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兵谏扣蒋
画外音:
蒋介石在平定“两广事变”之后,正当考虑如何解决东北军、西北军联红问题之际,又传来红二、四方面军相继北出四川,和中央红军西征部队于10月19日,在会宁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消息。蒋介石自然清楚:张学良的东北军果真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三大主力红军实现军事大联合,其实力远远超过发动“两广”事变的桂系和粤系;蒋介石也十分明白:张学良和杨虎城、毛泽东在政治上果真结成“三位一体”的政治势力,那西北就要改变颜色了!怎么办?蒋介石依然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强行命令东北军和西北军“围剿”陕甘一带的红军,借以达到互消互亡的目的。为此,他在获悉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第三天,10月日,遂偕夫人飞赴西安,着手部署东北军和西北军对红军作战。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蒋介石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纵横家。他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到达西安之后,并没有和张学良、杨虎城谈“围剿”落脚西北的红军的部署,而是有意带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曾广清等人登华岳,游终南山,逛骊山,看秦岭,借纵观西岳景色的同时测试张学良、杨虎城对救国抗日、进攻陕北苏区的立场。他说:“西岳之胜在于险……有失误,会掉到万丈深渊里。”对此,张学良自然清楚,是有意在隐喻他“悬崖勒马”。他心中很是不快。当蒋介石回到下榻处,正式要张学良、杨虎城做好准备进攻红军以后,张学良仍抱着善良的愿望劝道:“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必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接着,他不仅告之这是东北军、西北军官兵一致的意见,而且还把毛泽东、周恩来于10月5日写给他的信转给蒋介石。蒋氏见信大怒,骂张是“中了共产党的魔术”,并说“在杀尽红军,捉尽**之前,绝不谈抗日事”。
叠印有关的名胜和资料、照片。
画外音: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他担心张学良、杨虎城开办的军官训练团成为联红抗日的基地,遂决定亲赴王曲,当着张学良、杨虎城的面向学员训话:“军人要明礼义,知廉耻,在家要尽孝,为国要尽忠,要服从长官。”接着又大声说:“我们最近的敌人是共产党,为害也最急,日本离我们远,为害尚缓,不积极‘剿共’,轻言抗日,就是是非不明,前后倒置,在家不孝,为国不忠。”“对那种不忠不孝的人,要予以制裁!”张学良听后真是气愤到了极点,但碍于会场气氛不对,只好忍气陪蒋介石离去。
叠印王曲军官训练团旧址、遗物和照片。
地点上海采访张学良原部属孙铭久。
孙铭久:“军官训练团的军官对蒋的这个讲话,都很气愤。我和军校教育长黄显声商议后,决定第二天派敢讲话的苗剑秋秘书到军官团讲一次话。我记得苗剑秋讲得最精彩的是这样几句话:‘团结抗日,是救国政策,是绝对正确的;剿共内战,是亡国政策,是绝对的荒谬。昨天竟有人说,日寇是外敌,共产党是内患,要打共产党。我们东北被日寇占领了,东北人都成了亡省亡家的人,受到的苦处太多,现在居然还有人在这里说这种话,我们东北人稍有血气,就不应该让他站着走出去,而应该叫他躺着抬出去!’苗的讲话被特务告到晏道刚那里,晏要张将军交人,张将军借口苗已畏罪逃跑之名,将苗送到北平。”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第一次“劝谏”蒋介石就这样失败了!但是,蒋介石经过这次所谓火力侦察得出结论:认为强行命令张学良、杨虎城“围剿”红军是极不可能的。他历经深思熟虑,遂借口“避寿”为名躲到洛阳,决定把嫡系部队三十个师调往西北,摆在平汉路中段和陇海路西段,同时还把忠诚于自己的三十余名高级将领调往西安待命。接着,他又下令扩建兰州和西安机场,调来上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总之,他企图通过所谓实力政策,给张学良、杨虎城造成兵临城下的局面,进而使张、杨明白:必须听话“剿共”,否则东北军和西北军会与红军是一个下场。
同时叠印有关的军事地图、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蒋介石在洛阳“避寿”期间,并没有忘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尤其是他的发祥地上海的救国抗日运动,并于11月日,亲自下令逮捕了总部设在上海的“救国会”的“七君子”,史称“七君子”案。时称二夫人的宋庆龄、何香凝拍案而起,遂在全国掀起了营救“七君子”的爱国运动;翌日,傅作义所部攻克伪蒙军首府百灵庙,史称绥东大捷。以此为由,遂又在全国猝然引发了热烈援绥的救国热潮。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志在抗日,就在绥东大捷的当天向蒋介石写了《抗敌请缨书》,希望带领东北军开赴抗日前线。蒋介石断然拒绝了张学良的请求。1月1日,时在武汉的王化一探悉,如果东北军、十七路军拒绝进攻红军,蒋介石分别将他们调往安徽和福建的消息,立即电告张学良。张感到形势严峻,遂于1月日亲驾飞机去洛阳谒蒋,察看形势的同时,再次苦谏。当张学良劝说蒋介石释放“七君子”遭到严拒之后,他直言责蒋:“委员长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蒋听后勃然大怒:“全国只有你这样看,我是革命政府,我这样做就是革命,反对我,就是反对政府,就是奸党暴徒。”“你的责任就是剿共,不许到绥远抗战,若要不然,就把你换掉。”
叠印蒋介石在洛阳的下榻处以及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第二次苦谏蒋介石,又以挨骂而告终。1月4日,张学良怀着郁郁之情,陪蒋介石坐专列回到西安。当天,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即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开赴陕、甘前线,进攻红军。为此,双方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蒋介石图穷匕首见:你们如果不执行我的“剿共”国策,我就将东北军、十七路军调到闽、皖地区,由中央军替代你们“进剿”红军。
叠印有关进攻陕甘苏区的军用地图和图片。
画外音:
至此,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没有退路了,早存“苦迭打”想法的张学良就剩下一条路“逼上梁山”了!但是,“兵谏”蒋介石是由谁先提出的呢?
