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老兵不死

035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兵不死 玗石页 2663 2024-11-16 10:22

  05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是永生都不会忘记的场景。

  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王亮还原着当时的场景:“那种悲痛,是无与伦比的。在那条十里长街上,大鸾同志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伴着主席检阅过多少次解放军部队。”

  “曾经,群众们在这里能够看到大鸾同志,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你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然而在那一天,敬爱的总理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

  那一天,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够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

  别走——别走——别走——

  我愿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于自己的生命来换周总理的健康!

  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着他回来。

  打鬼子是出于对日本和美帝的仇恨。

  但在那历次风波中驱使王亮能够坚持下来的,是这位伟人。

  他在,王亮的心里就有一盏明灯。

  无论眼前多么黑暗,心里面,永远都是亮堂的。

  他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年少的他亲眼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负凌辱却无处说理的现实,中国人敢怒而不敢言。

  他并不理解,在中国的地界上,为什么洋人会这么嚣张。

  伯父叹了一口气,告诉他:“中华不振啊!”

  在课堂上,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的回答十分踊跃。

  “为明理而读书。”

  “为做官而读书。”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为社会地位而读书。”

  答案一个接一个,但都不令人满意。

  他站起来,却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一年,他不过才十三岁。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答案的面前,其它的,都黯然失色了。

  只有十三岁的他就已经意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他这么说,后来,也是这么做的,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即便是到了今天,仍旧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他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王亮满怀思念地说道:“1917年,他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去日本读书。临行前,在给同学临别赠言写写道:‘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一百年过去了,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您看看!您再看一眼!”

  这番话再一次说出来,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面打转,根本就控制不住。

  伟人的爱情都是那么惊天动地。

  “在从南开大学赶赴欧洲勤工俭学之前,他就已经和邓大姐互相认识了。仅仅是相识,还完全没有到恋爱的关系的程度。”王亮回忆着,这些,都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也便是故事的主角讲给自己听的。

  这些浪漫主义味道浓厚的故事,无疑帮助当时的王亮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相识于五四运动。

  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他进入到南开大学,积极投身天津的学生运动。

  而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大姐,也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她担任了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

  王亮道:“1919年,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邓大姐后来在回忆的时候是这样跟我描述:‘彼此之间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

  直到19年,仍然留在津市的邓大姐突然收到他从法国寄来的明信片。

  在明信片中写着这样一段话:“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他们两个人是谁?

  那张漂洋过海寄过来的明信片上面印着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

  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都是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一对恋人。

  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后来他们在领导柏林工人武装起义中牺牲。

  在看到明信片的那一刻,邓大姐明白了,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奋斗,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志向。

  这就够了。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对妻子最初的爱情表白。愿我们两个人,将来共同走向断头台。这不是什么革命宣言,是一封情书。属于那个年代的情书,短短一行字,承载了生命全部的重量。”

  王亮努力回忆着更多的细节。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他们相识。

  那时她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

  他刚从日本留学归国,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

  为了加强斗争的力量,他和她,还有其他十几位有志青年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

  能够想象,在那个看不清楚前方路且风雨飘扬的年代里,能够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这是多么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恐怕,这才是最浪漫的事情吧。

  这浪漫就发生在1919年,一百年前。

  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讲,恍如昨日。

  眨眼间,百年就过去了,百年孤独。

  “这里有几封情书,是这两位伟人在很多年前写下的。”

  说着,王亮从抽屉里掏出了几张影印照片,压过膜,保存的很好。

  【超:昨天你们走后,朦胧睡去,醒来已近黄昏。晚饭以稀饭配火腿充饥。饭后读唐诗数首,食柑子一个。十时就寝,服安眠药两包。今晨五时半醒六时又睡,八时漱口吃面包两片。孙德及胡光镳来视,盖路过此至嘉定办水泥厂也。其后,王大夫至,甚称赞此兜子,而痛苦亦减轻。大约再五六天可下地,适等你们女子生产期也。我自摸硬处亦减少,侧睡亦较从前为易。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摄,吻你万千!】(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