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腾仍在犹豫,究竟是直接把“学车”的“驾校”转回到老家那边的“驾校”呢?
还是留在当时他工作的城市的“大驾校”,再搏它一搏呢?
梁腾的亲戚基本上都在老家那边工作的,因此,他也通过一些亲戚朋友,打探过了老家那边的“学车”考试的情况。
老家毕竟属于小城市,而且不是那种底蕴深厚的小城市。虽然“学车考证”在家乡的小城市里,没有梁腾工作的大城市那么多的“新规”,尤其是在“直线行驶”这个梁腾最为忌惮的项目中,老家那边的“考场”,没有要求行驶的“直线”必须保证不偏离30公分。
没有这样的要求,对梁腾而言,处是比较欢迎的一件事儿。
但亲戚朋友了解的内情颇多,也跟梁腾交了个底。老家的“驾校”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大部分的“驾校”都习惯于从学员身上“捞”取好处。
特别是“科目三”外出练车,教练就指望着几位学员“轮着”请他吃大餐了。每次到了饭点,总要驱车到跟他有“联系”的饭店。一顿吃下来,起码百儿两百。教练也能从饭店老板那儿“提.成”几十元。
这样子天天有提.成的话,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多的额外收益。
另外,教练还会以“加油”啊,“买烟”之类名目,让学员们“强.迫加自愿”的帮他加,帮他买。
反正练一次“科目三”,本来“补考”费就是一千出头吧,但你学下来,起码给你整到两千多。如果“补考”挂了,之后继续按照上述“标准”,继续砸钱进去吧。
梁腾“科目三”还有3次“约考”机会,“科目二”还有4次“约考”机会。如果按照老家那边的“驾校”的“实际花费”,那岂不是要差不多2万左右去继续完成他的“考驾校”的学习进程?!
之前他就已经为了这个“证”投入1万多了,如今还得要他继续投入2万多?最后能否顺利拿证?仍然存在“失败”的可能啊。
如此情形之下,梁腾觉得很头大。有点退缩。
毕竟,就算要把“学车”的“学籍”迁回到老家去,继续考证,也必须非常谨慎。
以前的规定,是报了某地的“驾校”以后,在三年有效学期内,不允许迁移的。后来规矩放宽了,允许迁移了,但也仅限于可以“迁移”一次而已。
只有这样一次宝贵的“迁移机会”,梁腾觉得必须谨慎再谨慎。一旦迁到老家那边的九流“垃圾驾校”,他就等着挨“放牛血”般的痛宰吧!!!
但老家的“驾校”啊,远比不上大城市的“驾校”规范呀,不止是一家的教练有“吃、拿、卡”的现象,那属于比较普遍现象。不敢说百分百是如此,但起码百分之六十左右是存在如此乱.象的。梁腾不敢保证自己把“学籍”迁回老家的驾校,真的运气好,能挑到一家比较规范的驾校!
当时,梁腾几经思索,忽然想到了他外婆家那边,有一位疏堂的舅爷,似乎听说前两年改行当起了“教练”了。
于是梁腾又跟他的那位疏堂舅爷取得了联系。唔,其实就是辗转的通过其他人知道了舅爷电话,通了个长途电话。
疏堂的舅爷仍记得梁腾。毕竟老家那儿的亲戚中,跑到大城市去混的人不少,但能混得一份比较体面的、薪酬不低的工作的,也寥寥可数。梁腾也算是其中一员。疏堂舅爷不自觉的,也高看梁腾一眼。
通了长途电话,梁腾才知道舅爷并非在老家当“教练”。他是跑到了老家的“首.府”城市去当“教练”。
他为了多赚钱,也不想给大驾校“打死工”,赚取那点微薄的底新+提成。
疏堂舅爷以前做过许多行生意,也算是小有积蓄。尤其是舅爷在老家那儿,只盖了一层的房子,外带装修好,就“进人”入住了。这种情况下,他还有点“积蓄”用来作投资,那也挺正常不过。
舅爷自己投资了一部“教练车”,然后就到“首.府”城市挂靠了一家大型驾校。那家大驾校,在“首.府”城市也排得进前五名了。挂靠在它的名下,每年要交纳一笔所谓的“管理费”,也是不菲。
但舅爷需要借助对方那大驾校的“名气”,才好去“招生”啊。否则自己注册一个“驾校”的名字也成,但招不到学员,你就等着喝西北风去吧?!
