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叔叔你放心,我离开顾家也有足以自保的能力。"
"你年纪也不算小了,今年该有十三了。"耿校尉看她一眼。他猜测她是找到了一个很大的靠山。但当初她的母亲刚嫁时,谁不说嫁得好啊,可结果呢。所以,他多少有些担心。顾琰的样子比她娘还要来得出挑,这万一又是一个遇人不淑可怎么好。能对抗靖西侯府,那只能是比侯府的权势还大。
那个大靠山如今可以帮她报仇,将来如果也见异思迁,可没人能给她撑得起腰。她可不要为了报仇,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只是,他和顾琰中间隔了十年不见,有些话不方便说。他可不认为顾琰是认出了他,只以为她是听说的。毕竟,那会儿才三岁嘛。不是说她连她娘原本都不记得,是一个好心的堂哥告诉她的么。
顾琰看出他眼底的关心,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心头一暖说道:"耿叔叔,这件事虽然是有人帮忙,但是还不至于到你担心的地步。我心头有数的。我绝不会重蹈我娘的覆辙。"
耿校尉看了看顾琰,她眼底一派坚定,的确与乃母有些不同。
"你心头有数就好。"耿校尉的妻儿在几年前异族入侵时遇害,其后他不曾续弦。如今看到十年前抱过的顾琰、故人之后,又怜惜她这些年日子过得艰难,心头难免生出几分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来。
顾琰离开驿馆往靖西侯府的方向赶,心头感概不少。一个外人都能想到她靠了大靠山将来日子不一定好过。可是自己的亲爹、亲祖母还有其他亲人却只看到这件事给他们能带来多少好处。
是时候离开了,她的人生也不能只被报仇一件事占据。
次日,王府又送了东西来,是一把古琴,音色非常的好。顾琰拨弄了几下,估算着这怕是得价值千金。看来明辉如今是真的阔了啊,八成是有人送他的。只是,她将来不好带走啊。
如今也不用国师费尽心思去查明辉的身份了,因为他已经正式曝光了。听说之前几回皇帝接见外邦时节都找了他作陪呢。而且,他和国师半月后还将在京城的接天湖畔有一场公开的大辩论。
顾琰很想去看,于是磨着太夫人道:"祖母,让我去吧,我绝不抛头露面。"
太夫人蹙眉,"那里附近屋子都没有。不然还可以在酒楼给你包个包间。到时候人多了,挤起来怎么办?"
顾琰心道,男女授受不亲,就那么站在人群里挤一下都不行。那要是让你去看看后世挤公交车,还不得直接晕过去啊。
"要去也行,除非是别人都看不到也碰撞不到的地方。"
顾琰只得回来想办法。
端娘笑眯眯的过来,"姑娘,奴婢有事儿同您说。"
"你说。"
"奴婢替小兰相中了一个秀才。"
"什么情况,具体说说。"
"这人姓蒋,今年二十,无父无母,但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因为家境实在艰难,他打算停了举业去找活儿做,供养一个弟弟读书,给妹妹攒嫁妆。奴婢想着穷就穷点儿吧,有责任心会心疼人就好。我们家节省一些,如今也供得起两个读书人了。"
"小兰同意了?"那丫头可有点儿心高气傲。
端娘点头,"蒋秀才长得好,人也温和,而且举业上还是有前途的。"
"这倒不错,那去同太夫人说一声,让小兰赎身回家待嫁吧。"顾琰心想,小兰怕是猜出她是在安排她们陆续脱离顾府了。多半是真的以为她会反抗太夫人的安排,和欧允私奔。那样的话,她们留在顾府到时候还不得被迁怒啊,说不得被活活打死。
这件事儿顺利,小兰不多时就成了良民,回到端娘买的小庄子待嫁。临走拉着顾琰的手道:"姑娘,奴婢,不,我还是想跟着您的。您以后用得上一定叫我回来。"顾琰说的,赎了身就不许自称奴婢。
"放心,用得上一定叫你,不叫旁人。"顾琰应道。小兰这丫头其实里外里一把好手,心思也活络,比小菊还好用。这丫头也是打定心思想当职业女性的人。不过啊,自己肯定是用不上她了。她还是经营她那一亩三分地去吧。
至于端娘,她作为岳母,也得回去操持订亲的事儿。成亲倒是不急,小兰十四岁,婚期定在明年。
办妥了这件事,顾琰挠挠头,她还没想到去看明辉辩论的法子呢。那家伙平时不修边幅,可是上了正式场合还是很拿得出手的。至少她在紫檀精舍看到的明晖就很是气派。
不过这事儿,很快有人替她解决了。这次的辩论皇帝很看重,各位王公都派人去搭了观看的棚子。晋王在自己的棚子里腾了两个位置出来,一个给顾琰,一个给伍媚。
明晖和国师的道法辩论大会是五月初五举办,地点在京城人们赛龙舟的接天湖畔。这一次没把地点放在宫里,而是设在宫外,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不过想想道教是国教,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皇家的推崇,所以民间道法精通的高人也不少。这样的事关宗派的大辩论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行才好。
顾琰和伍媚凑到一块儿,坐在晋王的看台里,先是看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赛龙舟,接下来才是看明晖上场。
顾琰看明晖略有些紧张,嘟囔道:"师傅,你混得真差,连个自己的看台都没有。让我们跟着你寄人篱下。"她很不想再跟晋王有什么牵扯的,明明都已经道过别的了。
明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顾琰又继续巴拉巴拉说道:"你说你要有个选手包厢,回头拂尘松了,有事弟子服其劳,我也能立马跑出去让人给你现穿一把啊。"
明晖瞪她一眼,"照你这么说,秦相如今不也在皇上的看台那里寄人篱下?什么拂尘松了重穿一把,上去了谁还顾得上那么许多。"
顾琰挠挠头,也是啊,又不是打网球。
"可是你看国师府来了多少人,一个看台都坐满了。"斜对面就是国师府的看台,满满当当坐了二十来个道士。国师这些年风光得很,除了亲传弟子,还有不少抱大腿的。据说里头除了精英弟子,还有京城几处大道观的观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