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不再刨根究底的问问题,祖渊便出口问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襄阳,是曹仁在主持。曹仁与十姓的关系如何?
黄顺本来认为这都不成问题,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完毕。没想到这一问,却让马谡、林卓、向充、庞尚他们打开了话匣子,收都收不住。
七嘴八舌下,黄顺倒也逐渐弄明白了曹仁跟十姓的关系。一言以蔽之,不是那么和谐。
此前无论是曹植还是曹真,都严格执行了曹操的指示,对十姓广施恩惠,使得十姓不仅没有被打压,较之刘表时代,反而有了更大的权力。连各县衙门的县官任命,也掌握在十姓手中,曹植与曹真不过是签字认可罢了,并不参与其中。
曹真时代,筹集前线所需辎重粮草,全部仰仗着夏吟坊,他自己没出几分力,不过出些银钱,银钱不够,便以实物抵账。这段时间,夏吟坊实力大涨,终成庞然大物。
曹仁与他们不同,兵败江陵城,曹仁痛定思痛,认为后勤支援不力是战败的主因。所以,要想收复江陵,必须亲手抓后勤。这样一来,势必与夏吟坊产生矛盾。
曹仁也不是莽汉,开始他先走访十姓,与各家老者对话,要求收权。十姓中的老人,个个都是老狐狸,哪会跟曹仁硬碰硬,答应的非常痛快.
曹仁要把各县县官换上他自己的人,十姓立马点头,各家老人亲自出面,压着夏吟坊各位堂主,把各县县官全收了回来。
曹仁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了,谁知不出一月,他派下去的县官纷纷给他打招呼,说自己在那里就是个木偶,什么也决定不了,实权全在那些胥吏手中。
曹仁还道县官在地方上势单力孤,便进一步对十姓提出要求,要求各县县丞、主簿等职也要由他来任命。十姓答应的还是很痛快,各家老人再次出面,压着夏吟坊的小堂主,完成了人事交接。
然而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曹仁期望的各项税收、捐费自己掌握,并没有实现,地方的银钱、粮秣依然走夏吟坊这条门路。撇开夏吟坊,曹仁甚至连麾下军队的口粮都难以保证。
曹仁不服气,他可不是官场新手,而是有着丰富的地方官工作经验。在曹仁的认知中,只要掌握了一县的县官、县丞和主簿,县官掌一县全局,县丞掌握衙役走卒,主簿掌钱粮捐费,就能掌握住县里的一切。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场真理。哪知在襄阳,曹仁却碰到了钉子。
为此,曹仁特地去了一趟襄乡县了解情况。得知自己下派的三人,在县里完全被孤立,说什么根本没人听,自己的一系列公文,就是一堆废纸。
这下可惹恼了曹仁,他知道,地方的小民没这个胆子,肯定有人在背后为他们撑腰。最大的可能就是夏吟坊。
于是,曹仁在襄乡县,亲自带着县官、县丞和主簿,下乡催粮,他要见识见识,这些刁民是如何的猖狂,敢抗拒朝廷命官。
来到一家有着宽敞宅院的一处人家,家主姓毛,是襄乡县最大的地主。曹仁亲自上前敲门,说明来意。毛姓家主非常客气,殷勤的延请他们入堂,上茶、摆盘伺候。
家主一身儒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说话也是慢条斯理,给人感觉他说出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唾沫一个钉,不容反驳,不容质疑。
家主告诉曹仁,多年以来,他们缴税、缴捐,都是与十姓派下的官员交接。年成不好时,不足的部分,十姓予以补足,等收成好的年头,连本带利还给十姓即可。如果碰上大灾荒,百姓活不下去,还是十姓派人出面救济。
现在,朝廷要调整缴纳方式,他们小民不好说什么,只希望朝廷能如十姓般做法,体恤小民生计,不强征硬派。但朝廷管那么大一摊子,哪顾得上襄阳一隅。朝廷再体恤下情,也比不上十姓做的周全。
再说,朝廷的流官是流水的换,摊上个横征暴敛的父母官,一县的百姓都要跟着受苦。一个官一个样,百姓难有长久的安乐日子过。而十姓不同,他们的根就在襄阳,换不了。十姓的做派,是能一辈辈传下去的。
所以,在他们小民看来,既然都是缴税纳捐,面临两条门路,当然希望与十姓打交道,而不愿与朝廷的流官交往。
毛姓家主的话,虽然说得婉转,却是向曹仁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我可以给你缴税纳粮,但年成不好时,你能保证让我活下去吗?
这简直点中曹仁的死穴:没有哪个朝廷敢保证这一点。正如毛姓家主所言,朝廷管的摊子太大,任用的官员又良莠不齐,难以点点面面照顾的周全。
而这一点,十姓就比他有优势。以十姓的力量,保障襄阳一郡的百姓安居乐业,于十姓完全可以做到,而十姓收获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
曹仁的微服私访,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并没有气馁。在曹仁看来,十姓这么做,就是在架空自己。作为手掌实权的领兵将领,这是他的逆鳞,不可接受。
这回,曹仁学乖了,十姓中的那些老家伙,不好对付,他空有一把子好力气,却无着力处。所以,曹仁的矛头,对准了夏吟坊。
在曹仁看来,那些老头子,虽然老辣,毕竟年事已高,再有主意,也是夏吟坊在执行。只要限制住夏吟坊的行动,曹仁就能慢慢的把失去的权力再夺回来。
本来,之前曹仁下手对付十姓,马谡、林卓、向充、庞尚等人就感觉心里不痛快,只是曹仁没有妨碍夏吟坊的生意,家中老人又严令不准生事,他们这才憋屈的忍耐。
现在,曹仁的矛头对准他们,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这些人,自黄顺走后,正闲的无聊,没事还想找事呢,曹仁找上门来,正撞到枪口上。
曹仁的挑战,很快就得到了应战。马谡他们调动各自人手,组成部队,与曹仁直接针锋相对。曹仁的兵马虽多,却大都驻扎在城外,曹仁也没曾想马谡他们敢拿起兵器跟他对着干。所以,一开始,曹仁就处于被动。
等到马谡他们指挥部队控制住襄阳城门,曹仁这才发觉不妙。最危急的时候,城外的曹兵,甚至准备好攻城器材,就要强行攻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