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见状,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说道:“政事我确实不感兴趣。不要说朝廷这堆破事,一想到我辛辛苦苦做事,你们却坐享其成,还在那里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就避之唯恐不及。
不仅朝廷的政事我不插手,荆州那边,我也准备放手了。我真正感兴趣的,还是跑江湖赚钱、养家。就赚钱这事来说,与那些所谓的蛮族打交道,比起我们这些汉人,我更愿意与他们待在一起,交朋友,做事。至少,他们没有汉人那些歪歪心眼。
好啦,我也不说了。这次朝会,我从头至尾参加,也算见识了至高无上的朝会是怎么个样子。于我来说,这就够了。现在孔明已经确认为相。荆州士层在朝廷里有了强有力的牵头人,那我也就放心了。以后这里,我不会再来了。”
说完,黄顺便起身往外走。刘禅叫住黄顺,问道:“你说荆州那边你也准备放手了,什么意思?”
黄顺说道:“荆州那边,我早已做好安排,让孔明的儿子诸葛弘和诸葛瞻去打理。所以,以后,你们再怀疑六姓有什么企图,有什么歪心思,脏水不要忘我身上泼了,请直接对准诸葛孔明即可。”
刘禅惊讶道:“据朕所知,诸葛弘和诸葛瞻还都是孩子呢。再说,荆州交给他们两个,以后怎么办?”
黄顺说道:“这就要看孔明如何安排了,孔明就算大度到把荆州交给朝廷的官员来打理,我也没有意见。一句话就是,我要归隐了。”
刘禅宣布孔明为相,还没有引起朝中大臣多大的骚动,黄顺的话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心里开始盘算,今后的动向。
尤其是李严,马上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机会!但这回李严聪明了,转念一想:黄顺只答应交出荆州,可没说夏吟坊怎么样。如果夏吟坊仍然牢牢控制在黄顺手里,那荆州无论谁当家,都绕不过黄顺去。大小事情,只要黄顺不点头,在荆州就铁定行不通。
李严摇摇头,继续闭上眼睛,气定神闲。
李严的镇定是有道理的。李政和李晴的书信已经传回李严府。平叛大军正在回朝廷的路上,诸葛亮在路上已经明确说明,回朝后,平叛大军的统领人选,将由李政担任。而李晴,则会成为襄阳黄氏的新媳妇。
如此一来,有李政继续统领大军,掌握兵权,李家在朝廷的地位丝毫不会削弱。有李晴嫁入黄家,等若又为李家设了一层保障,就算以后江州集团式微,也有夏吟坊的存在确保李家的利益。
这样一来,李严还有什么可追逐的?当然是稳坐钓鱼天,坐山观虎斗了。朝廷斗争再厉害,管他屁事!反正不管哪方获胜,于他没有影响。
本来这事,黄顺是非常抵触的,十万个不愿意。但事后,黄顺也逐渐想明白了。自己要想在明面上主持荆州,以后就少不了各种政事的打扰。只看蜀汉朝廷的朝会就知道,刘禅一个基本上都甩手掌柜,都有些伤神。荆州那边,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黄顺没有忘记,荆州那边有十姓,虽然对外统称十姓,似乎铁板一块,其实内部各家过各家的日子。黄顺之所以能将十姓整合起来,是因为黄顺能够为十姓带来超大的利益,其利益比起服从黄顺统一管辖所失去的利益相比,要大得多。所以,黄顺似乎没有经历过内部矛盾斗争,一路走来都很顺利。
但这条路是以黄家,以夏吟坊的损失为前提的,注定不能持久。再说,十姓的胃口越来越大,而黄顺所能拿出来的利益却越来越少。虽然黄顺的生意越做越大,但黄顺的摊子铺的也是越来越大,用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襄阳自立后,黄顺明显感觉钱不够花。
黄顺的解决方案,是像后世股份公司一般,用股权拴住十姓的心,现钱拿不出来,黄顺便给十姓描绘一张张大饼,许诺一旦成功,将十姓分成。黄顺的生意向来是赚大钱的,十姓早就不满足捞点残羹冷炙吃,如今黄顺肯让他们加入,他们当然求之不得。
这样下去,虽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但黄顺担心,十姓越来越大的胃口,自己终有一天满足不了,十姓内部的矛盾也终有爆发的一天。本来黄顺在做的,就是尽量避免这一天的来到。争取在在一天来到时,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强大到十姓不敢跟自己翻脸的程度。
还有,司马懿的存在,也让黄顺不敢暴露内部的问题,就是怕司马懿把手伸进荆州,伸进十姓来捣乱。黄顺丝毫不怀疑,司马懿绝对私下里与十姓有接触。只是跟着自己,十姓能够有大的前途,暂时司马懿还挑拨不了十姓的关系罢了。
但黄顺很是清楚,这一天总归要到来,不过是早来晚来的区别而已。本来黄顺的策略是尽可能的延迟这一天的来到。但经历了朝会争辩,黄顺学会了一个道理,就是有时候,乱上一阵未必就是坏事。
不是黄顺自负,只要黄顺真放手,不要说诸葛弘和诸葛瞻两个小孩子搞不定十姓的问题,就是诸葛亮亲来,照样搞不定。
诸葛亮的能耐在政事和军事上,但十姓关注的不是这些,只是利益。而恰好这利益,是诸葛亮所不如黄顺的。
如果诸葛亮不来找黄顺,而是放手的话,黄顺基本可以断定,荆州要乱上一阵。通过这一阵乱,让十姓认识到,只有黄顺才是荆州的最合适的主公。到那时,自己的地位就彻底稳固了。
现在黄顺要做的,就是确保荆州乱的这阵子,不能乱了基本,让其他人趁虚而入。在黄顺看来,襄阳是基本,无论如何动不得。其他地方如江陵,如南阳,迫不得已之下,都可以放弃。
这两个地方,按说是襄阳的两翼屏蔽,地位相当重要,要是换在以前,黄顺是绝对舍不得撒手的。但现在黄顺有这个底气了,是因为江东那边的进展,给了黄顺足够的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