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奋斗史

第100章,艰难的抉择

初唐奋斗史 梅花糕儿 4963 2024-11-17 17:57

  见众人吃的开心,许泽轩不由凑趣道:“小子的这点手艺,可还能入的了诸位将军的口?”

  “何止入的了口,许县男的这三菜一汤,简直不是人间该有的美味。

  和这几道菜比起来,某前半生吃的都只能算猪食!”钱都尉手里拿着一个鸭腿,含混不清的回答着。

  “小钱话虽然说的粗鄙了些,不过理确实是这么个理。”从柴绍面前,那空空如也的盘子,就能看出这位驸马,同样十分认可许泽轩的手艺。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都在夸许泽轩手艺了得,这时突听有人长叹一声道,“许兄弟,你可是害苦我了,今日吃了你制作的美食,以后我哪还咽的下其他食物!”

  大家循着声音望去,但见说话之人的案几前杯盘狼藉。

  薛万彻正望着一堆鸭骨头长吁短叹,众人见之,忍不住都笑出声来。

  许泽轩见此,笑着来到薛万彻的身边,拍着他的肩膀道:“老薛,你这话说的可不对。

  我等班师回朝后,驻守在此地的将军,确实很难吃类似的食物,可你不一样。

  你之前不是答应入股我的养鸭场了吗?

  我之所以要养鸭,就是为了兜售这些吃食。

  即是合作伙伴,我又怎会少了你的吃食?

  你我这桩生意如果成了,我怎么也要派个厨师,专门到你府上伺候你啊!”

  “果真?”薛万彻闻言眼前一亮,也顾不得自己还没答应和对方合作,恨不得立马就把这事敲定下来。

  许泽轩拍着胸脯道:“那是自然,你我皆是军中汉子,一口唾沫一个钉。

  在座的诸位将军皆可为证,小子又岂会失信于人。

  养鸭场在老薛你眼中,或许不值一提,但在小子眼中可是一件大事。

  这鸭子,不仅能制作成美味的菜肴,最重要的是,它还爱吃蝗虫。

  我们靠售卖吃食赚钱,这赚来的钱,一部分作为分红,结算给各个股东,另一部分则要用来收购蝗虫,充当养鸭的饲料。

  根据小子从家师那里学来的学问,中原之地之所以每三五年就发生一次蝗灾,并不是圣上不修仁政,而是因为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对蝗虫听之任之。

  遇到蝗灾时,百姓和官员们只会求神拜佛,不知捕杀。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小子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出钱收购蝗虫,有了利益,到时候必定会有人安奈不住,着手捕杀蝗虫。

  若因此让蝗灾减少,说不定你我还能凭借着这份买卖,流芳百世。”

  “凭借买卖流芳百世?”在座之人闻言,立刻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他们的官职都不低,除了许泽轩以外,最低的都是五品。

  五品官在大唐,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高官。

  跟高官谈钱,他们不一定会感兴趣,说不定还会在暗地里说你庸俗。

  可若是有个流芳百世的机会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就很难不心动了。

  人活一世,或为名,或为利,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目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清心寡欲。

  而能够步入朝廷,并且混出些名堂的人,那就更不可能清心寡欲了。

  或许,在诸多官员之中,真的有一心为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把国家和百姓放在首位的人。

  但那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官员,还是十分爱惜羽毛,看重名声的。

  如今有个流芳百世的机会放在自己面前,别说只要出些钱、出些人手,就算付出的再多一些,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哪怕……这仅仅只是一个机会,只有一丝成功的可能。

  经许泽轩这么一说,不但薛万彻千肯万肯,就连这里地位最高的柴绍,也动了心思。

  ……

  ……

  许泽轩正在给大唐将领,科普灭蝗知识的时候,太极宫里的李二,刚好也在看他呈上去奏折。

  李二刚刚登基的那几年,大唐确实称得上多灾多难。

  首先是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颉利可汗发兵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县,唐朝的都城长安,都受到了威胁。

