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重生之全能网红

第151章狙击

重生之全能网红 泥茏 7234 2024-11-15 20:22

  吴瑕和燕千羽都有些无语。

  这老头坏得很!

  她俩听得都感觉有些“毛骨竦然”。

  完全不把妻子“正常对待”的事儿,他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在老一辈人眼里,当妻子的真是毫无地位可言。

  或许,也不能说是老一辈人特有的观念吧,女方既然开出了超高的彩礼钱,就应该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不可期待对方不把她当成“交易成功”后“传宗接代”的一个有力载体。

  梁腾倒没有她俩那么大的感触。

  梁腾对“大伯”说:“既然您有把握,让陈永斌为了小儿子改运的事儿,积极筹集巨额资金,我就放心了。这个重任就拜托给您了。”

  “好说,好说。这事我全力以赴,多的不说,七、八成把握总有的。”大伯满口答应。

  话锋一转,“大伯”又说:“除了担忧小儿子的‘香火传承’问题,陈永斌还有个心病,那就是他小儿子的‘谋生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感觉这陈永斌啊,一辈子都在替他家小儿子劳心费力,一生不得轻松。养儿子养到这种份上,干脆一开始就不生他最好!”

  这种“深奥”的命题,梁腾聪明的不去深入探讨。

  “养儿成本”这种大课题,有谁能保证自己的观念,就一定完全正确?

  比如就拿梁腾来说吧,现在俨然成了公认的优秀儿子,是梁老师他一辈子的骄傲,此生最大的成就……(诸如此类的形容可以说上一大罗筐)。

  然而,前世依然是梁腾这个“儿子”,却因为负债累累,导致父亲一时间承受不起巨大的心理和现实压力,暴病猝死。

  那么问题就来了:养了梁腾这样一个儿子,究竟是其父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因为对这种课题有着极深感悟,梁腾倒也不去评论陈永斌,到底该不该生他那个小儿子!

  “大伯”发表一大通不负责任的评论之后,又言归正传:“永斌曾经‘倾家荡产’,把出生不久的小儿子从死神手里夺回。小儿子长大了,当父母的,又拼命打工攒钱,帮他盖好了三层小楼,连带装修齐整。小儿子娶妻难,陈永斌就八方筹款,包括向女婿开口求援,终于替小儿子娶到了一个媳妇,尽管这个儿媳胖得有点影响‘卖相’……现在,还担忧起小儿子的香火。这还不算完,居然还得操.心起小儿子的生存大计!也真是够了!”

  “永斌家的小儿子,别人跑到‘开放之都’去谋生,他也同样跑了去。别人老老实实呆在工厂里靠‘计件’的活儿,加班加点来赚取辛苦钱。他呢,从小到大就没进过厂,没做过一线工人。他加盟的都是些要靠拉单拉业务,才有高额‘提成’的行业,像他当过房地产的销售,一个月的试用期卖不掉一套房,能干得下去?像到广告公司当过业务员,到保险公司当过推销员,到医药企业当过所谓的‘医药.代表’……结果无一例外,最长也干不过三个月。”

  “感觉他跑到‘开放之都’后,时间不是浪费在找工作,就是花在了‘试用期’!像他这样子,能存得了钱下来?他自己在一线城市租房和吃饭,以及日常开销,都不够。那么大的一个人了,不是向当保姆的母亲伸手要钱,就是向当泥水匠的父亲要钱!真正是养了一个废物!”

  “然而,永斌两夫妻一如既往的溺爱这个小儿子。替他愁这愁那的。小儿子不成材,谋生手段欠缺,永斌就想着,能不能在‘久集镇’的圩镇之上,替小儿子购置一个沿街的一线铺面啊。铺面未必需要太大,有个30平以上,就足够。小儿子是个没能耐的,将来可以利用这沿街铺面,做点小本生意啊。如此一来,等到陈永斌夫妻百年以后,他也总不愁会被饿死。这就是如今陈永斌的一大心愿。”

  听了这样的一个老父亲替小儿子谋划未来生计的案例,梁腾心中感慨。

  梁腾轻声叹息:“就算那陈永斌想尽一切办法,替他的小儿子谋到了圩镇上的一个‘一线铺面’那又如何?依我看,他小儿子其实也是个好高鹜远之辈。像开个小店做些普通的营生,估计未必愿意干。否则,一定需要购买一个属于自己的铺面,才能做生意吗?圩镇上的铺租能有多贵?就算是热闹的老街道,现在也不过几百块的铺租而已(当然面积不可能太大),他完全可以租铺面来做生意啊。做小本生意,起码投入个万儿八千的,难道还缺那几百块的铺租?他就是不想干!”

