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意见,孙权向来重视,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最终还是接受了。
虽然接受,但真到出借江陵城的时刻,孙权还是有些犹豫。
孙权犹豫,刘备却是雷厉风行,一看孙权点头,立马说道:“那好,细节的谈判,我全权委托给孔明。我自己则要马上赶回江陵,积极备战。”
孙权惊讶道:“这么快?再过几天,就是三少跟小妹的大喜日子,你不留下喝杯喜酒吗?”
刘备摇头道:“大事要紧,相信三少会理解的。”
黄顺笑着说道:“玄德公尽管忙你的去。今晚我们就给你践行。”
孙权很别扭的说道:“那咱们之间,不需要写个什么东西?”
刘备说道:“我们之间,若连这点信任也没有,写了东西也是没用。再说,有三少在这里作见证,比什么白纸黑字都好使。”
孙权叹口气,说道:“那好吧,就按三少说的,今晚,我们给你践行。”
刘备生怕孙权反悔,暗地里给诸葛亮递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带着庞统离开了。
刘备一走,黄顺一想,自己也不必在这里待着了,孙权要谈,就让诸葛亮跟他耗着吧。于是,黄顺与刘备一前一后,紧接着也离开了。
大事都谈妥了,细节上的小事,哪还需要孙权亲自谈?再说,四族那边的陆琳、张图等人,可还在等着他呢。于是,孙权也紧接着走了。
最后走的是诸葛亮,与其他人走的匆忙不同,他走的也最潇洒。
黄顺回去,把江陵城的结果告诉白雪、程瑶她们,自然引发她们强烈的不满,纷纷说话,鄙视食言的孙权。
白雪看着黄顺,问道:“被人摆了这么一道,我怎么没看出你有什么愤怒呢?”
黄顺笑道:“我仔细想过了,这事,对我们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我们夏吟坊,毕竟还是做生意的,占据极具战略地位的江陵城,难免引来食肉的豺狼。
此前我们就想到过,一旦得到江陵城,襄阳的曹仁,肯定会有大动作。虽然我有相当的把握,能稳住曹仁,但毕竟要费一番周折。而且还存在着稳不住曹仁,因此与曹氏闹僵的可能。这是我们万万接受不了的。
现在好了,江陵城还是江东的,我们不过是为了做生意方便,在那里设一个分舵,这样,曹仁也说不出什么,我们也不用担心因此影响与曹氏的关系,多好。”
程瑶看着黄顺,说道:“虽然如此,我的印象里,你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人。就算并不吃亏,那孙权食言,总是事实,你没有趁此机会,狠狠宰孙权一把,实在令我意外。”
黄顺哈哈大笑,说道:“我是突然想到别的,心里一高兴,就把这事忘了。你放心,明天,我一定补上,不会如此轻易放过孙权的。”
“你又想到什么了?”呼延康她们抢先问道。
黄顺郑重道:“孙权是当今天下,与曹操并驾齐驱的枭雄,我在他面前,总感觉如临深渊,深不可测。存有这样的心理,与孙权打交道,我就总是束手束脚,生怕着了他的道。
但通过这件事,让我发现,原来孙权,也不是那么高大上,也是有他的短板。这让我的自卑心理,瞬间消失不见。
你们想,既然我能看出孙权的短板,那就起码说明,我的水平,至少,也是与孙权持平的!
曹操、孙权、刘备,是当世最为巍峨的山峰。我能与他们并肩而立,不落下风。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也具有了驰骋天下,纵横四海的能力。这可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我高兴还来不及了,哪还想到别的。”
白雪问道:“通过这件事,你发现孙权的什么短板了?”
黄顺说道:“江陵城虽然重要,却是现在的江东消化不了的。江东的急务,是在合肥方向。
此前孙权同意就江陵城与刘备展开谈判,非是他看到了这一点。那时的孙权,为江东内务所困,无力对外。换句话,他根本顾不上与刘备争夺江陵城。
孙权一旦从内务中抽身,马上又盯上了江陵城,甚至不惜自我食言。这说明,孙权放不下江陵城,还想着把江陵城控制在己手。
这一点,孙权就远远比不上鲁肃。江东上下,在战略眼光上,真是无人比的上鲁肃。
鲁肃早就看明白,并明确的向孙权指出了未来江东的出路:打通合肥方向,稳固江东正面防线。江陵城,有机会可以争取,没有机会,不能强求。
正因为鲁肃懂得取舍,所以鲁肃才被称为江东第一战略大家。可惜孙权即使在鲁肃的再三提醒下,仍然放不下江陵城,一有机会,还是想着把江陵城据为己有。只想着得,却不懂得舍。这样的人,难有大成就。”
白雪点头道:“人生取舍,本就是最难之事。你以此要求孙权,是不是过于求全责备了?”
黄顺说道:“当世尚有曹操、刘备,孙权并不是一枝独秀。要在这种势均力敌的大局中生存下来,并最终独占鳌头,取与舍的抉择,就至关重要。
就譬如江陵城对于我。这是一块大肥肉,我若得到江陵城,声势自然大涨。但我看得明白,得到江陵城,会给我带来哪些风险。权衡之下,我还是认为,不要江陵城,才是我最好的选择。
这说明,取与舍的抉择,我不像孙权,亟亟于取,不懂得舍。只这一点,我比孙权强。
此前的荆州大战,曹操已经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再进一步就是夺占江东。曹操只看到了进取的收益,却没想到进取的风险,没有选择舍。结果,孙刘联军,再加上四族与十姓,能团结起来的力量全部团结起来,共同送给曹操一场败仗。
现在,我在孙权身上,又看到荆州之战时曹操的影子。只要日后江东战场得志,孙权断不会懂得收敛,一旦江东的锋芒威胁到刘备和曹氏,刘曹联盟对付孙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曹操在荆州的昨天,就是孙权的明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