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六十九章 掌控邺城

汉末之我为刘辩 cm厘米 3944 2024-11-15 20:54

  刘辩来的很快,至少要比耿武、闵纯等人想象的要快,比袁绍快了整整三天。

  而这三天对袁绍来说可是相当致命的。

  刘辩一路通畅无阻的领军直达邺城,邺城大门敞开,刘辩就这么明目张胆,毫无阻碍的进了城。而后不少邺城官员现行投效,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刘辩可是相当牛的大佬,虽然刘辩只带来了几百兵卒。

  而刘辩的抵达也正式预告了邺城的归属,就连耿武、闵纯心里面都清楚,谁先领军进了城,谁就是大佬。

  刘辩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大佬,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大佬,一是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二是军力强盛众所周知,三是威慑天下深入人心,至少邺城百姓对于刘辩的到来表示了相当热烈的欢迎。

  稍微的安抚了一番百姓,张贴告示,以安民心,而后刘辩就开始对邺城官员进行说服和整顿,合作的留下,不合作的踢走,投效的安抚,作死的就不必多说,直接搞死。

  刘辩是要抓紧时间尽快的掌控邺城,以提防袁绍军抵达后产生什么不良效应,虽说他只带了几百兵卒,但这些兵卒可是神机军中最为精锐之士,况且刘新亲自率领,何安、刘和、田畴等人随同。

  在与郭嘉碰了头之后,他率先是把李历带来拜见刘辩,刘辩都不用多说什么,直接洗脑术和天才地宝纳贤令甩过去,李历当场就纳头便拜,口称明主。

  英雄人物:李历(字无查证)。

  身份:士族。

  年龄:36岁(191年)。

  性格:冷静。

  四维:武力13,统率32,智力66,政治71。

  品质:绿色。

  评定:慧者。

  悟性资质测试:平庸。

  忠诚度:100。

  特性:看破,统筹,郡官,名声,明辨,秉公,忠义,忠君,死忠。

  效忠:刘辩。

  官位:魏郡太守。

  驻守:魏郡。

  提示:经服用全能造化突破丹已达到培养上限,不可培养。

  ——

  李历作为邺城内第一个投效刘辩且官职最高的冀州官员,刘辩对他还是特别大方的,给他一连升了好几级,魏郡太守一职直接就给按上了。

  这可是李历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使得他大喜过望,喜不自禁,从治中升为太守,要换做以前,李历还得熬上好些年,但现在他刚投到刘辩麾下,这个目标就实现了。

  毕生夙愿,一日达成,人生再无所求,往后一切,索然无味。

  李历觉得他这一生算是圆满了。

  以邺城开始,而后稳定并掌控魏郡,刘辩是把重担压在了李历的身上,李历毕竟原本就是冀州官员,他了解魏郡,所以刘辩认为他可以接替这个官职。而为了减轻李历的压力,刘辩依旧是新任免了八位冀州官吏,以配合李历的内政工作。

  这八位冀州官吏,有刘辩新提拔的,也有刚投效的原本冀州官员。刘辩的这一个举措直接给原本的冀州官员带来了希望,因此了产生了第二批投效刘辩的原冀州官员,但耿武和闵纯却是不在其中。

  而后田畴按照刘辩的吩咐,对剩下唯有来投效刘辩的原冀州官员展开了

  逐一拜访,还愿意为官的可以留任,但往后基本与晋升无缘,不愿意为官的直接罢免,空出来的位置另外征辟,但耿武和闵纯也不在其中。

  三天时间,十分短暂,刚够刘辩稳住邺城局势,介时袁绍领军前来,刘辩摆出虚实诱敌之计,袁绍没有中计而退走,这可给了刘辩绝佳的稳固时机。

  原本刘辩率军九万,神机军、陷阵军和大戟军,三大军部联合出动,但最终刘辩只带了几百人抵达邺城,这其中自然是有刘辩的另一番部署。

  韩馥落跑,魏郡无人领导,遂整个神机军开始全面接受魏郡县城,上到县官,下到百姓,总之是要全面投效刘辩,校尉宗伟,偏校尉马三更、王则,上都尉童飞皆是在董昭的调令下逐步蚕食魏郡地方。

  疏通官员,接管城防,安抚百姓,这些一列的举措完成下来也需要好长的时间,且需要大量的人手。精骑军因此分兵行动,刘辩只得带着少数兵马抵达邺城,好在邺城有郭嘉内应,又有李历新投效,加上对时局的把控,搞得袁绍措手不及而灰头土脸的撤去。

  至于高顺的陷阵军和张郃的大戟军,这两军则是按照刘辩的部署去抢占冀州的其他郡县了。还是那句话,韩馥落跑,整个冀州的郡县如同是无人之境,此刻不抢,更待何时?

