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核心
总的来说,李牧现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还不是规则制定者,只能算是规则的执行者,或者好一点的话,可以算得上是规则的维护者。
想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可不容易,就美国国内来说,虽然骏马武器公司已经达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但想要制定军火行业的规则,骏马武器公司还不够资格。
想要成为某个行业的规则制定者,只在国内占据垄断地位远远不够,骏马武器公司还需要再发展个十来年,至少要达到标准石油那种程度,才有资格幻想下成为规则制定者。
标准石油在美国国内是毫无争议的巨无霸,放到国际上,标准石油也同样没有对手,所以标准石油在石油行业内的地位比骏马武器公司在军火行业内的地位高得多。
在石油这方面,美国具备欧洲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大多产自美国,在巴库油田刚刚开始开发的情况下,欧洲只有罗马尼亚出产石油,而且油田的规模普遍都不大,所以标准石油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自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如果有一天,骏马武器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军火公司,那么骏马武器公司打个喷嚏,全球军火市场都会抖三抖,到时候话语权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全球最大什么的,短期内就不要想了,有英国人从中作梗,骏马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要等美国的国际地位超过英国,由英法主导的殖民体系被打破之后,骏马集团才有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军火公司。
这么一想,还真让人有点绝望,据李牧所知,美国人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达成这一目标,这辈子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情况大概仍然不会乐观。
好在有李牧这个变量在,李牧的存在就是最大的bug,只要李牧坚持不辍的游说,持之以恒的向华盛顿施加影响力,说不定能把这个过程提前个十几年。
当然啦,李牧也可以更极端一点,如果李牧能早几年把阿瑟,或者是本杰明·哈里森推到总统宝座上,那么这个过程肯定会大大加快。
相对来说,第二个办法更加现实,也更加符合军火商的秉性。
李牧现在就是在打预防针,想要说服美国国会,首先要说服自己身边的同伴,要是连身边的同伴都不支持李牧的想法,那李牧也不用痴心妄想得到更多。
“先生们,我们都希望美利坚合众国变得更强大,最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想想看吧,我们将会主导一个新时代,制定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主导新的国际关系,让世界在我们的规则下运行,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挑战呢?”李牧不在乎被人划归为鹰派,鹰派就鹰派吧,总比鸽派来的好听。
美国人很喜欢把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具象化,比如激进的人就用“鹰”来形容,保守的人自然就是“鸽子”,同样的道理,民主党就是驴子,共和党就是大象,俄罗斯人是黑熊,华人则是恶龙等等等等。
这样形容其实也不错,只不过主观意识太多,有时候难免不够贴切,比如华人,为什么是恶龙呢?难道神龙就不行吗?
现在的美国人肯定不会这么认为,在大多数美国人心中,华人的形象更像是夸特马,能力并不逊色于价格昂贵的阿拉伯马或者是纯血马,但价格更实惠,用起来也更方便。
这恰恰也是李牧一直以来想要树立的华人形象,想要在一个白人世界里生活得更加舒服,就不能具备太多的攻击性。
至少要让美国白人看上去没有攻击性。
“没错,我们要做规则的制定者,让那些该死的英国人知道,我们美利坚不是好惹的。”谢尔曼最先被李牧煽动起来,在这方面,谢尔曼和李牧已经达成统一战线。
不只是军火商需要战争,军人同样需要,军火商需要战争来获得利润,军人则需要战争来获得功勋,所以李牧没费多大劲儿,甚至连准备好的美元都没有花完,就和谢尔曼找到了足够多的共同诉求。
尤利西斯·格兰特为什么能当总统?