叠印《西安事变忏悔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迨至良从洛阳返来,心情十分懊丧,对杨谈及蒋公难以容纳余等之意见,该时良对蒋公发有怨言并问计于杨。杨反问良,是不是真有抗日决心?良矢志以对,杨遂言待蒋公来西安,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良闻之愕然,沉默不语,彼露有惧色,良即抚慰之曰:“余非卖友求荣之辈,请勿担心!不过汝之策,在余有不能之者。”彼遂讥良:“乃情感作用,以私忘公。”良答以“容余思考商讨,请其安心,余绝不同任何人道及彼之意见也”。
画外音:
“兵谏”虽是杨虎城将军提出的,但由于张学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他的心底也早已埋下“苦迭打”的种子。对此,张学良已故部属栗又文曾问过他:“蒋介石不赞成抗日怎么办?”张说:“我可以劝。”栗问:“你劝他不听呢?”张说:“可以再劝。”栗说:“他还不听呢?”张一拍大腿说:“除非他不到我部队中来!”因此,张学良听了杨虎城“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后,不仅是很容易合拍,而且还促使他最后下了“兵谏”扣蒋的决心。
叠印栗又文致史永信有关段落(存全国政协)。
画外音:
蒋介石到达西安以后,立即着手“进剿”红军的部署:1月7日,蒋介石已决定以蒋鼎文、卫立煌代替张学良;9日,蒋介石致邵力子一封信,要他通知《大公报》:发表蒋鼎文任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10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参加的只有他的嫡系将领蒋鼎文、卫立煌、陈诚、钱大钧等人。就在这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确定了“进剿”苏区的计划。
镜头摇出蒋介石在西安主持军事会议的地方和有关进攻陕甘苏区的军事地图、照片。
画外音:
由于蒋介石在西安召集的这些重大的军事活动,均无张学良、杨虎城参加,“致使良同杨虎城发生疑惧,而良则有甚于疑惧者,是思蒋公对良不加信任,已不重视矣”。怎么办?张、杨再次密商。
地点西安采访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
王菊人:“张学良将军主张先礼后兵,由张、杨分别再劝蒋介石一次。杨虎城则担心同蒋说翻了,露出马脚,让蒋走了。张学良说:‘看不出蒋有提防我们的迹象。蒋很骄傲,他以为我们只会服从他,或许蒋认为我们既去劝说他,便不会有其他的举动。’杨虎城不好过于阻拦,就同意了。”
记者:“据史记载,张学良将军这次劝蒋是哭谏,也就是哭着向蒋介石痛陈利害的,可蒋介石不仅不被张学良哭谏的真情所打动,反而大骂了张学良一顿。是这样的吧?”
王菊人:“是的。据我的记忆:8日上午,张去临潼华清池见蒋,10时过,回到西安。他告诉杨:‘我劝说失败了。蒋还拍桌子和我吵了一阵,你可再走一趟。’据杨说,蒋对张狠发了脾气,争辩很久,两人弄得面红耳赤。”
记者:“据史记载,杨虎城劝蒋同样是失败了。扣蒋的决定是在这以后决定的吗?”
王菊人:“是的。杨虎城从华清池见蒋回来以后,立即去见张学良,二人商量的结果是:立即采取行动,不能再失去时机(指上次对“两广事变”的时机),不能失去人心(指适应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要求)。他们表示,为了抗日救国,牺牲这两个团体(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也值得。张当时说:我们为了国家,对蒋也仁至义尽了,现在只有干的一条路(指扣蒋)。他们这次商谈,还是没有定下行动的日期。”
画外音:
恰逢1月9日,西安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爱国请愿活动。学生们不顾宪兵和军警的阻拦,高呼口号,要到临潼见蒋。一向害怕学生运动的蒋介石吓得惊恐万分,命令张学良派兵镇压,“格杀勿论”。这实出张学良的意料之外,他急忙赶到请愿队伍的前头,力劝同学们回去,不要发生流血事件。也就是在这时,他向请愿的学生袒露了心机:“我张学良不是给某个人当走狗的。保证一个礼拜内,拿出事实作答复。”这个事实是什么呢?就是三天以后的兵谏扣蒋。
叠印有关游行请愿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地点西安采访杨虎城原秘书王菊人。
王菊人:“当天晚上,杨虎城陪蒋介石及其随行高级将领看易俗社演戏。由于负责西安警卫的宋文梅发现孙铭久带着人和枪去临潼,杨虎城误以为是去临潼扣蒋,遂下令十七路军待命,主动配合张学良的扣蒋行动。10日凌晨,弄清是场误会之后,杨虎城赶到张公馆,对张谈了9日晚上发生的事,并告诉张,看近日情况,学生、市民、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大部分中下级军官,对蒋是愤恨的,他们的情绪很激动。扣蒋时间,不能再迟了,万一我们对部队控制不了,发生骚动,那更危险。张也是一样看法。他们便决定:1月10日准备好,11日晚行动。对于扣蒋的计划、行动的时间、任务分配等事,于1月11日在玄风桥金家巷张的官邸,商量了两次。具体情况,我都写在《记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一文中了。”
画外音:
与此同时,张学良于1月10日晚在张公馆召集会议,向王以哲、刘多荃、孙铭久、白凤翔、刘桂五扼要通报了他要“造反”、“扣蒋”的事。为表示决心,他对大家说了这样的话:“我已经和虎城谈过,此举成功则大家之福,如不成功,我张学良拿头去见他(指蒋)。”11日,张学良带刘桂五见蒋,借机请执行扣蒋任务的刘桂五熟悉蒋介石的住处。是日晚,张学良为使蒋介石放心,再次谒蒋。晚8时,由临潼赶到绥靖公署新城大楼,以主人的身份宴请随蒋来西安的军政要员。10时左右,他赶回公馆正式下达兵谏扣蒋的命令。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在宣布“兵谏”计划的时候,用极其沉痛的语音讲了这样一段话:
叠印孙铭久的《临潼扣蒋》有关的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我今天把大家找来,要跟大家商量一件事。咱们东北军亡省亡家,又背上了不抵抗的罪名,不为全国人民所谅解。究竟是谁不抵抗呢?到现在,罪名却由咱们背了。我屡次请求委员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共产党的问题应该用政治方法解决,先安内后攘外是给日本造机会,等等,反倒多次挨他的训骂。最近我在洛阳痛切陈词,请求准许东北军去察绥支援打日本,他反骂我是反革命。说什么他就是革命,违犯他的意志,就是叛国反革命。骂共产党不要父母,说我也不要父母;骂共产党不要祖国,说我也不要祖国。在临潼拍桌子骂我,说:‘等我死后你再去抗日。’逼得我连话也不能说。现在死逼着东北军继续打内战、‘剿共’,不听他的命令,就调咱们到福建去。实在逼得我们没办法了。我现在已与杨主任商量决定把他扣起来,逼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你们大家有什么意见?”
