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失败了!”在京城太子府内,当太子接到前线密报之后暴跳如雷,气愤狂吼。
也难怪,任何一个自信满满的人,当他突然发现他的所谓自信其实是自负的时候应该都不会太冷静的,尤其是他要把自己这个所谓的自信寄托在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上,当这个阴谋变成笑话的时候,只要是个人都会失控的。
太子面色阴沉,仿佛一个随时择人而噬的饿虎,座下诸位门人一个个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良久,聂原这个老资格谋士终于挠虎须,率先发言道:“殿下,既然此事已然失败,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善后,不让赵伯谦有机可乘。”一边说,一边不断的观察太子这个发怒老虎的面色,只要觉得稍有不对就要立刻改口。
太子对聂原的话不置可否,站起身来来回回踱步,面色越来越难看,难看的让在场所有人感觉到了一种死亡的氛围,尤其是刚才充出头鸟的聂原,几乎认为自己就要完了。
太子仍然一言不发,在来回踱了十几个圈后在香炉前停了下来,眼望着香炉充满了怨毒和憎恨,直似将其当成了自己最痛恨的敌人。
猛然一掌,太子的手掌已经重重击到了精铜所铸成的香炉上,发出了一声沉闷的轻响,可奇怪的是,香炉并未有任何的破裂损毁,却反而发出了一种‘呲呲’的怪声,仿佛正在被什么可怕的东西腐蚀。
不一会儿,太子的手离开了香炉,香炉却完好无损,一如它原来的一样,正当一群太子门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异状陡生,精铜所铸的香炉竟然像面粉一样的化为飞灰,消散不见,匪夷所思。太子露出这一手,不但展现了他的功力高绝,更加体现了他劲道拿捏恰倒好处,随心所欲。
一干众人慑于太子的绝高功力,一起跪下,不敢再言语,不然,有九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太子发泄了一通后,面色稍见缓和,重新坐下,道:“聂先生,如今既然事已如此,你认为应该如何。”
聂原起身恭声道:“启禀太子,如今赵伯谦大胜,这对我等极为不利,现在关键是不能让他回到京城,如若让他回到京城,那就如鱼得水,今后再难找到如此好的机会了。”
太子面色难看之极,死死的看着聂原,期待他接下来的话。
聂原继续道:“更为可怕的是,赵伯谦原本可能无意皇权之争,但如今得知我等欲至其于死地,为求自保,说不定会把心一横,加入燕王一方,如若果真如此,如今他大胜而还,必定实力大增,这样对太子是极为不利的。”
太子恨恨的道:“那就是弄巧成拙了,本宫决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该怎么办呢?”
聂原低头思绪再三,终于把心一横道:“太子,属下还有一计,如若成功,定可置赵伯谦于死地,但是此计不但非常冒险,还一定要一个关键人物配合,否则绝难成功。”
太子一听此言,登时双眼放光,道:“什么办法,快快道来!”
三日后,皇宫养心殿。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闭目养神,表面看似悠闲,心中其实正是波涛汹涌。
一国之事,何等繁多,朱元璋向来凡事亲力亲为,从无怠慢,勤政一项,名副其实,是以朱元璋是非常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时间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可以找时间来作出一个虽然短,却十分有效的休息。
不过就算是在休息之时,朱元璋的头脑之中也难得有完全的平静,仍然要不断思考着各种事务,真是,当皇帝,好累啊。
不过这个累却是绝对值得的,当你坐在高高在上的金龙交椅上,看着万民跪在你的脚下时;当你随口的一句话,可以主宰千万的人的生死富贵时;当你的任何一个举动,都足以令风云变色,天地动容时,一切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这至高无上的皇权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永远是那么诱人,为了得到它,无数人愿意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和灵魂,可惜到头来,多数人只会一无所有。
因为只有最强,最优秀,最智慧的人才能拥有它,拥有这主宰万物的权力,而这个人,就是自己,这个至尊无上的帝王---洪武皇帝朱元璋。
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凡人了,自己已经是神了;对,自己就是神,就是超越天地万物的神!
