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萱回到家里,总算是全身都轻松了下来。
看来自己还是过渡的紧张了,虽然没有什么人看出来,但是她有的时候的反应还不是很自然,看来以后对待宁家的族人,包括老太太他们都不要当成一场仗来打。
分家真是不错,至少不用每天晨昏定省了,现在自己在收效,本来三到五天的请安也可以免了。
反正将来自己已经打算好了计划,这样就不用太过迁就宁家的族人了。
是人都有三分火气,他们能在原主孤儿寡妇的时候打他们的主意,那么自己虽然基于古代的宗族观念不能明着报复什么,但是现在也可以不怎么搭理,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这年头名声很重要。
通过原主的记忆,在加上现代小说中的一些描述,平萱能够理解宗族的观念,那在她如今所处的时代叫一个根深蒂固。
反正不是平萱能撼动的。
要是自己明着报复什么,反而会坏了名声,这可是有点憋屈啊。
平萱想了想,目前还是没有什么太好的法子,但是他们有的人,尤其是宁安成夫妻在惦记她们母子,虽然现在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将来进京以后,自己在山东的财产肯定还是要找人来打理的。
虽然自己管家那是名副其实,不过没有男主在外,儿子还小,守孝期倒是没有什么,后面进了京,估计还是会有一些波澜。
事情都是要未雨绸缪的,亡羊补牢就不好了。
平萱想,虽然进京的时间还有两年多,但是有些事情现在就需要准备了,免得事到临头了,仓卒就不妥当了。
平萱知道自己的打算谁都可以瞒着,但是李嬷嬷那里不行,所以她就叫来了李嬷嬷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嬷嬷听完了平萱的话,“太太,宁家有些动作的确不好,但是毕竟还是有老太太和大爷他们在,到底是个依靠,咱们要是早早的进了京,那里虽然有长房的大老爷,毕竟多年来往的一般,定王府也不能总做靠山吧。”
平萱听了李嬷嬷的言下之意不是很赞成。
但是平萱决定的事情那里是那么容易打消的。
“嬷嬷,老太太他们固然是好,但是我也要为文渊哥两打算啊!文渊已经有了皇上赐予的功名,将来是一定要考进士的,老爷挣下的爵位还有宅子都在京城,为了渊哥的发展,咱们是早进京比晚进京好。”
平萱看了一下在仔细听她说话的李嬷嬷,接着道:“定王府那边因为老爷的关系,肯定是会对我们有所照顾的,这要是早进京,文渊也能和定王府更熟悉一些,而且京城离保定也近,舅舅那里也能往来的多一些,只有走动的多了,关系才能更近一些,嬷嬷你说是吧。”
李嬷嬷听了,点了点头,“太太考虑的是,这样算来早进京是不错,不过有的事情就要提前安排了。”
平萱在那里颔首,“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宁家的教养也是不错,现在多找一些小丫头之类的教导上两年,麻烦您的儿子提前上京城,把宅子等等都收拾一下,虽然咱们有皇上赏赐的田产,但是光是那些肯定是不够的,还要再买一些铺子之类的,将来咱们在京城住得时间不少呢,这些都是要紧的。”
“太太,时间还是有的,不过买人方面倒是应该早一点。”
“本来家生子也是挺好的,但是家生子彼此联系的太多了,虽然利于咱们打听情况,但是咱们的也一样难以保密了。毕竟已经分家了,当然家生子不可能都避免,家里现在的人手这两年慢慢的将一些不好的打发了,反正上京的时候,咱们给个恩典,放他们出府,也算是给老爷积福了。”
李嬷嬷听着平萱轻描淡写的就将关于下人的问题做了一个规划方案,太太是成长了不少。
太太以前总是心软,现在看起来有去世的小姐的风范了。
李嬷嬷听了平萱的话,就去找牙婆了,同时平萱叫来了文渊,告诉他三天以后,程夫子没两天就给他单独上课,做解答,这是关于经史方面。
文渊听了,有几分疑惑,“娘,族学我不去了吗?”
