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86章
第86章小规模点映是什么鬼?
接下来的宣传中,斯蒂文导演继续带领着大家, 来回奔波在大大小小的漫展中。
然而, 不同于圣地亚哥动漫展那样的大规模,其它各地的漫展目前发展得还不算好, 多数展厅可能只有不到两百人, 但剧组依然尽可能地把‘这是一部真人漫改电影’的信息宣传出去, 让所有的漫迷们知道。
与此同时,布兰德利用自己电影执行制作公司的副总裁身份,在华纳内部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运作。比如,他成功说服了华纳的管理层,将本来打算拨给宣传部,关于《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微薄宣传费用都要了出来, 由剧组自行支配。
随后,他将这笔钱,全部投入了新媒体和网络病毒式营销之中, 继续对外打造真实的哥谭。
大约九月初的时候,他还专门雇佣了一些群众演员, 时不时就上街去游/行。
这些被雇佣的人, 会举着‘蝙蝠侠, 请干掉红头罩’的牌子, 在街道上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
如果有人问起是怎么回事?
他们会特别有表演欲/望地纷纷上前,可能还会不小心露出一些狰狞的纹身(也许是纹身贴纸,谁知道呢)后,你一言我一语地义愤填膺控诉着:“红头罩那个混蛋, 这几个晚上都在哥谭大肆杀戮!他像个暴君,害得我都不能半夜去偷东西/拦路抢劫/贩毒了(这个时候,没看过漫画的路人可能已经开始尴尬地后退,试图离这群‘坏人’远一点儿了)。所以,蝙蝠侠到底干什么去了?他不是号称哥谭的守护者吗?该死的!快点儿出来管管。”
群众演员们发挥地太好了。
没看过漫画,不小心当真的路人会慌里慌张地赶紧跑掉;剩下没跑掉的人,则会战战兢兢地问:“你们为什么不报警?”
至于看过漫画的人,也会在瞬间被激起兴趣,围着他们详细地询问事情发生始末。
这时候,那些群众演员就会热情地发报纸给他们,那是一张写着“红头罩和蝙蝠侠11月决战哥谭”的《哥谭日报》。
在各大地铁和公交站等交通枢纽的地方,也开始有人不断发放这份名叫《哥谭日报》的报纸。
因为是免费,大部分人经过的时候,都会随手接过,用来包刚买的烫手热狗,或者,在地铁里和巴士公交上顺手翻看。
但当他们看到[谁应该为港/口/大/爆/炸负责,蝙蝠侠?or红头罩?]这样的离奇标题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反复揉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早上还没睡醒。
可再次定睛一看:咦?真的没看错?
除此以外,一些书店和咖啡店的书架上,也开始出现了《哥谭日报》的身影。
并且,还会搭配如《哥谭旅游指南》、《夜色下的哥谭》和《米国不可不去的城市——哥谭》这样类型的书籍。
如果是外国人,还是没看过漫画的外国游客,很可能会被忽悠地找不到北,兴冲冲地跑到旅行社去报名说:“麻烦,请给我来一份哥谭一日游套餐。”
旅行社:??盆友,你仿佛活在梦里!
太真实了!
一切的一切都太真实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芝加哥城市的上空,居然在某天突兀地点亮了巨大的蝙蝠灯。
无数看到这一幕的漫迷,都有一种次元墙被打破的激动和茫然。
他们不约而同地仰望天空,一边望着巨大的蝙蝠灯,一边遥想着黑暗骑士骑着蝙蝠摩托那风驰电掣的身影,或者他正蹲在滴水兽雕像上,从高处俯瞰整个哥谭。
漫画中的人物,在这一刻彻底地脱离了纸面,从二次元降临到了现实空间。
他们仿佛就生活在大家的周围,并且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过这么密集又连续不断地反复宣传。
很多米国人其实已经猜到剧组的企图。
可他们依然像是过圣诞节一样开心。
每一次认真的营销,都像是漫画发布的新周边物料,只要出现一次,就能迎来漫迷们的一阵欢呼。
可见,对于绝大多数看着漫画长大的人来说,漫画人物真人化电影,实在让他们好奇又期待。
蝙蝠侠这个英雄角色,本来就已经是米国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了。
现在,他又一次用一种更深刻、更生动、更活力,也更形象和具体的模式,闪亮登场了!
一夜之间。
米国好像真的多了一个叫哥谭的城市,而那所城市中,有蝙蝠侠,有红头罩!