  现在这个时代,梁腾完全可以这样评论。

  毕竟现在的实体铺面的租金真心不算贵。

  别说这小小的圩镇了,就连他在市一级曾经想租铺面,三线城市沿街铺,租金也才一千多块(面积在30平左右)。

  然而,放在后世房地产价格暴涨的年代,这种说法就不成立了。届时,连房租铺租都翻了N倍。

  黄金地段甚至可以翻涨十倍以上的租金。开实体店,铺租的支出就占了几近一半的成本。

  所以后世有种说法,开店做生意,辛辛苦苦忙到头,都是在替屋主“打工”了。

  现在,却并非如此。

  “大伯”听了,忍不住深表同感:“我觉得也是!永斌他就算千辛万苦替他小儿子弄得一个‘一线铺面’,估计小儿子也不会有耐心长久的做小本生意。最终那铺面,也就是拿来出租。让小儿子有微薄的租金收入,不至于饿死罢了。”

  “不过,那些都是未来的事情,并非咱们需要关心的。既然永斌有热情想要购置一个圩镇上的‘一线铺面’,预示他必须要募集到巨额资金。陈永斌也就那点能耐了,年纪又大了,能有什么横财?剩下的,无非就是变卖一些‘祖产’,以换取现金流。”

  “大伯”总结出来的,导致陈永斌极度缺钱的两大“心病”,前者梁腾无能为力。毕竟他又不是生.殖.医学方面的权威专家,难以着力。

  不过梁腾并不担心。只要有“大伯”这个亟需挣些“棺.材本”的老神棍在,肯定能让陈永斌在这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达到“入不敷出”,必须变卖“祖产”的地步。

  至于后者,梁腾觉得自己倒是可以做点“文章”的。

  也就是说,陈永斌近期想要在“久集镇”的圩镇上购买一线铺面,梁腾可以给他增加一些难度。呃,准确说,是人为的设置难关。

  天大的难关!

  如果说,陈永斌达到了放眼全县,甚至是整个市区,乃至整个省会,如此大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一线商铺”。那么梁腾的身家哪怕再翻上几倍,估计也是无法有效“狙击”陈永斌,阻止他成功购买到“一线商铺”的哩。

  但陈永斌的眼界挺小,或者说他“很务实”。陈永斌就是把目标锁定在了“久集镇”的一线铺面而已。

  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久集镇”的一线铺面,比起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一线铺面”,当然是最经济便宜的。

  买镇上的“一线铺面”,陈永斌都得“砸锅买铁”,竭力搜寻看有什么值钱的“祖产”可供变卖。

  县里市里的“一线铺面”,感觉真不是他敢“奢求”的啊。

  再说了,陈永斌还有另外一点现实考虑:他那小儿子虽然是个没本事的,但对父母还是非常孝顺。陈永斌两公婆毕竟年纪已大,就算现在还能赚几个钱,但这局面还能维持多久?撑死也不过就十年八年的光景了。

  他俩最终还得指望小儿子来“养老”。

  这种现实需求下,既然是二老掏钱给儿子购置“一线铺面”的,陈永斌当然希望,选择像“久集镇”这种离家近的“一线铺面”。

  陈永斌想得挺美好:以后小儿子就在“久集镇”上开店,作点小本生意,既可以赚钱维持生计,又可以在父母老了之后,就近照顾。

  可谓“事业与家庭”兼顾,两不误、双促进。

  陈永斌不知道,他渴.望在“久集镇”上购买“一线铺面”的心愿,被“大伯”告知了梁腾之后,就给了这位梁老板“狙击”他的机会了。

  梁腾狙击的方案,极为简单有效。

  “久集镇”这个时期,到底有几个“一线铺面”愿意急售?其实不难调查。

  希望出售者,无非就是三个“挂牌销售”的渠道:一是在铺面门口直接贴出红纸,上书“旺铺出售”的大字及联系电话。

  二是把出售旺铺的消息,放到网上专业的房地产交易平台。

  三是找开店的房地产中介公司,来负责出售事宜。

  这三个渠道,也就是陈永斌现在可以找到“一线铺面”的渠道了。

  “久集镇”这个圩镇,在梁腾眼里就是“巴掌大”的地儿。

  梁腾可以很快的,把近期当地究竟有多少处“一线铺面”急售,摸个一清二楚。

  按照他前世的经验,“一线铺面”这东西,有时候想找却找不到。有时候不想找,却偏偏就刚好有合适的。

  反正,这镇上就算有“一线铺面”挂牌急售,估计顶多也只是三到五处。绝对多不去!