舅爷这样自备“教练车”加盟,每年固定给一笔钱大驾校,叫“加盟费”也好,叫“管理费”也罢,反正给了钱,对方就允许你用它的“招牌”及“名头”。如此而已。
有了大驾校的“招牌”以后,剩下的,你就自己“招生”。招得够一车的学员,你就可以自己带他们“练车”,负责送他们去“考场”考试,直到过关。不过关的话,按照“首.府”驾校行业的竞争态势,那是得免费学车的。
而“首.府”的相关.部门也大气,考“驾照”挂科,有4次补考机会,都是可以免补考费的。继续学车“补考”的话,也仅需向原来的“教练车”缴纳不算太多的燃油费和复训费之类。大约也就在几百块的幅度。并不太贵。
因而舅爷也承认,在当地十几个城市中,其实就数老家的“驾校”吃得最咸。在“首.府”学车拿证的平均费用,比老家的学车花费,几乎低了大约三分之一以上了。
舅爷计算了一下,大约要在“首.府”城市招2个学员这样,才能抵得上在老家这边招1个学员赚的“利润”。
再说得具体些,那就是在老家一年下来,招生达到4、50人,就抵得上在“首.府”城市招生7、80人的“收益”。
但舅爷为啥仍是选择跑到大城市去加盟“大驾校”呢?
因为“首.府”城市的流动人口,比老家多得多。尤其是有“大学城”,单单是大学生就多达10几万的人数。大学生中也比较流行“考驾照”啊。因此,“首.府”城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招生相对比较容易些。
舅爷和两位合作伙伴,又属于那种拉得下面皮的人,自己印刷了一大堆的传单,自己跑到“大学城”一带去发传单,自主招学员。
每年下来,倒也勉强可以维持生计。
在老家那边的“驾校”,考场用的清一色“大众捷达”,因此教练车也基本上清一色的“捷达”。而在“首.府”城市,考场的“考试车”用的“雪铁龙”,教练车也得清一色选择“雪铁龙”。
舅爷就投资好几万购买了一辆“雪铁龙”教练车。
不管是“捷达”还是“雪铁龙”的教练车,都是简配中的简配,有个5、6万就可以购置一辆。
要太好的也没用。这些“教练车”属于“运营车”,限死了6年的报废期的。到时间就算可以偷偷再用个两、三年,也不可能用太久。正因为知道有“报废”方面的要求,舅爷从事这一以前没“涉足”过的新行业,也抱了“试水”心态。如果这一行业不适合他的发展,那就浪费几个年头而已。投入的成本其实并不算太大。最大项的投资,也无非是辆5、6万块的“雪铁龙”。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倒也在“首.府”城市这种“驾校”林立的地方,勉强站稳了脚跟。
对于梁腾的咨询,舅爷也尽其所知的,把当地的“驾校”的情况,逐一介绍了一番。对于新手如何在严格的规则限定下,保持“直线行驶”乃至顺利过关,他也把自己的一些经验跟梁腾说了说。
按照舅爷的观念理解,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仍然需要“微调”方向盘的。在发现方向“跑偏”情况下,不“微调”的话,那岂不是越跑越偏吗?但那“微调”幅度,必须严格保持在5度以内,而且,有调有回,调多少就“回正”多少。
能做到两点:一是在车辆行驶方向刚刚想要“跑偏”之初,就及时发现到,然后又及时的“微调”过来——如此情况下,才能保证车辆一直保持行驶在“直线”上,直到通过这个小项目的考试。
舅爷也算是把经验说了,但在操.作过程中,到底能不能做到“偏离”早发现,早微调,那还有待于学员自己的努力。这个教练也没办法包你能做到。
至于要不要把“学车”的“学籍”迁回到老家的城市,或者迁到舅爷所在的“首.府”城市,舅爷自始至终没有向梁腾提过建议。
毕竟这些都要梁腾自己来拿主意的。舅爷觉得不能用外人的想法,去左右梁腾最终的决定。