地点上海采访张学良原部属孙铭久。
孙铭久:“我到达会客厅时,已有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刘多荃、董英斌等人坐在那里。张见了我,当着众人的面对我指示说:‘孙营长,我令你跟白凤翔师长一道去华清池。你要听白师长的话,服从他的指挥,要谨慎当心。’没等我回答,他又着重吩咐:‘你千万不可把委员长打死了,万不得已时,只能把他的腿打伤,不要叫他逃跑了。’我正待转身退出时,张回过头来,用眼睛紧紧地盯着我说:‘你的卫队营,准有把握吗?’我说:‘有把握!’他继续说:‘明天这个时候,说不定我和你不能再见面了,你死,还是我死,是说不定了。不过报纸上能登这么大的字(张用手示意着鸡蛋大的圆圈)。’又严肃地说:‘若是弄不好,那我们都得上山了。你可要小心注意!’我敬礼回答说:‘一定完成副司令给我的任务,不然我就不回来见副司令!’”
画外音:
张学良动员过后,遂带领参与其事的东北军高级将领一同赶到杨虎城的绥靖公署。他见到杨虎城笑着说:把我们都交给你了,看你怎么办?孙蔚如在旁笑着说:我们向来是不出卖朋友的。接着,张学良和杨虎城经过紧急磋商,遂下达了城内、临潼同时兵谏扣蒋的命令。
叠印绥靖公署以及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1月1日的夜万籁俱寂,显得是那样的沉长;墙上滴滴答答的钟声,就像是千钧铁锤在撞击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心。突然,西安古城内外响起了枪声,张学良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快速地在室内踱步不止。随着报捷的电话铃声取代枪声,已知城内的任务胜利完成。但是,就是没有临潼方向的消息。天渐渐地亮了,电话中终于传来刘多荃的报告:蒋介石已逃离卧室,下落不明。张学良对着电话下达必须找到蒋委员长的命令之后,又对大家说了这些话:“若找不到委员长,我便将自己的头割下来,请虎城兄拿到南京去请罪,了此公案。绝不能因为要停止内战而引起内战,那我张学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大家听后都为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所感染,同时大家都在自问:“蒋委员长会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地点上海采访原张学良部属孙铭久。
孙铭久:“这时我焦急万分,找不到蒋可糟糕了,怎么回去见副司令呢?我同王协一又回到蒋的住房查看,在朦胧曙色中,看见蒋的帽子、皮包、假牙等东西杂乱无章地摆在桌子上。我命令搜查全院,仔细寻找。忽然有一卫士跑来报告说:‘在后山墙下发现一只鞋。’我想可能蒋就从那里跳墙逃到后山去了,急忙说:‘我们赶快上山搜!’并派人通知后续部队,一齐上山搜。”
镜头缓缓摇出华清池蒋介石下榻处的陈列。
孙铭久:“我从后山墙的小门迅速跑上山去,在半山腰看见被截获的蒋的贴身侍卫蒋孝镇,这个家伙已经吓得面无人色。我问他:‘你知道委员长在哪里?’他半吞半吐地说不知道,我即拿枪对着他说:‘你不说真话,我马上枪毙了你!’他听了这话赶紧回头向山上看了一眼。我按着他目指的方向,指挥队伍上山搜。同时命一士兵将蒋孝镇押下山去。以后查知他是蒋介石的侄孙,当夜在蒋的卧室外值班守卫。他听到枪声后,急忙从床上把蒋介石拉起来,背着往后山墙门口走,见门锁着,又推着蒋从墙上跳过去。这一跳不要紧,蒋介石不仅掉了一只鞋,而且还把腰摔坏了。只是逃命要紧,才不顾腰疼,逃到骊山上去了。”
孙铭久谈话声同时叠印蒋介石逃跑的路线。
地点骊山兵谏亭(原称捉蒋亭)继续采访孙铭久。
孙铭久:“我沿着山路向山上急追,快到捉蒋亭的时候,跑在我前面的陈思孝班长喊着:‘报告营长,委员长在这里呢!在这里呢!’我应声赶紧跑上前去,只见蒋介石刚从洞里出来,弯着腰扶着石头站在洞口边,卫队营的卫士们四面包围着拥挤在左右。发现蒋的陈思孝和卫士们报告说,我们先看见这块大石头旁边有人在走动,一会儿又没有了。我们沿着这个方向搜查至大石头旁,见洞里蜷伏着一个人,便喊道:‘是不是委员长?赶快出来,不出来就开枪了!’里面连忙回答:‘我是委员长,你们不要开枪,不要开枪!’随后钻了出来。”
镜头缓缓摇出兵谏亭附近的所有场景。
孙铭久:“我走到蒋介石的面前,只见他全身冻得发抖,抬头看了我一眼又赶紧避开,说:‘你打死我吧……’我说:‘不打死你,叫你抗日!’此时,蒋的脸色苍白,赤着双脚,上穿一件古铜色绸袍,下穿一条白色睡裤,浑身都是尘土。
“‘你们是哪里来的?’蒋问。
“‘是东北军。是张副司令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我回答。
“‘啊,你是孙营长,你就是孙铭久?’
“‘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嗯,我知道,有人报告我的。’蒋可能看出我不伤害他,便说:‘你是个好青年……你把我打死好了,你打死我吧。’
“‘副司令要委员长领导我们抗日,没有叫我打死委员长。’我解释并催促蒋说:‘委员长快下山进城吧!副司令在那里等着你呢!’