所有人自发地帮助剧组营销。
他们对着不知道的人,都是一脸信誓旦旦地说:“蝙蝠侠就在哥谭里,他最近想去收拾那个四处惹事生非的红头罩。我认为,他应该会赢的,他总是能赢。”
“这实在太有趣了。”
本来是抱着孤注一掷,以及不得罪导演念头才来参加宣传的部分演员们,也被这些接二连三的营销创意所彻底折服:“简直像是做梦一样,好像全米国人民都变成了我们的水军。”
他们不禁哈哈大笑着,还谈论到了某个不屈不挠想要寻找哥谭蝙蝠侠,最后,却被旅行社忽悠到芝加哥旅行的外国人。
“导游说那是哥谭,其实也不算骗人了。”
他们认真地分析说:“我们确实是在芝加哥拍的蝙蝠侠,还承诺了芝加哥市政府,以后都让蝙蝠侠成为那个城市的代表性超级英雄。”
这个时候,他们完全放松心情,愉悦地闲聊着。
也许,他们的内心里,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一种关于‘这部电影没准真能大爆’的强烈预感。
在《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竭尽所能地行动和宣传时……
华纳也在为他们本年度主推的电影,那部所谓的巨作《阿道弗斯传》而努力宣传着。
阿道弗斯是上个世纪的一位很出名企业家。
他出身贫苦,却勤劳肯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崛起,通过零售业慢慢积累财富,中间还有一些跌宕起伏的商业争斗,最终获得了成功。
可以说,他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段标准的美国梦式的人生传奇。
所以,华纳买下版权,并精心打造,认为这部影片的内容,十分符合人民的审美和生活追求。
他们将全部的资源都投在这部电影上,花大价钱买了电视台的广告黄金时段,开始连续不断地滚动播放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又让演员们积极地去参加节目。
同时,他们还专门召开什么媒体发布会,向大众介绍有这么一个好看的电影,花钱雇佣一些记者,替他们夸赞这部电影,演员超常发挥,编剧让人惊叹,导演xx的水平有显著提升……
这才是华纳的亲儿子!
相比较之下,《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简直像是后妈养的。
但此时,斯蒂文导演完全不屑华纳给的那些资源了。
他认为,目前电影的宣传形式,远远比那个什么《阿道弗斯传》要有新意,也有用得多。
这一天,布兰德组建的营销团队(事情越来越多。他自己渐渐忙不过来了)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在一次的每周集体例会上,又提出了一个炒热度的营销建议:“很多粉丝喜欢看蝙蝠侠和杰森在一起,尤其是漫画圈子。据我所知,看完预告片后,网络上已经开始逐渐有brujay的cp粉出现。所以,西萨尔和肖恩现在应该多一些互动。比如,在社交网络互相关注,偶尔打个招呼,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一起逛街,我们雇佣记者拍几张照片,再写一些两个人关系很好的稿子……”
布兰德气得差点儿拍桌而起:“休想!”
他瞪着眼睛,在心中发誓‘绝对不能让西萨尔那个骗子,染指自己的钻石矿’。
但无奈的是,他当初组建营销团队的时候,采取的是强者上位法则,以至于在他的团队中,根本没有什么等级和阶层划分,所有成员,只要能力足够又有理有据,完全可以怼的老板都说不出话来。
于是,整个营销团队的所有人都开始对他据理力争,讲述这样做的好处,以及……
他们冷静地表示:“我们知道老板你和西萨尔有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但吃醋不是这么吃的,我们的建议是为了工作,请您务必排除过多的感情因素干扰。想一想,好比有些电影会炒作男女主角假戏真做,因戏生情一样,我们也可以炒作两位男主角,在演戏过程中出现的友情和亲情。”
布兰德一边试图再次辩解‘我和西萨尔毫无关系,我们真的是清白的’,一边强烈抗拒,不同意这个提议。
但他之前定下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再次坑死了自己。
营销团队所有人都同意让两个男演员炒作一番。
当然,这年头还不能直接卖腐,可打一打擦边球,彼此勾肩搭背,营造出一副友情万岁的样子,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这种打打擦边球的玩法儿,其实已经足够满足那些小众粉丝了。
要知道,在卖腐还不够繁荣的世界里,对于那些少部分缺粮缺的快要饿死的cp粉来说,早就被逼无奈地进化出了一种‘我萌的cp同框就是发糖,对视就是上床,互动一句话就已经子孙满堂’的超强脑补技能了。
于是,肖恩和西萨尔某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收到了‘你们一定要做彼此的好朋友啊’这样仿佛对幼稚园小朋友交代的指示。
两人面面相觑,内心深处都很卧槽。
然后,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挪开了视线:……不行,真是太尴尬了啊!
