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死后,阐教在人族的威望是跌到了低谷,也让许多洪荒大神通者看了笑话。
想及人族两位人皇在阐教的辅佐之下既无立功,又无立德,人族对阐教大失所望,许多人改信截教以及天庭。而最重要的是阐教没想到颛顼身为五帝之竟会如此轻易的死去,造成了颛顼后继无人,不,应该是阐教没有一个后备人皇,所以颛顼之死让人族有了独立自主选择人皇的机会。
那时人族有熊是第一大部落,实力之强无与伦比,因此人族众臣便推荐有熊高辛氏帝喾,即颛顼其族侄为人族共主。
传帝喾,即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
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史书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如果轩辕黄帝和颛顼最大的功劳是一统人族,为人族初步建立一个家国的概念,那么帝喾最大的成就就是恢复了神农时代衣食无忧的幸福安康生活。帝喾对内与民生息,对外停止征战,许多偏荒蛮族受其感召接受和平,人族进入了一个平静而又蓬勃展的时代。
值得一的是,帝喾有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
传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原,是有邰国(今陕西武功县)君的女儿。相传姜原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民族的祖先。
次妃简狄,是有松国(今甘肃高台县)君的女儿。相传简狄在娘家与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时到玄池温泉洗浴,有燕子飞过,留下一卵,被简狄吞吃,后怀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
三妃庆都,相传她是大帝的女儿,生于斗维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蓟县),被陈锋氏妇人收养,陈锋氏死后又被尹长孺收养。后庆都随养父尹长孺到今濮阳来。因庆都头上始终覆盖一朵黄云,被认为奇女,帝喾母闻之,劝帝喾纳为妃,后生尧。
四妃常仪,聪明美丽就,长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后生一子叫挚。挚与尧都继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由此可见,轩辕一脉开枝散叶,自轩辕过后历经五帝、商周世代都是他的骨血后裔掌控天下,因此后世不少人尊轩辕为炎黄始祖。
帝喾在位期间,因为颛顼之死,再加之不属于阐教一脉,他逐渐疏远了阐教,阐教也渐渐淡出了人族。但人族已受阐教影响多年,几乎整个有熊高层都是阐教的信徒,不得已之下,帝喾引进了在底层百姓有巨大号召力的截教,两教相争,又有帝喾逐步把握平衡,人族摆脱了大教控制,恢复到以往自力更生的生活。
帝喾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在其功德圆满隐居火云洞之后天降巨大功德,功德之大远远出轩辕、颛顼二人,这也令阐教更加难堪。一个没有别人辅佐人皇竟然比他们教导过的轩辕、颛顼两位人皇更加成功,实在是难以启齿。
然而,帝喾也有私心。他喜爱自己的四妃常仪之子挚,因而退位之后传位于挚。
挚志大才疏,又有暴虐之性,曾治理天下9年,为政不善,民怨沸腾。又因其背后无人辅佐,威望不足以震慑族中各方势力,于是在一片声讨中退位让贤于弟弟尧。
尧,姓伊祁,名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领的赞许。放勋即帝位,帝号尧,因初封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后人称其为唐尧。
相传帝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唐尧即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借鉴其兄挚之过失,明投阐教,暗结截教,在得到两教支持后迅安定人族。
唐尧又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在这么多的人才辅佐之下,人族在尧的治理之下兴旺了起来。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
而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这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历法,奠定了我国农历的基础;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帝尧之妻乃为鹿仙女。鹿仙女生得肌肤若冰雪,体态娇艳,俨然绰约处子。她心地善良,好济困扶危,为民除害。
仙洞沟附近黑龙潭中,潜伏一条黑龙,经常兴风作浪,惊扰行人,还溯河而上到鹿沟一带伤害鹿群。鹿仙女顾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决心制服黑龙。
一天她来到黑龙潭边,向黑龙挑战,黑龙从潭中奋身腾跃而起,张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龙一指,黑龙一下子瘫软地陷在河滩上,向鹿仙女求饶,表示愿终身为仙女效劳。鹿仙女饶它不死,将它关押在黑龙洞里,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从此,黑龙对仙洞沟一带生灵的危害始得解除。
一天,帝尧到仙洞牧马坡巡视,同牧民谈论畜牧之道。牧民们顺便也讲述了鹿仙女为民除害的故事。正之间,忽见一位仙女凌空飘然向仙洞而去,众牧民惊喜地指给帝尧,那就是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尧回尧都以后,鹿仙女的形象一直浮现于他的脑海里,萦绕在他的心头。夜里梦见鹿仙女飘飘然从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来,与他并肩携手,互诉衷情,驾云凌空同游。