“蒋一歪坐在地上,发怒地说:‘叫你们副司令来!我腰痛不能走!’蒋的腰痛,是真的,是他从五间厅往外逃跑翻越后墙时摔的。
“我见蒋不走,便劝他:‘此地不安全,请委员长还是赶快下山去吧。你腰痛,我们背你下山。’蒋还是不动,并要马骑。我示意左右卫士把蒋从地上挟架起来,拥推着下山去了。来到华清池,蒋又不愿意进西安城。我和几个卫士便连推带拉把他弄上了小汽车。”
画外音:
张学良在获知蒋介石被捉到以后,心情复杂地指着天说了一句话:“我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但是,当他想到见了蒋介石后的情景,遂又禁不住地喟叹摇首。
叠印发动西安事变时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合影。
定格。
第九集逼蒋抗日
画外音:
张学良与杨虎城成功地发动了西安事变之后,遂又一起审定由张、杨领衔向全国发出通电的原文,说明发动兵谏的意图,并提出了如下八项政治主张:
叠印通电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之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画外音:
接着,张学良接到报告:蒋介石已经送到新城大楼看管。他既是出于礼节,也是想缓和因发动兵谏与蒋介石的矛盾,急忙驱车赶往新城大楼看望蒋介石。说到“兵谏”后,蒋、张初次相见的情景,负责看管蒋介石的宋文梅作了记述。
叠印宋文梅著《我所经历的西安事变》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蒋见张来,神色突变,仍呆在座椅上,继续出声长吁。张学良将军对他说:“委员长,受惊了!”蒋不答,张又说了一次:“委员长,受惊了!”蒋仍不答。张继续说:“我们是受全国人民的要求,发动这次事件,我们内心纯洁,完全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现在,希望委员长能平心静气,勇于改正错误,联合全国力量,坚决抗日,以争民族生存,则学良和全国人民于愿足矣。”
当张将军说完之后,蒋才讷讷地说:“你既为了国家,应先送我到洛阳,送我到洛阳再谈。”张将军又继续说:“今日之事,岂容搪塞了事。我们仍希望你勇于改过,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如果仍然执拗不悟,坚持己见,就只有让群众公裁了。”蒋介石一听说由“群众公裁”,立即对张说:“过去,我待你那样好,现在,你竟想把我交群众公裁!你既然说是为国家,你还是把我先送回洛阳再谈。”说完后,蒋就闭目坐在椅子上,不再说话。谈话没有什么结果,张将军辞出。
画外音:
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遂采取了如下的军政措施:一、14日宣布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所有“剿共”工作全部停止。同时,正式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主持西北军政事务,张学良、杨虎城分任正、副主任委员;二、设立两个幕僚机构:(1)设计委员会,研究政治方面的重要问题,由高崇民为召集人。()参谋团,研究军事方面的重要问题,由何柱国为召集人,等等。
叠印有关的报纸、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为了争取南京方面的帮助,有利于事变的和平解决,继通电之后,又分别致电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和蒋夫人宋美龄,说明只要接受抗日要求,将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在短短的几天里,张学良与孔祥熙、宋美龄往来电文十多封,终于促成端纳飞抵西安,并与张学良、蒋介石会面晤谈。
叠印有关张学良与孔祥熙、宋美龄来往电文。
画外音:
对于端纳与蒋介石的见面情景,事后由文胆陈布雷代蒋介石写的《西安半月记》中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西安半月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下午5时,端纳来见。一个外国人,不辞远道,冒险前来看我,其忠义足以令人感动。端纳见我之后,寒暄一毕,即拿出我妻子的亲笔信交给我。并请求要与我同住。我同意了。
画外音:
与此同时,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取得各方面特别是一些素有联系的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元老的支持,先后致电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邓宝珊、李烈钧等,请他们“躬亲来陕,开诚指示,共谋国是”;致电阎锡山、宋哲元、傅作义说明真相,征求意见。
叠印有关的电文资料和图片(见当时的报纸)。
画外音:
张学良原以为一旦兵谏扣蒋,各党各派只要接到他的电文,一定会四方响应,八方从流,一个逼蒋抗日的高潮就到来了。但是,出他所料的是:国内却突然出现了拥蒋浪潮,一时间拥护中央,谴责张、杨的电报如雪片飞来。对此,张学良实感意外,对部属说道:“我不反蒋时,大家都反蒋。我反蒋了,大家都不说话了,甚至叫我的倒好。”更令他难以理解的是苏联的态度,攻击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以抗日运动为投机”,“足以破坏中国反日势力的团结”,甚至无端捏造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受了日本人的指使。
叠印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不久,张学良将军又获悉南京方面的亲日派何应钦等人想借此大做文章,他真是不知由自己发动的西安事变该如何收场。因此,他回到家就问负责翻译与中共来往电文的赵一获小姐:那边的周恩来为什么还不来西安?
叠印当时反映南京政府两派激烈争论的报纸,以及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说到西安事变,中外媒体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除了张学良将军以外,大多带着世人想知的这些谜团驾鹤西去。因此,中外关于这个议题有着各种传说。加之张学良在台湾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讲了如下这段话,就更使世人有着更大的神秘性。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我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请你们体谅我的苦衷。因为你们两位这么诚意地问这件事情,我简单答两句话,一个是这件事情不应该出自我的口。从我口里说出来就成了自夸自满了。我不想让别人夸奖我。另外我也不想为自己辩护。二是我也不愿意伤害他人。如果我在这里全都说了,就会伤害许多人。”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本来没有那么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为地罩上了一层大幕。虽说今天我们仍然不能把这段历史搞个水落石出,但是把这人为的历史幕布打开一角,让今天的观众看看历史本来的面貌,还是可以做到的。首先,西安事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参与其间了吗?历史的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对此,张学良也撰文写道:“同杨虎城计议,遂决行强谏劫持之谋,而此时对于**方面并未征询商议。”既然西安事变爆发之前,张学良并未“征询商议”于共产党,为什么事变爆发之后反而要请周恩来到西安来呢?下边,让我们先看看张学良将军事后写的这段话。
叠印《西安事变忏悔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事变之后,约周恩来之来,主要原因,系良自觉良部及杨部之无能,以及南京方面之做法,希周来共同谋划。
画外音:
张学良何时决定把西安事变通报给中国共产党的呢?据当事人刘鼎回忆,张学良带领东北军高级将领去新城指挥部前把刘找来,要刘把扣蒋的事向中共中央通报,请求配合行动。后怕国民党特务破译电报,在他们下了扣蒋的决心以后,决定事前先不通知中共中央。当张学良获悉抓住蒋介石以后,他立即向中共中央发出“文寅”电。文是1日,寅是清晨时至5时。也就是说,张学良在1月1日清晨5时之前向中共中央毛泽东通报了扣蒋成功的消息。请看如下这则“文寅”电。
