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这次带出来的,足足有十万大军。而且,十万大军的组成,有一万是曹氏仗以成名的虎豹骑。经过多年的打造,现如今的虎豹骑,清一色的重装甲。当今天下,论装甲的坚实度,除了黄顺的玄甲卫能够与之相媲美外,其余的那些所谓重甲骑兵,在虎豹骑面前,比纸糊的也就强上那么一点。
还有三万,是曹休这些年来训练出来的骑兵精锐,骑得都是优良的西凉战马,而且每人两匹!擅长长距离奔袭。
剩下的步兵,也都是出身中军,是曹氏的基干军事力量。可以说,这一回,曹丕是拿出了压箱底的实力,就是要赢得这场大战。
曹丕选择与江东动手,也是有原因的。蜀汉那边,虽然刘备新亡,让曹丕看到机会,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便匆忙出手,究曹丕的本心,不过是捞一票的心理,捞不到那是人家蜀汉防御的好,也就算了。
毕竟蜀汉那边,汉中实在不是一个好战场,崇山峻岭,不说兵力难以展开,就是后勤保障,也是愁死个人,后方有再多的粮食,只是运送不到前线。准备再充分,前线顶多坚持一个月,一个月没有进展,就必须撤退,否则,就要面临粮尽的窘境。
在曹丕眼里,汉中就是一个浑身长刺的刺猬,他就是一只老虎,老虎将刺猬拨拉过来,拨拉过去,只没地方下嘴。
还有一点,让曹丕放弃汉中,没有选择与蜀汉大动干戈。就是黄顺的存在。六姓早就站队刘备,黄顺虽然没有与之同流合污,但黄顺出身六姓,与他们打断骨头连着筋,这次刘备去世,黄顺就被他们拉去火线救急,足以说明这点。如果曹丕选择与蜀汉死磕,无疑等于亲手把黄顺推到蜀汉那边。
汉中的地形再加上黄顺的兵力,曹丕还没有自大到能够单独应对西川和荆州的联手。
相比于汉中的难啃,江东虽然也有长江天堑,毕竟是好了很多。顶多,曹丕不过长江就是。这样,长江就成了摆设。曹丕也看的明白,只要把江东压制在长江以南,孙权对中原就没有威胁。而且,只要控制住巢湖水域,把孙权的势力从巢湖一带清出去,江东强大的水军,在长江以北,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让江东那些水兵跟来自北方的汉子在陆地上较量,曹丕想到这做梦都能笑醒。
在巢湖一带与江东鏖战,曹丕不需要有多强的水军,只要能控制住周边的土地,江东水军再强,也不敢在巢湖久待,只能退却。
巢湖一带,全是平原,正适合北方铁骑的突击。曹丕有把握在巢湖这个战场,赢得胜利,将孙权压制在长江以南。
至于黄顺的襄阳,曹丕根本就没有纳入考虑。在曹丕看来,黄顺属于特别油滑的人物,西川和江东,只要自己搞定一方,黄顺看清天下一统的趋势,定会第一时间归附。
所以,对付襄阳,就没有必要大动刀兵了。还有一点,襄阳虽然不大,但黄顺的实力,可是一般的强悍。前面说了,虎豹骑最大的对手,就是黄顺麾下的玄甲卫。在黄顺的玄甲卫面前,虎豹骑还真不敢放肆。
而且,黄顺用兵,自来是谨慎又谨慎,没有稳吃掉你的把握,不会轻易动兵。黄顺手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装备,也是曹丕忌惮的因素。虽然曹丕不认为死的装备能起什么大作用,但曹丕绝不想自己做那个首先吃螃蟹的人,让别人看到之后有准备。
曹丕身边不乏智谋之士,江东内部的重重问题,黄顺看得出来,他们自然也看得出来。黄顺都知道不能让孙权在对外开拓方面有建树,必须把孙权压制在江东,这样,他们内部分配不均,自然就会窝里斗,不需别人动手,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斗垮。
至于蜀汉,蜗居西川,如果没有黄顺的荆州,蜀汉根本就是自守之辈,难成大器。就算有了黄顺的荆州,荆州也是高度自立,跟独立没什么区别。于蜀汉关系不大。而且,蜀汉多了黄顺这么一个实权派,照样会造成内部的纷争。只要引导得当,不需要动兵,就可以拿下。
所以,曹丕选择巢湖一带做战场,曹丕的作战方案很简单,就是在陆上寻求与江东决战。只要江东敢迎战,就给予他们一个终生不忘的教训。
而陆逊,显然对曹丕心理的把握,很是精准,知道曹丕急于求战,便设下诱敌深入,然后聚歼的大方略。至于如何诱敌,陆逊一时还没有想好,需要等曹丕来到后,视情形而定。
双方正面战场,针锋相对,互有谋略。而在暗处,西域墨门也瞅准了这一机会,准备对曹丕下手了。
本来他们想的是一旦曹丕上台,大族就能迅速掌权,然后迅速渗透进军队,至少控制住一支军队。等做完这些,曹丕的历史使命就算完成,可以去见他老子爹了。
没想到,曹丕在其他地方都可以做出让步,唯独在军队方面,始终不松口,大族虽然有很多子弟进入军队做军官,但都是下层军官,毫无实权。军队仍然牢牢把控在曹丕手中。
既然曹丕油盐不进,那西域墨门也只有痛下杀手,再度换主这一条路了。要刺杀皇上,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就是西域墨门的拿手好戏:用毒,也找不上门路去。宫里的饭菜,包括曹丕食用的药,过程中不知经过多少检查,多少试吃。用毒一途,根本就不可能。
这回曹丕离开邺城,御驾亲征,在西域墨门看来,是绝好的一次机会。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刺杀曹丕的机会多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当然不会错过。
此时的江东内部,倒是一片团结。黄顺关于江东必胜的论断,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跟着大军北上捞取好处,成了他们一致的想法。连孙权都在考虑,如何跟在大军之后,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进至江北。
这场大战中,唯一没有参与的一方便是成都的蜀汉。说起来,蜀汉也很想凑凑热闹,但最有资格凑热闹的汉中太守魏延,此时的关注重心并不在战场,而是在朝堂之上,如何与李严争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