但虽然没有左右梁腾作决定的意思,舅爷却给予了梁腾一通真诚的安慰。舅爷当时也看得出梁腾几次考试失败,情绪有些低落,就安慰他:像他这种情况“考驾照”,不算太困难的。像他家有一个侄子,一个朋友家孩子,都差不多等于“文盲”了,大字不识一罗筐。但娶了老婆后,生的娃超多。就想着能开个小车,做事方便些,接老婆孩子出行,也方便。结果没想到如今考“驾照”如此严格了,“科目一”那种在摄像头“监.控”下考电脑试,就难倒了无数“文化程度低”的人员。
像舅爷的两个不识字的亲戚朋友家小孩,舅爷也想替他们活动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城市存在着可以“花钱过关”的,但感觉挺难的。因为不像早些年了,“考驾照”已经彻底规范起来了。
舅爷也是摊开跟亲戚朋友说,他就不敢包一定可以“打通关节”。市面上哪些教练说“可以包过”,那些都是骗人的。其实就是先收你的钱,到时候仍然会安排你自己去练车、去考试,最终真考不过关,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最终你被他磨得没脾气了,不考了,想要对方“退钱”吧。对方不会一分钱不退给你。但你想拿回“全款”,也不现实。人家肯定会把一堆什么“燃油费”啊“耗损费”啊,“训练费”啊什么的扣掉(而且扣的标准还是由对方来定的,你一点发言权都没有)。最后把收你的钱“退还”时,往往会打了大大折扣的。
舅爷对于自己亲戚朋友家的小孩,就不能玩这一套。因此一开始明确告知:可以尝试努力“打通关节”。但不敢“打包票”。
舅爷对于梁腾也禀持了一惯态度:不打算从亲戚身上“捞钱”的。因此他把一切的情况都如实跟梁腾作了说明。至于最终梁腾要不要把“学籍”迁回到老家或者“首.府”城市,他自己拿主意吧。
梁腾当时也有了强烈的愿望,想着把“学籍”迁回到老家的“首.府”城市去继续“补考”得了。
老家的“驾校”貌似也靠不住,但在“首.府”城市的舅爷应该是靠得住的吧。总之感觉上应该不会“坑”亲戚的。
梁腾唯一觉得那位舅父的“弱项”,就是他只得一辆“教练车”,“投靠”了他以后,万一“教练车”出了啥毛病,或者教练本身有意外情况,他梁腾作为“学员”,也得跟着要被“耽搁”了。
如果是最初学车之际,刚刚考过“科目一”没多久那会,3年的有效学车时限,梁腾仍有太多的松裕时间,跟随舅爷就跟随罢。不怕意外降临。
但如今梁腾已经在工作的大城市,考了1次“科目二”及考了2次“科目三”了。彼时梁腾的3年有效学车期限,已经差不多用掉了2年时间了。如果迁回去,再被折腾一下,这时间还真不够用了。
舅父不是也承认吗?老家小城市啊,“约考”科目二及科目三,不像大城市那么便利。
据说,在老家这边“约考”,约“科目二”比较容易,隔上半个月都可以约上。而约“科目三”则比较困难。或许是约“科目三”的学员太多,而“考试场地”太少的缘故吧?总之,约“科目三”要在考完“科目二”以后两个月,才能约上。
除非,“科目二”和“科目三”一起“连约”,就快速一些。
但如果仍然考失败,再要约“科目三”,又得起码等待两个月了。总之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
而在大城市呢?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大城市的“考场”是真心多。就算是小城市难约的“科目三”,大城市也只需要隔上十天左右,就能轻轻松松的再次“约考”了。
基于以上情况,梁腾有点犹豫,究竟要不要把“学籍”迁回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