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风雨人生路

第107章事业心强袁老师34

风雨人生路 飞翔太空 4730 2024-11-16 09:06

  事业心强袁老师

  散会以后,我们迅速地从公社大礼堂内,三步并作两步地返回到东平高中宿舍的住地。

  顿时之间,我捷足先登地就从床铺上拿到了我的餐具----一个小饭盆和小匙羹。跟老师们一起直奔东中学生食堂去。

  踏进到饭厅后,就来到写上“良荔”字样的饭桌。随后,我将其中的一盅饭菜,迅速干净地倒进到了自己的小饭盆内。就像饿虎饥鹰般地马上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从十一点到下午六点多钟,相隔大半天的光景。此时,肚子已饿得个饥肠辘辘了。

  就这样用不了多时,这四两米饭和一小碟菜,就被我囫囵吞枣般地一扫而光的吃得个一干二净了。

  要知道,当时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许多商品都是凭票证供应的。因此,在人们心目中,最吃香的就是食品公司,供销社,粮管所等部门了。

  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会绞尽脑汁,通过找关系,走后门,去弄到这些商品的票证。这样一来,就可以分别从这些紧俏吃香的部门中,尽可能多地捞得到一些猪肉,好布,米皮糠等紧俏商品。

  这次公社举办的老师业务学习班,理所当然也会由公社领导批准供应每个老师一些猪肉的了。每餐的菜面上,都多多少少有五、六小块猪肉片的。可见,公社领导对于这次老师会议的关心和重视的程度了。

  此时,在门口处,有一群人在围着观看一张刚刚才贴出来的布告。我见状,也凑热闹般地挤上前去看了一眼。

  突然之间,我便自言自语地说了起来:

  “啊,原来所张贴的通知,正是明天中、小学各个年级、各个科目的召集人和具体集中学习讨论的地点……”

  此时,我好奇地上前一看,就迅速地发现我们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召集人是朱光华。

  我曾经听人对我说过,他还是双垌大队学校的校长呢。下面写着的具体的学习地点,是在平地初中一年级甲班的教室。

  有诗为证:

  散会忙回拿餐具,饥肠辘辘饿不起;

  领导关心伙食事,安排周密记心里。

  就在我准备返回房间的路上,刚好碰到从老师食堂回来的袁休华老师。大家刚一见面,他便热情好客地对我面对面地打了一声招呼。

  然后,便对我说道:

  “王飞老师,有空请到我房间里坐坐,好吗……”

  顿时之间,我便爽朗地答应了他的盛情邀请。

  于是,我马上跟着他一起,进到了他的这间大约近八平方左右的房间里去。

  其实,我跟袁休华老师,早在1966年“文*革”前就认识了。当时,他正在龙中当体育老师。在1966年初,县体委集训县代表队,准备参加地区运动会的时候,他就曾经是我的田径教练。

  这些,在我所写的《风雨人生路》第六卷中,都已经有详细的叙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但是,在此,我要从《博中体育史》中,所记载的一些关于袁休华老师的学生时代一些简况录写下来。

  在《博中体育史》中,其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博中高五班的篮球,高六班的排球,闻名享誉全县。曾任县体委主任的胡业钧是高六班学生,就是县有名的二传手。(我还清楚地记得,在1959年地区运动会的排球比赛上,他曾经是我的二传手。)

  高五班男篮,从高一开始便连续五学期荣获全校冠军。1945年,王志昉老师专门训练高五班球员一段时间后,便带队步行到鬱林参加专区比赛,高五班五名队员均打主力。王伍身高力大打中锋转身投篮威力大;袁休华和李心文打后卫,袁休韶、朱其南打前锋,速度快,投篮准。1947年7月,该班毕业旅行湛江,途经陆川、盘龙、车田,每到一地,都与兄弟中学作篮球友谊比赛,一路打去无敌手。

  要知道,袁老师解放后,就考上了武汉体育学院。在‘文*革’前,又调回到家乡博白,并分配到了龙潭中学任教。但在每个公社都办高中后,他才调到离家较近的东平高中任教。

  因此,1968年我回家乡务农这些年以来,每次公社或县所组织的各种球类项目比赛,他都是主要的积极策划者之一。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中,袁老师对于东平的体育事业,就有过特殊贡献,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要知道,每次组织公社的各项比赛,他都是逢场必到者,一旦工作起来,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这种竞竞业业,一丝不苟的事业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几乎在那个年代中,成为是人人所皆知的事实。

  进到他房间后,一方面,对我热情好客不说;另一方面,还滔滔不绝地赞赏他在我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之下,如何使他走上了终生从事的体育事业。在闲聊的过程,他常常会在无形之中,流露出一种深深地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王飞老师,我想在今年举行的全县男子少年排球运动会上,聘请你担任我们东平公社男子少年排球队的教练,你的意见如何……”

  当他说完了后,我看见他那种期待的眼神,于是,我便笑了笑地回答说:

  “袁老师,我水平有限,恐怕带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地辜负了领导的一片苦心和胜任……”

  顿时之间,当他听到了我这么说后,喜出望外地高兴得对我说道:

  “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我就跟教育组的庞宗亮反映,让他亲自出面跟你们学校领导谈谈……”

  有诗叹曰:

  事业心强袁老师,运动天赋早显露;

  废寝忘食搞比赛,热心体育办实事。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便到东中学生食堂食早餐。要知道,一般来说,凡是公社开会或学习,通常是一天三餐的,也算作是常态。而且,早餐常是二两米的有味粥。对于当年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了。

