席幕僚智囊,对这些后世的经验总结,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体察出其中紧要性。
但理论终归是理论,只有将之付之以与实践相结合,才算是真正大智慧。
就像道家教义开篇就是卓义精髓,能有很多人意识到它的精要部分的高尚程度,却又有几人能真正将之化为自身理解?
不过这一切不是重点,关键是李之通过它取得了明日下部直辉对自己的充分信实。
李之更相信,此人能成为首席幕僚,必然有办法让草壁皇子信服,只有那位皇子从中撮合,才能影响到天皇层面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