朱元璋真是越想越得意,正在这时,李公公走了进来,朱元璋立刻就将这些令他分心的无聊想法逐出了脑外,当有人接近他十尺以内的时候,生性多疑的他是决不会分心的。
朱元璋睁开眼睛看了看李公公,只看见他捧了一堆奏折走了进来,正是各部递交而来让自己批阅的。
得,短暂得休息时光结束了,又得开始工作了。
朱元璋坐直了身躯,有条不紊得开始批阅起奏折来,翻动了一会儿,低头问道:“李公公,兵部有没有北方战线得奏报啊。”
这些天朱元璋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这件了,他的担心也是有理由的,估摸着日子也该有消息了,可是不但兵部未有奏报,就连天眼密探也无回音,使得朱元璋心烦不已。
李公公垂首道:“这…………启禀皇上,还没有。”
“怎么还是没有,恩”朱元璋听出了一丝异样,抬起了头来,疑惑的道:“李公公,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李公公为难的道:“皇上,这…………奴才不敢说。”
朱元璋疑惑之心更胜,最近天眼会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密报啊,有什么事情是严重到连这个自己面前的第一近臣都不敢说的地步。
朱元璋心知,眼前的这个人虽然身份只是个奴才,但是他的智慧绝对是非同小可,连他都吞吞吐吐了,就一定有非同小可的事情。
朱元璋一挥手,道:“朕赦你无罪,说吧。”
李公公似乎为难之计,但是最后还是一咬牙,道:“奴才遵旨,启禀皇上,最近京城地面上流传着一个传言。”
朱元璋心内流露出恍然和不屑的心境,天眼会虽然眼线遍天下,但是市井之言从不在侦察之内的,因为市井之言根本就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皇帝已经是日理万机了,哪里还能再管这些流言蜚语,那就是累死也忙不过来啊。
朱元璋内心失望之极,面色却丝毫不改,道:“市井之言,何足采信,李公公,你怎会如此肤浅了。”
李公公急忙道:“皇上,这个传言非同小可,所以奴才才冒昧进言的。”
朱元璋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神色立刻凝重了起来,沉声道:“你说吧。”
李公公道:“遵旨,启禀皇上,最近京城地面上都在传,说定远候赵伯谦已经和蒙古勾结,意图叛变。”
朱元璋一听,登时暴怒道:“混帐,完全是胡说八道,赵爱卿一向忠心耿耿,这些根本是市井的无稽之谈,到底是何人所传,该杀!”说着用力一拍桌案,看来甚为恼火。
李公公吓的当即跪倒,道:“请皇上息怒,这些虽然还无法考证,但是无风不起浪,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李公公,道:“北方和京城相隔何止千里,密谋叛变如此机密之事如何会在京城传开,除非是有人故意散播消息,朕如何会上这种无聊的当,笑话。”
说着又指着李公公森然的道:“李公公,你是不是被什么人的收买了,故意来此污蔑朝中大臣的,可知这是死罪。”言语间杀气弥漫,看来决不是在开玩笑。
李公公吓的磕头不止,哀声道:“皇上明鉴,奴才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被人收买,皇上明鉴啊。”当真是吓的魂不附体,真可怜。
朱元璋又如何会被这些空口大白话迷惑,依然冷冷的看着李公公,面上阴晴不定,看来仍然在思考刚才的事情,猜测李公公的意图。
正在此时,外面有人高声奏报:“启禀皇上,兵部北方战线奏报到。”
朱元璋此时最关心的就是北方战线,当下暂时放下了李公公的事,道:“呈进来。”
“是”一个内廷太监捧着一个奏折走了进来,将奏折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伸手接过,那个太监随即就退了下去,没办法,级别不够,在这个养心殿里,只有李公公可以站在朱元璋身前伺候。
朱元璋打开了奏折,细细的看了起来,李公公跪在下面,内心充满了惶恐,心中暗道:“希望这个奏折是太子的,不然我可就完了。”
