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重生之锦华

二十章 论嫁3

重生之锦华 我爱苏三 3584 2024-11-17 21:24

  等锦凤他们走了,二爷的心情眼看着比以前好了不少,脸上宛若春风拂面似的,看着倒是让人心里也跟着松快多了。当然,这全是大房示好的结果。

  曾氏本是看不惯丈夫这样,然而病者为大,也不敢泼他的冷水,只好背地里跟闺女发发牢骚,自然又把这十几年来两房的恩恩怨怨从头到尾数落了一个遍,最后说着说着又掉起了眼泪,把自己给气够呛。

  锦华只好又一次的洗耳恭听,嘴里不断的劝解着,其实她却神思不属的,还在惦记父亲的病。本来,李茂林那里算是最后的曙光了,如今看来,他根本就是虚晃一枪,那么,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直接去省城去寻那位王御医?可人家根本不理会又该怎么办呢?

  刘锦华正反复纠结着,忽然又听到大黑汪汪汪的吠叫声。自从搬了新家后,宅子深了,大黑也就不在大门上呆着了,而是转战了二门,更好的发挥了它看家护院的长处。

  锦华微微把窗子推开了一条缝,正看母亲正引着一个高挑的身影过来。她赶忙揉揉眼睛,可不是么,没想到李茂林还真的来了。

  锦华也顾不得矜持了,提着裙子一溜小跑,火急火燎的到了上房。

  再看那人已经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嘴角噙着自信满满的笑意,头一次,竟然觉得,这人似乎长的也算人模狗样的,也没以前看着那么讨厌了。

  李茂林马上觉察出来了,这个女人竟然第一次拿这种略带“倾慕”的目光看他,李茂林不由得心里头一热,马上挺直了腰背,愈加的神采飞扬起来。

  这次他没有嬉皮笑脸,而是直奔主题,正儿八经的谈起了去省城求医的事。

  曾氏同二爷听了都实实的吃了一惊,他们并不知道这事。锦华怕事情不成,倒是一直瞒着爹娘。

  李茂林见此,便转过头来讥笑的看了一眼锦华,似是在嘲笑她的小心思。叫你不相信我,我这不是来了么?

  既然王御医出山,机会难得,无论怎么样,都得试一试的。曾氏真是激动的不得了,起身就给李茂林行礼,“李少爷大恩大德,我们全家没齿难忘。不管这次去求医结果如何,对于李少爷的慨然相助,我们全家铭记在心,以后结草衔环,定当全力报答!”

  曾氏是很少向人说软话的,这次确实是感恩戴德了。

  李茂林吓得赶紧站起来还礼,“夫人言重了,李某愧不敢当。再说了,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您说这话未免太见外了。”

  锦华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便一跳,立刻低下头去。

  听话听音。曾氏是个灵敏的,便也满含深意的看了闺女一眼,然而,人家并未挑明说什么,她也只好含糊的应了过去。

  倒是二爷对这个建议并不喜欢,反而更有些忧心忡忡,“我看就算了吧。我这病也不知看了多少大夫了。那些大夫也早有定论,是看不好的了,何苦去费时费力的再去省城寻医呢?!”二爷一脸的灰心失落,生怕自己连累了家人,更要麻烦李茂林动用他天大的面子。

  锦华最看不得父亲如此绝望的样子,不悦道,“爹,我看这王御医肯定能把您给治好。您不也听我田家姨母说过么。田家姨母可不是那信口雌黄的人,既然她都有所耳闻,就说明这位老大夫定是有大神通的。您可别说这丧气话,您想让我娘和我都急死么?!”

  被闺女抢白了一顿,二爷不敢再说拒绝的话了,只是依然提不大起精神来,不很热衷的样子。

  曾氏和锦华哪里由得他分说,直接无视了他的意见,三言两语的就痛快的跟李茂林敲定了启程诸事项。

  妇道人家出门不便,便都留在了家里。尽管锦华很不放心,还是无奈的留了下来,商定由壮实跟着去伺候。反正去再多人反而添乱,只会麻烦李家更多。

  倒是曾尚才和锦年听说后也都跑了来,还自告奋勇要跟着去,怕壮实一人不周全。

  锦年自己就是个孩子,曾氏可不放心。何况他爷俩又不对付,让二爷整天看着儿子反而可能气出个好歹呢。

  至于曾尚才,曾氏和二爷都很是欣慰,觉得这孩子没白疼。但是,他们哪里舍得让他受这个罪啊。他可不是下人奴仆,而是自家亲戚,哪好意思去支使他伺候人啊,自然是断然决绝了,只让他回去读书。