帝尧微服到姑射山访察,走到仙洞,远远看见林边草坪上有一个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儿腾空,忽儿遁地,穿石如人虚,履空如平地,身边有一只鹿陪伴着她。帝尧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于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礼。
不意她竟未答话,抽身躲到一棵松树后边,面含娇羞地装作用木梳梳头。待尧将走近时,她将木梳往这株树上一扎,又转到另一株树后边嘻笑着。帝尧也嘻笑着追赶,不觉来到一个僻静处,猛然从山谷窜出一条巨蟒,口吐红信,目光瞵瞵,昂向尧扑来,帝尧后退不及,被地上的草丛绊倒。
在这危急时刻,鹿仙女见状,折身一个箭步跳到帝尧身前护挡住他,倾手一指,只见那巨蟒浑身颤抖,瘫痪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谷退去。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尧。帝尧惊恐之余,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随回仙洞途中,互相倾诉衷情,情投意合。
当晚帝尧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领着帝尧游山观景,鹿仙女指着闪闪光的大镜石:“我常常对着它照面整容”。走到涧沟下的石台边,鹿仙女她“常坐在这台上梳理头髻,大家传为我的梳妆台。”她向对面岸上的层层石阶一指,她经常从那里拾阶而上,人称仙梯。她她经常骑黑龙去后沟的龙须瀑沐浴戏水o“我喜欢这神奇的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从见到你以后,我打内心里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志,甘愿扶助你光大帝业”。帝尧听后,十分欣慰,表示愿作比翼鸟和鸣齐飞。
二人遂订立婚约,择定吉期成婚。帝尧与鹿仙女双方结鸾俦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后来人们便称这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
帝尧婚后,忙于治理国事,鹿仙女也经常关照牧马场的事。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个男孩,尧很高兴,为他起名为“朱”。鹿仙女抚育儿子,渐渐成长。
听一只巨蟒在牧马滩吞食牧民,她想一定又是那黑虎仙在兴妖作怪。于是决心降服那只恶蟒。她从牧马滩追赶那蟒,跟踪来到梳妆台下,那蟒正要回身,鹿仙女纵身一跃,用剑直刺人那蟒的喉咙,巨蟒被刺身亡。黑虎脱身而去,后来那里留下了巨蟒窟。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设法要加害鹿仙女。
鹿仙女无奈只得向玉帝昊天告。
昊天王母觉得神人殊途,仙凡之恋有失仙家威严,但好歹帝尧也是人皇,拆散他们实有不妥,于是从此立下仙凡不得通婚,违令者严惩不贷之天条。
昊天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将黑虎仙压在乎阳东南的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同时昊天又罚鹿仙女与帝尧割断尘缘,鹿仙女无奈,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帝尧派人四处查找,不见踪影,亲上姑射山去找,没明没夜地呼唤,也不见回音。帝尧另娶散宜氏女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儿后封于丹地(浮山),故称丹朱邑。
尧帝继位时已经扫清了巫族的残余势力,而且人族实力已经过了历代。因为人口的增长,原先的土地却是不够住了,于是不断的有人族北迁,而北方的妖族其实数量上也在增长,所以这些年妖族也是逐步的南迁,人妖之间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些冲突,如此却是招来了隐忍多年的妖族的不满。
妖族众妖之前已经见到那死对头巫族出动两三个大巫便已能够在人族兴风作浪,谋得一席之地。虽最后失败了,但那也是道门天庭齐齐出手才会如此,人族实际上不堪一击,只要不招惹道门天庭翻云覆手见便能图灭人族。
此时的妖族也如当初的巫族,对于上古洪荒之时的荣光感怀不已,许多妖族中人未曾放弃过恢复以往岁月的想法,再加之恢复过来的庞大妖族人口数量让他们入不敷出,众妖皆是垂涎人族所占之广袤天地以及丰富的资源,今又见那人族不知死活的扩张到了北方之地,而且当初人妖结下不世之仇,人族和人族的修士却专寻我妖族的晦气。妖族一旦遇到人族,就会遭人族的毒手,连内丹都被取将去了炼药炼宝了。
于是残存的妖族找到了硕果仅存的妖族前辈商羊、计蒙、九婴他们,又联合北冥鲲鹏,由这四妖做主向人族难。
接着众妖齐上娲皇宫寻求女娲相助。女娲知天意不可违逆,只是群妖执着,自己不忍拂去他们的一片苦心,遂无奈同意此举,答应庇护众妖。众妖都觉得有女娲娘娘庇护,就算失败了也无足轻重。于是
便开始暗中策划。
由于这人族有道门诸圣以及天庭的暗中支持,背后实力惊人,所以妖族上下也不敢明目张胆,大家商议着如何躲避上头的注视给人族一个惨痛的教训,好为妖族谋得一块生存空间。最后还是由阴险狡诈的鲲鹏提出让黄河泛滥,动洪灾水淹人族。
鲲鹏这法是有根据的。
遇到大水人族常常会以为是天灾而非**,通常这种情况他们只会自己治水,不会向道门和天庭求救,最多也只是祷告上苍请求保佑而已。只要动作够快,在上头的道门天庭未曾反应之前就可好好的消灭一大批人族。
想想也是,当靠人族的力量处理水灾已是十分勉强,又如何能够独自解决妖族动的滔天洪灾。
到时不将人族全部淹死,最少能淹死七成*人族,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人族粮食大减,之后就算人族请来道门中人我们也只要不出拖延时间,拖到人族没粮食的时候,人族再饿死两成,道门天庭众人实力再高也无用。
此种情况之下不用妖族出手这么人族如何还能占得了洪荒,巫族基本已经元气大伤只能坐视旁观,到时洪荒还不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妖族的天下?即使不成,妖族也能够卷土重来与人族平分天下,稍后凭借妖族的强大的个体力量早晚能够把人族碾成碎片。
不得不,鲲鹏此计当真是阴狠毒辣!在鲲鹏的毒计引导下,人族迎来了最痛苦艰难的洪灾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