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电转,贾琮起这般心思不过一刹那的时间,临了便表情严肃,轻轻咳嗽两三下,道:“史家与我贾家是亲戚世家,妙玉和我们贾府也渊源深厚,你们原本就理应多多往来的。”
“不过我刻下服孝,实是不宜见客,来贵庙也全是为了请教有关家父的超度亡灵、佛经诵读之事,我准备自己亲身亲口日日夜夜地念,以示心诚和孝道。”
贾琮这些话说得七分悲戚,三分坚决。
史湘云本来觉得愤愤不平的,贾琮抢走霸占了对她最好的宝姐姐不说,如今她和妙玉交情也还不错,怎么贾琮又要来抢了?这是故意要把我身边的人抢光么?
这个人也太可恶了。
史湘云不由小声啐啐。
嘴唇一吸一嘟,翻个白眼,圆脸腾腾红火苗刚升起。
忽然抬头见贾琮如此正经严肃,堪比甚至远超冬暖夏凉的孝子黄香,史湘云顿时觉得一股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贾琮心下得意地笑,要支开这个小姑娘还不容易?
实在是史湘云在十二钗中是过于天真单纯了些,心大。另外,《二十四孝》有“弃官寻母”,丁忧也是弃官,只是后者是被逼的,贾琮守孝念佛,足见心诚,大孝子耶!
“好罢,那你云妹妹就只能告辞了,妙玉,教他念一个什么《楞严咒》、《大悲咒》,那种冗长繁杂的,从此以后清心寡欲,再也不沾荤腥,天天吃斋念佛,当个和尚去。”史湘云躲在妙玉背后,笑了一阵,道。
贾琮脸皮厚,还没什么。
妙玉却是玉脸淡红了一下。
所谓心中有鬼,自会表现于面部或眼睛。
史湘云有什么说什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妙玉自然联想到她和贾琮的私情蜜意上去了。
史大姑娘咒骂完,心中爽朗,旋即娇声道:“我是过来贾家,趁着妙玉在那儿超度,才得跟着过来的,否则要出个门也真是难,只盼宝姐姐和你们,也能来咋们家看看。”
贾琮默然。
今年辛巳贾赦死后,吊唁送礼排场已经有点功高震主之忧了,因此,出殡的时候,贾琮他们只请亲戚朋友罢了,并没有原著秦可卿出殡的场面那么大,而只是低调匆匆地办完。
他一个人走到今天,六亲缘薄。
史家王家,他都是连门槛都没跨进去过的。
人家大门口往哪开,他也不想知道。
贾琮笑着敷衍道:“一定,一定的。”
妙玉不好挽留,送出棂星门,又叫了几个人陪史湘云回去。
折回来,两人边走边谈,妙玉领他出了丘祖殿,一直往北而去:“以咱们贾学士大人今时今日的能耐,要救史家姑娘脱离苦海,怕也只是小事一桩。”
贾琮喟然道:“会沾太多因果的,我又不是圣母,对她又没想法,没有利益回报的事,我很少做的,再说我和史王两家,半点感情也没有。”
“我那时才是一介庶子,不能当家作主。”
“再说金陵四家利益联姻,那也是利益居多的。”
妙玉笑而不语,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她莲步停在三清阁,听了贾琮所言所求,微微冷哼道:“不净观倒是真可以观想的,观想到深处,于男人来说,任凭她女人国色天香,皆是一架骷髅,能压制一切欲火。于女人来说,任凭他貌比潘安,也是同理。”
贾琮面带存疑之色,并不完全相信。
妙玉素颜淡然一笑:“所谓不净九想观,分为活人不净观和死人不净观,活人不净观是真实存在的:晨起不净、醉后之态、病时之态、行动厕所态、九孔流垢态。”
“一个男人,若是对某几位貌比天仙的女人,思念不断、精气暗漏,或者有妻妾女人的,沉迷伤身,当观想这活人不净九态,配咒中之王《楞严咒》、《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等,心诚肯下苦功,必然药到病除……是不药而愈。”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塑像,看着这对俊男靓女在道家门下大谈佛法。
贾琮认真听记,又接过妙玉递来的活人不净观配图及详解。
贾琮想,活人不净观倒是没什么可质疑的,比如沉迷美色,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美女,早晨起来会不净,醉酒、生病就更不见美色,不管帅哥美女,他们眼里会有眼屎,耳朵会有耳屎,鼻孔会有鼻涕……
即是九孔流垢态。
佛家所说,是一切人皆不干净,自然不值得太过于迷恋谁。
这种说法有其道理,按科学来说,一切人从表皮到五脏六腑,都不干净。
贾琮再看死人不净观,有膨胀观、清淤想、浓烂想、斩斫离散想、散乱想、血涂想、虫聚想。
死人不净观的配图是极其恶心和倒胃口的,令人不适,但是古代配图没有贾琮前世网络图片的真实。
贾琮讶然的是,他见多了杀人死人,可轻松承受,但妙玉有洁癖又极其讲究,对这些图画却不见得嫌弃厌恶。
这个女人也是矛盾得很。
出了三清殿,两人并肩走上望月楼,妙玉提醒道:“不净观和白骨观,在佛家来说,一般是从自己观起,自身便不净,自身便是一副白骨,他人也是如此,因此无可迷恋。传闻许多佛陀、释迦牟尼便是以此来断‘淫’之一字的,菩提悟道,大彻大悟。”
“不过,白骨观如果不得其法,容易走火入魔和病变,你要注意。”
贾琮负手道:“佛法用来修心还是行的,但清规戒律嘛,我贾琮这辈子是守不了。”
下楼后,直驱白云观后院,为妙玉住所云集园,除史湘云外,还从未有人到此,妙玉数落道:“佛法只是修心的,如你所说。真要强身健体,凡事适可而止,常年补足精气神,眼下就有一个便宜便捷的法门。”
“是什么?”
“岐黄之学。”
贾琮恍然。
蒙昧时代,刚从野蛮部落转化为初步文明的时代,天下共主黄帝问医于岐伯,是为《黄帝内经》,内分《素问》、《灵枢》篇,是为华夏医书鼻祖,开中医养生之先河。
而后医学养生也被称为岐黄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