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发难
秦之昂是在临时改成的书房中见的童路。
童路乃是一县父母官,七品芝麻官,这样的官职,若没有宣召,连面圣的机会也是没有的。
像童路这样的地方官,有的人甚至是一辈子也没机会见到皇上。
按理说,童路和其他人一样,但很意外的是,他进门,只是抬眼看了一眼,当下便跪到了秦之昂面前。
“微臣榆兴县令童路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书房中一片静谧。
除去秦之昂,北润北琛,秦景安和段澄澈都在场,此时四人面面相觑,颇有些意外之意。
北润向来胆子大,做起事来只随心,对于秦之昂,他不可否认的敬怕,但是,更多时候,他默默的将这份敬怕转移成敬佩。
毕竟,哪有大舅子怕妹夫的,再说了,他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人,又不心虚理亏,有何好怕的。
此时也是如此,其他人都没说话,唯独他开了口。
“童大人你怎么这么肯定这位公子就是皇上呢?”刚才他看得很清楚,不管是文元还是文昌,进门后谁也没说话,只是站在门口,也不曾站在秦之昂的身后。
所以,这两人谁也不曾说过秦之昂就是皇上。
在来之前通过气?这更不可能了,他们几人,也是刚过来坐下不久,文昌又不是神仙,他怎么知道他们这四人也在场。
他自认除去半拉大的段小王爷,他们三人光看外貌差不多,气势吧,虽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没关系啊,他们都坐着,就刚刚童路那一眼,能看出什么来。
可他就一眼,正确的认出了秦之昂,这让他情何以堪啊。
他比秦之昂很差吗?
当然,抛去身份,只看外形和容貌,他觉得自己长得比秦之昂帅!
可童路倒好,这让他自以为良好,看好戏的少男心何去何从?
越想越不是滋味,北润不顾北琛的暗中拉扯,冷声道:“童大人就不怕认错了人吗?”
秦之昂淡淡的瞥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由着他玩闹。
本来就对童路心生不满,这样也好,让北润玩上一玩,这般想着,便端起手边的茶盏品起了茶。
童路怎么会听不出北润的为难呢,苦笑一声,将头埋得更低了,出声正面回答道:“公子有所不知,下官在未任职榆兴县令时,在皇宫曾有幸远远的瞻仰过龙颜。”
说起那个时候,童路眼神有些恍惚,算起来,也有好几年了吧,那时候新皇登基,他还不是榆兴县令,尚在翰林院任职。
如今,不过寥寥数年,对他来说,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润看向秦之昂,见他独自品茗,并不理会这一场官司,顿时心下了然,看来,秦之昂对于这个童大人很是不满啊。
想想来之前文元说的话,倒也了然几分。
秦之昂这是借他之手来表达他的不满啊。
这下子,北润更来劲了,一点也没有被当枪使的不高兴。
眯着眼看着童路,“这么说,你以前还是京官喽?在哪任职的?”
“回公子的话,下官曾是翰林院的编书。”童路避重就轻的回道,丝毫不提及自己是如何的得罪了上司,从而被贬到榆兴当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且一当就是这么多年。
虽然他在翰林院只是一小小编书,同样是七品,但是,京官和地方官,即便同样是七品,差距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你是读书人喽?当初如何进的翰林院?”据他所知,能进入翰林院,皆是有才能之辈。
果然不出所料,这童路竟然还是当年科考时的榜眼,进入翰林院磨练,只要三年考绩评过优,即便是不能得以重用,前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不过这个童路点低,接连数次得罪上司,先是在翰林院待了好几年,后是被贬到这榆兴当这七品小县令。
看似是平职外派,但其中的差别,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既是读书人,那应该知道什么叫做为官之道,什么叫做凡是以民为先!”北润突然发难,不但惊呆了秦景安和段澄澈,就连童路也吓了一跳。
若不是他对自己的记忆有信心,他真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认错了皇上。
“皇上恕罪,罪臣认罪。”童路跪在那,由衷的认罪。
秦之昂终于放下了手上捧了多时的茶盏,瓷器落在桌上,响起轻微的碰撞声,虽不大,但仍是让在场的人心揪了起来,尤其是童路。
早在来之前他便做好了准备,如今事到临头,却说不出的害怕。
见秦之昂有了反应,北润也不出那个头了,坐了下去,神情一派淡定,还是刚才的质问发难不是他一般。
片刻,秦之昂冲文元挥挥手,然后便见对方打了个千躬身退了出去。
等他稍许回来时,身后跟了个侍卫。
“属下见过皇上。”
秦之昂随意的摆摆手,文元授意,走到童路身边,“童大人可认得他?”
在来人开口时,童路便觉得耳熟,皇上在上,他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只是在心里回想,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时,文元便发问了,也因此让他想起来了。
这个声音——
怪不得会觉得耳熟,因为就在今日,他曾听过!
不是别人,正是先前去衙门报官的商人!
当时他就觉得对方不像商人,一身冷硬,此时什么也都清楚了,确实不是商人,而是皇上出行的侍从!
本来还在猜测皇上宣他来此,是不是与那十二具骸骨有关,他也暗中打定主意,即便是无关,他也会寻个机会将此事禀明圣上。
此时看来,什么也不需要了,皇上宣他来此,不但与那十二具骸骨有关,且骸骨就是皇上发现的。
这个认知,不但没有让童路惊慌,反而越发的冷静下来。
这样也好,与他一开始的打算不谋而合。
“回皇上的话,罪臣认得他,他名唤张志成,就在不久前,以行商至此的名义前去府衙报案,罪臣不但不曾受理此案,且命人将他赶了出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