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四十一章四训故事(一)
七皇子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要说了凡先生的故事,里面的时代背景与帝月大陆差距有点大,还是说说昨天听悟空师兄说的四训前辈的故事吧!
“这样吧,我先给你讲一个人的故事,你听后再告诉我,你的想法!”
“秦夫子,请!”
“七百年前有一位四训前辈,他从小很是聪慧,可是父亲早逝,其母袁氏又无力供养其入学。
让其去学医,学医当学徒,有一份收入,还可以学到手艺,而且大夫救死扶伤,受人尊重,最重要的是,这是他父亲的心愿。
于是四训前辈放弃了学业,去了学医。
后来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个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四训先生很恭敬地向他行礼。
这位老人对四训前辈说:你是仙门中的人,三年后就可以去参加仙门入门考核进入大仙门,为何不进入学院学习呢?
四训前辈就把母亲叫他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老人。并请问老人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四训前辈说:我姓孔,是岐州人,遇善因缘得以学得皇极数,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四训前辈就领了这位老人到家中,并将情形告诉袁母。袁母要四训前辈好好的待他。并且说: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
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
四训前辈听了孔先生的话,就动了去学院的念头,四训前辈很清楚自己要是真的可以在三年后考入仙门,那么一生的命运都将完全不同,自己的母亲也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于是四训先生去找了他的表哥,通过自己表哥的关系进入他朋友沈家开的一个私塾。
四训先生在那里寄宿读书,还拜了一位先生。在去参加仙门考核前孔先生最后一次替四训推算命里所注定的数。
他说:你进入仙门后十年达到筑基,三十年后筑基大圆满,然后再无寸进,一生无妻无子,阳寿三百载。
四训前辈知道自己的命数后,参加仙门考核果然入选,之后每日除了修炼并不做他想。虽然只是普通的三灵根,但心无杂念果然在十年后达到了筑基修为下山历练。
回到家中,母亲过得很不错,四训前辈再次来到慈云寺里,想看看孔先生是否还在寺中。
可惜孔先生在他走后,便也云游去了别处,不过寺中又来了一位法师,法号道光,大家都称他为道光大师,也就是我的师伯,相信仇夫子应该听说过吧!”
“是的,道光大师之名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他更是医中圣手,慈悲世人!”
四训前辈与道光大师在禅房中,对坐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一下。
道光大师问四训前辈说:凡是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来缠去;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四训前辈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实不想,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妄念了。
道光大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哪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四训前辈听了之后不明白,便请问他此话怎讲?
道光大师说道: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
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
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
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
你二十年来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数转动一分一毫,反而被数把你给拘住了。一个人会被数拘住,就是凡夫,这样看来,你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
四训前辈问道光大师说:照您说来,此数可以逃得过去吗?
道光大师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
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为说谎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萨还会乱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说到这里,七皇子停了下来,仇夫子一直非常认真地听着七皇子的故事,特别是说到四训前辈,一生无妻无子时更是来的兴趣。
七皇子本身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今天却要给自己讲故事,必有深意。
“秦夫子,之后四训前辈是否有子?”这才是仇夫子真正关心的话题。
七皇子早知道仇夫子必有此一问,答道:“有,他取了一位仙姑,且有两子一女,修为最后达到元婴,阳寿一千五百载,他至今已是道门的一位长老。”
仇夫子一听此话,马上就激动了起来。
“请秦夫子赐我求子之法。”
“此法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很难,若没有正确的观念,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心念,告诉你也无用。”
“这……还请秦夫子明言!”
“故事才讲了一个开头,不急,听完你也就知道了。”
“洗耳恭听!”秦夫子态度更诚肯了,七皇子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