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内除了二人之外,连斟酒的高管家都不要了,高阁老亲自执壶给邵方斟酒。至于那一夜谈了什么,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并无第三人知晓。"尹俊冷哼了一声道:"靠着区区一个江湖大侠混入首辅,难道这高拱不怕这事张扬出去,自己在士林之中,岂不要遭人唾弃?
我冷笑了一声道:"这世上有人喜欢诗词歌赋,有人喜欢刀枪棍棒;有人喜欢凤阁鸾楼,有人喜欢荒村古寺;有人喜欢上林春色,但这邵方天生怪异,这次他帮助高阁老登上阁老之位,早已看透这一切。那一夜过后。那邵方就告别高阁老,束装入京。其时深秋。数个月后,经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推荐,新皇帝下诏,命高阁老入阁主政,并兼吏部尚书,集首辅与尚书于一身。真正的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高拱如此傲气之人,岂能甘愿受人摆布?"尹俊道。
我叹了一声道:"这高阁老虽说久经官场,也是一个安邦定国之人,可惜终究是看不透名利二字。据说高阁老在新郑高家庄接到新皇帝的那一刹那,他不得不惊叹邵方的通天手段。同时,他的心中又升起一丝隐忧,但这邵方已经猜透了高阁老心中的顾虑,所以自从在高家庄见过一面,也再不露面。想不到今日再次见到此人?看来这世事还是难以入料啊?"
"想不到此人竟然有如此大的能耐?"尹俊道。
我点了点头道:"看来三日后我们要小心了,此人不仅江湖经验丰富,而且还有一身高强的武艺,加之此人和朝中的高阁老有莫大的关联,我们要小心对待!"尹俊和穆清点了点头,穆清望着我道:"不过,我还是有些奇怪,这邵方为何要如此做,他这么做到底有何目的呢?按说要获取高官厚绿,以他帮助高阁老荣登首辅之位的能力,不费吹灰之力,为何要帮助高阁老登上首辅之位呢?"不错,这人大有战国时信陵君的风范,为何自己不当官呢?"尹俊道。
"这个不得而知,不过据说当年世宗皇帝一心访求长生不老之术,把陶仿、陶世恩、刘文彬等几个道士弄到自己居住的西苑开炉炼丹。但吃了他们炼出的丹药后,世宗皇帝不但没有延年益寿,反而一命呜呼了。世宗皇帝驾崩之后,徐阁老就下令把这五人抓起来问成死罪。但定罪差不多用了一年多时间,到了新皇帝登基二年,还没有等到秋天问斩的日子,徐阁老就致仕回籍了。这几个人的刑期也就一直拖延到现在还没有执行。但高阁老在接到新皇帝圣旨的第二天便利用司法放了这几个可恶的混蛋!"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或中元。河南新郑人。嘉靖四十五年入阁、参机务,隆庆元年辞官。三年再起,以内阁大学士掌吏部,五年任首辅。六年六月去职。高拱是明中叶有才干的政治家之一。
入阁参政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为避元末乱迁徙新郑高老庄。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高魁,成化年间举人,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父亲高尚贤,正德十二年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至光禄寺少卿。高拱受到严格的家教,"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稍长,即攻读经义,苦钻学问。十七岁以"礼经"魁于乡,以后却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十三个年头,才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授任翰林编修,九年考满,升翰林侍读。三十一年裕王开邸受经,高拱首被当选,进府入讲。此时皇太子已殁二年而新储未建,裕王与其异母兄弟景王都居京城,论序当立裕王,而世宗似瞩目景王。裕王前途未卜,朝廷上下,猜测种种、议论纷纷。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调护,给裕王很大宽慰。