  要知道,随着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学校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公社教育组所要负责管理的事务,渐渐地自然多了起来。因此,由教育组召开的会议,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增加不少。

  加上公社教育战线上的事务多,几乎由教育组全面管辖起来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后,全县不少公社教育组的房舍,渐渐地也纷纷从公社内分离出来。另外找个适合的地方进行建造。

  其中,东平教育组就建造在东中门口的博龙公路旁边。它是两层砖瓦楼房构成。里面有两个可容纳一百人的会议室。同时,还有食堂、卫生间设施。这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来说,算得是比较完善和适用的公用住房了。

  吃完了早餐后,我便独自一人漫步来到我所十分熟悉的平地学校。你可要知道,现在的平地学校它的前身,就是我的母校----东平中心校。

  一贯来,我对于这间学校就有着一种特殊感情的。毕竟,在195年秋冬,我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半年的时间。因而,在我十一岁的蒙蒙胧胧的孩提时代,曾给我留下了终生都难以忘怀的一些疼爱过我的老师和友好的同学。

  一直到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对于他们还有着一种深深的印记。尽管,我只是在这里才读了一个学期的时间。

  顿时之间,我便来到平地学校的大门前面。眼前宽阔的运动场地上,那三个篮球场还跟从前一样,仍旧排座落在学校大门的前面。所不同的是篮球架和场地,更符合现在的标准和更为新型与坚实。

  看着,想着,眼前似乎隐隐约约地浮现出,当年我们在球场上兴味索然地在摸爬滚打的激烈场景。

  要知道,当年我是全班年龄和力气最小的同学。许多时候,我都无资格入场参加角逐。就只好眼睁睁地在场外当个帮忙助威的“拉拉队”中的脚色而已。

  毕竟,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刚读完第六册,就跟那帮读了第八册的大哥大姐们一块,不知天高地厚地参加195年秋的东平中心校的入学考试。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便就考了个乙等取录,我稀里糊涂被录取了进来。

  踏进到学校大门后,我便向右边走廊走去。随后,又向左拐,不多时便来到尽头处的一间教室。也是我当年所在的十二班教室了。

  顿时之间,发现教室的摆布跟从前几乎一模一样。中间一行后面的第三张书桌,就是当年我跟朱光予同坐的位子。

  那时候,他和我的年龄相差不多,个子也几乎一样。我的印象中,他对人和善,一块同桌坐时,彼此之间也合得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碰到难题,常常一起探讨和研究。可以说,我们算是班中一对较要好的同学。

  我记得,班主任是从凤山来的宋世隆老师。他教我们班的算术和自然这两门课程。讲得一口流利的凤山一带新民话。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年轻小伙子。

  他对人和蔼可亲,常关心我们年纪小的同学。经常下房间问寒问暖,令我们感到他跟慈父般的可亲可敬。因此,平日里喜欢和他接近和交心……

  另外,教语文的是年轻的黄宗明老师。她长得较高佻,身材苗条。可能是学识不甚丰富,或缺乏教学经验。

  因此,上课水平一般,板书虽慢但清秀。我很喜欢听她上语文课。尤其是,喜爱每星期六的早上那两堂作文课。

  后来,听传她与校长周深谋“谈婚”。有不少她的“诽闻”。有些调皮的同学,竟然敢背地里给她起个不雅观的绰号-----“黄鸡卵”。对所流传的“诽闻”,我往往不感兴趣,也无心去传播……

  随后,我又往另外一间教室走去。这是和我班同年级的十一班教室。班主任是刘福琛。他就是现在东中的刘福琛干事。至于其他班的老师,我就没有印象了。

  随后,又来到我住过的房子。一时之间,令我思绪万千。特别是,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个令我永远难忘的小故事……

  土改时,我家被划为地主。家里财产,耕牛、农具、房屋,全都分了。剩下一张破棉被,一张烂木床。

  寒冬腊月里,全家六口人就挤在那张烂木床上,放上父亲编织的稻草垫子,再摊张破草席。到了晚上,只是在房内烧上一个火堆,身上多穿衣裳。采用这“土办法”暖和身体,一直熬到天亮……

  因此,当时在班上我是唯一没有被子和蚊帐的一个同学。

  有一天上自修时,一股北方的强寒潮突然降临。顿时之间,天气骤然地降温转冷……

  晚自修后回到房间睡觉时,我把从家带来的衣服全都穿在身上。睡觉时,还偷偷用旧草席将全身严密卷住。

  我认为这样可以御寒保暖地好好睡觉了。蒙头睡下床后,一直睡到下半夜,被冷得翻来覆去睡不着。此时,身体被冻僵得缩成虾公一般。

  深夜了,在床铺上不时听闻屋外呼呼刮着的寒风,吹得树叶子沙沙作响。此时,毫无办法的我,浑身在发抖。但又无可奈何,也不好意思向别人求助……

  我旁边的林为端同学,睡醒后到外面小便。回来时,借助屋外射进来的一丝微弱亮光。顿时之间,发现我冷得缩成副可怜的虾公样。

  于是,便从床铺上迅速将我拉到他床铺上,和他同盖一张棉被共眠。还不时将我紧紧抱住,试图用他温暖的身躯,暖和我发抖得几乎快将要僵硬的身体。这样合睡后,才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夜。

  从此,每当天气一旦转冷时,我就一直是这样和林为端同学合铺一床。唉,总算好不容易终于熬过了这个严寒的冬天。

  就这样地回想着这些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不知不觉之间,我便就来到了刘承才老师的住房了……

  正是:

  漫步儿时小学堂,件件往事记心上;

  球场教室小房间,引出故事一桩桩。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