还不是因为在内战中积攒的声望,而且还让尤利西斯·格兰特连任了两届,下一个达成这一成就的应该是艾森豪威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哪怕是当了将军,也未尝不想更进一步,有尤利西斯·格兰特的珠玉在前,一切皆有可能。
“很不错的想法,但是里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要做到这些,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本杰明·哈里森还没喝大,本能地开始衡量得失。
政客的脑回路和常人肯定也有所不同,普通人听到一段具有煽动性的言辞,要么是欣喜若狂,要么是不屑一顾,只有很少人能保持冷静,政客不管别人说什么,首先要衡量的是合不合算,自己如果参与进去,能不能在中间捞到什么好处,进而把好处最大化。
“或许我们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不管多难做的事,总要有人肯去做才行。”李牧没有直接回答,瞬间化身人生导师。
这种话糊弄普通人可以,糊弄政治家很明显还不够,所以本杰明·哈里森笑得很恶劣,根本不为所动。
“里姆,如果是你,你想从哪里下手?”谢尔曼不和李牧谈人生理想,这家伙的血液肯定每时每刻都是沸腾的。
“西班牙。”李牧给出正确答案。
“我以为你会说日本。”伯恩赛德知道李牧和日本政府这段时间的那点龌龊,他当初可是见识过李牧是怎么对付艾尼斯的,所以对李牧的选择有点惊讶。
“为什么是日本呢?日本有什么?满山遍野的穷人和一无所有的天皇,我敢保证,天皇要是想在晚饭后喝一杯都要咬咬牙才行,所以现在的日本对于我来说毫无诱惑力可言,西班牙则不一样,西班牙正处于内战中,实力衰弱的厉害,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他们甚至连古巴人都打不过,用我们华人的话来说,柿子要捡软的捏,所以不选择西班牙,难道选择英格兰吗?”李牧不是不想找日本人的麻烦,只是习惯于把自己的目标隐藏起来。
现在的日本确实不是个好对象,就算是把天皇推翻又能怎么样呢,除了日本国内的劳动力,日本对于美国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李牧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日本移民,其实相对于华人来说,日本人要是狠下心来,装孙子比华人装的像,想想看,日本人拿刀捅自个都不带眨眼睛的,这个民族有多可怕。
李牧对付日本是想零刀割肉,不管日本人怎么折腾,只要有缓过神来的迹象,李牧就会想尽办法,把日本人的希望通通抹杀,这么多折腾几次,估计日本人的“明治维新”也就无疾而终了。
“英格兰,哼哼,迟早有一天…”谢尔曼估计也知道,就美国的这点家底儿,和英国人没法比,所以豪言壮语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
“西班牙确实是个好对象,但问题是我们没有理由。”朗克尔总算还有点学者的正直,和面前的这帮杀才聊天,总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没有理由很简单,我们可以制造一个理由,我们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李牧可不讲什么程序正确,只要能达到目的,程序正确不正确谁在乎呢。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么干对李牧比较有利,如果换一种方式,“程序正确”当然就是必须要遵循的真理。
朗克尔虽然眉头紧皱,但并没有说出任何反对的话来,自从当选参议员之后,朗克尔的底线也在不断被刷新。
“如果打开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太平洋对我们太重要了,甚至我们现在就可以说,太平洋关系到美利坚的核心利益,所以我们必须把太平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牧从侧面说明对西班牙动手的必要性,当然添油加醋是在所难免的。
这年头的太平洋,远没有21世纪那么重要,客观上说,大西洋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
不过大西洋被英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美国就凭海军的那点破铜烂铁,根本无力挑战英国的海上优势,所以大西洋现在美国什么事儿,就算美国人馋死,也要承认英国人在大西洋上的实力。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点,我们的核心利益在美洲,未来太平洋可能很重要,但现在并不是。”本杰明·哈里森反对李牧的判断,这倒不是故意找茬,只是正常的辩论。
哪怕是朋友之间,关系也是亲疏有别,有竞争是很正常的。
现在李牧的这个小圈子,是以李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不管是陈国芳,还是朗克尔,又或者是伯恩赛德,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李牧能看出这些人的前途,本杰明·哈里森自然也能看得到。
哪怕是再小的一个圈子,也会有一个明确的核心。
就目前来说,李牧他们几个人,肯定是以李牧为核心的,但本杰明·哈里森未必就没想法。
李牧不反对这种竞争,只要是正常的竞争,李牧甚至是鼓励的,至少那会促使圈子里的每个人都要努力向上,这样才有竞争的可能。
当然啦,有想法是好事,能不能实现又是另外一回事,李牧按照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只要年龄一达标,妥妥的会成为纽约州参议员,到时候李牧虽然没有参选总统的资格,但竞争一下多数党领袖是可能的,如果李牧能够成功,那李牧将会成为参议院中前所未有的实权人物。
这年头的美国人还是比较专一的,比如约翰·洛克菲勒,虽然约翰·洛克菲勒的现在就有竞选参议员,甚至是竞选总统的资格,但约翰·洛克菲勒无心从政,还是老老实实做他的生意,最多在国会里扶持个代理人,就足够维护标准石油的利益了。
李牧则不一样,李牧本身就是这个时代屈指可数的企业家,经济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同时李牧手中还掌握着大量选票,拥有能够引导舆论的《时代周刊》,如果李牧在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那谁都不知道,以李牧为核心,到底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政治怪胎。
哦,差点忘记了,因为李牧的职业属性,李牧和军方多位重要将领关系良好,在军方也有一定影响力,这让李牧拥有的实力看上去更加恐怖。
本杰明·哈里森知道李牧拥有什么,所以本杰明·哈里森不管能不能取代李牧在这个小圈子里的核心地位,本杰明·哈里森都不会和李牧撕破脸。
李牧同样也不会和本杰明·哈里森撕破脸,哈里森家族拥有庞大的政治资源,这是李牧所不具备的,所以李牧和本杰明·哈里森的关系是合则两利,这俩都是聪明人,不会干出自毁长城的事儿。
“至少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准备,美洲当然也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所在,但要解决美国的问题,更多还要依靠政治方式,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而如果我们想把太平洋收入囊中,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实际上在我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将会越来越便利,通讯将会越来越快捷,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所以未来我们的利益不应该局限在美洲,也不应该局限在太平洋,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都应该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所在。”李牧的调子虽然起得高,但还没有高到顶,想想未来的美国,他们跑到月球上,第一件事就是把国旗插上月球,这还是早期的殖民主义方式,谁先发现了就是谁的,只不过美国人没有实力在月球殖民,所以美国人才不敢宣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