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改朝换代的战乱,大量人口丧失,幸存下来的百姓,短时间内是不用愁地种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集中、朝代幸替的轮回会再度出现。
老皇帝身居高位,对此自然再清楚不过,但他却束手无策,更因为他数次想推行有损修行界利益的新政,而被修行界逼着禅让,可是如果换了大皇子登基,以他的急燥性子,绝对会闹得民不聊生,提前让大李朝灭亡!
但是,神豆的横空出世,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只要百姓吃饱了肚子,就不会轻易闹事了吧?不管怎么说,好死不如赖活啊。
这时,老太监亲自捧着一个锦盒匆匆走了进来:"万岁爷,这就是神豆。"
老皇帝亲自动手打开锦盒,只瞟了一眼就愣住了--这一个个泥蛋子就是神豆?!
老太监在旁边低声道:"听那黄县令说,这神豆是长在泥土里的,他千里迢迢带到京城,担心这神豆在途中失了水份,所以包裹上了一层泥。内厂的缉事们也不敢胡乱动手清洗,就照原样送上来了。"
这用泥土在作物外包裹一层,保其鲜味,并不罕见,如那藕从泥塘里挖出来时,也会包裹层泥,运到集市再清洗。
老皇帝点点头,也不顾手脏,取过一只神豆,如同老农一样用手擦了擦上面的泥巴,露出了里面的神豆的真貌,只见那神豆貌不惊人,上面坑坑洼洼的,有的还冒出了小芽头。
老皇帝想了想:"来人啊,摆驾御花园,寡人要亲自种下神豆,看看是否真的高产。"
老皇帝一声令下,底下的太监们自然是一阵奔走,等他坐着肩舆来到御花园时,早有花匠将一片奇花异草铲平、挪走,平整出了一大块田地,差不多有两三亩大小。
老皇帝说是要亲自种神豆,却不可能真的动手,他只是将神豆交给花匠,黄学恒在旁边指点着花匠将神豆顺着芽头切成小块,埋在土里。
老皇帝种神豆,自然不可能等到来年,虽然天气渐冷,并不适合作物生长,但皇家自有法宝,只见老皇帝取过一个羊脂净瓶,净瓶里插着一截柳枝,大冬天的依然青翠欲滴。老皇帝抽出柳枝,轻轻一甩,几滴净瓶里的水珠洒向了田里,如同奇迹一般,刚刚种下的神豆,立刻长出了小苗,老皇帝连甩柳枝,神豆越长越大,下面的土地也渐渐隆了起来,显然在地下,神豆正在快速成长。
郭大路可以用功德之力催长神豆,老皇帝自然也有仙家法宝,虽然当皇帝的不能修行,可是宫中自然藏有修行者送的诸多宝贝,再怎么说这皇帝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修行者悟道前,也是他治下的子民,这点香火情总是有的,随手送些法宝是题中应有之意。
老皇帝手中的净瓶之水,就有促进万物生长的神奇作用。只不过,此仙水对高等级的灵药无效,而且只能促进生长,而不能增产,原本这作物能挂多少果,结多少实,依然只有原数。
老皇帝将柳枝重新插回净瓶,他的手,有些微微颤抖,因为他已经看到,在泥土里已经有大个的神豆破土而出,比成人的拳头还要大。
老皇帝沉声道:"把神豆都挖出来--仔细着点,一个也不要遗漏。"
一群太监、花匠撅着屁股在田里扒拉着,也不顾脏乱,将一串串的神豆挖了出来,看到泥土下面累累的神豆,无不惊呼连连,要不是老皇帝自己看了也是颇为失态,早就要治他们一个大不敬之罪了。
田边有个大秤,每挖满一筐神豆就送来过秤,第一筐沉甸甸的神豆就有百余斤,紧接着,不断有数字报给老皇帝:"五百斤、七百二十斤、已经破了一千斤了,这还是一亩地里挖出来的!--两千斤了!"
数字越报越高,老皇帝从惊喜渐渐变得麻木了,这、这真的是神豆!凡间作物,怎么可能有如此高的产量?
他突然想到,这神豆是后隆村的后龙先生从天界所得,那为何此前的一众修行者不早一点将神豆引种到凡间?!有这神豆,这天下会少饿死多少人啊!