  倒是曾尚才对李家甚是好奇,一个劲的打听李家的情况,好像弄不懂刘家何时跟李家有了这么亲密的联系,脸上神色复杂,目光闪闪的再三去看锦华。

  锦华自打上回锦凤疑神疑鬼的来探自己的话,心里头也有点焦躁。这个曾尚才怎么回事,老大不小的人了,跟锦凤都纠缠到那个地步了,怎么还不赶紧定亲、成亲啊?搞得自己心里头也不踏实。

  此时见他神色不虞的看向自己,仿佛自己是他不忠贞的妻子一样,心里不免更腻歪了,索性在自己爹娘还有弟弟提到李家的时候,很适时的低眉顺眼,做出娇羞的样子来,手里的帕子还绕啊绕的。

  话都不用说一句,只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再抬眼时,果然那天生聪明的曾尚才就一脸的恍然大悟,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很快就僵着脸告辞了。

  刘锦华又一次沉默的看着他逐渐走远。他的后背挺得直直的,外面风很大,卷起他青色的棉袍,一翻,又一飞,倏然就不见了。

  你恍然大悟了?你明白什么了啊?明白了我刘锦华原来是个嫌贫爱富、目光短浅、狭隘庸俗的女子了?之所以百般拒绝你就是因为嫌你贫无立锥之地,不愿意陪你过苦日子?伤自尊了吧?委屈了吧?气愤了吧?觉得自己明珠蒙尘、黄金埋在土里了吧?

  可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算了。

  好走,不送!

  刘锦华最终云淡风轻的把目光收回来,低下头继续用笔罗列父亲出远门需要带的东西。

  去求医自然是要用钱的,而且数目还少不了。家里的现银如今还剩下四十两,全家一商量,索性全部拿出来给了李茂林,让他去省城打点,路上吃住也要花用。

  也幸亏锦华早就吩咐张大川悄悄的出手了一部分手里的粮食,否则刘家眼下还真有些吃紧。

  李茂林当然不肯要,百般的推辞。曾氏和二爷本来就十分过意不去,哪里肯依啊,只说他不要这钱,省城这一遭也不用去了。

  无奈,李茂林只好接着了。

  母女俩赶紧打点行装,衣物、被褥、炭盆、手炉,一样都不能少,务必使二爷在长如跋涉的路上能过的舒服安逸。又拿了药包和方子,吩咐壮实按时煎了给二爷服用。

  闲话少叙,很快,一行人就上了路。

  李茂林一行共坐了两辆骡车,还有两个身手利落的家丁骑着马跟着,想来有些功夫在身。李家的骡车外表丝毫不起眼,但里头的用品应有尽有,又坚固宽敞,一看就是惯常走远路的,让曾氏和锦华看了都觉得放心不少。

  二爷这一走,曾氏和锦华在家里惦记的不得了,再加上不久天上又洋洋洒洒的飘起了雪花,就更让人担心了。曾氏焦虑的连绣活也做不下去,把更多的时间耗在了念经祷告上。

  锦华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她多经历一世,更知道这病有多难治。若说起最好的大夫,肯定是都聚集在京都了。那时候自己听说父亲的病了,她可没少坐着车满京城跑,凡是有些名声的大夫几乎全都请教到了,不断的设法把弄到手的方子派专人送回老家,可惜试用后效果都了了。

  至于四九城里的御医,尽管丈夫做着京官,可七品的翰林院小官,在高官权贵多如牛毛的京城实在算不上什么,又怎么请得到太医院里的御医呢!

  那位御医,应该是医术很高明的吧?是吧?

  至于父亲看病回来,自己与那人如何,她却下意识的避过不去想了。

  母女两个人关起门来,只是一门心思的绣经文,祷告。曾氏还特别绣了一卷《金刚经》,亲自供奉在了佛前,一天早晚三炷香。

  倒是锦年,因为担心家里,比以前回家勤多了,隔个三五日便要回来一趟看看,让曾氏觉得很是欣慰。

  除了自家人,也就是张大川来过一两回。以前小枝姑偶尔进城买些东西,都会来这里坐坐。但是,自从入了冬,路上不好走,她也很久没来了。至于新邻居们,虽然曾氏是个好客的,但因为丈夫病着没心思应酬,一个多月以来,竟连左邻右舍的脸都没认清呢。

  如今粮价眼看着天越冷,便越发涨了起来,张大川听了锦华出手粮食的吩咐便有些犹豫,“锦华,哥哥我也不跟你藏着掖着,若照我看哪,咱们手里的粮食等过了年再出手可能赚的更多一些呢。”

  锦华却摇摇头,“趁着现在不显眼,咱们还是悄悄的买了吧。否则要是落在有心人的眼里,说不定就会碍了谁的发财路呢。咱们可是白手起家,无权无势的,真要出点事,可是谁也担待不了。”

  前世她在京城,什么以权欺人、互相倾轧甚至草菅人命的事情听得太多了,故而越发的小心谨慎。宁肯少挣点,也要稳妥行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