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王府里的妈妈在和何夫人说话:"新人是京里来的,王府里的家生子儿,王妃念在何大人夫妻一片孝心上,才肯赏赐下来。夫人,"妈妈们板起脸:"这贵妾与外面的不同,以后再有别人进来,夫人也不能怠慢她才是!"
何夫人也是咬着牙答应下来,这和她想象中的有妾使唤就是两回事情。
出来接新人鞋脚,见花边儿精秀,式样儿精美,又远非家里可比。何夫人只能忍着,还在不停道谢把妈妈们送出去。
这一下午就不得安生,新房收拾好,王府里又来人看过,问何大人鼓乐可订下。看天色鼓乐是来不及订,王府里的是赵意,对着还没有走,坐在房里喘气的大人们看看,提醒何大人:"杨大人家里有家戏,何不相请一回。"
杨光远打死也不肯把家戏借出来给人看,只是嚷着:"你这小院里,哪里摆得下戏台。"何大人给他下跪,赵意又出主意:"不用戏台,只从这两边厢房里出来,在这院子里唱就是了。"何大人又给别人下跪,请他们帮忙劝劝。
素来和杨光远不对的戚大人是饭后赶来听信,不想也被抓差收拾新房,他累得骨头要散架,见捉弄杨光远,戚大人精神重新抖擞,跳起来口沫纷飞:"王妃赏赐新人,咱们都得捧个场子。这酒席也还缺,我让我的家人帮忙写贴子,去请人,酒席总有五、六桌吧,在座的,一个出一份儿,这戏子,全仗着杨大人赏下来。"
杨光远知道这是戚大人要看他们家的小戏子,他更是不肯答应。赵意又出主意,对何夫人道:"大人夫妻一起跪求,只怕就差不多。"
何夫人今天算是白填进去,去王府里哭诉回来,就做菜待客人,待过客人收拾新房,收拾过新房又要来跪求人。
死磨了半天,才把杨光远说动。戚大人听他嘴里说出一个"好"字,即命自己的小厮:"快去杨大人家里搬来,晚了杨大人又要反悔。"
一直折腾到近傍晚,各样东西才算齐全。何大人充分体会到大家的力量,要没有这些人,喜娘新房酒席,他一样也不齐。
院子里人已不下,不少人站到外面去。他们来看的,就是"王妃低头"这四个字。瓜子糖果点心,是韦三少从家里出的,来的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同一份子。
又有马车停下来时,是赵如赵意又送来几件家什。新房里虽然有众人拾柴,还是缺东少西。把这几样补上,顿时好看得多。
何夫人忙了一天,又是哭又是叩头的累得不行,再来看新房,心中顿时难过。她成亲时,也还没有这样好的东西在。
这个贵妾没有进门,压人之势已经起来。
何大人家里分外热闹,院子太小站不下人,就站到院外面。往外面看街口上,也有不少人。"恭喜,"新客人过来,到了街口就要下马,要想到院中恭喜,得挤进来才行。
王妃赏赐新人的消息,一个下午传遍城里,再传遍尽可能达到的附近集镇,来的人,也有城外的人。
星光初上时,西风也盛,风从平地里吹来,滴溜溜转地过来。在院子里人觉不得冷,反而要解开细狐皮袍子,把里面丝绵衣服全露出来。
两个大脚妇人从厢房里出来,对着身前的宽身板儿皱眉。用手去推,好似一堵墙,不用手推,她们出不来。
"老爷们让一让,我给姑娘们打水去。"厢房里是杨大人的家戏,这戏子里有一半儿是小姑娘,这就是杨大人犹豫不肯出借的理由。
听到姑娘们几个字,才有人让路。他们无心去看杨光远的家戏,因为听到鼓乐声。两个何大人的同僚临时充当傧相,提高声音笑喝:"吉时已到,新人进府。"
刚才还挤得不通的街上,现在是闪出一条道。红色花轿四角扎着崭新的花儿,在鼓乐手吹打下,迤逦而来。
花轿到门前,四个王府家人送嫁,两个有年纪的妈妈们搀扶着新人下轿,并不用这里的喜娘。新人依着规矩,是粉红色衣衫,也没有盖头,是端端正正一张好相貌。
有红似白的面庞上,鼻子直条条儿,嘴唇红如胭脂,两道眼波虽然低垂着,偶尔一转眸看脚下路,是灵活异常。
何夫人是个贤惠人,这一刻她心中又有不舒服。见何大人满面春风迎上去,不顾自己官体,对着新姨娘行了一个礼儿:"下官何镇恭迎小夫人。"
这是王府里出来的人,非比一般人。
平大人和杨大人目不转睛看着新姨娘,两个人悄声道:"何大人这个礼,是有名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人进房也三把火,这一个礼是应该拜,让晚上新人好好放过他。"
两个人在这里嘴里胡吣着,何大人已经把新人接进房中拜天地。见何夫人一直不动,何大人不满地对她瞪一眼,何夫人只觉得心酸、愤恼,又不得不上前来招呼。
这个新人与众不同。
一弯冷月照着这里,月色被融得暖烘烘。
街上,有马蹄声传来。行人回避下,十数匹快马过来。马是高头大马,人是玄色大麾。马扬蹄时可见金色,这群马全是用的金蹄铁。
两排大灯笼高挑,上面大书"安平王府"四个大字。
快马上人手指着开道:"让开,回避。"后面,又是两排红色宫灯行来,挑宫灯的人全是十二、三岁的清秀小厮,在他们后面是一顶大轿,轿上四角金铜凤头,轿身全是密密的绣花帷幔。
这是王妃的大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