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又来算计
李庆下令让税吏降低新平寨的关税后,还担心过往的商旅不知道,专门派了人去附近各个岔路口大肆宣扬
“老乡,走新平寨过吧,那里来了个新知寨,为人和善,清除了许多张猛的暴政,已将关税降低了”
“别不是骗人的吧还有这种好事”
“对啊,张猛那厮是这里的土霸王,就算新来了知寨,又哪敢管张猛定下的规矩”
然而过往的商旅听后,却几乎没有相信的,以为是诓骗人的话。
李庆派去的于是苦口婆心的劝着,都使劲的吹嘘李庆本人如何英雄了得,说张猛都已被他驯得服服帖帖的了。
有部分人终究忍不住诱惑,放下大部分的货物让人照看后,挑着担子走去新平寨试了试,果然没有像以前那样收取高得离谱的关税
而且城寨大门前,还贴出了告示,欢迎商贩进城内做生意,如果来卖粮食、蔬菜的,还有一定的优惠可以享受。
消息渐渐的传开后,自是引得四方商旅的一阵欢呼。
毕竟新平寨可是交通要地,如果这里的关税没有高得实在离谱,谁会愿意多走几天的冤枉路
特别是对一些类似贩卖瓜果的商贩而言,多走几天与少走几天路,能直接影响到货物的新鲜,
以前他们还一直为此苦恼万分,现在听得这个消息,无不拍手称赞起这个新来的“李知寨”来。
于是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新平寨附近此前还颇为冷清的官道上,顿时变得热闹了许多,商贩源源不断的从各处走来,或在此停留,或是去往更远的地方。
别地人不敢说,但在新平寨里开客栈、酒肆的掌柜,此时肯定都会对他感激无比。
之前这里过往的人不多时,客栈、酒肆几乎都要面临关门的境地了,现在却一夜之间起死回生。
仅仅一天,税吏们收取的税银,竟比以前八九天收到的还要多得多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张猛定的关税虽然高,但人除非是万不得已之时,才会打这里经过,收取的次数少得可怜,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现在关税虽然是大幅降低了,但过往的人却多了何止十倍
终于有了一笔税银后,李庆心里自是高兴,他可不想刚上任没多久,就得让人去阳谷县找三娘子玉楼拿家里的钱来倒贴进来。
不过新平寨里,却有人因此而不高兴了。
那人不是别个,正是城寨里的武知寨张猛。
此时张猛的前面,还坐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是他张氏一族的族长,唉声叹气道
“二娃子,这样下去不行啊,物价一夜间全都降到了大半,我们族内的生意亏大发了”
原来张猛一直都不怎么关心关税的事,之所以将新平寨的关税提得这么高,完全是应族中的要求而已。
张氏一族基本控制了这一带的大小商铺,新平寨的关税高得离谱后,别的商贩便不愿来买东西,张氏一族的商铺便基本没了竞争对手,卖的东西再贵也有买。
而且由于张氏一族的人过往新平寨,是完全不收任何税的,在得知别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好卖后,便能迅速的从这里经过,
别的人可能要三四天后才能抵达目的地,他们却半天就抵达了,无形中就比别的商贩多了一层便利,从而大占便宜。
总之,他们通过这个手段,新平寨的税确实是大幅减少了,但张氏一族却因此攫取了惊人的财富。
然而这个天大的优势,因着李庆的到来,而一夜间化为了乌有。
张氏族长又继续念叨道
“族内最近见粮价长得厉害,不惜高价从别处收购、囤积了许多粮食,原本想大赚一笔的,
谁知因为你们那李知寨的鼓励手段,现在许多粮商都运了粮食过来卖,价格跌得厉害,我们都亏死了”
然而张猛还是不为所动,只坐在那怔怔出神。
张氏族长眼睛眯了一下,叹声道
“照这样下去,我族的收益肯定会大幅缩水,以后分给你的银子,也无法避免的会少很多”
张猛听到这后,这才瞪大双眼盯着他道
“给我的银子,一个铜板都不能少”
张氏族长将手一摊,“哪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张猛道“只要将这人从新平寨赶走,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昨天就派人给你送了信去,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
张氏族长捋着长须道“我已派了人去州府衙门,打算买通人向知府进这姓李的谗言,好将他从这里调走。
不过这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看要想赶走他,还是得从粮食上下手。”
张猛见他有把话题绕回了粮食上来,也懒得思索,有些不耐烦的问
“这跟粮食有什么关系”
那族长细心解释道
“你们府库里不是没有什么存粮吗
所谓民以食为天,若城寨里缺粮,只需咱轻轻挑拨一二,必然大乱
就算那姓李的有人保护,最后杀他不死,只要趁乱弄死几个平头百姓,那也是他的失责,知府到时还会容他在这里当知寨”
张猛听后,立即朝他族长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招才看起来像回事,就这么办了”
族长问“二娃子,你打算怎么弄”
张猛冷哼了一声,
“吾山那群野狗被我养了这么久,现在不是正适合放出来咬人我会让他们从明天开始下山,别的不干,单独劫那些运往这里的粮食。”
张氏族长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毕竟虽然他族内也有人手,但这种脏活,能交给那些强盗来做自是最好不过了。
“那我就在村里,静等你的好消息了”
张氏族长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竟一刻也不愿多待下去,起身离开了新平寨。
李庆自是不知他又被张猛算计了一通,他此时正难得抽出空来,与潘金莲、阎婆惜还有潘巧云三位娘子在屋内戏耍,享受人伦之乐。
同时,他还在心里琢磨着几时能得空去一趟离这不远的扈家庄,好见上那“一丈青”扈三娘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