  梁腾计划跟急售的“一线铺面”的拥有者,联系沟通。

  对方既然要出售,当然明砖标价。梁腾沟通的意图,就是希望跟对方约好,有朝一日,某位名叫“陈永斌”的客户来谈价时,只要他有意购买,却要求降低价格,而屋主又不愿降价的情况下,梁腾可以帮“陈永斌”补足那部分的“差价”。

  梁腾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促成陈永斌购买镇上的“一线铺面”。

  只有这事儿落到了“实锤”,陈永斌才会千方百计的去募款,才会有资金方面的压力!

  压力来了,才能最终促使陈永斌下定“变卖祖产”的决心。

  梁腾别的不关心,只等着陈永斌疯狂大甩卖“祖产”之际,来个“浑水摸鱼”,鼓动陈氏兄弟把那貌似破破烂烂的“祖传木屋”卖给他。

  能达成这个心愿,梁腾就万事大吉。

  心满意足,别无所求。

  梁腾也分析过了,如今这圩镇一级的“一线铺面”,撑死也就是卖个几十万上百万吧。他梁腾并非真要买这儿的“一线铺面”。哪怕一处几十上百万而已,多买几处,他手头上的千万现金也要掏空。

  只不过是“补差价”而已。风险不大。

  比如说,陈永斌看中了一处“一线铺面”,屋主要求90万成交,陈永斌的底线是只愿出82万,“差价”就在8万块。

  双方都不肯让步的情况下,这8万块的“差价”,就有可能导致最终交易宣告失败。

  倘若有梁腾介入,由他私下跟屋主约好,他来补“差价”,上述交易就可能“柳暗花明”,最终交易成功。

  梁腾要的就是陈永斌的“财务状况”,被某一宗“成功的交易”牢牢锁定,迫使他不得不去变卖“祖产”。

  梁腾和“大伯”才拟好了针对陈永斌的“心病”的主攻方略。

  很快的,梁腾就和“神鹰村”的陈永斌见面了。

  这不奇怪。

  本来陈永斌跟“大伯”的交情就非常好。“大伯”返回老家盖的第一座新居,陈永斌岂能不来捧场?(更何况在陈永斌心里,这新居大概率也是“大伯”在家乡盖的最后一座房子了)。

  梁腾第一眼看到个皮肤被晒成古铜颜色的瘦削男子,也没第一时间跟“陈永斌”联系起来。

  在他的概念中,陈永斌是个将近70岁的老头儿了,眼前这瘦削男子,怎么看只像50出头。实在没办法,将他和要“攻关”的对象联系起来。

  大伯介绍了,梁腾才反应过来。赶紧跟对方问好。

  陈永斌非常健谈。

  听说吴瑕是来自“帝都”的大老板,梁腾是来自“开放之都”的大老板,陈永斌对他俩的态度非常尊敬。

  “大伯”熟知永斌为人直率,都不需要跟他拐弯抹角。

  “大伯”直接就问,打探到“久集镇”近期有没有“一线铺面”出售?

  从这点,可以看出:陈永斌想求购镇上“一线铺面”的事儿,在老朋友中早就不算秘密。

  这也是陈永斌希望达到的效果。他一开始就不仅不遮掩,还拜托他信任的老友,也帮忙物色“一线铺面”。

  像“大伯”这种人脉广阔者,更是陈永斌重点拜托的对象哈。

  老朋友见面,寒喧客套过后,当然要聊一聊共同关心的话题。

  陈永斌听了“大伯”的询问,忍不住长长的叹息:“只有想购买‘一线铺面’的时候,才能最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有多么的贫穷!是谁总结的那句真理名言了——‘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啊。千真万确!”

  “这三个多月以来,我几乎每隔半个月,就跑到镇上的两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去查询镇上有没有‘一线商铺’出售?结果都是暂时未见有人委托出售……”

  “直到最近询问的这次,不仅有‘一线铺面’了,还一次登记了三处。我对‘久集镇’大大小小的街道了如指掌,看地址,我就马上可以在脑海里,记起大概的地点位置。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三处‘一线铺面’的报价啊,恐怖如斯!感觉都不是我这辈子能买起来的天价啊。”

  “大伯”笑着说:“别忙着感慨。说说看,那三处都在哪儿?各自报了多少的售价?”

  “一处是在新街。街名中有个‘新’字,其实是属于老城区的主要街道了。那儿有一栋占地110平的房子,盖了四层。门面大约宽10米左右。那4层建筑差不多是20年前盖的老房子了。就这房子,居然敢喊108万的报价!”

