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批温瑞安之四、天才就这样被浪费
基本上可以给老温一个总结了。当然了,纯属一家之言。
一.一个天才的写手
但是,除了才气,一无所有。除了经历,一无所有。
应该,老温这样在文字上可称之为天才的人,一百年中,也出不了几个。这样的人,对武侠情有独钟者,更加地少之又少。这样的人,如果能够珍惜上天赋予地才思,认真地写书,努力地提升自己,一定会留下传世的作品。老温,据他自己所言,写作的速度不可谓不快。我记得他曾经过,一天是七千字还是三千字来着。反正不管哪一个,都是非常快的了。
但是,写作快,只是一个特,或者勉强可称之为优。比这更重要的,是写作的质量,是否在一个高水准上,并且可以持续进步。古今中外的大家们,我们常听到“著作等身”这个词,但是可笑的是,一个大家,传世的作品,也就那么几部。那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且若论写作又快又多,在武侠的世界里,不知道谁比得过梁羽生。如果算上黄易的话,老温不知道要排到哪里去了。
但是,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最痛苦,但也最有成就感,最可以带来创造的快乐的,莫过于超越自己。很多作家最后掇笔不写,因为他们再也觉得自己无法超越以前,但又不能忍受一直在一个水平上重复。所以,即使是一个天才,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才可以写出更好更精彩的文章。
但是老温不是,现在看起来,他纯粹是凭才气吃饭。可能他是一个天生的酷爱写字的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无上的快乐。仅此而已。你看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写的神州奇侠,水平也不错。到了八十年代前期,中期,写的,水平已达到非常高的境界。这些提高,我把他归之于人的成长及成熟在作品中的自然反映。并不是老温有意识的提高。为什么这么呢?你看看他这个阶段写的书就明白了。“逆水寒”写逃亡,“刀丛里的诗”写冤狱与营救,“战僧与何平”写背叛,“大侠传奇”写营救,“杀了我好吗”写逃亡,等等。几乎全是影射了他自己的经历。后期的作品,因为水平实在有些离谱(如妖红,惨绿,少年四大缺无情等等),就不一一列出。各位朋友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温书中,充满着反复无常的背叛。从这里可以看出,温实在将自己的经历代入到写作中太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自己作了的主角。所以,写作的内容与见识,再也脱不开自己所经历过的那些生活。一部两部还可以,如果所有的,都脱不开这种模式和影子,那岂不是乏味得很?又有何长进可言?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及以后,老温年轻时候的那些生活沉淀也已用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境界,见识,水平,写作的功力,知识积累,没有长足的提高,文思又没有年轻的时候来的快捷,所以创作的作品的水准,直线下降。
二.一个率性率真,永远活在激情中的男人
从人的一生来看,老温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确实也真如他所,很多人也许一辈子的经历
都比不上他一年的生活内容丰富。从他的生活规迹来看,上学就开始组织文学社,办报,习武,十七岁(或者十八岁?存疑)就与一干朋友到台湾就读。期间,组织社团,入狱,流亡,到香港求职,创办自成一派工作室等等。这中间好不容易认真写了几年,然后又开始了他的刺激好玩的生活。当然我们对此了解不多,仅仅从他的前言后记中看到的,就有,谈了多次的恋爱,死去活来的赌博,练习高深莫测的气功,过瘾好玩的游乐,在商业上还有所动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老温,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激情的人。从他敢将历届女友的照片搬上书的封页,从他的后记前言中看到他也对他的生活直认不讳,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难为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率性而行的人。这样的人,活得当然过瘾。同时也会以自己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从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欣赏这种人生态度与方式。毕竟,人活一生,就如看风景,各种各样的生活都经过,才不算白活。作为一个人,一个男人,你看到有一个人,把你想到而做不到的事做成了,把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做成了,把你做了的事做得比你更好,那是什么感觉?一是嫉妒,一是佩服。我一般而言不太会嫉妒别人,所以我佩服。同时,因为老温的激情率性,所以特别招那些性情中人的喜欢。从我对温泉的观察,来到温泉的人,大多是,或者至少来的时候大多数是,性情中人。
我现在明白方娥真为什么不嫁给他了。温瑞安这样的男人,你可当他是朋友,是兄弟,是长辈或者晚辈。可是你如果当他是爱人,他是这么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不可能为你改变哪怕一。婚姻的本质是什么?是因为爱而妥协。温瑞安是一个不会妥协,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他不会娶到方。聪明如方娥真,想来早已对他的性格明明白白,所以才那么坚定地去找自己的生活。
但是,你,一个率性的男人可爱不可爱?
