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天下震惊
唐朝算是中国古代风气比较开放的,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在官场上,但是这种开放其实是有一定历史局限性的,也是相对而言的,这并不代表一介平民可以对朝廷官员指手画脚。
裴旻生气是有理由的,这一群人有汉有胡,行踪诡异,前面明明有官府的捕虎告示,他们竟然还敢冲到这山坳中,若不是看他们真的杀了一只虎,裴旻就要以为他们是西域吐蕃派来的细作了。但是当裴旻显示出了超强箭法的时候,他们竟然想要招揽自己,对此裴旻也不清应该是哭是笑。
这些人也太胆大妄为了吧,裴旻想道,正准备严辞拒绝,就听其中有一人道:“太白所言甚是,公子,某附议”
裴旻觉得好笑,我上哪去都是自己了算,你们一个个在这好像就给我决定了似的,再看看那位公子,气度自是不凡,可能也是出身豪门大户,家世显赫,可是这些都不是他们可以命令一个朝廷官员的理由。
却见那贵气公子用微微责备的眼光看了看那两个提意见的人,却用欣赏的目光看向裴旻,道:“不知裴将军可愿到西域效力?”
裴旻哈哈笑道:“大丈夫生于世上,为的是建功立业,而不是为五斗米折腰于权贵之家,做些鞍前马后的差事公子好意,裴某心领了,然裴旻只是一介武夫,过惯了军中生活,恕不奉陪”正欲转身离去,就听身后那名贵气公子喊道:“且慢”
“公子莫非还想拦住将不成?”裴旻按剑在手,环视众人。众人见裴旻欲拔剑相向,纷纷上前护卫住李瑛、明月二人,一时间,颇有剑拔弩张的感觉。
“好了,好了,大家都把兵器放下。裴将军公忠体国,在其位谋其事,值得赞扬。不知裴将军可认识这样东西?”李瑛从怀中掏出了一枚印,递到了裴旻面前。
“郢王之印”虽然印信上面刻划的是篆字体,但这并不妨碍裴旻认识这四个字以及它所代表的意思。
李瑛在受封太子之前,因为父亲李隆基即位为帝,李瑛受封为郢王,这枚印信就一直带在身边。因为此次出巡有可能需要调动军队,所以随身带了这枚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印信。其实除了他,李白、薛绣等人身上也有各自的印信,只不过都没有这没“郢王之印”效果来得震撼而已。
“原来是当今太子殿下臣有眼无珠,冒犯殿下,还请赐罪”裴旻当时大吃一惊,连忙向李瑛跪拜下去。
“不知者不罪”李瑛赶忙上前托起裴旻的双臂,将他扶了起来,笑着道:“其实将军何罪之有?若不是将军及时赶到,只怕我们几人还收拾不了这只母大虫呢”
“哪里殿下吉人天象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裴旻赶忙道。
“怎么样?裴将军,现在还愿不愿意随我等同去西域?”薛绣开玩笑地道,引得众人都笑了。
“当然去”裴旻道:“其实只要几位大人早是跟随太子殿下同去西域打仗的,末将二话不就去了哪里会闹这些误会”
“哦?为什么呢?”李瑛有些好奇,虽然知道自己在大唐有些号召力,但是多数是冲着自己的爵位的,像裴旻这种态度的倒是比较少。
“早在安南都护府起战事之际,末将就上书兵部,要求参加对安南的作战,就算不能领军,做一卒也可。只是可惜贻误了时机,等行文递上去的时候,太子殿下的安南远征军已经出发了。这次听西征大军已经出发了,末将也上了行文,也不知兵部准了没有”裴旻向众人诉苦道。
“想不到裴将军与本王还是如此有缘,所谓千里有缘来相会,莫不如是?哈哈哈哈”李瑛笑着道。
“千里有缘来相会?妙呀殿下此语,形容贴切,意境深远,又蕴含至理,臣自叹不如”李白适时的发出赞叹,李白的才学自是没得,这些日子众人处得久了,越发觉得这位青莲居士是才华横溢,可是就连这样的人在李瑛面前都自愧不如,更显得李瑛厉害,原因无它,李瑛比他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积累而已。
“启禀殿下,前面还有一个多时辰就能到幽州城了,要不要末将筹备殿下的住宿等事宜?”裴旻问道,眼看着要天黑了,今天只能在幽州城里住宿了,明日再启程西行。
“也好”李瑛道:“不过本王不想劳动地方,将军自去交接防务即可,李白、高风,你二人随同前往,订下一家客栈来,明日裴将军到客栈与我等集合便可。”李瑛安排道。
“臣等遵旨”
本书起中文网