叠印“文寅”电原文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介石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防胡(宗南)敌北进。
画外音:
中共中央收到张学良发来的“文寅”电,遂于当日召集了紧急的政治局会议,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意由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毛泽东作为一代大政治、军事战略家,他想到为了确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必须把陈兵陇海线的中央军挡在西安的东大门临潼以东。为此,他和周恩来于1月1日联名给张学良发电:《提议东北军确占兰州汉中两战略要点》。
叠印《提议东北军确占兰州汉中两战略要点》原电文,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关于军事方针提出下列各点,请考虑见复:
甲、刘峙有指挥河南集团,进占潼关极大可能,似宜提起杨虎臣(城)兄注意,以主力集中潼关而坚拒之。
乙、为确占兰州汉中两战略要点及隔离甘肃蒋军为二部起见,提议:
(一)于军全部巩固兰州城,严防毛炳文及西北补充旅之进攻。
(二)兄部王董两军及骑兵军集中平凉、会宁线,将该线上之蒋军压向陇南一面,拒止胡曾关毛南下,将海原、固原防务交于红军。
(三)红军以主力进至海、固地区,以有力一部尾随胡军于豫旺地区,配合在静宁、平凉之兄军,乘机消灭南攻之胡等。如胡等在现位置不动,则压迫之入宁夏为最好。
(四)商刘甫澄,调川军十五团到二十团进据汉中。
以上意见是否有当,统祈见复。军事大计,祈兄主持,随时示知为盼。
弟东来叩
画外音: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军事上的担心不幸变成了现实:“事前,张、杨筹划由东北军炮八旅黄永安部和洛阳军分校东北军军士大队占领洛阳,由在韩城、澄城一带的十七路军冯钦哉四十二师先占潼关,以屏障西安迟滞中央的进攻。但冯钦哉早为蒋介石收买,拒绝占领潼关。黄永安得张学良电令后,反向巩洛警备司令兼洛阳军分校教育长祝绍周告密……结果,洛阳未能占领,而中央军于1日清晨进入潼关,西安的东大门敞开。”同时,张学良业已获悉日本、南京政府诸派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他一边临机处置各种突发的军事、政治情况,一边发电求教于毛泽东和周恩来,并敦请周恩来速到西安。
叠印有关的军事地图和图片。
画外音:
毛泽东收张学良电报之后,于1月14日与周恩来联名发电:《关于日本、南京情况及我们的建议》。
叠印《关于日本、南京情况及我们的建议》原电文,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甲、情
况:
(一)日本三相会议,认文变为革命的,准备支持南京。
(二)南京甚慌乱,恐事变扩大,急下免职令,军队交军委直辖。
(三)何应钦到郑州,判断专为指挥进攻。
(四)樊军向潼关,万师守咸阳。
乙、建议:
(一)闻冯钦哉师集中西安,冯不可靠,希注意,宜以孙师集中西安、潼关间。
(二)胡、毛、曾、关甚恐慌,日内尚无可为,主要注意樊、万。
(三)东北军愈集结愈好,但兰州万不可失。
(四)红军准备全力增援。
弟东来寒子
画外音:
毛泽东于15日送走周恩来之后,又感于事态发展十分严重,历经深思熟虑,遂又给张学良发电:《应奉行大的战略击破敌之要害》。
叠印《应奉行大的战略击破敌之要害》原文,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无论军事政治方面,目前均须击破敌之要害。敌之要害不是宁夏或甘肃,而是河南与南京。敌已奉行大规模内战,我们对战争是后发,不是先发。然在敌主力向西安进时,我军应奉行大的战略,迂回并击破敌头脑之南京政府。此方针应无疑义。行动务求荫蔽,一切人不得下达。
毛
十五日二十时
画外音:
周恩来率罗瑞卿等一行18人于14日离开保安,打马向肤施机场前进。由于通讯联络的问题,张学良第一次派出的专机于15日飞返西安,周恩来一行未能成行。张学良于17日(一说16日)又派来了飞机,但机小人多又成了问题。
叠印相应的历史资料与照片。
地点漳州采访原周恩来随行机要员童小鹏。
童小鹏:“周恩来问驾驶员这架飞机能坐几个人。驾驶员说,除了他们两个驾驶员和刘鼎外,还能坐7个人,一共可以搭乘10个人。周恩来一算,根据工作的需要,只去10人不行,问驾驶员是否可以多坐两人?驾驶员说,从载重来说是可以的,但是都坐在舱内不能保持平衡,他说有个办法,机头的行李舱是空的,可以躺两个人,这样飞机就平衡了。我们只得同意。谁躺在行李舱里呢?正踌躇间,警卫员龙飞虎和杨家保自告奋勇地要去行李舱内。周恩来同意,驾驶员就把‘飞机鼻子’的盖子揭开,龙飞虎和杨家保就钻进去躺下来。接着我们跟着周恩来上了飞机,飞到了西安。那时,天已是黄昏了,龙飞虎从‘飞机鼻子’里爬出来,诙谐地说:‘这次可开了洋荤,在黑洞里糊里糊涂地坐了一回飞机。’大家都相对而笑。”
画外音:
周恩来一行到了西安,刘鼎先把周恩来等安置在七贤庄一号休息。周恩来为了工作方便,乘车赶到涂作潮家里,借他的剃须刀把留了多年的胡须剃掉了。所以张学良见到没有胡子的周恩来就惊奇地问:“哟,你的美髯呢?”周恩来答道:“刚刚剃掉了。”张学良表示惋惜。说到张、周二人见面后谈了些什么,世人多有不同的传说。
慢慢叠印出《西安事变忏悔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周等到西安时,告知良彼等初闻西安之变,深为惊讶,**内部分为两派:主张激烈一派,主不利于蒋公,叶剑英则其一也;一派主张和平解决,拥护蒋公,周本人属之。**之决案是拥护蒋公领导抗日,同东北军、西北军绝对合作,誓守延安会见之约言,万一和平绝望,**绝不袖手,利害与共,武装部队,听受指挥。
画外音:
是日子夜,周恩来向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发了电报。接着,周恩来又在张文彬的陪同下于翌日上午拜会了杨虎城将军。经与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会谈,在不到4小时,三方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红军加入西北抗日联军,“三位一体”正式形成。请看周恩来发给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在防御下坚持抗日动员》这则电文。
叠印《在防御下坚持抗日动员》原电文,并传出深沉的画外音:
毛并中央:
一、宜(即张学良)极愿听我们意见,尤愿知国际意见。彼衷心甚虑因此内战绵延,有碍抗战。我已明告国际及苏联意见尚不知,但如日本及汉奸硬要挑起内战,我们只有在坚决防御下,坚持抗日动员,争取同情,分化南京,孤立汉奸,缩小内战,并连接到抗战上去。杨认开火可以团结内部,失利可放弃西安,以甘为后方,但对持久战则无把握。杨知其部下不固,又不敢急切改造,现须多下工夫。
二、国际有电来,请即告我。
恩来十八日
画外音:
与此同时,端纳于15日下午飞返洛阳,用长途电话向宋美龄详尽地报告了在西安的活动和蒋、张第一次交谈的情况,并再次转述张学良对孔祥熙与她的邀请。当晚,宋美龄给端纳打电话,告之孔祥熙因代理行政院长职务,可否以宋子文或顾祝同代替。16日,端纳由洛阳再飞西安,转达了宋美龄的口信,张学良、杨虎城同意以宋子文代替孔祥熙。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这时,坐镇南京、军权在握的亲日派头子何应钦下令:空军开始对渭南、三原等地进行轰炸,地面部队开进潼关,进逼赤水,战争一触即发。宋美龄请端纳转告蒋介石:要蒋下令制止。蒋介石想以军事进攻作为要挟,只同意停战三天。17日,蒋鼎文携蒋致何应钦的亲笔信返回南京。
叠印蒋介石的原信,并传出深沉的画外音:
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正于本星期六日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顺颂
戎祉
中正手启
十二月十七日
画外音:
张学良获悉何应钦进攻西安的消息后,当着蒋介石的面说道:“何应钦逼人太甚,要打我们就打!”但是,就在当天周恩来到了西安,遂与周长谈。周表示:“如南京方面挑起内战,就坚决防御,同时要宣传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分化国民党政府内部,争取国内外同情,缩小内战,推动抗战。”对此,张学良是十分赞成,并于18日给何应钦发去急电,表明自己希望和平但不畏惧战争的态度。
叠印张学良致何应钦电文有关段落,并传出深沉的画外音:
……委座南归,尚待商榷。在此期间,最好避免军事行动。弟部初未前进,而贵部已西入潼关,肆行轰炸,果谁动干戈耶?谁启内战耶?兄部如尽撤潼关以东,弟部自可停止。
移动画面。
否则,彼此军人,谁有不明此中关键也哉?