可爱。
一个率性的男人有没有魅力?
有。
一个率性的男人随意不随意?
随意。
这就是温瑞安。
三、一个志气比智慧高的人
其实在文学创作上,老温也不是没有想法。他一直以超新派武侠创始人自居。尤其是当年曹正文为老温写的序中,讲到,自金封笔,梁隐居,古辞世之后,“而今只看温瑞安”“温瑞安独撑大局”。给他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的。应该,这个评价有过誉之嫌。但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从温中期的作品来看,从当年温的势头来看,他正在上升。温自己也有奋发之想,提出“变是永远的不变”“创超新派,超超新派”,并俨然也已新一代武侠文坛领袖自居(大陆而言,台湾香港的情况不清楚)。
可是,让许多读者,许多观察家大跌眼镜的是,自九十年代中前期之后,大陆引进的温书,质量是一部不如一部。特别是老温自九十年代前期开始写的书,逐步表现出走火的迹向。他所的“创新”,原来指的只是写作手法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实验,在其它体材的文学作品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用了很多年了,只不过现在引进到武侠文学中而已。例如,倒叙,心理描写,独白,以第一人称写作,散文化,诗化,意识流,等等。但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写作的格式,手法,只是一种载体。在这个载体上的主角,故事与人物,是否精彩,内涵是否丰富,语言是否有特色,是否吸引人,才是最重要的。老温原来弄错了一件事,他立志要做新一代武侠的始祖,其实却没有走对路子。金庸之所以成为武侠宗师,不仅仅是因为他运用了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更重要是因为他的故事内涵丰富,人物特色鲜明,思想博大精深。老温所做的只是将各种道具拿来穿戴一番,告诉大家这是新的戏剧。这确乎可能是新的戏剧,但不一定是好的戏剧。殊不知好的戏剧,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及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才是内核。道具只能锦上添花,而无法雪中送炭。
也许,后期老温的走下坡路,是自己找不到突破所致。志气太高,又没有智慧指引寻找到正确的方向,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但是这个又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写。而且将罗嗦,道理,废话,变态描写,离题万里,能用一个字写完的用一百个字写完,固执地发展成温派特色。真是让我等温迷脸红的温派特色啊。
典型的志气高,智慧少。
四.极度自恋的孤独者,有极强支配欲的男人
率性,是温瑞安的外在行为表现.内核是极度的自恋.因为极度的自恋,所以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天才人物一般都有自恋的倾向.如果自恋行为能够用理性来控制,那么反倒会成为个人吸引力的一个来源.但是,如果过度自恋,就会导致在视野上的极多盲.以及对自身局限的认识不足,并成为自身进步的最大障碍.甚至会引导自身走向毁灭.比如诗人顾城,以那样一种令人惊骇莫名的方式毁灭,即是他妻子的不幸,更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读者的不幸.
温的自恋主要是表现在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作品中.在他的生活中,从少年到中年以至现在,他总是要处于旋涡的中心.没有旋涡制造旋涡也要当中心.他总是要有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大家的话题也总要围绕着他.
历数他在大陆出的书的前言后记中,莫不是对他的颂扬吹捧,少有理性的分析和批判.相信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同时,他的话题,总是围绕着自己的生活在絮絮叨叨,少有对这个世界,和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人文关怀.其实,温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人,经过那么多事,他非常有条件将眼光放远,放宽,脱开自身的那些东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可是他没有.可以做为佐证的是,这次笑商录入的‘金钟罩‘的后记中又证明了这一.老温自己遭了大难,然后就是平时有些自己对他很好的朋友不伸援手,反而是平素有些不熟的人热心帮他等等等等.我看完这篇后记,最大的感觉就是,老温真的是很自恋啊.不相信的朋友去看看,看是不是我的这样.
