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特王国最初看好拜伦斯堡,单纯是因为麦尔是格瑞?拜伦斯的儿子。
政治嗅觉灵敏的尔特贵族们知道格瑞?拜伦斯在伊利比人中的影响力,他们认为格瑞?拜伦斯的儿子建立的势力,肯定会与伊利比同盟扯上关系。虽然尔特王国与潇湖家的关系很差,但是即便拜伦斯堡受到潇湖家的庇护,他们也不会站在潇湖家的对立面,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站到了伊利比同盟的对立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伦斯堡的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只是几年的功夫实力增长了几十倍,并建立了拜伦斯王国。这样一个敌人原本是要提前打压的,但是拜伦斯王国背后有伊利比同盟撑腰,尔特王国不想和伊利比同盟交恶,所以才想和拜伦斯王国搞好关系。
尔特人在八大主要种族中人口数量排在倒数第二,他们凭借着种族凝聚力和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在八大主要种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国际地位比较高。但综合实力而言,尔特人还是比较弱的。
伊利比同盟如日中天,尔特王国漫长而复杂的边境线上有数个伊利比同盟国。尔特王国不想让伊利比同盟做大,却不敢当这个出头鸟。除非新世界的几大种族都在针对伊利比人,像现在几大种族联合起来针对明集人这样,尔特人才敢向伊利比人发难,否则他们是不会招惹伊利比人的。
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后,关于拜伦斯王国的消息如雪片般传回尔特王国。这个人口不过一百几十万,国内种族形势极度复杂的国家,得到了尔特贵族前所未有的重视。
拜伦斯王国极度富裕——这是第一批来拜伦斯城与拜伦斯王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使节带回来的信息。在尔特人眼中,拜伦斯王国占据的这片土地没什么特别的,除梁月城以外的领土原本属于三个伊良人势力,这三个势力都很弱小。若不是这三个势力的地盘位于各大势力影响范围的交界处,早在一百年前他们消失了。
尔特王国在上今县、里弥神社、二十九村里和梁月城都部署了间谍,他们很了解这片土地,也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在希望城建立之后,他们也往希望城派了间谍。这些地区在尔特贵族看来不是很起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但在这些普通的地区之中,居然有一座富庶到让本国使节惊愕不已的城市,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城市是几年前才建立起来的。在拜伦斯城还被称作拜伦斯堡的时候,这里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与本势力建交的使节才能入境,所以尔特人无法获得这座城市的信息。在他们看来,拜伦斯城似乎是从一开始很富庶,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杂交农作物投入使用之前,拜伦斯城只是座普通的新兴城市。平民百姓的生活略显清苦,不过生活压力并不大。在杂交农作物投入使用之后,拜伦斯城才真正繁荣起来。平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餐桌上的美食种类越来越多,市场上的外来商品也是如此。
那时,拜伦斯城才开放通行证制度,允许外人进入。不过外地人只能在西门市场,或是西门市场区活动,最多只能隔着高高的木栅栏观看当地人的生活。只有能进入城区,或是路过城区往青石宫去的外交使节才能近距离的接触当地人,感受他们的生活。
而拜伦斯王国突然“富裕”起来,刚好是在拜伦斯城开放通行证制度之后,也是在杂交农作物获得大丰收之后。其实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粮食大丰收,粮价会下降,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便宜了,人们手中的闲钱多了。闲钱多了,能购买别的东西,这样自然刺激了经济发展。
不过目前杂交农作物对于外界而言还是高级机密,外国势力到现在还没能窃取到种子粮。
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只要外国间谍弄点可以做种子的粮食回去种不行了?外国间谍当然能想到这一点,而外国间谍能想到的,拜伦斯王国也能想到。
最初使用杂交农作物种子的地区只有两个,其一是希望城的附属村庄,其二是百村堡(是二十九村里)的国有土地。韦林死后,他在二十九村里的土地都归在了麦尔名下,这里收获的粮食都是直接存入仓库,作为战略储备粮的。
希望城的附属村庄的农民都是可以信赖的,二十九村里的土地也是由信得过的人耕种。在播种之前,科研部的人再三叮嘱农民们,要他们一定看好田地,千万不要让人偷走粮食。农民们不知原因,但都照做了。
收获的粮食被王室统一收购,在经过特殊处理之后才会卖出,以保证粮食在卖出之后无法作为种子继续耕种。卖粮食获得的利润不会转交给财政部,而是放在行政部。行政部会设法从自耕农和地主手中收购土地,然后将收购来的土地并入“国有农场”,然后同样交给信得过的人耕种。
对于行政部而言,信得过的人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归于新式神社门下的,启世大神的虔诚信徒,第二种是归于神学研究会门下的,光明神的虔诚信徒,第三种则是可靠人士推荐的伊利比人。这些人对王国是绝对忠诚的,也能坚决执行王国的命令。
这样,忠于王室的农民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王室收获的粮食也越来越多,粮价越来越低,地主和自耕农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地主和自耕农们知道国有农场的收成好,是因为国有农场用了新粮种。他们也想使用新粮种,但是王室根本不卖给他们。
在杂交农作物起了效果之后,麦尔确实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粮种,但他从一开始没想让地主和自耕农得到新粮种。他让行政部的人和地主、自耕农谈判,表示王室会高价收购他们的土地。这里的高价不是趁火打劫时给出的所谓高价,而是货真价实的高价。
假如一块地的实际价值是三十贯泰容钱,王室会付给卖家六十贯,是实际价值的两倍。如果卖家不同意,王室可以加价到九十贯,也是土地实际价值的三倍。除此之外,王室还保证为卖家找到新的住处和工作,这个条件已经够高了吧?