  然后是去岁的那场霜灾,以及之前的大雨,使得百姓的收成,不足往年的三成。

  最后是今年三月份的旱灾,四月份的蝗灾。

  灾难一场接着一场,让关中百姓,遭受了巨大损失。

  今年四月份,关中地区甚至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卖儿卖女现象,也难怪有人会说,这是老天爷对李世民杀兄囚父的惩罚。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年三月初五,关内地区大旱饥荒,百姓多卖儿卖女换取食物。

  己巳(二十二日),李二陛下命令拿出皇宫府库中的金银财物,赎回百姓被变卖的子女们,送还给他们的父母。

  庚午(二十三日),皇帝下诏说因为上一年的霜灾,今年又遇旱,因此大赦天下。

  四月,长安地区又出现了蝗虫。

  辛卯(十六日),太宗到玄武门北面的禁苑,看见了蝗虫,拾取几只蝗虫,祷祝说:“百姓视谷子如生命,而你们却吃它们,宁肯让你们吃我的肺肠。”

  话毕,他举手想吞掉蝗虫,身边的人劝谏道:“吃脏东西容易得病。”

  太宗说:“朕为百姓承受灾难,为什么要躲避疾病!”于是吞食掉蝗虫。

  李二的政治秀无疑是成功的,由皇帝出钱,帮百姓赎回卖掉的子女,加上之后吞食蝗虫的举动,无疑让李二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很多百姓的认可。

  可认可归认可,得到民心归得到民心,蝗灾可不会因为民心所向而不发生。

  身为一国之君,李二陛下的当务之急,依然是尽快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降低百姓们的损失。

  为此,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朝会上,提到蝗灾。

  如何除蝗,朝中文武百官众说纷纭,也为此上了无数道奏折。

  然奏折虽多,但其内容大多空泛,拿天人感应说事,劝李二陛下要行仁政,要爱戴子民的占了大半,而另外一小半中,能拿出实际治蝗办法的,也是少至于少。

  李二陛下选来选去,发现内容最详细、提出方法最为可行的,居然还是许泽轩上的那本。

  之前,李二一直弄不明白,许泽轩这小子,为何会无缘无故给自己上一道《除蝗疏》,如今蝗灾爆发,他这才明白个中缘由。

  “许小子说他根本就不懂占卜之术,可他又为何会在离开长安城之前,给朕上了这么一封奏折。

  这不明摆着,他预知到了今年会发生蝗灾吗?

  莫非这世上真有未卜先知之人?

  鬼神之说真的存在?”

  红色的朱砂笔长久的悬在半空,直到一滴嫣红的朱砂墨从笔端滑下来,滴在奏折上,李二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到底要不要按照许小子所呈奏折做呢?”李二陛下背着双手,来回的在宫殿中踱步。

  古时虽有灭蝗之事,但朝廷从未牵头,在这个笃信鬼神之说的年代,李二很是犹豫,自己究竟应不应该开这个先河。

  “看样子,还是得把克明找来商量一番。”房杜二人辅佐李世民多年,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李二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俩。

  房谋杜断,房玄龄擅长谋划,但处理起事情来,却有些优柔寡断,杜如晦在谋划方面,或许不如房玄龄,但他处事果决。

  李二陛下刚好在犹豫是否除蝗,下结论这事,找杜如晦明显要比找房玄龄有用。

  ……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杜如晦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

  武德九年十月,李世民论功,拜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

  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天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兼国防部长,在唐时主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

  今日,柴绍的信使入了长安,作为兵部尚书的杜如晦,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唐军大胜,以极小的代价,收复了朔方失地。