一个快五十岁的人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豁达开通,心胸宽广,应该是这个年龄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可是,还在计较着那些,也不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老温可曾表示过他曾对不起什么人来?从来都是别人对不起他.他对别人总是好上加好.他可曾提到过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兄弟姐妹?在他那个团体中,一切都是围绕他来展开的.他组织的工作室,文学社,他是当然的大哥.一个人自恋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一段时间自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象他那样,几十年来,高强度的持之以恒地将自恋进行到底,这就很少见了.年轻人,很容易被老温那种过瘾热闹的生活方式打动,也很容易被他的才气打动,更容易被他的大哥气派打动.所以,老温也会很容易组织起来一个个团体.可是,每个人最终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的.一个人,最终都会做自己的恒星.做一个人的卫星,是一段时间的事,不会一直如此.你做为大哥,你有没有想到过你的兄弟们要过自己的生活?你有没有听他们的安排,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组织过什么活动?你有没有想到过,一个人出去走走,不要带你的那些朋友,给他们一个安静的时间,也给你一个安静的时间?你有没有想到过,当你老去,当你不能狂歌于山水,你能否平平淡淡地一个人走过?你不能理解别人,也没有想到要去理解别人.所以,你注定孤独.
老温是一个有着极强领袖欲的男人.
他非常地愿意享受支配别人的感觉.也就是俗称地‘当老大‘.虽然看起来,他做为老大,给他的手下们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其实他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居高临下的快感.精神上主导别人的快感.你看老温从青年时候的生活,就一直处在这种团体的中心位置.而且他非常在意这种位置.他的能力也保证他可以进行这样一个团体的组织工作.可是他不知道,现代社会,人和人都是平等的.这种精神上不平等的位置,不可能太过长久.一个人,不可能一直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生活.这种支配欲,领袖欲,乍一看,好象是一种奉献精神,但其实,是大公为私.是让别人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生活.自以为是美好生活的化身,或者是正义的化身.这种人,一般而言,都是非常有号召力的.也很能团结到一批年轻人.但是,时间长了,人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当这些兄弟们要奔自己生活去的时候,老温就会感叹,我不能让他们发财,我不能让他们富有,可是,我对他们多么好啊,他们竟然为了这些的物质利益就离开我.这也许就是所谓“背叛”,所谓“世态炎凉”。
对一个领袖来,一个部下,离开他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就是背弃.就是‘为了物质不要精神‘‘为了现实不要正义‘,其实,他何尝就代表了正义?他代表的只是他自己以为的‘正义‘罢了.他代表的只是他自己的精神罢了.这种领袖欲,支配欲,在很多人身上,在很多人的某一个阶段,都有过.只不过是表现的有强或弱的不同.在老温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和持久而已.
但是一般人,都知道尊重自己的朋友亲人,都知道节制自己,更知道自己没有权利去支配他人.除非你握有资源,比如权,钱,职位,等等.老温手里没有这些资源,还要支配他人.又不节制自己.最后心中失落那是一定的.
痛批温瑞安之五、为什么会这样/与金古梁黄的比较
我在九十年代初看到温的书的时候,惊为天人。其时,金封笔,梁隐居,古辞世。曹正文,而今独看温瑞安。温被以金古梁之后的武侠文坛领袖推出。当时的温也很争气(其实九十年代初大陆出的书大多是温八十年代写的),好书一部接一部。而且,胆气十足地提出“超新派武侠”(相对梁金古开创的“新派武侠”而言)。可以象我这个年龄的武侠读者,或者自负地一下,就是有一欣赏层次的武侠读者,都是十分期待温大放异彩的。我当时十分狂热地向我的同学推荐老温。可惜爱看金的多,而爱看温的少。事实求实的,金的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最高境界,可是温的就需要文学欣赏水平有一定层次才看得下去,或者才知道它好在哪里。所以他的读者群少些也是正常的。我当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老温的书。毕竟好东西是很难被埋没的。毕竟还有我们这些识货的读者嘛。按照当时的推测,整个九十年代应该是温的最黄金写作年龄,所以我当时是蛮放心地等着温更好的书出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是每况愈下。