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半宿没睡着,在心里头把过去几个月的事情掰开了,一件一件的细想。
上元节的事情不提,阿青想到了他们上京途中,在河口镇那时候的事。
那会儿他们遇到程家的人了,当时程家的管事对他们格外友善客气,令人费解。现在想想,当时……陈公子是不是就在程家那条船上?
如果他在的话,那么程家对他们的好就不是没来由的了。
看起来那时程家是想同他们家一起上京的。两家本来没有交情,程家人这上赶着的殷勤热切让人不安,直怀疑他们是不是别有居心。现在知道了内情,阿青忍不住要想,当时程家想要同路上京,多半还是因为他有心照应和保护。
早起梳妆的时候,阿青仔细打量了一下铜镜里映出来的人影。
她现在用的镜子不是在乡下时候的那一面了。这面镜子比原先那一面又大又平整。镜子里的人披着长长的头发,眉眼干净秀美的就象墨笔在素纸上轻轻描画出的一样。
她的亲生父母是谁?为什么她的身世竟然值得人铤而走险杀人灭口?
昨天晚上她差点儿就把这话问出口了。要是吴婶没怀孕的话,阿青一定会问的。
她不是小孩子,即使真相会很残酷,阿青确定自己也能承受。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世在事隔多年之后,还会为全家带来杀身之祸,这让她难以释怀。
但是看着吴婶强打精神的样子,她的话没能问出口,又咽了回去。
不能在这时候让吴婶为这事担惊受怕,她现在的情形可经不得一点儿意外。
而且阿青也无法向吴婶透露自己的消息来源。
吴婶要问她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阿青就得把陈公子给暴露出来,同时还得交待自己和他前两次见面的情形等等等等……她真不敢去想吴婶听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吴叔这两天又忙的不可开交,一天三顿没有一顿是在自己家吃的,还有两晚没回来睡了。阿青想找他多少打听、商量一下这事,可也找不着人啊。
“姑娘,今天想梳个什么头呢?”
“又不出门,在家里头,舒服方便就行了。”
桃叶应了一声。她动作很麻利,没一会儿功夫就给阿青把头梳好。
出屋子的时候,阿青微微眯眼,抬手遮在额前。
虽然人们常说春光明媚,但是晴朗的秋天会让人觉得更加更加明亮,尤其是从较暗的屋子走到屋外来的时候,艳阳让人有一种睁不开眼的感觉。
天气转凉之后,吴婶的胃口也在渐渐变好——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
比如吴婶以前不怎么吃羊肉的,她怕膻味。可是这几天家里买了羊肉,阿青做的那锅红焖羊肉,吴婶可真没少吃。她还喜欢上了凉拌豆角,搁了不少醋,闻着就让人酸得直冒口水,完全能想象得出吃起来的口感。
简直一口就倒牙啊。
可吴婶就吃的津津有味,上顿吃了下顿还想要,只要搁了醋就行,至于是不是拌豆角并不一定了。比如凉拌笋凉拌藕片……吴叔怕天凉了她吃这么多凉的不好,可是张伯说没事儿。
天天换菜单对阿青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想吃没问题,总比吐的吃不下要强。
不过总听人说,酸儿辣女——吴婶现在口味变得这么嗜酸,是不是怀的又是个儿子?
吴婶自己非常矛盾,一来,她喜欢女孩儿,最好象阿青这么乖巧听话的,都说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阿青从小到大就没让她费过心,正相反,因为家中有女儿帮手操持,吴婶省力的多了。
但是,小山如果有个兄弟,那也是件好事啊。一个人到底势单力孤,有个兄弟相互扶持照应要好得多。父母终究有早早离去的一天,到那个时候,兄弟两个总比单一个好。
她甚至还一再追问张伯,能不能看出来她怀的是男是女,张伯都让她问得不胜其扰,快要落荒而逃了。
“我是真没有那个本事。别说我了,你听说过哪家的郎中把脉能断定怀的是男是女的?”
吴婶想了想,似乎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趁她顾不上,张伯简直象逃命一样出了门。
阿青忍着笑劝解吴婶:“娘,你成天总惦记这个做什么?是个弟弟当然好,是个妹妹也一样好啊。”
“话是这么说……”吴婶还是不甘心。
阿青岔开话题,拿起堆放在炕上的几块料子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都是细软的棉布料子,做几件小衣服。”
阿青算算时间,吴婶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应该是春天了,棉袄和襁褓肯定也得做,不过天气既然暖和了,那就不用做的太厚,薄薄的夹一层棉就是了。
“这孩子是个有福的,多会挑时候啊。生的时候不冷不热的省的受罪了。”
小山就生在冬天,腊月里头滴水成冰,可是刚落地的婴儿可不懂这些,天再冷家里人一样给他洗尿布。那会儿阿青还小干不了这样的活儿,吴婶那时候又还在月子里,更碰不得冷水,所以吴叔就当仁不让的承揽了洗尿布这个活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不便之处。而生在热天的话,孩子自己就更受罪了,因为出汗多,婴儿在炎热的夏天很容易起痱子,产妇在坐褥期也容易感染。所以春秋天才是最适合生孩子的季节,大人孩子都能舒坦些。
阿青和吴婶凑在一块儿挑料子。按着布的质地和花样颜色,先挑出做襁褓的布料。这块料子颜色很鲜艳,图样看起来也显得热闹喜庆,做襁褓合适。剩下的料子里又挑出两件来做袄子裤子。家里现在人手很充裕,这点儿活众人一起做的话,两天也就差不多了。唐妈妈还笑着说:“给小孩儿穿的衣裳其实不用新做,有人家穿旧的更好。旧衣裳更柔和,小孩子穿着舒服。”
吴婶笑着说:“可不是。在乡下的时候,人家家里孩子多的,一件衣裳老大穿完老二正好接着穿,老二穿不上了,补一补老三还能接着穿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