其实,当日聂原所说关键人物正是李公公,身为内廷太监总管的他是离朱元璋最近的人,表面上和外臣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是最能说上话的人,如果说要在朱元璋面前煽风点火,这个太监实在是干此事最合适,也是最重要的人选。
聂原的计划就是,第一步先要往兵部,压住赵伯谦来自北方战线获胜的奏折,无论如何不能让朱元璋知道已经获胜,第二步派亲信在京中散播谣言,说赵伯谦叛变,以太子府的实力,不出数日就已经是传的满城风雨了;第三步,就是要太子亲自出马,收买李公公,此步至关重要,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因为皇上可以得到消息的途径不止有兵部的明报,最关键的是天眼密探的暗报,而这些暗报都是直接由皇上亲自接受,太子想截也是无能为力;但是,如果说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够截下天眼密报,此人就非李公公莫属,身为皇上的第一近臣,惟有他有可能知道皇上接受天眼密报的途径和方法,也惟有他有可能截下天眼密报,是以太子是非要拉拢李公公不可的,而李公公自从从皇上和朱棣的对话中知道了皇上的心意后,也是想尽办法想想攀上太子这个真命天子,此时正中下怀,当然就是一拍即和,而他也的确未令太子失望,凭着他多年在宫中安排下的关系以及对密报上奏途径的了解,果然成功的截下了北方密报,立下汗马功劳;而最后落井下石的第四步,就要在下面开始了。
朱元璋细看奏折,一言不发,李公公偷偷抬头看去,只见朱元璋面色冷淡的吓人,犹如暴风雨前的征兆,李公公服侍朱元璋多年,当然了解朱元璋每次露出这样的表情的时候,就是他的心中充满杀意的时候。
朱元璋看毕奏折后,低头细想了一会儿,对李公公道:“李公公,你看看这个。”言语间似乎口气稍缓。
李公公当然照例推搪一番后拿起了奏折一看,不由的心中大定,这奏折正是压粮官黄子澄所写,内容自然是讲赵伯谦如何如何欺君谋逆,如何如何和蒙古勾结,此外还特别写明了,这一切都是赵伯谦身前的李敢将军所查得的,李敢将军已经被赵伯谦害死,但是临死前留有血书,命令手下冒死送到了监粮官是营中,如今是人书都到了京城,只等召见,总之是详详细细,合情合理,有人证有物证,真可算是铁证如山。但是不用说了,一切当然都是伪造的。
李公公看毕后心中大定,将奏折又交给了朱元璋,恭听他的话。
果然,朱元璋说道:“李公公认为此事如何啊。”
李公公心中偷笑,表面上却却十分严肃,道:“皇上,奴才愚昧,还请皇上示下。”此等大事哪里轮到一个奴才插嘴,李公公身在宫中多年,当然不会不知这禁忌。
朱元璋默然不语,似乎真正思考着什么,但见其眼中的矛盾之意越来越盛,连手中的奏折都被其揉成了一团,可见其此时心情的复杂。
良久,朱元璋猛的抬起头来,高声道:“传朕旨意,赵伯谦私通敌匪,欺君罔上,即刻免去一切职务,株连全家,派遣锦衣卫速赴漠北,将其押解回京。”
什么!!!晴天霹雳,连李公公都大吃一惊,虽然准备充分,但是朱元璋未免也答应的太快了吧,连证人证物也不见就已经定罪了,态度竟然在刹那间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太子还准备的很多后招竟然都没有用上就达到了目的,这一切真是太快太不可思议了,李公公在那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竟然懵在那里了。
朱元璋看到李公公那一付不知云里雾里的衰样,心中有气,猛然暴和一声:“还不快去!”
一声暴喝将李公公从云雾里唤醒了,吓的连忙答应,带着满腹的疑惑去宣旨了。
朱元璋神情木然,在除他已经空无一人的养心殿里呆呆的坐着,好一会儿,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对不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