当金,古,梁之后,老温面临的简直是千古良机。当时好多武侠迷都是无书可看。整个九十年代,大家都处在一种武侠的饥渴状态。可是,老温出书的速度越来越慢,书的质量也越来越差。不但让很多慕名而来的新读者大为失望,而且让我们这些老读者也渐渐心冷。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魔幻文学异军突起。其代表人物,黄易,大家耳熟能详了。虽然对于此人,褒贬不一,但是,他把极大量的想看通俗读物(当然包括武侠)吸引过去,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个读者群的基数之大,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由此,我更加痛恨老温的不争气。坐失良机啊。一个黄金的年代,一段黄金的时间,一个黄金的机会。就这样飞逝而去。
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温不能从一个高手,到达至大师级的境界?内在的原因是什么?他到底缺少什么?为什么当初期望他超古赶金,可现在看来,是不是能和古一拼,已是很多武侠读者质疑的问题。
是的,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通过与其它几位作家的比较,分析其中的内在原因。
我们先看一下梁。梁的书,非常之多。我记得好象有三十多部。而且没有一部没有写完。三十多部书,真可以叫做著作等身了。可是,梁的书,公认的是重复。三十几部书中,出彩的,特色鲜明的,应该在十部以内吧。我记得比较好的有“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这几部。
梁的书,思想异常正统。国家,民族,大义,这些巨大无比的词永远都代表着正确。甚至在梁书中的爱情,都是以“父母之言”为正统。梁的历史和国文功底是非常之好的。同时,梁是一个左派知识分子。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他影响非常之深。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要求个人服从于集体,个人服从于国家,晚辈服从于长辈。人的人性处在被压抑的状态。梁作为新派武侠的开山祖师,成就却没有金庸高。其中一就是,终其一生,也没有能脱出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其实,梁是很有条件突破的。他当时在香港,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完全可以接触到西方很多优秀的,而中国文化中没有的东西。可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提高何其难也。所以,梁就成了一个真正的认真的写字匠。写那么多书,我想想都心寒。不知道他用什么时间去思考,去阅读,去生活。所以,一个作家,写作,不应该占去全部的时间。否则,就会象梁这样,在一个水平线上走。看不到提高。前面提到的他的几部书,特别是“云海玉弓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书,主角金世遗,充满着反叛的精神,与这个主流社会不合拍。这是梁的书中,最张扬人性的一个角色。可惜的是,后来金世遗也象孙司空一样,受了招安,被纳入主流社会。还看什么?
下面古龙。古龙是一个好酒好美人的浪子。是与梁截然相反的一个人。他的个性是那么强烈,不屈服于主流文化的无形道德压力。这种个性随着他文笔的成熟,日异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应,并大放异彩。古龙的语言独具特色,但看多了也乏味。但是,他书中的人物,都具有极强烈的个性,张扬着个体生命的自由自在。这种思想上的成熟,反映在他中后期的作品中。他的写法也完全脱开了以前模仿的痕迹,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意挥洒。所以,虽然古龙的文史知识可能要比梁差很多,的数量可能也比梁要少(不知道确切数字)。但是,无可否认,古龙的书,确乎有他独到的媚力。比梁四平八稳的书来得更吸引人,更精彩。
虽然古龙是个浪子,可是他在写作上,也是一个认真的人。基本上没有坑。而且,知道自己的局限,避免联系历史与实际的地理。这是他负责任的表现。
再黄易。黄易也可以是一个专业的写手。我觉得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以前我们觉得是胡思乱想的东西写到里,而且,他确实也有他的优,就是各方面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可以开创了现代魔幻一派。虽然有些人,老早以前有人也写过,就算那是真的,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没成什么气候嘛。可是黄易成了气候,这一我们是不得不承认的。黄易,当然现在他还在不停地写书,也就有可能不停地进步。根据我的估计,我觉得黄易的成就,也就是差不多和梁在一个水平上。因为我看过黄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他的文字太差。文字太差的人,想要在文字史上zhan有一席之地,比较困难。