但即便这样,王室也不亏本。只要有了土地,粮食年年都产,十年后肯定会回本,在往后是白赚的了。这个消息被反对王室的人暗中散布出去,很多地主和自耕农不卖地了。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还想偷粮种,结果被国有农场的人抓住,以盗窃国家财物罪论处,直接没收房产和土地。
在这之后,自耕农都认怂了,乖乖拿钱走人。人家自耕农家小业小,到城里工作可能活的更滋润,一些家业小的地主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但大地主不一样了,人家家大业大,本来可以坐享其成,现在却要搬到城里住,甚至可能要自食其力,这他们怎么能忍呢?所以大地主们大多选择和王室作对,不卖土地,结果他们的粮食因为质量和产量都不如国有农场出产的粮食,不赔本卖甚至没人买,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之前说,拜伦斯王国的地主阶级被打压,说的是这件事。其他被打压的阶级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中被打压的最惨的莫过于商人阶级。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商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已经不用向最初那样运货跑商赚取利润,王国里的每一座城镇都有王国商会的店铺。
王国商会还收购了大量的手工作坊,摆出了一副要垄断货源的姿态。被王国商会收购的作坊出货时有两种价格,一种是给王国商会的内部价,一种是给其他商人团体的外部价,有时候外部价甚至是内部价的三倍以上。
王国商会有王室撑腰,又有王国银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各地的商人团体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到了新历13年10月份,各地商人团体的势力范围已经被王国商会压缩到了所在城镇,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事实上王国商会早派人和各地的商人团体谈过,希望他们放弃以往的经营模式,为王室和百姓服务。这种思想是与商人的原则相悖的,商人重利,且利己,而王国商会只能做到前者,商人自然会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在丹允河决定反叛之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人有了反心。面对强势的王室势力,他们明智的选择韬光养晦,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伺机而动。对于他们而言,拜伦斯王室还是太强大了,他们可以从国外弄到足数的雇佣兵,但是他们缺乏军事人才,而武装叛乱最需要的是军事人才。
所以丹允河的出现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而丹允河在叛乱势力中的作用,远不止在将来的武装叛乱中领兵作战这么简单。
在边境战役结束之后,丹允河如愿以偿的成为了里弥城防务局的局长,领城防军少将军衔。韦续回到中央之后,里弥城被剥夺了军事**权。监察会一直认为里弥城中的反叛势力在和尔特王国眉来眼去,在这里部署了很多人手。可是谁也想不到丹允河是反叛势力中的一员,在他的帮助下,监察会在调查反叛势力的过程中损失惨重。
丹允河身为高级官员,被配发了特别通行证。他知道特别通行证的事,也通过套话等手段得知了监察会的成员每人都有特别通行证的事。对于反叛势力来说,特别通行证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知道拜伦斯城是王室的势力核心,只要搞垮拜伦斯城,他们的反叛行动成功了一半。
丹允河一直以为自己是反叛势力的主导者,但在支持他的商人团体看来,自己才是反叛势力的主导者。商人团体知道特别通行证的价值,但在他们看来,把特别通行证拿来卖给外国间谍更加合算。他们想要借力打力,顺便大赚一笔,可谓一举两得。
可是丹允河却不赞成他们的做法,他固执的认为缴获到的特别通行证应该全部留在他手里,在起事之后,他会率领一支精锐突击队潜入拜伦斯城,直接杀进青石宫,干掉麦尔。他之所以有这种自信,是因为他曾经这样击败过里弥神社的军队。但是他忘了,他之所以能击败里弥神社的军队,并非是因为他勇敢无畏,而是因为韦续的巧妙布局。
按照丹允河的方案,他需要一支五百人的队伍。监察会在里弥城损失惨重,死了不少人,但被反叛势力杀死的监察会成员总数不超过三百人,而反叛势力只弄到了一百多张特别通行证。
在这一百多张通行证中,只有不到五十张被交给了丹允河,剩下的近八十张都被商人团体给扣下了。西门交易站那个卖特别通行证的黑市贩子,本是丹允河的人,却被商人团体收买,为他们做事。
这个人是有军职的,可以自由出入西门交易站,不会惹人怀疑。若是有人来查,他说自己是奉里弥城防务局局长之命,来西门交易站的黑市调查一件重要的案子,卖特别通行证只是为了吸引目标。西门交易站的警务驻所派人去里弥城询问情况,得到的是肯定回答,因为丹允河是派他来这边做事的。不过丹允河派他来不是为了查案,而是让他和西门交易站的地下势力搭线,把他们拉到反叛势力的阵营中来。
丹允河很信任这位部下,他以为卖特别通行证的说辞只是部下用来糊弄西门交易站警务驻所的,根本没怀疑过他。
11月日,西门交易站警务驻所派人来通知丹允河,说他的部下在郊外被杀,死前还受到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丹允河知道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他当即率领几名亲信前往西门交易站,要和西门交易站的警务局一起调查这个案子。(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