西萨尔是从来没想过这些事情。
他是第一次听说还有cp粉这种存在。
肖恩穿越前,网络上流行卖腐,所以,对这些还算有一定的认知,可很少主动去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他一不小心又想到了之前在漫展上收到的小黄漫了。
事实上,他回家后,出于好奇心,有偷偷地打开看过……
出乎意料的是,抛除某些十八禁的内容外,道林和亨利勋爵的故事居然写的十分精彩。
亨利勋爵在漫本中被设定为地狱中的一个高位恶魔,而道林则代表的是人类的本真。
整个故事变成了,恶魔诱惑人类堕落,并成功吃掉他灵魂的故事。
自动略过有些色气的画面,编剧的文字功底很棒,画手的画风也特别赞。
肖恩在不知不觉中,把漫画看完了。
等他意识到这一点儿的时候,又是心虚又是恼羞成怒地扑到床上,抓狂地用力挠枕头:“啊啊啊,我和道林一样堕落了。”
总之,除了不小心联想到这件事,以至于有些脸红外……
肖恩还是出于敬业的原则,按照营销团队那边的嘱咐,试着和西萨尔合作一次。
让两个人一起开启‘当好朋友’的模式。
为此,他专门在社交网络上关注了西萨尔,还在西萨尔发的一条类似于[拍摄终于结束了]这样的无聊信息下,认真评论说:[是啊,真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
然而,没事先打招呼的后果就是……
西萨尔压根没看见。
由于某影帝的超强招黑体质。
他是日常屏蔽所有的评论和留言。
所以,再多的黑也拿他没办法!
你们骂你们的,我继续玩我的,就是这么棒!
等轮到西萨尔想表达‘好朋友’的时候,效果也不怎么样。
因为,他第一句话冲口而出就是:“你为什么会喜欢看火星鼠这么弱智的动画片?”
在肖恩凶狠瞪视的目光中……
他默默咽回了刚才的话,试图重新艰难地组织语言:“我的意思是,那个火星鼠动画片,有点儿低龄化……”
肖恩:快别解释了,求求你闭嘴吧!
最后,两个人都放弃了。
与其刻意装出一副关系好的样子,还不如普普通通日常相处来得自然。
布兰德对此十分高兴。
他摆出一副‘我早有预料’的先知表情说:“怎么样,没用吧?”
营销团队的成员们直接忽略顶头上司,在私下讨论了一下。
他们没有放弃地认为:‘虽然不用刻意拉两个演员来配合炒作,但可以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地视情况而巧妙安排。’
不过,这个想法,他们也没有正式提出来,计划等以后遇到实际情况再说。
于是,肖恩和西萨尔就无知无觉地继续和以前一样,跟着剧组四处宣传。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们跑了米国好多所城市,成功让绝大多数的漫迷们都知道了有这么一部真人电影即将上映的消息,也勾起了这些漫迷们的期待和热情。
所以,哪怕每天都觉得非常累,肖恩依然有一种‘付出得到回报’的满足感。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这一连串密集的营销活动,导致他不得不错过了家人的很多事情,比如,詹姆斯的新店开张,瑞安在纽约时装周时的第一次登台走秀,和卢克的中学篮球联赛的大决赛等等。
家人是从来不会抱怨他的。
但在他心里,依然十分歉疚。
到了十月底的时候,肖恩突然收到《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导演亚伦的电话。
这位平时有些斯文的导演直接通知他:“和你经纪人说,十二月少给你安排工作,时间给我留一部分!”
肖恩茫然地抬起头:“啊?”
亚伦导演在那头非常直白地说:“好莱坞的年末颁奖季马上就到了,我想再试试运作下,看看能不能给《道林格雷的画像》再搞几个奖。”
肖恩对这方面还不太熟,上次那个柏林最佳男主角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所以,他没有任何异议地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和自家靠谱的经纪人商量。
另一头,在布兰德和他的整个营销团队不断地宣传下,《哥谭日报》的网站注册人数已经非常多了,打铁趁热,剧组再次发布了两张新海报。
一张海报,正面是十分有立体感的蝙蝠侠,表情沉郁地站在正中间,背后是熊熊烈焰中的黑色哥谭;另一张是戴着头盔,穿着皮夹克,踩着靴子的红头罩,他站在一处废墟上,双手举着枪,蓄势待发。
最上方的大标题是:
[who will win?]