但是不可否认,黄是一个认真的人。写书很努力,让读者能看到完整的书。另外,我觉得黄的想象力是不错的。而且,他的想象力,也启发了很多网络写手的潜力。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好。终于到金了。金是当之无愧的宗师。金为什么可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当然,金庸学贯中西为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梁的英文也非常之好。金庸最初的“书剑”也只是平平而已。包括“碧血剑”,也只不过稍好。但是,可怕的是,他的书,一部比一部好。从“射雕”的国家民族大义,到“神雕”的张扬个性,反对世俗礼法,到“倚天”的正与邪孰是孰非的价值判断,再到“笑傲”的对个体自由的绝对赞美,反对个人崇拜,再到“天龙”的多主角并进,思考国家,民族,统一这种传统中绝对不可怀疑的价值观基础是否完全正确,到“韦宝”中由武侠回到现实的“反武侠”。几乎每一部书都能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巨大探索和巨大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思想境界的提升。
大家都知道金庸在五十年代末开始创办明报。在香港一个弹丸之地,人才济济,商业方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金庸以武侠连载开始打市场。同时,他开始写社论。就中国大陆,台湾以及世界局势进行评论。明报,本来是一个报。就是因为金庸的社论,目光犀利,见解独到,而且始终站在人道和正义的立场,引起香港市民的极大购买量。一跃进而成为香港的层次很高的大报之一。
大陆*期间,香港也有左派造反,打砸抢。金庸始终坚定地反对这种行为。反对以任何名义搞这种破坏民生的行为。结果上了激进左派的暗杀黑名单。但是金庸仍然照常去上班。金庸因此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金庸当时也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否则,不可能从报社跑出来创业。但我要的是,金庸一直在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当时,他“左手写社论,右手写武侠”在两个思维世界里面进行转换。一方面,要了解现实的政治,民生,国家,战争,思考其间的深层关系及原因,并接触并了解到西方的大量现实,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在他的武侠世界这个社会,会将自己的思想代入。描写一件事,一个人,都会是他思想深度的自然反映。所以,我认为,其实写社论的这一段经历,对于金庸写武侠是绝对有着大的助益的。甚至对他整个思想境界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促使他跳出我的圈子,站在更客观,更高的层面上看问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后来会将“明报”毅然卖掉。本来“明报”作为他一手创办的报纸,感情肯定是不用讲的。照东方人的做法,最后是留给后辈。可是,金庸知道,明报,无论卖掉不卖掉,只要还存在,就会有贡献于社会,只要坚持他的办报宗旨与原则,就是最好的继承发扬。这就是很大的气度了。
当然,金庸的创作态度认真是人所共知的了。不用多言。
行了。最后要到老温了。成为文学大家,除了天份,有几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文字。二,想象力。三,知识积累。四,创作态度。天份的问题,在此不做探讨。因为这个问题很难探讨出个什么结果。在这里,我认为这几位都是具有很高天份的。
文字上面,老温的文字,比古和梁显然要高出许多。和金相比,风格不同。金的更厚实。但若论文字的美,恐怕金也要让温三分。
想象力上面,应该这几个大家里面,梁的想象力差一些。其它的都还是比较历害的。在故事的可读性,悬念,场景,人物上面,应该金古温有得一拼。黄易属于另外一种想象力。好象放在一起比有些不伦不类。
知识积累方面,金庸无疑是翘楚。论博大,恐怕谁也不敢自认和金庸比。梁应该也不错,比较专业。古和温差一些。黄易好象也是蛮历害的。
创作态度上来。金无疑是最认真的。梁古次之。黄还在写。看上去还行。温最差。具体情况前几篇已有很多叙述,不多讲。
还有最后一,是成为大家的最重要条件。大家也从前面的论述中看到,当一个人文字,想象力,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制约他再上层楼的,就是:
思想境界与深度!
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思想境界,总是自然的反映在他的言行中,同时也自然的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一个人,哪怕知识再渊博,但是见识不高,也就是一本活字典罢了。也就是个传声筒罢了。金庸为什么可以立于大宗师之境界?因为他将原本在很多严肃文字中思考的问题,在武侠中都反映出来,并且写得更到位。能做到这一,当然是因为他自己的思想到了这种境界。这种境界,比许多所谓的正统名家要高得多得多。梁的思想中,正就是正,邪就是邪,所以他写的书二元化,无味。古龙本人就张扬着人的个性,所以他的书中人之自由高于一切。而金庸,思想的面广,深度够深。比古与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复杂,正邪难辨,甚至国家,民族这些也可以质疑。这就是金庸的高度。
