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最爽新人生

490. 康宁传奇

最爽新人生 老眼儿 4620 2024-11-15 20:14

  北桐这边需要处理的事情已经没有多少,周方远这一次回来主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

  玻璃厂方面,交给郑利民处理就是,这也是一个考验。其实就算玻璃厂在这一次“外敌入侵”之中失败了,完全丢掉了市场,周方远也是不太在意的。最多是玻璃厂失去了更多的自给自足的能力,而需要集团更多的注资罢了。周方远看的还是未来,一时半会儿的优势,他是不太在意的。与此同时呢,他也已经派人前往米国,想要从康宁那边买来铝硅钢化玻璃的所有版权和生产工艺。这种玻璃康宁那边早就研发出来了,大猩猩的前身Chemcor玻璃诞生于196年,当时康宁公司在偶然创造出了微晶玻璃并大获成功之后,便启动了一个名为ProjectMuscle的大规模开发项目,旨在探索用于挡风玻璃更高强度的材料。经过大量实验,这种Chemcor玻璃的各项性能都比传统玻璃要好上不少。

  或许是太过前沿价格高居不下,Chemcor玻璃的市场反馈并不好。在缺乏销路的情况下,1971年,康宁玻璃厂关闭了这个ProjectMuscle项目,Chemcor玻璃随之被打入冷宫。然而,技术不会消失,它在等待一个时机爆发。

  没有人想到,Chemcor玻璃重建天日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

  原时空,05年左右,当时摩托罗拉发布了RazrV手机,这部手机成为玻璃显示屏替代高强度塑料的里程碑。受该手机的影响,康宁在06年底成立了一个不大的团队,考虑重启Chemcor玻璃,探索在手机上应用的可能性。

  Chemcor玻璃的厚度达4mm,如何让玻璃更薄是康宁首要攻克的难题。

  直到乔布斯的电话响起,康宁也没能取得显著的进展,要知道苹果当时要求的玻璃厚度是1.mm。

  理论上说,一款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需要数年时间,而苹果留给康宁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

  尽管没能赶上第一批iPhone的量产,但是大猩猩玻璃最终成型,并成为康宁一飞冲天的巨大推动力。在iPhone首次亮相后的五年里,这条产品线的年营收从零增长到了10亿美元。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这条生产线将会变得越来越恐怖越来越庞大,到最后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之一。

  而现如今呢,这个ProjectMuscl项目已经关闭了三十年,Chemcor玻璃也已经尘封了三十年,虽然谁都相信技术不会消失,但一项技术如何变现,却是所有类似康宁这样的“耐心资本”需要考虑的事情。毕竟如果不是重生者的话,谁都不可能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如今手机在国外也才开始普及,谁又能想到未来手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就好像十年前,不会有人相信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一样,今天的人,也无法相信互联网在十年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有时候有些媒体总是夸某个成功人士,说他的眼睛能看到多少年以后的未来,那是胡说八道呢。即便是猜测,比较有把握的猜测一般也很难达到十年以后的程度,最多三五年了不起了。对某个行业了解非常深,同时又非常了解市场的人,或许能相对准确的预测出未来三五年的前景,但十年,太遥远了,尤其是在全球大发展的今天。敢说自己能看到未来十年的,不是疯子,就是故意吹逼呢。

  但周方远不同,他是真的能看到未来的十几年,他很清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他可以提前布局。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康宁,也并不简单。

  与很多上游技术厂商一样,康宁相信“耐心资本”,这是一种押注于未经验证的技术的理念,它可能因为找不到市场应用领域而被雪藏数十年,直到一个适当的时机促使它爆发。除了大猩猩玻璃,康宁还拥有不少这样的故事,比如原本设计用于制造铁路信号灯罩的抗风化的硼硅酸盐玻璃催生了Pyre耐热玻璃厨房用具。

  商业上看似的运气和偶然其实都孕育着其必然,正如康宁没有一种玻璃工艺被视为一场偶然的发现抑或真正的失败。作为一家技术主导的企业,康宁会将每年总收入的10%的用于技术研发。未来它还会在纽约州的同名小镇康宁设立了一个全球的研发基地,由于玻璃制造的学科跨度非常大,这个基地会聚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各领域科学家,包括陶瓷、光学、机械以及材料工程师。

  不过那已经是未来的事情了,这时候的康宁还没有如此远见。周方远甚至不止一次的在想,自己是不是能够在国内也弄出一个这样的基地呢?他现在和北桐大学的合作,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研发基地的雏形,但这个基地目前还太简单了,只有两三个教授和几个研究生而已,研究速度缓慢,进度也上不去。

  之所以想要和康宁买技术,主要还是想要独占这个技术,这很好理解。毕竟康宁那边已经有成熟的技术了,他们现在只是不知道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向,而且条件也不够成熟。但只要他们知道了具体方向后,用不了几年就能拿出成熟的产品。到时候即便远方集团能拿出同样的东西,也不过是比对方有一些价格方面的优势而已。他要做的是抢占市场而不是平分市场,所以周方远想要买技术。

  不过他也知道,像是康宁这样的公司,是不会轻易出售自己的技术的。

  尤其是周方远还打算直接把对方的技术买断,康宁会同意才见鬼了,所以除了买技术以外,周方远还有其他的打算。

  那就是直接买康宁!