11月初,感恩节还没正式来临前……
《蝙蝠侠:红头罩之下》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拷贝,随时准备发往各大电影院,来抢占感恩节的档期了。
遗憾的是,由于华纳方面的不看好。
他们似乎没打算给这部影片联系太多的院线,也不想让他们‘以卵击石’的抢感恩节档期。
前者,实在糟心;后者的话,却也不能说他们太过分。
毕竟,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如果一部片子不是特别的好,那么,避开大热档期,回避掉那些巨无霸级别的电影,以避免被无情碾压的命运,可以说是很明智的提议。
但斯蒂文导演高傲地拒绝他们的提议了。
他近乎‘执迷不悟’地认为,在感恩节档期里,再没有什么电影会比《蝙蝠侠:红头罩之下》更精彩了,所以,就要感恩节的电影档期。
这时候,布兰德也及时地出声,为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碍于天才制片人布兰德和名导演斯蒂文两个人共同的坚持……
华纳方面的高层在商议后,提出了‘小规模点映’的要求。
所谓的小规模点映,是指现在一些挑好的影院里,预先放映还未正式上映电影。
这样做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邀请知名的评论家和新闻媒体来观看,让他们看完后,回去写评论和观后感,帮忙宣传电影,是一种推销电影的方式;
另一种就是制片或者发行方面对影片的前景不太看好,在各地举行小规模的放映,带有一定的试映性质,等电影放映完毕后,通过观察放映后的票房结果和观众们的反馈,再来有针对性的调整档期,制定更适合的发行策略,以确保影片不会扑街赔本。
不过,以华纳目前对《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态度,应该是属于后一种情况了。
显然,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假如点映都没什么人看,反响又不太好,你们趁早就别再折腾了,乖乖等感恩节档期过去,我们再帮你想想办法宣传一下,最后捞回本就行了’。
所以,这场小规模的点映,仅仅包含了全国大约十五所城市,的确是非常的小规模了。
上映的前一周,布兰德开始吩咐自己的营销团队全都行动起来。
他们让西萨尔和肖恩分别穿着戏服,录制一个‘红头罩/蝙蝠侠邀请大家前去观影’的两分钟视频,把视频发布到各个社交网络上。
同时,还继续在《哥谭日报》的网站上,不停地反复推送和宣传电影,以及发布关于‘这次影片小规模上映地点’的详细通知。
事实证明,这些宣传策略都是极度成功的。
在放映的第一天,其中一处选定的试映点洛杉矶环球电影城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密密麻麻排长队买票的观众们几乎可以把路堵死。
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观众们统统都对影片报以极度高涨的热情。
除了一部分穿着常服,戴着厚重眼镜,穿着乱糟糟的格子衫,说话会脸红,一说起漫画就滔滔不绝,看起来似乎很文弱的宅男外;还有好多人穿着简易的cos服,打扮成各种各样的漫画角色形象,多数是企鹅人、谜语人一类的反派角色,在他们中间,还有几个姑娘居然彪悍地穿着小丑女的服装,拿着看起来很吓人的棒球棍。
这么一群人招摇过市的样子,像极了阿卡姆反派团伙结伴出行,非常不好惹的样子。
没人料到影片才刚刚放出点映的消息,就会这么火爆。
而且因为是小规模点映,电影院只开放了一间放映厅,导致很多人排了半天队,却买不到票。
这下好了,那群阿卡姆反派团伙,也许是cos得太投入了。
他们一个个围着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嚷嚷着:‘这不是上映了吗?你们宣传那么久,天天通知我们务必支持。好,我们不远千里地来了!结果,告诉我们没票了?骗人的吗?你们这是公然耍大家玩吗?’
在这个世界,电影生产工业的各个链条还没有被网友剖析的清清楚楚。
所以,绝大部分的观众们对电影行业中的一些问题还一知半解,根本闹不明白电影宣传到底是由哪个环节负责的,自然也就不知道,电影院一般是不负责电影宣传工作的。
电影院只会说‘xx日,xx片会精彩上映,欢迎大家来观看’。
这种宣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上座率,跟具体是那部电影其实毫无关系。
所以,被布兰德那一通疯狂营销组合拳给忽悠来的漫迷们生气了。
他们认为电影院和负责电影宣传的公司,应该是一伙的!
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电影院骗了大家。
说上映了,结果竟然不卖票?
无辜背锅的电影院:……???
要知道,由于小规模点映,只有十五个城市的影院才放映这部电影。
所以,不少漫迷是专门跋涉千里地跑过来支持。
当他们感觉被欺骗后,自然也就格外生气。
更何况,此时他们人多势众胆气壮,干脆在电影院里闹起了事。
他们聚集在买票的那里,不依不饶地拉着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讲道理。
偏偏他们此时又都穿着cos服,仿佛如同隐藏了身份的蒙面人一般,总有一种‘怎么闹事也不会被现实中认识人发现’的错觉,所以,全都没了平时的正常状态,直接释放出了自我,如同被阿卡姆反派集体附身一般,你一言我一语地痛斥电影院欺骗大家。
最终,电影院的管理人不得不进行了紧急的调整,又赶紧派人去华纳协调……
当天,重新开放了三个放映厅,才把这群漫迷们全都安置了进去。
等他们全都高高兴兴地进场看电影……
电影院的所有工作人员才茫然地互相对视,眼神疑惑不解地互相问:“这电影有那么好看吗?”
作者有话要说:【注】作者对点映的理解不一定对,是查的百度,如果细节上有错误,请多多见谅。
明天中午如果没更,可能是攒个长章,晚上看。
今天努力的快进了一下,希望不会显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