温,在他的心中有着浓厚的“中华”情结。这个从他的散文和诗作中,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一直到台湾结社,入狱,到香港写作。应该他二十五岁之前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他能够在这些经历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将导致“冤狱”的原由指向真正的罪魁祸首—**制度,并思考**制度带来的罪恶,思考制度是如何激发了人性中恶的部分,如同柏杨和李敖;将对“世态炎凉”的感喟转换为对世人的悲悯之心与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思考,如鲁迅;将对“中华”这个虚无缥渺的图腾崇拜转换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如何吸收西方文化。如胡适。那么,温瑞安就会在原来的基础大踏步的前进,跳出“我”的范围,而能站在一个更客观,更高的层面思考与写作,当然也会直接影响他的生活方式。应该老温的经历为他提供了这种提高的可能性。他的这种经历,和金庸的办报经历虽然不一样,但在对人内心的震撼上面,是类似的。就看怎么去面对这些经历了。
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跃升到这个层次呢?有一句话可以解释,性格决定命运。到底,是温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没有跨出这一步。因为极度自恋和自负,所以缺乏自省,认识不到自身的局限,所以不会去开阔视界,就没有提高的可能;因为率性,所以随意,所以在几大家里面,唯有他创作态度不认真。
关于温的性格分析,前几节已讲得很多。这里就不多讲了。
结语:这一次写这几篇文,是想将我对温瑞安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看看是否讲得有些道理。虽然我想尽量客观,但是,毕竟是曾经很喜欢的一个人。所以有些时候还是不可避免地带入了个人的感情因素。
痛批温瑞安之后记、缘由/遗憾
一、缘起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在变化的。在上大学的四年中,也就是九十年代的头四年,我都在看温瑞安的书中渡过。还记得我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拿神州奇侠出来读。在大学的成长,尤其是内心的成长,和这部书是密不可分的。喜欢一个东西了总要向他人推荐,而且也会对作者抱有莫大的好感。基本上在九十年代前期,可以温只要在大陆出的书,我差不多都收全了。而且我还向我所有的朋友,老师都推荐温瑞安的书。当然每个人的阅历,经历,心路里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我热情的推荐得不到强烈的回应,当然有时候也有些失落。我是到了后来,才承认神州奇侠从写作的成熟度上,是老温比较粗糙的一部作品。
对老温个人的好感来自于他的经历,也来自于他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对于梦想在诗话江湖间漂泊的性情中人来,温瑞安简直就是一个实践着梦想的化身。他拉帮,结派,写诗,习武,喝酒,旅游,遍游神州,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他深情,他狂傲,他自负,他热血。在我们的心里,或者在我的心里,觉得那个梦是多么的遥远,可是现在,有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简直就是理想的化身,是传中的大侠,他做着我(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着我们想而没有出的话。这是多么过瘾的事啊。
我那时看见温瑞安在书里到,他带着一帮弟弟妹妹们闯荡江湖,游山玩水,心里是多么的羡慕。想追随他而去。
这些都是旧话了。大学毕业后,还是在工作中,在奔波中,时时等待着温瑞安的消息。时时打听着他的新书。那是九十年代的中期。想着他一定不会让我们这些喜欢他的读者失望,一定会成为金庸之后的一代大师级人物。有一段时间,上海的新民晚报连载他的妖红,居然看得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因为写得比较阴暗,诡异,读者反响也不是太好。再后来的四大名捕震关东,斗将军出来,看完也没有什么记忆。但是,当时还是痴迷,还是期待。整个九十年代,武侠创作处于一种稀缺状态。金古梁之后,我们这些读者,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温瑞安的身上。希望他能接过金庸手中的大旗,担当起武侠文学新一代领袖的重任,为我们,为读者,创作出不同于前人的,精彩的作品。并能推动整个武侠创作的发展。可是,等待没有结果,时光流逝。
一直到近两年前,找到温泉。
找到温泉的第一感觉,当然是兴奋。要知道,在现实中,毕竟知道温瑞安的人不多。而喜欢的人就更少。与众兄弟姐妹坐而论侠,坐而论温,不亦快哉!