  “大伯”很有经验的说:“一线铺面最值钱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筑有多牢固,而是它所在的地段位置。再说了,20年的房龄很老吗?国外多少百年老建筑一样住人。”

  “话是这样说,但我作了一辈子的泥水活,知道这些20年前的自建房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的。”

  陈永斌说:“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20年前我盖房子,那时普遍的楼面厚度,只有区区的5个公分厚。现在的自建房楼面要求打多厚呢?最少10个公分,多的12个公分。足足比20年前要求的,厚了一倍以上。”

  “这倒也罢,更可怕的,20年前还普遍的使用‘预制板’来充当楼面啊。我担心那4层旧楼就用的‘预制板’。果真如此,质量堪忧。就算有钱买下了它,还需要准备好几十万,把旧楼拆掉重新建。建好之后的装修钱呢?又是几十万。这样一来,买下这个一线铺面楼,我岂不是得准备两百万才够安排?!我去哪里找这两百多万?!买不起,实在是买不起啊!”

  “中介提供的第一个‘一线铺面’,我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不敢买。”

  坦承自己的穷困之后,陈永斌又道:“中介介绍的第二个‘一线铺面’,我倒比较中意。它尚未建好。是30米大街‘新容街’的一块地皮,只有70平。面积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我如果有钱买下它,可以省下‘拆旧’的钱,先盖它一层作为商铺来用。以后等到重新积蓄了一些钱,再来加高楼层。”

  梁腾看得出,陈永斌是真心最满意那70平的一线地皮,只是价格方面的数据,令他望而却步。

  梁腾于是问:“这块‘一线地皮’到底开价多少?”

  “它要价9000一个平方。70平也就要63万了。加上要交税,才能办好过户手续。真正要拿到手的话,起码得准备65万。”

  陈永斌和妻子,没在“神鹰新村”盖新房子之前,倒是有点积蓄。

  比如像小儿子那70平的三层楼,从购地到建主体,最后装修,统统都是他两个老人的钱。

  总共花费了26万有余。

  如果三年前有现在的眼光和见识,估计陈永斌就不会替小儿子盖那乡下的新房子了。

  直接“一步到位”,在这圩镇上购买70平的一线地皮。

  这“一线地皮”要价63万,陈永斌夫妻当时手头就有26万的积蓄,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拿下70平“一线地皮”。

  拿地后,需要还贷款,一时恐怕没钱盖新居了。

  但那有啥,一线的铺面已经到手了。可以非常淡定的先盖一个铁皮房,然后拿来出租。

  之后,有了奔头,就算仍得继续打死工,陈永斌两夫妻也会“甘之如饴”。

  可惜了。如果这一线地皮价格再低些,陈永斌“砸锅卖铁”去凑钱,甚至借遍亲朋好友,也要凑一个“首付”。

  梁腾暗暗把这第二个“一线地儿”的情况记下来。

  随后又问陈永斌:“还有一处‘一线铺面’,难道也像前两块那么贵?”

  “第三处‘一线铺面’,相对来说,比较便宜。”陈永斌道:“它就在旧圩镇的破旧老街‘丰登路’中,是一间破瓦屋。”

  “破瓦屋?”大伯有点疑惑:“还只有一间?这样说来,它的面积不可能有多大吧?”

  陈永斌道:“大师你果真‘料事如神’。那间破泥屋,只有将近30平的样子。4米宽,7米深。完全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老房子。除了它窄得令人腹诽。还有一点,就是这古老的破房子,是没有证的。无法正式办理过户手续。只能跟屋主签一纸协议,协议出售。就是如此。”

  “这样的房子,价格能贵到哪去?”大伯有点语带不屑的说。

  “这第三处‘一线铺面’,只要17万。如果论每平的售价,也是在6千左右每平方。”

  陈永斌有点心有不甘似的说道:“以我现在的经济状况,除了只有28个平方的古老破泥屋,我还能买得起其它一线铺面吗?!”

  “万万不可!”

  大伯早有预谋,要把陈永斌套进一个“大项目”中。

  这泥屋算得上“一线铺面”,可它太便宜,购置它只需17万现金。达不到牢牢套住陈永斌的目的。

  最终逼他“变卖祖产”的希望,也不是很大。

  大伯半是公允,半是别有所图的,指出购买一线破泥屋的不利地方:“就怕这种祖传破瓦房,在家族内部,有许多关于‘破瓦房’归属权的纠纷。你只向一个自称屋主的人购买它,但你怎么知道:其他人对那破瓦房就没有份呢?一旦卷入纠纷之中,你又没有这证哪证的在手,就麻烦透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