当时,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正互相倾轧,抵牾日著,高拱泰然往返于二人之间,未见有所厚薄。
两人因高拱为裕王讲官,以后腾达有日,故也颇器重于他,有时甚至避让几分。时严嵩权势熏灼,丝毫得罪不得,高拱却不十分顾忌。一次他以韩愈"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诗句,调侃严嵩在见其乡衮、下僚时的傲态,严嵩听了不仅不怪罪,反而为之破颜。在严嵩、徐阶相与推荐下,嘉靖三十七年高拱迁为翰林侍讲学士。
高拱在裕王府邸度过九个春秋,于嘉靖三十九年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九年里,高拱讲授经筵,敷陈剀切,谨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师生关系。高拱离王府后,"府中事无大小,必令中使往问",裕王还先后手书"启发弘多"、"怀贤"、"忠贞"等字赠赐。翌年景王入藩之国,裕王为嗣的地位开始明朗,因而高拱与裕王的这层关系,不仅使高拱的上司、同僚对他刮目相看、趋之若鹜,而且也奠定了以后他在政治上大大发挥作用的基础。
嘉靖四十一年,高拱升礼部左侍郎兼学士。次年改吏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掌詹事府事。他数次主或副主会试,所撰科举示范文章颇见称道。但一次在进题中"以字嫌忤上意",几乎有所行遣。徐阶出面辩解,才使事懈。四十四年,景王在藩薨,裕王地位确立。高拱升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并以青词见宠,得赐飞鱼服。四十五年三月,由徐阶荐举,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高拱相貌瑰奇,为人豪爽有才略,又颇自许。甫入阁,即欲展抱负示才。当时世宗久居西苑,大臣率以召入直庐为荣,阁事有所不周。世宗因谕曰:"阁中政本可轮一人往"。首辅徐阶及"青词宰相"袁炜以不能离开世宗须臾为由,不去阁中办公。高拱对徐阶说:"公元老,常直可矣。不才与李、郭两公愿日轮一人,诣阁中习故事。"李春芳虽早入阁,但对徐阶向来十分恭谨,"侧行伛偻若属吏"。郭朴与高拱同时新入阁,且都由徐阶荐举,似应对阶更为谦卑。拱却言直如此,徐阶"拂然不乐"。高拱与郭朴又同为河南乡曲,"两人相与欢甚",徐阶知后也不悦,因此芥蒂渐结。未几,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奏劾高拱。先是高拱因年过半百膝下无子焦虑万分,遂将家移至西华门附近,直庐时常偷偷回家与妻妾团圆。一次听说世宗病情危急,高拱急忙把自己直庐内的书籍、器物等尽行取出。胡应嘉因此奏劾:"拱辅政初,即以直庐为隘,移家西安门外,夤夜潜归","皇上违和,正臣子吁天请代之时,而拱乃为归计,此何心也"。高拱大惧,幸世宗病笃,未加深责。但高拱以胡应嘉为徐阶乡人,其奏劾又是徐阶拟旨报世宗的,故疑胡应嘉受徐阶指使,增添了对徐阶的不满和怨恨。
四十五年十二月世宗死,徐阶与自己的门生、刚充当裕王府讲官的张居正密草遗诏,却不与同列谋议。诏下,高拱、郭朴惘然若失。高拱以自己是新帝肺腑之臣,却对遗诏浑然不知,因而与徐阶构怨更深。穆宗即位后,徐阶以硕德元老仍居首辅位,旋又引张居正入阁,高拱心不能平,在论登极、赏军事、去留大臣是否请上裁决等问题上,数与徐阶抗争,矛盾日趋表面化。隆庆元年正月,胡应嘉谪外,言路认为出于高拱指,于是群起交章攻之。给事中欧阳一敬奏劾尤力,将高拱比作蔡京。高拱怒甚,请徐阶拟旨责杖奏劾者,徐阶不应。高拱被迫求退,穆宗不允。徐阶屈于皇帝的意思,也拟旨慰留,但绝无谴责言官,高拱越发生气,一次公开在阁中与徐阶舌战。高拱攻击说:"公在先帝时导之为斋词以求媚。宫车甫晏驾而一旦即扳之。今又结言路而逐其藩国腹心之臣,何也?"诘问之势汹汹。