画外音:
端纳、蒋鼎文相继返回南京,经过激烈争辩,南京军政大员于19日在孔祥熙公馆作出两项决定:(一)准宋子文以私人资格去西安,营救蒋介石;(二)将对西安方面的停止日期延长到日。
叠印有关文献资料与历史图片。
画外音:
当天,张学良就把宋子文来西安的消息通报给了周恩来。接着,张学良与周恩来共同商定了和宋子文谈判的条件:(一)立即停战,中央军全部退出潼关。(二)下令全国援绥抗战。(三)宋子文负责成立南京过渡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四)成立抗日联军。(五)释放政治犯,实现民主,武装民众。(六)召开救国会议,先在西安开筹备会议。
叠印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与宋子文相交素笃,周恩来当年在黄埔时期也与宋子文有着不错的私交,因此,他们认为与宋子文的谈判是会顺利的。但是,宋子文当获悉周恩来已经到了西安的消息后,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周恩来一来,事情就难办了。”加之顾虑何应钦抓把柄,对他不利,不敢单独与周恩来见面。
叠印宋子文的照片,并推满屏幕。
定格。
第十集铁血男儿
画外音:
宋子文于1月19日下午时由南京飞抵洛阳。0日上午,由端纳陪同飞抵西安。张学良与宋子文进行短暂的会谈后,遂一齐见蒋。对于这次相见,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西安半月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上午,闻上空有飞机的声音,我以为是停战期满,前方已开始作战,可能是中央军派飞机到西安来侦察敌情的。但过了一会儿,宋子文领着张学良和端纳来了,我才知道刚才听到的是宋子文来西安的飞机声。子文来西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见面后,我握着子文的手,说辛道苦,百感交集,我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语言。子文拿出妻子给我的信,其中大略的意思是:如子文三日内不回南京,则必来与吾共生死!我读过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画外音:
宋子文见蒋之后,与他同行的十七路军高级参议郭增恺带来了杨虎城将军的口信:“‘兵谏’只是要蒋停止内战,领导抗日,不会杀害他的。”对此,宋子文很是高兴。但是,当他获悉周恩来已经到了西安,惊愕地说了一句:“周恩来一来,事情就难办了。”事后,郭增恺专门拜访了周恩来,说宋同情西安的政治主张,因为他早就认为:“共产党不是武力所能消灭的,蒋想靠武力灭共才有今天。”周恩来要郭说服宋子文同意与他会谈,并请郭转告宋:这次事变中共未曾参与,对事变主张和平解决,这是中共团结抗日方针的继续,望宋认清大势,权衡利弊,劝说蒋介石改变政策,为国家做出贡献,并说:“只要蒋先生抗日,共产党当全力以赴,并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宋听后大感意外。至此,宋既然弄清了西安三方的态度,又看到蒋介石是安全的,决定回南京报告。宋虽然在西安未敢与周恩来会面,但他回到南京却公开赞美周恩来:“南京有谁能承担这样的风险营救蒋介石?相反,还有人要轰炸。”
叠印郭增恺著《双十二事变随宋子文去西安》有关段落,以及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与此同时,周恩来除协助张学良缓和与蒋介石的关系外,为防患于未然,倾全力协助张学良、杨虎城部署与蒋军作战的方案。1月18日,他在致毛泽东并中央《蒋介石转变态度企图求得自由》的电文中说:“蒋态度开始表示强硬,现亦转取调和,企图求得恢复自由。对张有以西北问题,对红军非降、非合,完全交张处理之表示。”1月0日,他给毛泽东、朱德、张国焘发了《关于联军打击甘陕蒋军的部署》电文;1月1日,又发了《与张学良商定的作战计划》、《与抗日同盟军协同保卫西安》等电文;1月日,他向中央书记处发了《对成立抗日联军的建议》重要电文,告之“其办法完全同意我们提议”。其组成如下:
叠印有关的历史文献及《对成立抗日联军的建议》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乙、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方面亦应发表联合宣言,说明联合抗战、保卫西北的意义,并坚决抗拒企图侵占西北、破坏统一战线的任何人。最后宣布成立抗日联军西北军政委员会,并推举张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此电(正式稿)请即拟定告我,以便磋商。
丙、抗日联军西北军政会,我方推毛、朱、周、彭、贺、刘、宋、宋参加。
丁、红军即为抗日联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戊、军政会参谋长拟推剑英(张要他)。
己、军政会下各种组织,我方应准备伯渠、尚昆、瑞卿、季壮来参加。……
画外音:
宋子文返回南京之后,在孔祥熙等人的支持下,同意宋美龄、宋子文去西安进行和平谈判。宋氏兄妹一行于日下午飞抵洛阳,宋美龄严令各将领:勿进攻西安,飞机也不得飞近西安。接着,又乘机飞往西安,于傍晚降落机场。令宋美龄惊喜的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冒着严冬的风寒躬迎在机场。对此,宋美龄在《西安事变回忆录》中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西安事变回忆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飞机刚停,张学良第一个登机迎了上来。其状甚憔悴,局促不安,面有愧色。我仍以常态与之寒暄。离机时,我以不经意的语气请他不要让他的部下搜查我的行李,以免弄乱了不易整理。他听后一怔,立即答道:夫人说哪里话,我怎么敢那样做。这时杨虎城也接踵而至,我坦然与杨握手,就好像一个偶然过访的常客。杨开始很窘,但见我镇定自若,他才松了一口气。
画外音:
张学良很了解宋美龄此时此刻的心情,立即驱车送她到蒋介石的下榻处。说到蒋、宋劫后重逢的情景,蒋介石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西安半月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我妻子突然于下午4时乘飞机来到西安。我惊讶万分,如在梦中。我前几日曾再三叮嘱子文,劝妻子万万不可到西安来,没想到她竟然身冒万险入此虎口。我感动至极,悲咽流泪,不可言状。妻子强作欢颜,但我却更增忧虑。十余天来,我对自身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今日,我还必须时刻顾虑到妻子的安危。我妻子智勇慈爱兼备,平时我就相信她日后必能为党国效忠,而且我们还经常同心共勉,誓为总理之主义奋斗到底,我们都互相期待着能有所成就。我怎么能忍心让她牺牲于这座危城之中呢?……
画外音:
蒋介石在其《西安半月记》中有意隐去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政治交谈。对此,周恩来在致中央书记处的电文中作了如下记述:“宋子文、宋美龄、蒋鼎文昨到西安。蒋暗示宋(子文)改组政府,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改组国民党,同意联俄、联共。”
叠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有关段落。
画外音:
