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感情与理智的碰撞,也向来最为难人。
人是感情动物,却需要理性思维。
感性和理性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理性过多,人显得残酷无情;感情用事,人又往往失去理智。
理性让人理智,感性让人迷失。
面对取舍、选择,在感性和理性之间,该怎么做?
李宁不知道,但是她很早很早就意识到,她的选择与宗门,必然是有着难以协调的矛盾。
即便最后解决了,也会有一道看不见的隔阂,让彼此亲密不再。
就像人对自然界、客观世界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相应的分为感性与理性两种。
感性认识是感觉、知觉、表现的综合,是人的感觉器官对认识对象最直观反映。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具体的、直接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不深刻,是片面的认识。
感性的处理方式是第一时间作出的最快反应,未经大脑进一步加工处理,受情绪的直接影响,是人最直观的反应,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所作出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正确的。
因受个人情绪影响,而片面肤浅、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的综合,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后作出的间接反映,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因而对事物的认识是深刻的、是全面的。
理性的处理方式是经过大脑把感性材料进行概念分析,推理、判断作出的极具科学性的处理方式,不受情绪的影响,不含个人感情色彩,因面所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全面而深刻、客观。
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感性是主观上在最短时间里做出的最直接、最快捷的行为表现,带有相当的盲目性。
所以感情用事的人总会“后悔”。
感情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产物,因而注定它极具情绪化,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
但是人又是带有情感的高等动物,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感情的,都具七情六欲,无法摆脱感性的束缚。
再则在一定特定条件人必须作出最快的判断,不容你有时间将感性材料转换为理性认识,如此情行下只能做出感性判断。
现实生活中那既未能拯救起落水者又陪上性命的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在那种万分紧急关头,他们感觉器官所捕捉到的信息就是要救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为了救人而不顾一切。
没有经过推理、判断,没思索过自己的行为所能产生的效果,没有想过客观事实是凭一已之力,根本就无法拯救落水者且会陪上性命,只是第一时间按感性判断去做,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如果有时间作出理性判断,得到的结果肯定截然不同。
理性是客观、科学的,不讲个人感情,极具残忍性。
人在作理性反映时面对的不光是事物本身,还要面对自己的情绪,究竟是理性控制情绪还是情绪左右理性,一旦情绪占上峰,那么人就无法保持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
李宁从来不担心自己会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但这并不妨碍她明知道最后的结果依然要在过程中纠结痛苦一番。
也许可以看做惺惺作态。
可是,她确实又为此而痛苦着。
人要做到理性就必须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但往往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最困难,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识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需要莫大的勇气,正所谓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虽然感性不如理性正确、科学、完美,但感性又是人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的客观本质决定了人永远无法摆脱感性,从感性走向理性是一个必经过程,这就注定感性的存在。
一个人失去一位亲人、一位挚友,虽然从理性上说人总都会死,根本没有必要为此而伤心、难过,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来接受这个不情愿的事实,需要一个时间段将感性认识转换到理性认识。
再则人的生活又是需要感性的。
如果人时时刻刻都保持一种理性状态,那么人也就都不会犯错了。
没有错,又何来对,对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与错本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
没有的感性世界就不会有感情的存在,只剩僵死的教条来左右人的思想。
虽然理性是科学的、正确的,但它却丧失感情色彩,它虽然能有理有据的说服人,但它却永远无法有情有义的感动人,人从事某些社会活动、工作又必须要求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如艺术创作、文学创作之类影视作品、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等,这些无一不需要感情,无一不透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创作出的作品无不是创作者的情感流露,只有感情才能赋于作品生命力,才能打动人、征服人。
纯理性的东西是僵死呆板的、枯燥乏味的。
设计发展文化中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就是一典型的例子,那个时期的作品形式简单、反对装饰、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所以最终注定它将灭亡,因为经过一个过程后人们对单调划一、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开始了探索更适合的风格,最终诞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从而取而代之持续至今。
理性会让人保持理智、丧失冲动,感性却能予以人活力、激情。
人的生活某些方面又是需要激情的,拼博需要激情、创作需要激情、爱情需要激情,浪漫需要激情……都说浪漫就是浪费,这样说虽带有一定片面性,但也不得不承认很大范围内浪漫跟浪费是可以划等号的。
有人会为了浪漫花掉自已的全部积蓄,送自己心爱的人999朵玫瑰以示爱意,但结果是自己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节衣缩食。
待到花谢的一刻,显然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
理性的看,表达爱意的方式有很多种,这种方式未必是最可取的。
如果把恋爱比作过程,婚姻看作结果,要达到结果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有很多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所以就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了。
但感性的来看,这样一个过程会给人留下难下磨灭的记忆,让这个过程更加精彩、让人难以忘怀。
再如人吃饭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得以生存,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是最合适的呢?
从理性出发当然是最能给人身体机能提供营养的,然而这些食物未必是自己最想吃的,如果作出理性决定必将影响到主观情绪,伤及到主观情绪的利益,会让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当一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自然会不开心,所以人完全活在理性中也未必全正确。
纯理性会让人丢掉七情六欲,变得漠然,成为臣服于教条的工具,与机器人无异。
对世界认识、事物研究越客观越深刻的人,越是理性的人越容易摆脱感情的束缚。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越容易丧失情感,那些从事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人思维研究的哲学家们就是最好的例子,西方多数哲学家选择了单身:如康德、维特根斯坦、尼采、柏拉图等等比比皆是。
个个是六根清净、看破红尘、与情感无任何瓜葛,无欲无求。
无欲则人的精神不会提出要求,更别说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