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是汉灵帝

第十四章 军制(求收藏)

我是汉灵帝 不做亡国君 2676 2024-11-16 17:50

  西汉的兵役制度,曾有几次变更。汉承秦制,当时规定不省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

  男子0岁傅籍,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

  这种做法很像后世的预备役制度,但后来,西汉的兵役制度,分为徵兵制和募兵制两种。

  而东汉时,罢郡国兵后,徵兵制渐衰,于是也依赖招募。

  历史上灵帝末年,州郡官通过募兵,培植自己的势力,从而酿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此时刘宏提出光武帝与武帝孰优孰劣的问题,就是想要恢复西汉的兵制。

  西汉时,训制度较为严格。西汉军队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又称“都试”,并按成积优劣进行奖惩。边郡则常有太守“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这种训练带有实战演习的性质。

  而到了东汉废都试制度。中叶以后,各种训练制度废弛,地方兵、京师兵皆无训练,战斗力明显下降。

  这才有黄巾之乱先期官军大败的情况,不是说因为黄巾人多的原因,后期的黄巾人不多?至少比前期多吧!

  后期汉朝为什么会赢?因为存活下来的,都是经过战阵的老兵,再加上兵甲之利。这才是胜利的关键。

  先不说战斗力的问题,单说募兵制度给汉朝带来的庞大经济压力,就很沉重。

  刘宏可是想要在这汉朝有一番作为呢!怎么可能让这募兵制度把国库拖垮?

  朝中的大臣们可不知道刘宏的心思,就连内阁首辅,刘宏的亲信胡广也是不明就里。

  刘宏也是想要借着这个前线大捷的机会,通过此事,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刘宏对以大势压人,可谓是乐此不疲啊!

  见朝中大臣无人答话,刘宏便自顾自的开口道“光武帝平息了王莽之乱,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随后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发展民生,才有这光武中兴,才让我汉朝得以传承至今。此功可大?”

  朝中群臣闻言急忙符合道“光武皇帝乃不世明主。”

  刘宏笑了笑接着说道“武皇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高丽、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我大汉的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此功可大?”

  朝中群臣闻言亦是点头符合道“武皇帝开创我大汉少有之盛世,乃千古一帝。。”

  刘宏笑了,笑的很开心,评论先帝,群臣自然不敢说不好,于是刘宏才耍了一个小心眼,紧接着刘宏严肃的问道“诸位以为朕可学武帝否?”

  朝中众人被之前的两个问题,问的有些傻了,哪里还顾得思考,再者说了,谁敢直接当着天子的面说当今皇上不好?于是急忙说道“皇上圣明无比,可为明君。”

  “那好,伯元拟旨。”刘宏大手一挥道。

  朝中众人傻眼了,怎么回事?又要乾坤独断了?

  就听刘宏道“汉传承四百载(实际没到,但是一定要这么说),兵役制度多有变动,初承秦制,行徵兵制度。后,因豪族之人多免兵役,故,实行募兵制。今朕决议继续实行徵兵制,兼行募兵制。但募兵之人,需朝廷指定,各州郡不得私自募兵。凡大汉子民,无论何族,需于十八岁服兵役两年,非于之前之一郡服役。此兵称之为‘备’。”

  “其后成绩优异者,可为职业军人,享受国家粮饷,称之为‘正’。家中有一人为正者,则其为正期间,家中免一人赋税。两人为正者,则免除两人赋税。”

  “族中家仆众多者,每十人,需出一人服兵役。不愿服兵役者,可出十人之税赋,已免之。钦此。”

  虽然一时之间,还不是很完善,因为这样可能导致一些寒门的有才之士,死于军中。但是刘宏自认为还算可以了,毕竟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以后慢慢改进便是了。

  早朝过后,刘宏的这道圣旨真是一时激起千层浪啊!

  连爵位都不能免除兵役,必须花钱才行。

  这让刘宏头上除了‘抄家皇帝’外,又多了一个‘要钱皇帝’的名号。

  与世家大族不同,百姓们可是很开心的。

  家中有一人为正者,则其为正期间,家中免一人赋税。两人为正者,则免除两人赋税。

  家里有五个儿子的人家,都在想,送两个儿子去当兵,这样家里就少了两个人得赋税,要是当上了‘正’兵,那还有钱粮拿,而且他们当上的‘正’,家里的其余三兄弟又有两人免税。

  呵呵,这样日子想不好也难啊!

  朝中那些儿子还未过十八的则是忧心忡忡,说是花钱,可是这一花钱。面子就没了啊!

  随即皇宫中又传出两道圣旨,一道是刘宏之前没有说到的补充,“若为‘正’者,死于沙场。免家中一人终身赋税,其子女由朝廷供养至十六岁。‘备’兵抚恤减半。”

  这道圣旨一出,民间百姓彻底沸腾了,子女由朝廷供养,这下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第二道圣旨则是说明,于十一月一日,在司隶部进行第一次徵兵。

  和科考一起行动,是刘宏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徵兵的低调。

  以免出了什么意外的事情,而自己无法做出及时应对。毕竟和科举比起来,如今汉朝什么事情都是小事。

  当晚,刘宏接到了幽州的第二封战报,边界小县无事。

  见此,刘宏可谓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随即仔细看着战报,当看到小县县尉竟然独自率众抵抗鲜卑三个时辰的进攻时,刘宏顿时来了兴趣。

  接着往下一看,顿时笑了。

  这个县尉竟然就是刘宏一直在寻找的人才——徐荣。

  那个武力不是很出众,但是却精于兵法战阵的徐荣。

  于是刘宏直接一道招徐荣进京的圣旨,传到了幽州,当然一同的还有命皇甫规好生抚恤小县的圣旨。

  随即刘宏便将心思全部放在了科考的事情上面,毕竟这件是事情,可是关系着刘宏今后的大部分行动。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