宋美龄与蒋介石演完夫妻相会的戏后,立即又带着蒋介石如上的指示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会谈。“双方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问题上基本取得了一致。但杨虎城及其部下提出了释放蒋介石的条件,要求蒋介石必须在协议上签名。”由于张学良深受“言必行,行必果”传统文化“信”的影响,并不赞成杨虎城的条件。事态由此又变得复杂化起来。
叠印有关的历史文献与图片。
画外音:
宋美龄面对新出现的放蒋矛盾,深知只有求救于中共的代表周恩来。因此1月日,她又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进行会谈。宋美龄何时与周恩来首次相见?史无记载。但是,由于他们二人特殊的地位,肯定是神知已久了!就说宋美龄吧,她与疼爱她的二姐庆龄发生矛盾,虽然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但她也难以理解二姐庆龄为什么会那样赞扬周恩来的人格。今天,她终于见到周恩来了,遗憾的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她失去了政治家的胆识,在她的记述中连周恩来的名字都未敢写上。
叠印《西安事变回忆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几天来,张学良一直都在竭力劝解那些处于疑惧中的各路将领们。他介绍一位西安方面的有力分子来见我,说是此人在西安组织中甚明大体,但委员长一直不愿见他。我与此人长谈了两个小时,主要是听他谈。他详细阐述了整个中国革命的问题,讲述了他们的抱负和烦闷。他说他们并未参加西安事变,并说明了酿成劫持委员长的经过。我注意地凝听着,我注意到他不厌其烦地反复申诉中,有这样一句话,即“国事如今日,舍委员长外,实无第二人可为全国领袖者”。他讲到他们对国防问题的担心,说道:“我们并非不相信委员长在救国上的真诚,只是怨他的措施太慢了。”他又说道,此次兵变实出意外。我告诉他说:他们连如此小规模的政变都无法阻止流血和暴行,又怎能自信有主持国家大政的能力呢?他又说道,他们(指张、杨等)崇敬委员长,十年如一日,未改初衷。但委员长始终不愿倾听他们陈述的意见。谈到最后,他答应劝告杨虎城早日恢复委员长的自由,并约好次日再接着谈。
叠印有关这次会谈的报道和图片。
画外音:
政治家最擅长的是藏匿和掠美。而宋美龄也受此规律的驱使,不仅藏匿了这次会谈的实质,而且还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位临危不惧的英雄。可是张学良却是个例外,他坦言:“周至此时,俨为西安之谋主矣。”然而宋美龄与周恩来等到底谈了哪些内容呢?对此,周恩来于1月5日写给中央书记处的电文《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中作了如下记录。
叠印电文《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子、孔、宋组行政院,宋负责绝对责任保证组织满人意的政府,肃清亲日派。
丑、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两宋负责绝对责任。蒋鼎文已携蒋手令停战撤兵(现前线已退)。
寅、蒋允许归后释放爱国领袖,我们可先发表,宋负责释放。
卯、目前苏维埃、红军仍旧。两宋担保蒋确停止剿共,并可经张手接济(宋担保我与张决定多少即给多少)。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辰、宋表示不开国民代表大会,先开国民党会,开放政权,然后再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蒋表示三个月后改组国民党。
巳、宋答应一切政治犯分批释放,与孙夫人商办法。
午、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
未、外交政策:联俄,与英、美、法联络。
申、蒋回后发表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
酉、宋表示要我们为他抗日反亲日派后盾,并派专人驻沪与他秘密接洽。
画外音:
在谈判释放蒋介石的条件上,张学良与杨虎城出现了严重的对立。为弥合张、杨的分歧,周恩来做了细致的工作。对此,张学良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西安事变忏悔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因蒋公离陕问题,良与杨虎城发生歧见,亦为此点。良责杨:我等最初动机,是不顾一切,请求蒋公领导抗日,我等既已看过蒋公之日记,确知蒋公有抗日之决心,并已应允准我等把其他意见,提出中央会议讨论,我等目的可达,不应畏首畏尾,患失怕死,既然如此,你反何必当初乎?在此争论上,良言语急躁,几乎同杨决裂,乃系由周恩来在座解围,劝良小加休息,容他会议商讨商讨,被周将杨说服。
画外音: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放蒋问题上的分歧,在两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打下了很深的印痕。即使到了晚年的张学良,他依然没有忘记。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如果我扣留蒋总统,内战不是会扩大吗?我们是反对内战的。我与杨虎城的摩擦也正是这个问题。当时主张内战的人不希望蒋先生返回南京。我对南京有这种感觉。谁这样主张?请你不要问了。在这件事上,我负一切责任。”
地点北京采访杨虎城之子杨丞民。
杨丞民:“父亲说,在这次会谈中途,他有好几次觉得很痛苦。因为当时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几乎全部用英语交谈。宋美龄的中国话说得不太好,宋子文说广东话,而周恩来听得懂英语。会谈时没有翻译,父亲无法插话,感觉很痛苦。
“会谈在大问题上基本取得了一致,但父亲认为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必须在协议书上签字,他反对不签字就释放蒋介石。另外,在释放的时间问题上,他也反对操之过急。但宋美龄和张学良看到群众运动不断高涨,很着急。父亲让蒋介石留下文件,蒋介石不答应。张学良认为‘人格保证不就行了嘛!’父亲对蒋介石的看法和张学良不一样,父亲信不过蒋介石。”
画外音:
张学良如何解决与杨虎城在放蒋上的矛盾呢?一是周恩来主动从中斡旋,再是请国民党的最高代表蒋介石与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会面晤谈。在张学良的努力下,宋氏兄妹应周恩来的要求,于1月4日晚见蒋介石。据史记载:周恩来最后一次见蒋介石,是蒋氏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后,周不顾个人安危,向蒋氏抗议下令屠杀共产党人。这样算来,他们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在这漫长的10年中,蒋介石出过多少次高价想收买周恩来颈上人头,可始终未能如愿。有意思的是,10年后的周恩来却见到了阶下囚蒋介石,他不仅不要蒋介石的颈上人头,反而代表共产党要坚决保全蒋的性命,让他领导全国抗日救国。这是何等不同的胸襟啊!然而这极富戏剧性的历史一幕,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始终讳莫如深,成为中外世人关注的焦点。加之,张学良至今不愿揭下这块大幕,就使得这次蒋、周会谈更加神秘起来。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日本记者:“蒋介石先生在西安会见了周恩来先生,当时张先生您在场吧?”
