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定国

第四十二章,自由放飞的心灵

定国 佛婆 2318 2024-11-17 16:16

  他这回用了另一种字体,端端正正的宋体,一笔一划,很是端正。。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一首苏轼的‘永遇乐’,他信手拈来,倒没有什么心里负担,必竟都是本家嘛,不用倒是可惜了的。

  她细细地品着这词,心里有些不太确定。词倒是绝好的词,似乎是把自己比做荷花了,如果是这样,那最后一句,‘为余浩叹’,只怕是对自己行错走差,而叹息了。。

  难道他心里,只是同情自己?

  她体味到这里,心里便有些酸楚,也是,活该自己受这折磨,以自己的身份,哪里又配得上他,自己胡乱的瞎想,却是何苦来的。。

  他看着她笑道:“如何?”

  她便放下心思,勉强笑了起来,“便是这二首诗词,要是传了出去,宁远大才子的名声,恐怕是甩也甩不脱的。。”

  “还是不要传出去的好,哥只是个传说,就让哥在传说中生活。。。”他的心情很好,不由说了一句前世流行的俏皮话。

  “好像还缺个跋。。”他自言自语地说着。。

  对于跋,他其实早已经有了腹稿,他相信,只要这跋一写出来,盈儿一定会真正的开心起来。

  他可不是傻瓜,如果他到现在还不明白这女人心里在想些什么,那他就枉活了前世。

  他重新下笔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仲秋前日,访盈儿于店中,有感盈儿之身世零丁,遂作诗词以赠。。。。苏宁远。。字于丙子仲秋前’

  他用小楷慢慢写就,就看到了呆呆愣神的盈儿。。先写二诗咏荷的诗词,把自己对荷花的钟爱,全部写了进去,这最后一跋,再把荷花与任盈盈联系起来。如果这样,任盈盈都不能高兴起来的话,那他也是没有办法的。

  不过效果看起来还好,至少任盈盈现在已经呆住了。

  “好了,时候真是不早了,我便走了。。你不用送。。。”他知道这会儿功夫,她是没有心思送他出门的,便领着玉儿出了店铺。。

  街道上,玉儿抱着一大包炸鱼块儿说道,“少爷,我怎么看盈盈姐,有点儿魂不守舍的样子,咱们出门的时候,她送都没送,少爷说要走,她也只是‘喔’了一声,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便笑道,“小女孩,不懂这些的,等你长大了,这些就明白了。。”

  玉儿嘟着嘴道,“玉儿不小了,过完重阳就满十四,奔十五了呢?。。。我看啊,盈儿姐姐是喜欢上少爷您了。。。”

  “呃。。”这也能看得出来?还真是早熟啊。。

  “哼,我就知道。。。她老是向我打听少爷的事情。。”玉儿不忿地道,似乎对盈儿喜欢他,并不是很满意。。。

  他其实是猜到一些苗头的,倒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可以让看破红尘的女子倾心。

  之所以写下这二首诗词,并且留下那样的跋,也只是要给她重新生活的信心,像她这样的女子,曾经的生活,已经让她很难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特别是与男人之间的交流。。

  这个朝代,男女之间的地位是极为不平等,因此,大家对于女人的内心感受,并不是那么重视,即使是女人本身,对于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并没有更多的觉悟,这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主的人格,那这个人,也就是行尸走肉。前世有一首诗,曾经把‘自由’这个词,凌驾在所有需求之上。而这自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自由,更多的,还是精神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

  做为他而言,拥有了前世的自由思想,他当然就明白,自由地于人的影响力。为她释放一点心中的压力,给她心灵自由存活的空间,虽然他做起来很顺手,但是他明白,这个给她的影响将是巨大而且深远的。

  这二首诗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他心里也觉得的没有太亏着原作者,他觉得这般做下来,很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比弄出一个炸鱼块儿的配方,更让他开心,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比较,自然是精神层面上的成绩,更让人开心。

  至于其他的心思,他并没有刻意地去想,任盈盈也好,李月儿也好,倾心也好,不倾心也好,一切随意吧。。因此,也就并不在意。。。倒是玉儿,似乎有点看不起任盈盈,哎,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不要瞎猜了吧。。。”他摸了摸玉儿的头,哈哈地笑了起来。。。

  他与玉儿一路往苏府回去,那边任记炸鱼店内的任盈盈,却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宁远。。你心里真是这么想的吗?若真是这般的想法,盈儿这一缕香魂,便寄在您的身上吧,纵然是没有名份,心里也有了个归宿。。。”

  苏一的到来,让苏府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不过这种热闹,其实也只是表面看起来热闹而已,家里的这些人,除了老一辈的,苏一还认识几个之外,其它大多数的人,他都是不认识的。

  此情此景,苏一此时的心情,倒正应着了那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苏一没有老到贺知章那样的程度,才想起回乡。以他四十岁的年纪,其实是不算老的。。正是做一番大事的时候,因此便少了贺知章那样的暮气。

  不过,总体来说,这种感觉,应该是确实存在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