“你开蒙的时候本来就早,书也读了不少,现在是孝期,所以……”
“娘,爷爷前年去世,算起来咱们也是刚刚出孝,可是并没有耽误我去族学呀。”文渊插嘴说道。
平萱愣了,是啊,她好像没有注意这个,是了,原主这两年来都是素服,她也就认为是原主的爱好了,看来一些风俗跟她所知道的明清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为什么她跟老太太提出来的时候,没有人提醒呢?
平萱想了想,明白了,因为文渊是皇上封的举人,特殊一点没有什么,孝期内是不宜往来,但是族学方面的学习还是可以的,不能耽误宁家的后代啊!
平萱想到这里,“文渊,你这一年来已经长大了许多,娘看在眼里,也知道你懂事了。你明白人都有嫉妒之心,你现在是举人了,跟他们有了距离,而且你真的想去族学吗?要是想去,娘再去跟老太太说。”
“没有,我本来就不想去了,程夫子讲得不错,娘这样的安排挺好的,我还能给弟弟开蒙呢。”
懂事的文渊让平萱很心疼,但是从小将他和宁家的一些小辈隔开是平萱所作的决定,这段时间要的就是文渊受到的冲击小才好,小小年纪有了举人的封号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文渊的很多大人般的举动,让平萱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但是平萱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错,她不会牵着文渊不让出门的,平萱认为她的教育也不会失败的。
平萱认为她虽然不是很懂古代的教育,但是现代的一些东西也是可以利用的,文渊的字已经有些样子了,反正多练是没有错得,平萱让文渊每天定时要写三百个大字,至于字帖,宁安远那里不少,反正是本朝看重的就行了。
文渊听了平萱的想法,没有思考什么就答应了。
平萱对古文本来就是似懂非懂,反正这可以说就是半文盲了,原主倒是知道一些,但是也就是女子该学的那些,父亲虽然是举人,但是继母在的时候,说是女孩不用读太多的书。
反正女四书是念了的,但是这方面学的也就一般,平萱记得的也不多,现代的教育倒是深入骨髓,不过原主的刺绣方面还是不错的,这也算是一个技能了。
不过平萱撇了撇嘴,这方面是应该掌握,至少可以顺着身体的本能和原有的记忆来练习练习,但是好在不用靠着这个为生,现代挺兴十字绣的,也许也能在这里发扬光大了。
琴棋书画方面,平萱不是才女,在现代的时候因为培养的关系,倒是学过钢琴,好在原主学过几年的琴艺,音乐也是不分国界的。绘画和棋谱就不是平萱掌握的,不过她曾经练习过几年书法,原主的书写一般,看来这两年倒是可以好好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了。
平萱把自己的利弊算了一下以后发现,原来她也可以算是一个小才女了,虽然很多地方还是似是而非的,但是古代本来认字的就不多,自己利用现代的知识,只要路子走对了,有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平萱想了一下,低调是应该的,但是总还是要做点什么的,原来的收益不错,这方面是不需要在进行什么大的改动了,不过名利,平萱认为拥有的筹码越多,当然别人看重的也就越多了。
宁安远的爱好农事,收集种子等等真是一个不错的兴趣,反正按照平萱的了解,现在还没有种植什么玉米、红薯之类的,但是本朝以唐为号,所以跟盛唐一样,没有什么禁海一说,所以在宁安远的收集当中,红薯等还是有的,就是种的不多,当然也可能是不得法子。
不过现在自己既然来了,这方面倒是可以很做成一点事情的,但是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种植方法,不过还是有时间可以进行试验的。
这可是大功,要好好的安排一下。
这样盘算了一下,这两年的时间要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看来不用担心日子的难过了。
当然古代肯定没有现代生活那样丰富多彩,但是平萱也只能安慰自己了,这不是环境好了,都是绿色食品了,空气肯定是没有污染了,而且过上了小资生活,连服侍的人都有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服自己,平萱知道,她还是希望能回到现代,那才是她的家,才是她所真正习惯的生活。
不过相信时间是能改变一切的,平萱慢慢也就会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