张学良:“你问到这个事情,很尖锐的事情。我简单说一句话,就是请你不要往下再问我这个事情。不单是我在场,周恩来见蒋先生是我领他去见的。”
日本记者:“您现在能不能稍微讲讲当时谈话的内容?”
张学良:“对不起,我不能往下讲。我很不愿意回答这个主要的问题。简单说,请体谅我的苦衷就是了。”
日本记者:“宋美龄的回忆录中写了当时宋子文、宋美龄和周恩来三人会谈的情况,您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吗?”
张学良:“当然知道,我就在那里。关于谈话的内容,对不起,我不能讲。当然我也能找个借口,说我忘了,但我不能那样做。”
画外音:
对于这次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会晤,权威记者斯诺以第三者的立场作了如下披露。
叠印《红色中国杂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周在那天晚上10点钟后首次访问蒋。在此之前,蒋一直拒绝见他。主要是蒋夫人,还有端纳和张学良说服了蒋。那次见面,蒋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应再打内战。”这样的保证,正是共产党对他的首要要求。而后,蒋仅仅说了些不必要的话:“我们一直在交战,而我经常想到你,甚至在战争中我也记得你曾为我工作得很好,我希望我们能再次合作。”
画外音:
周恩来对这次会晤蒋介石讲了些什么呢?权威著作《西安事变简史》作了如下评述。
叠印《西安事变简史》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4日晚,宋氏兄妹应周恩来的要求,陪周去见蒋介石。蒋勉力坐起与周寒暄。蒋说,周曾经是他的部下,应该听他的话。周表示,只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周问蒋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考虑一下,表示三点:(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二宋及张学良代表他与周解决以前商讨的问题。(三)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画外音:
蒋介石生前不愿讲这次与周恩来的会面,因而没有留下第一手史料;向来敢说敢为的蒋夫人宋美龄,也出于政治原因闪烁其词;张学良出于他难言的苦衷,至今不愿说出双方讲了些什么。但是,周恩来却在当天发给中央书记处的电文《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中,忠实地记述了这次与蒋介石晤面的内容。
叠印《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乙)蒋已病,我见蒋,他表示:
子、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丑、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我解决一切(所谈如前)。
寅、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
(蒋临行时对张、杨说,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
周(恩来)博(古)
二十五日十九时
画外音:
说到放蒋,周恩来明确电告中央书记处:“宋坚请我们信任他,他愿负全责去进行上述各项,要蒋、宋今日即走。张亦同意并愿亲身送蒋走。杨及我们对条件同意。我们只认为在走前还须有一政治文件表示,并不同意蒋今天走、张去。但通知未到张已亲送蒋、宋、宋飞往洛阳。”张学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难道真的没想到后来的结果吗?这时,他钟爱的赵一荻小姐也在西安啊!他对赵有什么安排吗?……
张学良暮年答日本记者问。
张学良:“我这个人是自己做事自己负责任,尤其我是个军人。我这种动作我自己负责任。所以,我到南京,我自己是去请罪的。我这个请罪,包括预备把我枪毙的。我不管当年是怎么个情形,我临走,我都把我的家眷交给了我的一个部下……我是军人,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任,没有别的想法。同时我反对内战。那时我要不那样做,内战就会扩大。为了停止内战,我决心牺牲自己。”
记者:“去南京的事,您和谁商量过吗?”
张学良:“我自己决定的。但杨虎城他们想拉住我。”
记者:“您和周恩来商量过吗?”
张学良:“没商量。但他知道。为了制止我,他跟到飞机场来了。周恩来是打算把我劝回去。他恐怕我在南京会出什么事。但我认为,作为军人来说,我的行动就等于是谋反。谋反就要判罪,该判死刑就判死刑。”
记者:“您在飞机场见到周恩来了吗?”
张学良:“他来到飞机场时,我已经上了飞机。因此没见到周恩来,我就向南京出发了。”
画外音:
张学良是典型的中国军人,他作出上述抉择是正常的。或许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军人,或许出于其他政治原因,他掩饰了放蒋前的内心活动。第一,他是一个重情的铁血男儿,行前不能不想到心爱的赵一荻的后事。事实上,他行前已将赵四小姐托给了他的一个女学生;第二,他是一位政治家,他清楚东北军的存在就是他安全的保障。为此,他行前给东北军各军、师长写了一封亲笔信。
叠印张学良的亲笔手迹,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即杨虎城)孝侯(即于学忠)指挥。专致
何(柱国)、王(以哲)、缪(澂流)、董(英斌)各军各师长。
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
张学良二十五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