  刘辩是打算在袁绍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尽可能的多抢一些地盘,而后再与袁绍撕破脸面,一较长短高下。

  当日在邺城下,刘辩不是不可以给城下的袁绍射一波箭雨,杀杀他的威风。只是刘辩当时兵少,而袁绍毕竟先行来五千人马,后面更是跟了好几万,若是真打起来,刘辩可不一定真有把握能够打赢。加上邺城心定,人心刚稳定下来,若是又打起仗来,局势一定会有其他变化,毕竟冀州境内官员,多有袁氏门生故吏,刘辩不想冒这种没有必要的风险,况且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张郃、田丰率领大戟军一路向北推进,先进赵国,再进常山国,以此为战略路线,若是能够夺下中山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高顺、沮授率领陷阵军一路向东推进,夺清河国,再拐回来夺下巨鹿郡,若是有可能再顺势夺下安平国,自然也是再好不过。

  目前来说,大戟军已经进入赵国腹地,局势一片大好,一些县城听闻韩馥落跑,刘辩率领而来便直接望风而降,可是省却了张郃好多力气。

  陷阵军这边局势就不太顺利了,高顺刚抵达清河国贝丘城就被抵挡在城外,贝丘县令是抵死不降,高顺也不愿意大动干戈,只得暂且回信刘辩,等着刘辩定夺,是强攻还是绕道而行?

  而此时的刘辩正坐在桌案前是一阵的苦恼,桌案上摆着厚厚的一叠书信,有荀谌的,有伏寿的,有并州的,有河东郡的,有军政的,有内政的,好似数不过来一般,累积成山,刘辩顿时感觉压力很大,他表示根本不想给高顺回信。

  身为君主,有时候是真的很累,只有在审批回复信件的时候,刘辩才觉得自己像是失去了自由的小鸟,被困在这小小的书房内,无论怎么煽动翅膀都飞不出去,焦躁到内心不安,就连呼吸都觉得压抑。

  大体给高顺回了个“分小部分兵马盯住贝丘城,而后大军绕道而行”,刘辩就赶忙把高顺的信件给放到处理完的一摞信件里,随后他便拿起伏寿写的信。

  伏寿的字秀丽婉约,字

  里行间很有一种小女儿家的青涩柔美,她在信件里面讲述了许多王府内的趣事,又有书院学子惹下祸事,使得何秀儿出面摆平的事端,当然其中最多的便是对刘辩的思念。

  刘辩这次领军出征走的很快,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听候郭嘉的通报,这就使得军中许多将士都没有来得及与亲人告别,便都匆匆踏上了战场。刘辩也只是匆忙与唐瑛交代了几句便领军而走,他把一切的思念都留给了唐瑛、蔡琰等女。

  战事一来,必然走的匆忙,在这个时代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有些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当兵,而当兵只是为了吃一口饱饭,运气好没死在战场上,如此就在军营里面待了一辈子,等着年迈拿不动武器而退伍,结果回到家乡才发现原本记忆中的家早就不见了。

  战争会造就多少悲惨凄凉的故事,有多少家庭因此破碎,有多少妻离子散的案例,有多少壮志未酬身先死,血染沙场又马革裹尸。

  一时间,刘辩心里面感慨良多,他缓了缓情绪便给伏寿回信,诉说思念,表达情意,如此而已。

  争夺冀州局势刻不容缓,容不得刘辩沉迷儿女情长,邺城的迅速稳定貌似是给整个魏郡点燃了一盏指明灯,魏郡局势越加稳定,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刘辩自身携带的威慑光环,而董昭等人的努力也是重中之重。

  “我还是认为应该征辟这二人,不管这二人的能力如何,至少他们对冀州熟悉,从政经验丰富。再者这二人可是冀州名士,若是杀了,必然会得罪冀州士大夫。如今殿下以稳定冀州为首要目标,应当多争取冀州各势力的支持,切不可多加树敌,于时局不利也。”田畴板着脸劝说。

  耿武和闵纯两个人迟迟不来投效刘辩,这让刘辩心里很不痛快,为此郭嘉建议说干脆直接把耿武和闵纯二人抓起来杀了,一了百了。但是田畴极力劝说刘辩,认为耿武和闵纯二人不能杀,不仅不能杀,还应该要好好的对待他们,至少该有的尊敬是要有的。

  “可他们藐视辩爷,这难道不应该惩治一番吗?”郭嘉似乎要与田畴争锋相对,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是怡然自得,好似根本就对田畴据理力争的样子满不在乎。

  “就算是惩治,那动则杀人,未免也太过了。”如今田畴说话也是变得小心翼翼,他担忧刘辩猜疑他的话而胡乱隐射便又解释道:“殿下初掌魏郡,应当宽仁大度,容人粗鄙,倘若为此而诛杀耿武和闵纯,必然会使得刚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人心一下子崩塌,所谓得人心者的天下,身为上位者,必然是要能够容人的。”

  “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对待耿武、闵纯二人?”刘辩问道。

  “当然是尽量争取!”田畴毫不犹豫的回答。

  “已经下了两次调令,可他们都没有听从,如之奈何?”刘辩再问道。

  田畴张了一下嘴,脑子里好似忽然明白了什么,随后他便硬着头皮说道:“我愿亲自去说服这二人,使其为殿下效力,若是不能成功,那再请殿下定夺。”

  刘辩满意的点点头,同时他心里面暗自诽腹,这田畴也是个老滑头,说话进退有度,总是会留一道后路,眼下接到任务也没有赌气般的立下军令状,心态那是相当的稳。

  见着田畴领命离去,刘辩和郭嘉相视一笑,毫无疑问这两个人刚才唱了一出双簧,而田畴也听懂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