徐阶徐徐辩答曰:"夫言路口故多,我安能一一而结之,又安能使之攻公。且我能结之,公独不能结之耶?"他又说,我并非是背叛先帝,以遗诏让先帝自责是为先帝收人心...。至于斋词一事,徐阶坦认"因我罪"。但他反问高拱:"独不记在礼部时,先帝以密札问我:"拱有疏,愿得效力于斋事,可许否?';此札今尚在!"高拱顿时"颊赤语塞",打了个败仗。但高拱并不甘心,他以徐阶子弟和家人在乡里横行不法事攻讦徐阶,并授意门生齐康劾徐阶。徐阶疏辩乞休。当时徐阶正因遗诏复起世宗时被谪诸官而受到部院大臣、科道言官的感恩拥戴,权势灼热,故言路交章请留徐阶,还集体去徐阶第敦劝视事,另外极论齐康、高拱罪状,甚至群集阙下,吐唾辱骂齐康、高拱。三月之内论劾高拱的奏疏竟多达三十余份,高拱不自安,连疏十二,称病乞休。穆宗挽留不能,遂准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衔回乡养疾,遣行人护送。齐康则坐黜外调,郭朴不久也乞归回里。
重为首辅隆庆二年七月,徐阶致仕。第二年张居正与太监李芳等合谋,奏请复起高拱。是年十二月,冷落了一年多的高拱接旨后,不顾腊月严寒,日夜兼程,直奔京城,以大学士兼掌吏部重新登台。言路原多与高拱有隙,故人多不自安。胡应嘉闻高拱复出,惊吓破胆而亡,欧阳一敬也在解官归田途中郁郁而死,一时人心惶惶。高拱通过门生腹心散布言论,安抚言路诸官说:"华亭有旧恩,后小相失,不足为怨。""拱当洗心涤虑,以与诸君共此治朝"。言之凿凿,颇为大度,于是人心稍安。高拱再度上台后,尽心国事。他"为人有才气,英锐勃发",办事操切,又不迹常规,在吏治、筹边、行政等方面多所建树。当时高拱以内阁兼领吏部事,责任重大。他"晨理阁事,午视部事",十分勤勉。他认为吏部职在知人,但真要了解一个人、用其长处并非易事。当时官场士风颓败,为官只是猎取高崇,"权势烜赫者则羡之,正色直言,谪贬蹭蹬者则轻之",全不以行为品德为准。因此造成官场"理不明,气亦不振",官吏以奔趋、巧媚为能事的局面。对此,高拱到任不久即在吏部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察制度:"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每月汇集一次,交吏部由高拱亲自过目。到年终将册籍全部汇总吏部,作为官吏黜陟的依据。天下大治,必须广选人才,高拱看到天下科贡占七成,制科仅为三,但朝廷重制科而轻科贡,他以为"崇其三而弃其七"是失措之举,应该进士、举人并用,惟贤是视,量才录用。但举人就选,他又主张"其年貌五十以上者授以杂官,不得为州县之长",因为州县之长是地方父母之官,责任艰重,必须精力旺盛者才能承担。他又认为,国家必须广蓄人才,到了要用时才去寻觅称职的人,那是来不及的,于是提出备才之说:"今于紧要之官,各预择其才宜于此者,每三二人置相近之地,待次为备。一旦有缺,即有其人,庶乎不乏。"他还公开招贤,明令选司,"凡有所缺,悉揭诸门外,使众见之",各有司可以荐举人选。过去吏部推升官吏,只少数人事,十分隐秘,高拱尽反其道,说:"堂有侍郎,司有员外,疏皆列名而事不与闻,何居此,不过欲行其私耳。吾改其是。"他叫人抱牍至后堂,命人当众揭牍,"即冢宰欲有所上下不能也"。对于被黜官员,高拱必亲"告以故",黜者"无不慑服"。当时马政、盐政被视为闲局,朝廷轻之,因而失人废事,使"善政无闻"。高拱体察下情,知马盐二政官处远方贫薄苦寒之地,自是艰辛,遂提议改本省廉谨有才者任之,并宽其交纳之额。如遇优异,则超等擢用。其官重,马、盐二政当自修举,利于国家。高拱还制定和采取了旨在加强考察人才、选拔人才的许多制度和措施,"开王亲内转之例,复一甲读书之规,正抚按举劾之差,核京官考满之实,分进士讲律之会,定进官升授之条,议有司捕盗之格"。这些都得到穆宗的准旨,得以实施。于是使朝廷上下、各类官员中出现了人人激奋的新气象。依照明朝旧例,内阁辅臣,"若兼领铨选,则为真宰相,犯高皇帝厉禁矣",但高拱先以阁臣、后以首揆掌吏部事三年之久,虽犯忌有非议,但成绩斐然,利在社稷。影视剧中的高拱形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