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张绣攻下九江郡治寿春之后,立即开始清理九江郡的各县城。徐荣派出袁术的亲兵们传达袁术的遗嘱,让各县城投降。
听说袁术已经死亡、家属部将都已经归降辽东;各县城纷纷归降。也有看不清楚形式的人想趁机独立,徐荣和张绣的铁骑就去教他们做人。
在寿春备受压抑的铁骑,对待敢于反抗的地方势力毫不客气,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无情打击。
这个比喻有双重的含义,因为他们不仅把地方官府的势力打击了,还把该县内的菱堡、富户都抢劫一空。
这个时候,辽东铁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论起抢劫,西凉铁骑比他们专业多了!除了内裤,西凉铁骑连富户人家身上穿的衣服都扒了下来,占为己有!
辽东铁骑倒抽一口凉气,竖起大拇指夸赞的时候,西凉铁骑却是尴尬的一笑:“穷怕了,见到好东西都想抢。现在不愁吃穿了,也改不了这个习惯!”
一个多月后,九江全郡全境都已经统一,张绣便正式上任,担任九江太守,开始治理地方。
之前袁术家人部将去辽东的时候,张绣就写信给公孙康,希望袁术的长史杨弘、主簿李丰其中之一能够留在九江郡,帮他治理地方。
现在长史杨弘、主簿李丰都回来了,但只给他李丰一个人担任郡氶;而杨弘被任命为庐江郡的郡氶。
随着杨弘、李丰一起来的,还有薛仁贵和他的一万名高句丽八旗军。
高句丽已经灭亡,二万八旗军不能放在辽东浪费粮食,所以公孙康分了一万名士兵给薛仁贵,作为他以后征战天下的基本盘。
现在,薛仁贵被任命为庐江郡郡守,负责监督江东和荆州。
薛仁贵这个人是突然出现在辽东军中的,过往的历史没有人知道,很神秘。但他出山第一战,就射死了周泰、俘虏了蒋钦。这个事迹徐荣和张绣都知道,所以二人并没有看轻薛仁贵。
徐荣热情的摆宴招待薛仁贵,接下来攻打庐江郡还需要二人通力合作。
张绣也很热情,他问道:“薛将军,你们接下来攻打刘勋,要不要我也一起去,搭把手?”
薛仁贵微微一笑,说道:“虽然士兵是多多益善,但刘勋不过是一只老鼠罢了,我反掌就可以覆灭他。张将军还是留下来治理九江罢。”
徐荣、张绣不很了解薛仁贵,觉得他在说大话,但人际交往最忌讳交浅言深,所以都没有劝他。
徐荣就转移了话题,谈谈女人,谈谈风月。宾主尽欢,一场酒宴吃得很是开心。
第二天,徐荣带着一万徐州的铁骑和薛仁贵一起去打刘勋;张绣则带着他自己的手下留在了九江郡。一百架床子弩和投石机都被薛仁贵给带走了,他这次还带来了火油和炸药,准备可以说是很充分的。当然,火油和炸药其实是为江东和荆州准备的,这次估计还用不到的。
出发之前,公孙康交代过薛仁贵:刘勋是个鼠辈,贪财好色,不足为惧。可以杀也可以放,薛仁贵可以随意处置。而皖城是处于长江V型水路的突出部,土地肥沃,可以种植水稻,获得的俘虏不需要再运往辽东,可以就地转为屯田兵。
在历史上,孙策就是利用刘勋贪财这个特点,设下了调虎离山之计,轻易的就得到了庐江郡。
陆康守庐江郡时,整整持续了两年,孙策才拿下庐江;换作刘勋任庐江郡守,孙策用计,二天时间就取下了庐江郡郡治宛城。这就是差别!
庐江郡内多水道,所以,还是太史慈的水军在配合。照例,太史慈还是没有来。这次是因为他不想抢薛仁贵的功劳,而且他觉得刘勋逃往江东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亲自带了一万水军,埋伏在长江上面,也可以切断江东孙策对刘勋的支援。
其实这次是太史慈想多了,虽然孙策和刘勋同为袁术的手下,但他们关系很一般,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好。况且现在孙策被吕布打得焦头烂额,自身都难保,哪里还能够管别人的闲事。
这次徐荣、薛仁贵的战略还是“擒贼先擒王”,一路不停,直奔皖城。沿途的县城慌忙紧闭城门,小心戒备,没有谁敢跳出来拦路。
来到皖城之后,扎下大营。徐荣就派人去城下劝降。徐荣说:“你们主公袁公路有遗嘱,要你们投降。”
自从袁术一蹶不振之后,刘勋就处于半独立状态,他哪里会投降?刘勋给徐荣回话:“我不知道辽东是如何使用卑鄙手段拿下寿春的,我才不相信袁公会下令投降。是好汉就来痛痛快快一战,不要让我看轻你们!”
听到刘勋的回话,徐荣哈哈大笑:“鼠辈也配称英雄好汉?”
刘勋在当地称王称霸习惯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他是真的想和辽东打上一仗。甚至想到了打败徐荣后,再去收回九江郡,那自己是不是就可以继承袁术的地盘,做个土皇帝了?刘勋美美的想。
刘晔此时在刘勋的部下做谋士,他的头脑很冷静。三年前,公孙康也曾经派人邀请过他,他拿着架子,不想去那个印象中寒冷、荒凉、偏远的不毛之地,所以没有答应去辽东。谁知道风云突变,公孙康轻易的打败曹操,并取得了徐州。
刘晔这才看出原来公孙康也有帝王之相,是有可能获取天下的。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事已至此,也没有脸去投奔辽东了。但是对于辽东的信息,刘晔一直有收集,所以他对辽东士兵的战斗力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的。
他劝刘勋说:“辽东铁骑,纵横无敌!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将军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才可以,万万不可轻敌!”
刘勋哈哈大笑,很是豪迈,他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明天子扬随我出城,与徐荣战上一场,看看鹿死谁手!”
刘勋似乎胸有成竹,而刘晔唯有苦笑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