  这样的好消息,必须通传天下,当然在此之前,还得获得李二陛下的首肯。

  李二陛下下旨招杜如晦入宫的时候,杜如晦恰好也准备进宫,把胜利的消息,分享给前者。

  两人都想找对方,见面所需等待的时间,自然会大大缩短。

  李二陛下的旨意刚刚下达没多久,便听小黄门禀告说,兵部尚书杜如晦求见。

  李二闻言,不由微微一笑,暗道一声好巧,随后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小黄门将之请来叙话。

  杜如晦,四十多岁的年纪,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身为李二的股肱之臣、决策专家,他和李二的关系一直不错。

  可他并没有因为皇帝的恩宠,而恃宠而骄,一直以来,他都恪守臣子的本分,即便在私底下见李二,也表现得有礼有节:“微臣杜如晦,拜见陛下!”

  “克明无须多礼,快快起来回话,来人赐座!”李二陛下也是个体恤下属的好领导,杜如晦这话刚刚出口,腰还没弯下去,便被他一把扶住,还挥手示意站在一旁的小黄门,搬来一张椅子。

  杜如晦见之,脸上不禁露出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是朝廷重臣,平日里单独面见李二时,经常能够得到赐座的待遇,可小黄门搬来的,一直都是锦墩,而不是今天的椅子。

  和李二相识多年,又辅佐了对方多年,杜如晦深知李二绝对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今日突然把锦墩改成椅子,必有深意。

  可这深意是什么,他却是不知。

  猜不透李二内心的真实想法,杜如晦索性也不去深究,他相信只要自己对李二忠心耿耿,办事尽心尽力,李二就不会加害自己。

  想到这里,杜如晦脸上的若有所思之色瞬间褪去,朝李二拱了拱手后,便开始汇报工作:“陛下,柴绍那里来消息了。

  今日兵部收到前方传来的战报——柴绍大军于半个月前,遭遇颉利可汗,两军僵持不下。

  恰在此时,薛万钧、薛万彻兄弟,率数百精骑于侧面杀出,扰乱敌军阵脚,颉利大败而逃。

  击败颉利之后,柴绍乘胜包围了朔方西城,而后又猛攻三日。

  进攻期间,柴绍又采用了文水县男的计策,派出劝降使,前去接触梁洛仁。

  那梁洛仁早就有了降唐之心,劝降使只用了三言两语,便使其归心。

  次日一早,梁师都身死,梁洛仁开城投降,我方大军顺利进驻朔方。

  如今朔方西城已在我唐军手中,大唐的最后一块失地,终于被收复!”

  “好好好,柴绍果然不负朕的期望,成功收复了朔方。”胜利的消息,总是让人喜悦的,就连一向喜行不于色的李世民,得知此战报后,也喜不自胜,大笑了好一会儿,这才问道,“将士们的伤亡情况,可曾统计出来了?”

  “回陛下,此役我军死伤共两千三百五十六人。

  其中一千一百四十七人死于战阵之中,另外一千两百零九人,在战后被送入伤兵营。

  尽管伤兵营的大夫屡施妙手,最后还是有八十二人不治身亡!”在回答李世民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如晦的情绪十分复杂。

  将士为国征战、埋骨他乡,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但出征的军队只付出了极少的伤亡,就顺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这又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将士们为国捐躯,血洒疆场,我们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等他们班师回朝,朕必重赏之。”李世民一拍桌子,豪气干云道。

  “老臣在此,替诸位将士谢过陛下!”杜如晦附身,给李二行了一礼,这才继续道:“此役,之所以伤亡如此至少,柴将军指挥有度是一方面,文水县男救治得利又是另一方面。

  一千两百零九人,只死了八十二个,死者不足一成,这样的方法,必须在军中推广。

  臣恳请陛下,将文水县男调至兵部,让他负责推广伤兵营一事!”

  “伤兵营乃是许泽轩所创,由他来推广,倒也算得上人尽其才。可偏偏这小子的本领不止这一项,倒是让朕有些头疼了!”趁着说话的功夫,李二再度把许泽轩的奏折拿了出来,并将之递到了杜如晦的面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