但是一个人的内容,一个人的书的内容,一定是有限的。讨论来讨论去,兴趣也在逐渐的降低。又由于温在创作上不争气。等个三两年都等不到他一部新书。慢慢,当初的崇敬的心情越来越少。对温瑞安抱有的希望和期待也越来越少。思考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一直萦饶在我的脑海。为什么温瑞安会这样他以后还会不会再度辉煌他当初吸引我到底是什么原因……
来到温泉一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了这些问题的思考。同时因为开始接触到一思想学术网站,开始对思想领域关注与学习。也开始运用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试图得到尽量准确的答案。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看到笑商帖上来的老温的新书,原先的一些想法得到更进一步的验证。与是决定将自己的思路做一个整理,写出来。也算是对温的一个全面的分析,总结,评价。
这就是这几篇文章的由来。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尽量的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温瑞安的生活方式,做为男人,我是欣赏的。但是,我不是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的所作所为找理由,我是站在读者的立场,或者我自己的立场,或者我所能代表的长久以来一直对温瑞安抱有极大的期待的这个读者群的立场来写作的。应该,我们以前在对其它的读者介绍的时候,我们绝对是站在温瑞安这一边的。可是,现在,我只是想对他未曾达至更高境界的原因,做一个曾是他的崇拜者的但是现在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分析与评论。但是,还是做不到完全不带感**彩。毕竟温曾经是我那么推崇的一个人,一个作家。
前面有朋友在跟帖的时候到,为什么要苛责温。这里要明的是,我绝对没有苛责的意思。我只是想�
�解到真相和原因。我想弄清楚这件事。如此而已。许多喜欢老温的朋友,可以继续喜欢。喜欢是一种感情,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我的分析和评论是属于理性的范畴,所以大家是不冲突的。
关于写作这几篇文章的遗憾之外,主要在于两还没有展开写。一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传统,对于这代作家在人格和行事方式上,有多大和怎么样的影响。如金庸,梁羽生,还有以前的宫白羽,平江不肖生等,都能将书写完,是否他们受到的这种“铁肩担道义”的传统儒家教育,使得他们更有责任心,对自己,对读者,对家人更负责任?而如古龙这样的浪子,温瑞安这样的在海外环境下长大,虽然憧憬中华文化,可是他们因为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内心没有这层道德上的束缚,所以对读者,对自己,对家人,相对而言不负责任,更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机会可以展开讨论。第二,是关于温书中主要人物的败笔。我想可以挑出来进行分析。万一老温年迈时突然要修订自己的作品,岂不是可以做为参考也算是我们为老温做了一件好事。
二、遗憾
写这几篇文章的引申出来的另一个目的,是探讨网络写手的一些特。以对温泉的众写手有所启发,有所借鉴。
我自己的感觉,网络写手的最大缺有两个。
第一、是随意。
这一和老温是蛮象的。网络因为它的特殊性,所以,进入写作很方便。这样就会产生极大的随意性。很多的网络写手都有挖坑的习惯。挖坑,成了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这是不专业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对于业余作者过于苛求。可是如果想写出名堂来,如果不克服这一,恐怕很难成为大家。
随意的第二表现在很多网络写手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哪里算哪里。这一可与老温现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可能是我比较传统一些吧。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写作文,第一步就是要求写提纲。当然,我现在也不能完全做到。但是写文章,总是心中要有个大概的方向,这样自己心中也有把握些。除非是对于不世出的天才,可能信马由缰地写,也可以成为绝世好文章,但是,天才不多吧。
随意的第三表现在写完文章的修改。这在我时候写作文老师也是非常强调的。而且讲,自己的文章,写完了要在抽屉里放一个月。过后拿出来看,感觉又不一样。如果那时候还是觉得不错,那就真的不错了。我不知道现在的网络写手中有几人有修改文章的习惯。我觉得这是个好习惯。长期坚持,一定会受益无穷。你看曹雪芹,一部红楼梦,那是用一生来写就。二月河,三十年的积累,出来帝王三部曲。金庸,功成名就,可是还是要对他的书进行大修订。而且这次的修订有对情节的重大改动(很多是针对连载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逻辑错误,其实这个时间过长相对老温的书来根本不算什么了)。一个老人,年届八十高龄,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作品。即是对读者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令人多么感动。
我觉得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认真,是一种素质。也可以令自己获得同行的尊重。对于作者而言,亦可以获得读者的尊重。
第二、完全凭才气写作,不注意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境界
这一,一来是因为网络的特性。使得只要喜欢写作,想写作的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文学青年们,那时候对写作还是非常之认真的。文字功夫,阅读,评论,笔会,等等。虽然那些文学青年,很多人的才气并不怎么样。但是,那种专业的精神是值得记念的。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写作很容易进入。所以很多有才气的人,马上就能够冒出来。可是,冒出来之后,水平的长进,是不大的。如果对于玩票性质的朋友当然无所谓的。但是对有志创作的朋友来,不断的重复自己,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写匠(当然,一个好的写匠也不错)。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提升自己,从思想到学识到文字功夫全方位地提升。
而且我认为,一个人,超越了蒙昧的人。应该感觉得到自我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这应该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不独是专业写手才这样。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如果能做到,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