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谢礼
家里,张氏和杨雨欣、杨雨薇母女三人一边交谈一边挑选着好的谷种。
田里,杨永安和双胞胎儿子得劲的干活。
就像这样,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这个家付出,为了更好的生活,一心一意的付出。
没有一个会在乎谁干的多、谁干的少。
在杨家人的心中,为了自己的家和家人,他们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张氏母女三人一颗一颗的挑着谷种,一丝懈怠都没有。
或许是受到自家娘亲和二姐的影响,杨雨薇也格外认真,做的有模有样的。
挑选谷种是一件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的事情,挑的仔细,做的住。
张氏没有想到,第一次挑选谷种的小女儿会这么用心,每每她用眼角的余光看向小女儿的时候,小女儿是认认真真的。
这样的女儿放在谁家不宠呀!
只是,自家的小女儿太会撒娇了,她的姐姐都没有她那么娇气。
想到这里,张氏不由的在心里笑了一笑。
时间在母女三人的手中慢慢流逝。
太阳也从东边慢慢的升起。
二月末的太阳很温暖,阳光照在人的脸上,有点暖呼呼的。
杨雨薇这边还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忽然从院子外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叩叩叩”,一阵敲门声响起,随之而来的声音问道,“杨兄弟在家吗?”
张氏心下也不知道是谁来了,但是很明显,这人是在敲她家的门。
张氏放下手中的谷种,出院子开门。
咯吱一声,张氏开了门,看向敲门的人,“谁呀?”
“杨大嫂,我是徐家的管家,代表我家老爷来跟你们道谢的。”门外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说到。
中年男子的后面还有一个家丁打扮的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
“徐家?是徐地主家吗?”张氏问道。
其实,在管家开口说道谢的时候,张氏就猜到了。
“对。就是那个徐家。”管家处理这些小事就是小菜一碟。
确认了来人的身份,张氏开了门,“进来吧,他爹还在田里犁田,我这就让二丫叫他回来。”
管家自然是知道这些礼数的,虽然这是在农家,但是杨大嫂也不好随便和他这个外男同处一处。
“徐管家,进来喝碗水吧。”张氏招呼到。
“行。”徐管家跟着张氏进了院子。
赶车的家丁把马车牵进了杨家院子。
看见进来的两个男人,杨雨欣和杨雨薇都有点呆愣。
张氏着急叫杨永安回来,所以对杨雨欣吩咐到,“二丫,去田里把你爹叫会来,就说家里来人了。”
“好,娘,我这就去。”杨雨欣放下手中还没有挑完的谷种,就匆匆跑出了门。
杨家的田里家不远,没过多久,杨永安就赶回来了。
在田里正干活的杨永安身上沾了一点泥巴,张氏让他去洗洗。
管家就坐在院子里,喝着张氏端给他的粗茶。
杨雨薇也看出了管家的老道,面上一点也没有显现对杨家的鄙视。
家丁就没有那么深的道行了。
这个家丁也不是前些天跟在徐振山身边的家丁。
张氏也是知晓一些事情的,所以只给徐管家上了茶,家丁几乎都没有过问的。
看见杨永安进来,徐管家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水,正式对他说明了来意。
其实,徐管家说了那么多的话,就表达一个意思,你们家就了我家少爷,我家老爷命我来道个谢,送上谢不成敬意的谢礼。
杨永安连忙推脱说只是碰巧而已。
但是徐家管家凭借自家的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服了杨永安。
害怕杨永安不收谢礼,徐管家主动告之谢礼里具体的东西。
其实,这些谢礼是徐振山再三斟酌后命管家办置的。
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几盒点心、十几只漂亮的绢花、扎头发的红绳、两篮子鸡蛋、一些普通的笔墨纸砚、几批新棉布、还有十两银子。
这些谢礼对徐家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从准备的东西来看,徐家人是真心想感谢杨家人的。
这些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对农家人来说很实用。
至于银子,徐家管家说是自家少爷的药钱。
杨永安收下谢礼之后,徐家管家就告辞了。
说是赶着回去给他家老爷复命。
杨家人把两个人送到了大门口。
之后,二人驾着马车离去了。
送走了徐家派来的人,杨永安和张氏进屋子了。
张氏把银子装进钱匣子。
然后开口到,“他爹,你看,这些东西该怎么办呢?”
看见徐家送来的东西,张氏是满意极了,这谢礼送的太贴心了,让人找不到理由拒绝。
本来张氏还担心谢礼太重平添麻烦,但是徐家老爷真是什么都替他们考虑周全了。
这样的心意让人不忍拒绝。
“银子你就收起来,其他东西给老宅那边哪一点吧。”杨永安对张氏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给爹娘各裁出十尺布(三米),加上一盒点心和二十个鸡蛋,大哥他们家拿两盒点心、六朵绢花。至于大哥家怎么分,你就不要操心了,大嫂知道怎么安排的。”
“行,就按你说的办。”张氏也赞同杨永安的送法。
徐振山送东西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些了,所以东西不多,刚好,不惹人眼红。
夫妻两商量完后,就把东西准备好了。
点心、鸡蛋好准备,捡出来就是了,但是裁剪布料的时候,张氏花了一些功夫。
田里的活还等着人做呢!
所以送东西这件事情就落倒双胞胎的头上。
本来张氏是打算让女儿去送东西的,但是送的东西有点多,两个女儿是搬不动的,尤其是小女儿。
这些东西在路上摔了可就不好了,尤其是鸡蛋,这东西可不好拿。
摔碎了,捡都捡不起来。
所以,杨世福、杨世康兄弟俩承担了送是东西的大任。
兄弟俩一个抱着点心、一个提着鸡蛋和布料就去老宅了。
张氏也将剩下的东西收捡了一番。
之后,杨永安就重新拿起农具下田去了。
张氏也出了屋门和两个女儿开始挑选谷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