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蜀汉大将之一,在刘备时期坐镇汉中,已经颇受重用,在诸葛亮时期,魏延在军中的地位基本仅次于诸葛亮,诸葛亮死后,为杨仪害死。
【坐镇汉中】
历史上魏延在刘备进入益州时,率领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先是北上对抗张鲁,后南下讨伐刘璋,曾经和黄忠等人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屡立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张飞也心想必定是他自己。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刘备大宴群臣,问魏延道:“现在对你委以重任,你作何打算?”魏延回答:“若曹操带领天下兵马前来,请让我为大王您去抗击他;如果是其他将领带领十万人马前来,请让我为大王您把他们吃掉。”刘备闻言叫好,众人也都觉得他出言豪壮。刘备称帝后,又升魏延为镇北将军。
【随军北伐】
建兴元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7),诸葛亮驻军汉中,更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当时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单独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发而会师潼关,像从前韩信所为,然而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建兴八年(0),曹魏来袭,诸葛亮派遣魏延率军西进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大战于阳溪,魏延大败郭淮等人,由是被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晋封为南郑侯,其声势声望基本只在诸葛亮之下。
历史上诸葛亮甚为重用魏延,当时都乡侯刘琰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升车骑将军,朝臣排位总随李严之后。刘琰和魏延发生矛盾后,直接受到诸葛亮的责备,并且被遣回成都。
【魏延和杨仪】
魏延既善于养兵,又勇猛过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惟有文臣杨仪对他不宽容不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有如水火。
当时魏延在诸葛亮麾下作为武官之首,而杨仪作为文臣之首,二人之间关系极为恶劣,甚至已经到了天下皆知的程度。
据《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曾经派遣费祎出使吴国,孙权经常灌醉费祎,向他询问蜀国事物,曾大醉问费祎道:“杨仪、魏延,皆为牧竖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时务,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你们这样胡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费祎愕然不能即答。其时襄阳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于是看着费祎:“可速指杨仪、魏延之不协纯起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混一国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果舍此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孙权方才大笑而乐。
【死于杨仪之手】
建兴十二年(4),诸葛亮发动最后一次北伐,出兵北谷口,以魏延为先锋。他距诸葛亮营地十里扎寨,晚上梦见自己头上生角,于是他问善占梦的赵直,赵直骗他:“麟麒有角但它不用角,这是不战敌人自破的征兆。”退下后他去告诉别人:“‘角’这个字,刀下加用;头上用刀,这是很可怕的凶象!”
当年秋,诸葛亮病重,便秘密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讨论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不服从军令,便弃他不顾,军队照常行动。诸葛亮病逝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探听魏延的口气。
魏延:“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再我魏延是何等人,岂能受杨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军!”故此要同费祎一起作出留下的行动安排,要求费祎写出文告并由他们共同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
费祎骗他:“我应该回去把您的意见跟杨长史明,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您的意见。”费祎一出魏延营门就飞马而去,魏延随即就后悔了,追他又来不及。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各营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得到消息十分震怒,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一日之内,文书都传递朝廷。
刘禅就此事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都保证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劈山开道,昼夜兼行,随魏延之后到达。魏延先到后,占据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等,杨仪等命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斥责魏延先到的行动:“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亏,便不听他的指挥,部队全都散去。魏延只是与他的儿子等几个人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砍下魏延的脑袋交给杨仪,杨仪起身用脚踏踩魏延的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于是诛杀魏延三族。
蜀汉一代名将,魏延就此一命呜呼。
诸葛亮死后,他的继承者蒋琬率领宿卫各营扶丧北行,行程数十里,魏延被杀的消息传来,他又返回。起初魏延不北往投降魏国而南往返蜀,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平日诸位将领一向不和睦,当时时论也认为一定由魏延接替诸葛亮。魏延也自视为此而已,可以并非想背叛蜀国。
魏延的事情,在《魏略》另有记载,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我个观和先人相同,并不太认可,诸葛亮死前不可能单独找魏延或者杨仪留下遗命,杨仪没有诸葛亮的遗命,作为一个文官,很难和魏延对着干的。
【浅谈魏延】
在正史上魏延和杨仪之间矛盾越加激化,就连诸葛亮也毫无办法,诸葛亮死后,二者之间矛盾在也无人能压制,魏延不服杨仪,所以不但不听其调遣,反而从中作乱,但这也给杨仪杀魏延的借口和机会。
可以魏延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他就算不听杨仪的命令,也可以独自回去,但他偏偏要和杨仪做对,非得弄得大家二选一,然而杨仪是听从诸葛亮的遗命,魏延却是无理的啊,所有人都无法帮助他,所以他就悲剧了。
魏延的悲剧来自于自身的性格,如果他不是过于自大和自傲,他本来甚至有资历有可能继承诸葛亮地位,继续率领汉军北伐的。
无论是和杨仪之间的矛盾还是子午谷的策略,可以发现魏延虽然有着相当的军事才能,但并没有良好的大局观,在和魏军对持之时与杨仪闹矛盾,回去之后还无理逼迫众人二选一,感觉就像一个孩子。
ps:魏延于蜀汉是有功的,但还没有到评价的地位。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