  康宁不是个小公司,它由爱默瑞·霍廷在1851年创立,今年已150多岁,是企业界货真价实的常青树。

  康宁持续百年的成功是全球企业界的一个传奇。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不懈地创新。从创立伊始,康宁就已把创新精神深植于企业基因中。

  百年前,当他人都在凭经验制造玻璃时,康宁创始人霍廷和他的儿子就把玻璃制造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来对待,通过系统严密的实验达到最佳的产品质量。早在1908年,康宁就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最早的企业研发实验室之一,并雇用了全职的研发人员,这在当时极为罕见。霍廷家族从一开始就对创新的意义有着清晰的认识,即创新不但是为将来的收益做准备,而且是在核心业务突然消失时用于保护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必需手段。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研发和创新在康宁150多年历史中一直是企业战略的主体,而且从未改变。

  因此,康宁在百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推出性能优异的创新产品,如铁路和航海用的信号灯、耐高温玻璃餐具、电视显像管、汽车净化陶瓷、光纤、LCD屏幕及所有手机上都不可或缺的大猩猩玻璃。未来的康宁每年将会测试超过1万种不同的玻璃,并用有1万余种独特配方的技术储备。

  当然,康宁的成功不仅来自一味地投入研发,而是制定了清晰合理的研发战略。尤其是在互联网泡沫危机后,康宁会痛定思痛,通过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明确提出了“核心部件研发战略”,并称其为康宁的创新公式。这个创新战略的核心是做一个促成者或赋能者,为其他公司的产品系统创造核心部件,使它们的产品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并通过自己独有的专利技术获得高利润。这些核心部件由独特的材料、卓越的工艺过程和优良的加工制造能力共同打造,并能在这些方面形成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技术壁垒。

  其结果是,这些关键部件不仅是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更大产品系统的赋能者,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这个研发战略能够充分发挥康宁在材料、工艺过程及加工制造三大领域的整合优势,令其竞争对手难以比肩。

  因为是立足于BB市场所需的基础材料的突破,这种研发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投入巨大但回报周期漫长。而且因为不是卖给终端消费者,康宁对结果没有很大的控制权。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康宁其实更像一个制药公司,必须随时愿意下一盘很大的赌局,投入巨资,然后甘愿等待十几年才获得回报。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种创新模式是无法实施的。但康宁从诞生之日就善于从事这种立意长远坚韧不拔的创新。这种精神深植于康宁的企业基因和员工的性格之中,成为康宁长盛不衰的法宝。

  但这种极其长远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在全球企业界绝对是一个异类。这和霍廷家族多年掌控康宁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康宁在1945年上市,但绝大多数股权仍为霍廷家族持有。只是000年后,家族持股才慢慢淡化,但霍廷家族仍对康宁有着深远的影响。

  康宁不但对研发项目长期耐心地投资,而且极具魄力和胆识,经常超前投资,在市场需求形成之前,就靠自身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完成战略布局。

  上世纪60年代初,康宁启动光纤的研发。10年后,康宁在此领域获得全部1项基本专利。到了70年代中期经济萧条,康宁不得不解雇大批员工,而且光纤市场远未形成,康宁在美国唯一的潜在用户AT&T预测0年后才会有此类需求。但当时的总裁小爱默瑞高瞻远瞩,果断建厂。到1981年,康宁在光纤行业的布局已经完成,此时共投资超过1亿美元,却无任何收入。但因为超前的战略布局,此后待光纤市场飞速发展,康宁很快就击败了众多强大的对手,从而独占鳌头。

  在LCD显示器领域,康宁亦是如此。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发,初时就创造出一种新工艺,能够形成超薄、超平整的玻璃界面,远优于竞争对手。到了90年代中期,康宁预期市场需求的爆发,率先投资10多亿美元在亚洲设厂,又一次在市场腾飞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举击败日企,成就霸业。在超过15年耐心投资后,LCD业务终于在1999年为康宁带来丰厚的利润。

  康宁在车用环保陶瓷材料的成功也源于这种大胆前瞻的超前投资。它在上世纪70年代初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就率先建厂。其后康宁的产品很快取得巨大成功,成为汽车行业的行业标准。康宁的这种果敢和魄力也是它持续成功的核心原因。

  就是这么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伙,如果是平时想要拿下来,那是基本上没可能的。不仅仅康宁自身不会随便接受投资,即便康宁愿意接受投资,周方远也未必买得起。

  不过就在今年,互联网泡沫破碎重创了光纤通信行业,让以此为主导业务的康宁亏损超过55亿美元,股价一度从11美元跌至1.1美元,整个公司的估值缩水严重,几乎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而霍廷家族的财产呢,也跟着公司股份一起消失,原本强大无比的康宁,在一夜之间变得奄奄一息。事实上不仅仅是康宁,01年的互联网泡沫,让不少公司都损失惨重,因为这一次泡沫而导致破产的公司也并不在少数。

  如果这时候周方远想要抄底,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好处在于根本不会有人和他抢。如今米国的各路投资者,早已经被今年的互联网泡沫给吓到了,他们撤资还来不及,又有几个人有胆子这时候投资?但是说实话,这时候投资,那价格可是相当便宜了。不过周方远不准备这么做,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没钱,同时呢,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就是弄下来也没什么意义。他自己现在就再做互联网,有投资别人的钱还不如把自己发展壮大呢。

  但康宁则不同,周方远看重的是康宁库房里的十几万配方,以及他们的研发团队。如果可能的话,周方远很想将整个康宁都买下来,然后整个搬到华夏。不过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现在要做的,首先就是先把康宁的股份买到手里,然后想办法通过内部操作,将大猩猩玻璃相关的所有技术和生产工艺,打包卖给北桐玻璃厂。(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