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唐军必胜
众人都知道事情紧急,一个个全都紧紧的盯着郭嘉,等待着他的建议。
“其一,燕部郡的兵力远远不足以应对五城的防御,如今青州移民已经有十余万抵达燕北,再加上燕北本来就有的十余万民众,请主公马上下令征招兵马,并且将其精锐兵马调往隆化,待鲜卑大军赶到,隆化必须是与其接战的重点区域。”
郭嘉站起身来,向着皇甫超博沉声缓缓道来:“其二,双河城的战事已经到了需要结束的时候了,建议主公放弃双河城,同时调集青州剩余的数万大军急速赶来燕北,准备将其投入到后续的战事当中去。”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主公准备如何处置燕北郡?”说道这里,郭嘉突然抬头问道;
众人皆是一愣,马上都抬起着紧张的看着皇甫超博,此番鲜卑人大举南侵,公孙赞已经自顾不瑕,光凭燕北郡自己的兵力很难守住,若是皇甫超博有意弃守燕北,在场诸人都是燕北郡的官员将领,如此放弃的话,确实有些心有不甘。
看到众人探询的目光,皇甫超博也反应过来,马上道:“诸位放心,吾自是没有想过要放弃燕北,若是能守,定要博上一博,万一事有不怠,再做他图。”
听了皇甫超博的话,众人才放下心来,蒙毅道:“主公放心,吾等一定死守燕北五城,等侯主公的援兵抵达。”
其余众人也都哄然表态,必将死守待援,守住燕北。
皇甫超博道:“诸位能够有如此心志,吾很欣慰,只是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以商量出来一个万全之策。”说着,转头看向郭嘉道:“奉孝,继续说下去。”
郭嘉点了点头,继续道:“主公若是想要守住燕北,光凭燕北现有兵力和青州援军,尚力有不怠,必须从中原调调来几部精锐,否则。。。”
“以奉孝之意,该调哪几部兵马前来?”
“主公的近卫军应该全部调来,主公的近卫军皆是马步全能,无论是防守还是骑马进攻都远甚于普通兵马。突骑兵与元戎弩兵皆是鲜卑骑兵的敌手,铁鹰锐士在防守方面对阵中原的精锐步卒或许会稍有不怠,然对阵鲜卑人的进攻却是绰绰有余。除此之外,赵云将军的白马义从对阵鲜卑骑兵和乌桓骑兵都有天然的压制之效,所以赵云将军的白马义从也需要调来。”
“可是若是将赵云调来燕北,若是袁绍军进攻魏郡,那该如何是好?”皇甫超博担心道;
“无妨,调赵云将军北上抗击鲜卑人,乃是胡汉之争,主公大可正大光明的宣扬此事,而且赵云部与近卫军也不需要乘船前来,直接横穿河北,大大方方的进入幽州境内即可,袁绍若是在此时攻打魏郡,就要想想天下士人的反应了。”说到这里,郭嘉露出一脸的坏笑道:“吾还真希望袁绍能够犯一下糊涂呢!嘿嘿,到时侯袁绍的名声可就要臭大街了,本来他们袁家的名声就已经让袁术称帝弄得声名狼籍,若袁绍真的如此的话,嘿嘿。。。”
皇甫超博恍然大悟,不错,若是自己摆明车马的派兵北上抗击鲜卑人的进攻的话,相信袁绍一定不敢向魏郡轻易出兵,毕竟他还没有能力吃掉自己,到时候,说不定好处没有捞到,反而弄得他自己里外不是人。
想一这里,皇甫超博道:“不若我们再调几支兵马北上吧,如此一来,胜算也会更大些。”
没有想到,郭嘉却摇头不同意:“调白马义从北上,是因为白马义从本是出身幽州,有着与鲜卑等异族对战的经验,但是其他兵马却没有这样的经验,再则,袁绍虽然不能大举进攻魏郡,但是搞得小动作却是可以的,若事有突然,真的有什么事情发生的话,魏郡兵力空虚,启不是给了袁绍以可乘之机。”
皇甫超博一想,确实如此,所以只得作罢:“如此就按奉孝所言,调近卫军和白马义从北上燕北郡,其余各州郡兵马继续呆在原地,整训兵马。奉孝还有其他建议吗?”
“最后一点就是,请主公安排水军,将送与乐亭的五万民众尽快安排送到乐亭,同时请乐亭加紧招募兵马,做好出兵的准备。”
“让乐亭出兵支援燕北还是卢龙?”
郭嘉摇了摇头,道:“不,就在乐亭做好准备即可,鲜卑南侵之事,吾总觉得事有蹊跷。事若反常,其必有妖,鲜卑人分裂成为数个大部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为何突然会联合出兵,吾总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所以在事情远未水落石出之时,乐亭的兵马实在不宜有任何动作。”
蒙毅若有所思道:“军师之意,是指东边?”
“这还只是一个想法,还有就是必须视燕北和卢龙两郡的战事情况而定。”郭嘉点了点头。
“好,就依奉孝所言,史阿,马上派人传令,传令高顺结束双河战事,尽快领陷阵营和双河城内青州兵马赶来燕北,准备参战。同时传领洛阳,近卫军余部北渡大河,到邺县与赵云部汇合,打出北上幽州抵抗鲜卑大军南侵的旗号,直接从冀州穿过,进入幽州境内,尽快抵达燕北。还有给乐亭传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安排,让他们尽快招募兵马,然后整训等待下一步的建议。”皇甫超博下令道;
史阿听罢,马上领命而出,皇甫超博又道:“诸位,燕北郡能否支持到援军抵达,就看吾等的准备是否充分了,当年洛阳大战之时,隆化城凭着万余兵马,尚且能够挡住十数万鲜卑大军的进攻,如今就看诸位的表现了。”
“吾等必不负主公所托!”众人一齐躬身答道;
“很好,大家都各自准备吧!吾将与诸位一同面对鲜卑人的兵锋,让这些异族见识一下有唐军的兵锋!”皇甫超博蹭的站了起来,振臂大声说道;
“唐军必胜!”众人一齐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