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定了在山上种西瓜的主意,次日恰逢官学沐休的日子,郑大虎决定明日就开土动工。
山谷里杂草丛生,才历经寒冬,一眼望去,枯草碧连天,刀耕火种自古就有,郑家人照本宣科,在最东边的位置点起火来,劈里啪啦的烧到晌午才是停下来,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没有草蔓的牵绊,再挖土的时候就省便了许多。
山谷有七八亩大,用不了这么宽的地方,郑大虎挑了个的土质还算松软,石子也不太多的地方开垦,只打算开出个两亩地来。
郑家的人去年挖葛根时使用过锄头铲子这些家什,做起来倒也像模像样,可没这般长时间劳作过,郑大虎手上尽是茧子,皮厚肉糙的倒也耐得住,可大郎三人年纪小,细皮嫩肉的,虽然郑大虎时不时让三个儿子轮换着做拣石子敲土块的活,手上还是都打出了水泡甚至血泡。
晚上回到家里,姜氏含着泪用针将儿子手上的泡一一刺破,挤出里头的血水后再涂抹上獾油,听说是能治伤的,当时就没全卖出去,留了小半罐子在家里,也不知道得用不得用。
大妞二妞两人下不去手,只是在一旁干站着看,看得也是泪眼朦胧。
第二天大郎他们要去上学,郑大虎准备一个人上山,二妞怕他忙不过来,非跟着一道去,最后还带上了四郎,为了赶脚程,依旧是由郑大虎背上山去,两人捡了一天的石子。
这样的忙碌日子过了大半个月,开出来的荒地有没有两亩倒也没去丈量过,看了看差不多是够用了的。
茂山县的地表水缺乏,农民种地是靠天吃饭的多,在这个山谷里种西瓜,最便利的就是离水源近,依靠着那条只显露半日真面目的底下暗河,每天浇水也能供给上西瓜的生长。
水的问题好解决,施肥却是个大难题,这年头种地用的可是货真价实的有机肥,难道要挑着粪水上山不成,还真是不大可能做到。
二妞建议用树林子里的那些沤得烂熟的枯叶来替代,这东西在山上应有尽有,掏起来很方便。
这是头回种地,郑家人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牵绊,不受传统种植之术的束缚,每个人都有些奇思妙想,对于二妞的说法没多做考虑就采纳接受了,总比什么肥都不施的好。
真是天公作美,在做完这些事情后,淅淅沥沥连下了七八天的春雨,所有的泥土都润湿透了。
雨过天晴,人们纷纷在自家的地里忙开了,每年都是在等降下雨后才开始播种,郑家人见状,连忙凑在这几天,在开出来的地里,挖出一条条整齐的浅沟,将攒下的西瓜籽播撒下去在覆上细土。
院子开出来的菜畦地比往年的都要宽,从杂物房一直到南墙脚下,二妞只用了一小快来种菜,其它的地方都种上西瓜,山上种的不能天天守着,在院子里种一些就可以方随时观察,二妞想做个西瓜的生长日记出来,便于总结经验,明年提高产量,她还要做几个实验呢。
一切就绪,就只等着新芽萌发。
郑大虎依旧每日上山打猎,一天不拉的进山谷里去瞅瞅,二妞对着院子里的那块巴掌之地,也是日日望着夜夜盼着。
清明节那天,郑大虎租了一辆马车,领上一家子的人回乡扫墓,可惜母女三人是不能至坟前祭奠。
姜氏对逝去的公公婆婆素来敬重又心怀感激,他们拿她如亲骨肉般看待,可惜早早就下世了,没能给她更多的尽孝道的机会,姜氏很多年没回过郑家沟,总想着要到坟前去上柱香,今日借机远远的瞭上一眼,也算是聊表心意。
大妞幼年之时回过郑家沟的,不过没什么记忆,二妞则完全是第一次,去的路上探头探脑的充满了好奇,另类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这回没在郑家沟留宿,当天就赶了回来,一家人如同春游一般,心里头很是欢快。
清明节后没过几日,西瓜开始出芽,情况不大顺当,出芽率很低,按二妞的统计的出芽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当然对其他人的说法是种十颗籽才长出三根苗来,好在只要是长出了芽,瓜苗的长势还是不错,最后能开花结果的数了数,有二百九十多棵,山谷那地方很封闭,郑家人又时常进出,里边的野兔什么的,即使还有也是不多,没造成祸害。