是了!寡人观这神豆,并无丝毫灵力,对修行者而言,此神豆虽然产量高,可对他们的修行却一无助益,他们如何会把神豆放在眼里?对修行者而言,除了有助修行之物,其他的都和杂草差不多,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做出占用良田种葛草这样的天怒人怨的混帐事了。
最终的数字终于报了上来,花匠头领满身都是泥巴,却顾不得擦拭,哑着声子大声报道:"左边一亩地产量是416斤,右边一亩地是478斤!小人打理的御花园田力是极肥的,但就算是到了山地里,这神豆轻轻松松也有上千斤的产量!"
老皇帝眯缝着眼,打量着堆在田边一筐筐的神豆,虽然他亲自盯着过秤,可还是忍不住问道:"尔等没有秤错吗?"
花匠头领大声道:"不敢!小的们还特意将神豆上的泥巴都擦干净了,就是为了有个精确的分量。"
老皇帝久久无语,他蹒跚着走到竹筐前,伸出颤抖的手,抚过那一只只大大小小的土豆,老泪长流,旁边老太监突然也跟着哭起来,老皇帝一怔,抹了抹泪:"你这老狗,哭什么?"
老太监抽泣着道:"奴才想起老家人了,有一年过大风大雨,将田地淹了,十里八乡全都绝了收,奴才就是在那一年,被实在过不下去的父母自割了一刀,送进宫的。如果当年也有这神豆--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听了老太监的话,旁边众多小太监也垂下了泪,当太监的其实很多也是穷人家出生,如果不是实在无路可走,谁愿意将好端端的儿子割上一刀的?这刑余之人,就算是死了,也进不了祖坟家庙的。从某种方面而言,内宫里的人,倒比那些士大夫更懂民间疾苦。
老太监突然跪了下来,扬着尖利的嗓子嘶声吼道:"万岁爷尧舜禹汤,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德配天地,故此天降祥瑞,神豆显世,佑我万民,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在场的人全都跪了下去,人人口呼万岁,心中诚敬之意,莫过此时,但凡是个人都明白,这神豆一显世,大李朝的老百姓可就过上好日子喽。
老皇帝哈哈大笑:"祥瑞!果然是大大的祥瑞!鄞县县令黄学恒,献祥瑞有大功于国,着连升三级!后隆村后龙先生,引神豆下凡,庇佐苍生,赠丹书铁券,与国同戚!"
黄学恒一下子从阶下囚成了大功臣,心情忽起忽落,整个人迷迷糊糊的,自有人带着他下去更衣,洗尘,换上新官袍,这一次,有礼部的官员前来指点他,该如何在圣上面前进退行礼。
黄学恒正对着一面铜镜练习面见圣上的礼仪,突然见一老太监进来,他识得,正是陪伴在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忙回身行礼,口称公公。
老太监挥了挥手:"不需多礼,咱家就是来问你一声,这神豆虽然高产,口味如何?可中吃吗?"
黄学恒忙从袖里取出一张纸条,恭恭敬敬地道:"这里有后隆村后龙先生亲手烹饪神豆的几个方子,极是美味,请御膳房的大厨照方子烧煮就是。只不过有一点,那神豆如果发青、发芽,却是有毒的,绝对不能吃!"
老太监吓了一跳,跺脚道:"如此重要之事你怎么不早说?!如果稍有差池,你我的项上人头可都要搬家了!"一甩袖子,匆匆向御膳房而去。
御膳房的厨师们,正对着一筐神豆不知所措,这新鲜玩意儿自己可从来没见过啊,谁知道该怎么烧?
要知道御膳房里的规矩是极严的,一年四季,当季里该吃什么菜都有规矩,没有哪个大厨敢突发奇想,烧道新式菜肴给皇帝尝尝,如果被科道上的官员得知,一道弹奏上来,痛骂一通--官员倒不会骂大厨师,那也太丢自己的份儿了,可少不得对皇帝讲一番大道理,叮嘱他不可奢侈浪费。所以御膳房的菜看着好看,其实没啥滋味,就是样子货,还不如京城里的几大酒家呢。
这时,老太监送来烹饪方子,几个大厨师如获至宝,忙细细查看,一看之下,却又人人傻了眼,因为这神豆的烹饪,多要用上油来煎炒,可御膳房都是蒸煮的。
倒是有个大厨机灵:"我听说京城里前不久新开了一家望江楼--"
旁边一位厨师咦了一声:"这京城里又没有江,怎么取了这样一个名?"
机灵一点的大厨道:"我听说那楼叫什么连锁酒楼,取的名字是跟随浙东鄞县的望江楼的,这望江楼随便在哪儿开店,就算是在戈壁滩上,也以望江楼为名,只以后面坠上某某分店作为区别,如京城的这家新酒楼,就叫望江楼京城第一分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