焉耆城内,汤嘉尚得了前来报信的军士传言,大唐军在岐王李范殿下的带领下,已经到达了吐蕃军的外围,只等合适的时机,就对吐蕃军进行攻击,到时候以火光为号,城内同时派出精锐骑兵,与城外相应和,内外夹击。闻得此言,汤嘉尚大喜过望,这样看来,不但能够解了焉耆城的包围,还能够让城下的这支吐蕃军吃个苦头,何乐而不为?于是汤老爷子亲自动员,在城中准备精锐骑兵,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天黑友军的火光信号出发了。
天终于黑了,但是却黑得厉害,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那一种,看到这种特殊情况,汤嘉尚也犹豫了,也不知到底是出兵还是不出兵,他知道这是偷袭的最好机会,同样也是伏击的最好条件,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他也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别的,人家岐王殿下大老远的从京城来干什么?不就是来给自己解围的吗?欲受人救者必先自救,汤嘉尚明白这个道理。只有自己这边努力,焉耆城的局面都会得到好转,才会走向胜利。汤嘉尚命令所有人马,在南城门集合,只等合适机会,便出城冲杀。
夜,很黑。
风,很冷。
但是岐王李范这时的心是热的。有多少年了,自己没有这种感觉?想不起来了,但是至少是有十年八年了。从帮助三皇兄击败太平公主,登基为帝后,李范就老老实实的当上了他的闲散王爷,安心在家吟诗作画,从不过问朝中大事。但是如果朝廷真正有什么需要他作出决策的事情,他同样义不容辞。
现在宫中的局势比较微妙,自从王皇后被废黜以后,后宫就一直没有皇后,现在武惠妃为后宫之首,基本上也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但是她毕竟不是皇后的身份。而太子李瑛,虽然李瑛的太子位置却是货真价实的,但是他的生母赵丽妃却品级不高,这就引发了朝廷中的一些争论。
自古皇位继承,基本上是以立嫡或者立长为主,其它各种形式的只是少数。立嫡,也就是传统的“子以母贵”,基本上是立皇后所生之子,本朝的高宗、中宗、睿宗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而立长在晋以前比较多见,自隋文帝废除杨勇改立杨广为帝后,隋唐两朝几乎就没有立长或者立长成功的范例。隋炀帝是次子、本朝太宗是次子、高宗是第九子、中宗、睿宗都不是长子,当今天子排行第三,就连太子李瑛也是排行第二,只不过老大李宏面有残疾,当不得太子。李瑛算是立长一例了,只是这太子之位能立多久,可就不得而知,就得看当今的意思了。
随着武惠妃的得宠,她在朝廷中可布局的力量也越来越大,已经有人上书要求后宫册立皇后了,而寿王等惠妃之子的长大,也为重立太子带来了无限可能。
作为太子的坚定支持者,李范不忍心看到后妃党们对李瑛的步步相逼,在西征安西都护府的关键时刻,他站了出来,将后妃党们的如意算盘彻底打乱。
光复西域全境?李范是没有那么大的想法了,反正现在安西四镇除了焉耆城之外几乎都丢了,已经是最差的开局了。自己再怎么差,这个焉耆城还是能拿下来的,至于其它的城镇就得看运气了。再了,虽然自己打仗的本事一般,可是手下的几名将领看起来都还不错,尤其是哥舒翰与高仙芝二人,皆是有勇有谋之辈,想来会给自己带来惊喜的。
正沉思间,高仙芝来报:“元帅大人,将士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大人示下”
“好,传本帅令:将战马耳朵蒙上布匹,备好眼罩,所有骑兵出发所有步兵,结八门金锁阵,防止乱军冲击”李范示下。
“是末将遵命”高仙芝得令而去。
是役,高仙芝与哥舒翰及李嗣业、段秀实等将领,率六千骑兵,以火器为辅,突入吐蕃大营。吐蕃人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大半战死。而此时焉耆城中精兵尽出,与高仙芝等人合力击贼。最倒霉的是松江扎措的特种部队“铁浮屠”,还没等到批挂上阵呢,就被赶到的高仙芝等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放倒了。最终,三万人马除数十骑拼死护住松江扎措逃脱外,其余皆战死当场,
消息一出,天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