等到七月,第一批西瓜已经成熟,大郎三个要上学,郑家人手不够,便请了陈家父子三人将西瓜弄回来。
熟了的西瓜还是卖给洪府,这事早在年前已经谈妥,洪府再大,人再多,也吃不了这么些西瓜,自是要拿去赚钱的。
二妞后来才知道,洪记书铺的东家就是这个洪府,书铺里的活计洪大宝曾经跟她提过的,洪府在城里的铺子也是多了去了。
这回的西瓜不需要再送到洪府上去,而是那边派人来取,主事的自然是被二妞几个合伙戏弄过的李三安李大管事。
李管事是个管不着自个嘴巴子的人,又喜欢炫耀,从他口里得知,洪府是要把西瓜运到京城里去的,看来,洪府的生意也不只是在茅山县做做。
西瓜要卖至何处卖给何人,郑家可管不了,西瓜是按照一百文一斤的价卖给洪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按这个价算,比去年卖给洪府的西瓜便宜了许多,洪府赚的钱也许会比自家还多,郑家人也是清楚的,可现在不能去计较这个问题,郑家如今还没有能力将西瓜运出茂山县去,只在本地方卖给平民百姓,那就更不值钱了,只得让洪府捡这个大便宜。
上山的西瓜是由着它自由生长的,除了拔草,浇水,别的事不管。
院子里种的这些,二妞却是做了不同的处理,靠着脑子里那点少得可怜的栽培学知识,她将瓜苗分成好几个对照组,从一棵苗留几根滕到一根藤上留几个瓜,二妞都做了标记,每日记录生长情况,结出的西瓜也是个个称得精准,记录下的日记装订起来,比家里的任何一本藏书都厚,字也顺带长进了不少去。
九月初,从山上摘回了最后的一批西瓜成熟,没过几日,瓜藤枯死殆尽,一齐枯萎的还有些没有长成的西瓜,二妞种在院子里的多支撑了十来天。
姜氏拿出六十两银子去了陈家,这是给陈家父子的工钱,山上的西瓜是一直由他们帮着弄回来的。
“你这是做什么,不过是帮了几天的忙,就是要算工钱,也不值当这么银子,你快拿回去。”
陈婶知道郑家赚了不少钱,也是羡慕的,可今天要是收了这些钱,她心里头不会踏实,也过意不去。
“嫂子,钱你得收下,今年为了我家的事,陈大哥他们没少操持,西瓜又精贵,按这来算,给的这点工钱不算多。”
无论姜氏如何说,陈婶就是不要。
“嫂子,你听我说,咱们今年种的西瓜是去年在山里头看见的,今天是第一回种,开始时不知道能不能成,所以也跟你们说,既然已经是成了,自是还要种下去的,今儿这钱你得收下,拿去买些地,明年咱两家一道种,说实话,西瓜我以前在京城是见过的,只是不容易得,所以卖得贵着呢,没想到在咱这地方能种成去,这事没准那天就传出去。”
郑大虎早就提过明年两家一道种西瓜的事,陈婶也听大河说过,哪有不乐意的,恨不得日子过得再快些,可家里没那么多钱置地,老家倒是有地,回去了只会便宜小叔一家子,就是种不成她也不愿去的,为筹钱买地的事,家里也愁着呢,最后没法子估计也是要跟郑家借去的,听姜氏这么一说,心有些动松动。
姜氏不是个巧舌弹簧的人,话说到这份上也不知道还能再说些什么,只好拉过陈婶的手,把用布包着的银钱放进她手里,“嫂子,收下吧,再说别的就生分了。”
陈婶一咬牙,“好,今天这钱我先收下,不过得算是借的,等明年再还,到时候你也不要推迟,要不然这钱我是真不能收的。”
姜氏含笑的点了点头,要是不应下她,钱就真的要再拿回去了,往来这么多年,彼此的脾性都了解的很。
这三个月卖西瓜赚了九百八十三两的银子,加上以前的存银和其它的收入,家里已积攒下一千二百多两,这么多银子放在家里哪能安全,郑大虎早就换成了百两一张的银票藏起来,具体藏在哪二妞都不知道,不能时时瞻仰一下,她深为遗憾,不过也知道轻重。
西瓜的事隐瞒的很深,洪家都运至外地去了,没在茂山县出售过,郑家去年在西市里卖过的那几块,估计也被人遗忘了,西瓜搬进搬出,有街坊邻里看见了,会好奇的瞄上几眼,不过也不知道所以然。
郑家的境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表面上却并不显出来,平时过的啥日子,依然如此过着,大郎三个还是在官学里读书,郑大虎也常常进山里狩猎,大妞每天绣着自己的嫁妆,只是姜氏不再接外边的绣活,其他人怕她把眼睛熬损的过了,于是百般的劝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