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9章 神奇二人组

奋斗在洪武末年 青史尽成灰 2919 2024-11-15 18:06

  方孝孺并不像很多影视作品表现的那么老,他死的时候才46岁,而此刻这位才刚过而立之年,正是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时候。

  只可惜方孝孺的运气并不好,早在五年前,就有人把他推荐给朱元璋。

  老朱看过之后,就说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然后就客客气气把他送回去了……事实证明,老朱的眼光还是精准的,方孝孺的人品是不错,至于能力,那就呵呵!

  老朱的意思是让方孝孺回去读书涨本事,等有了才能,再入仕为官。只不过方孝孺的运气也太差了点,居然又被仇家陷害,扭送到了京城问罪。

  幸好老朱还记得这个人,就把方孝孺给放了。

  朱标素来敬重文人,也听说过方孝孺的名气,就暂时把他留在了东宫,攀谈了几次,朱标觉得方孝孺人不错,就想给他争取个机会。

  安顿归降的纳哈出所部,应该不算难事。

  “父皇,索性就把方孝孺和柳淳放在一起,同时考一考本事,看看他们究竟有几斤几两,能不能重用。”

  “方孝孺!”朱元璋沉吟了半晌,他有心拒绝,可太子提出来了,又不好剥了面子。

  “这样,告诉他,去了,只是看,然后提出方略,该怎么办,自有朕来定夺!”

  朱标欣然同意,他回到东宫,立刻把方孝孺请来,将事情说了一遍。

  “方先生,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若是能办妥,父皇必定龙颜大悦,先生高升可期啊!”

  方孝孺脸颊清瘦,眉头深锁,似乎并没有被打动。

  “殿下,安抚归降的蛮夷,易如反掌,不是难事。只是那个柳淳,他自称是郭守敬的门下,这个……”

  “先生,有什么不妥?”

  方孝孺愤然道:“郭守敬身为汉人,侍奉鞑虏,官至极品,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民脂民膏……似这般败类,又能教出什么好门人?朝廷切不可重用此人啊!”

  “方先生,所谓郭氏之学,乃是天文历法,水利民生,似乎和人品无关吧?”朱标尴尬笑道。

  方孝孺一本正色道:“皆是一些小道,不值一提。仁义王道,才是治国正途,其余诸般事,百工匠户皆可为之!”

  好嘛,直接把一个科学家归类到工匠里面了,方孝孺也是够敢说的。

  朱标却跟吃了苍蝇似的。

  怎么感觉要坏事啊?

  永昌侯蓝玉极力推荐柳淳,还告诉朱标,有此人辅佐,安枕无忧,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偏偏方孝孺的成见这么深,朱标都有点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推荐他了。不过话说出去了,也不能反悔。

  朱标和方孝孺谈了一会儿,就让他先去准备,而后呢,把东宫的伴读黄子澄找来。

  相比起方孝孺,黄子澄就顺遂多了,他在两年前,中了会元,殿试第三,得了探花,入选翰林院,担任编修。不久,又调入东宫,当了太子伴读。

  对于黄子澄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着太子登基,他好大展拳脚。至于当下,则是要当好谋士。

  “殿下,方孝孺在士林素有清名,永昌侯又是军中悍将,假如为了一个所谓的郭氏传人,弄得不愉快,不是殿下之福。我看这样,要不让曹国公也跟着去一趟,如何?”

  曹国公是谁?

  此人可是大大有名,他叫李景隆!

  他爹是岐阳王李文忠,前几年李文忠去世,李景隆继承了爵位。

  这位有三大特点,第一,他喜欢读书,在一大堆的勋贵子弟当中,他熟读兵书,滔滔不断,就连老将都比不上。

  第二呢,他长得魁梧,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颇为乃父的风范。

  至于第三,就是办事可靠,能力不俗,他几次替朝廷练兵,在校阅当中,都得到了最上等的评价。

  让李景隆跟着去,一来显示朝廷的重视,二来呢,也好调解方孝孺和蓝玉之间的矛盾。

  朱标仔细想了想,也觉得黄子澄的主意很好,就这样,李景隆和方孝孺,这个“神奇二人组”出发了,踏上前往北平的道路。

  这俩位还在路上跋涉,柳淳的高炉已经搭建完毕。

  他试着点火,开始炼铁。

  炼铁这项技术已经流传了太多年,工匠们还是很有经验的。

  怎么搭建高炉,如何选矿,如何煅烧,全都心中有数。

  柳淳能给他们的改进不多,只是两样,一是水力鼓风机,一是空气预热!

  很显然,炼铁的关键是温度,想要提高温度,就要让燃烧变得剧烈起来,也就是说,要提供足够的空气。

  人力风箱是远远不够的,水力却可以带来充足的空气。

  不过空气足够了,问题又来了,常温状态下的空气,进入高炉,会带走热量。

  因此呢,需要事先预热,把空气加热到几百度,再送入高炉,那才叫干柴烈火!

  高炉里的火焰,从最初的红褐色,变成亮白色,炽热的炉温让铁矿石融化,最终变成了铁水……

  “成功了!”

  柳淳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他立刻吩咐,让手下工人继续鼓足劲头儿,全力炼铁。

  把炼出了的铁锭储存起来备用,越多越好!

  工人们被柳公子的高炉惊呆了。

  过去他们炼一炉铁,几乎要十天时间,现在呢,压缩到了一天以内!

  这可不只是节省了时间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倭国的刀剑,十分锋利,一度远超大明。

  问题不是大明的技术不行,而是炼铁太废木材,大明只能使用煤炭,偏偏大明的煤矿含硫较高,造成炼出来的铁杂质过高,也就不堪使用了。

  而经过空气预热,大大节约时间,剩下了木材,也就不需要用煤炭了。

  其实柳淳清楚,最好的炼铁原料是焦炭,只不过技术的东西,一步一步来就好,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那就是妖孽了,会挨雷劈的。

  以目前白羊口的炼铁水平,除了预热空气一项之外,其余的,也就是大明中后期的程度而已。

  以明代后期的高炉为例,最多一天能产6000斤生铁,目前白羊口的产能在4000左右,柳淳计划再建造两座高炉,让产能尽快突破一万斤!

  柳淳这家伙的脑袋,始终和别人不一样。

  他光是疯狂囤积生铁,却没有进一步动作,可谁都知道,成品的利润远远超出半成品,光是囤积生铁远远不够。

  “铁匠,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铁匠!”三爷咆哮道:“我们需要能把生铁变成农具的铁匠!”

  “然后呢?”柳淳耸了耸肩,“你有办法找到铁匠?”

  又是这副欠揍的模样,三爷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

  “我是让你去找铁匠,开高价,去各地招募人手!”

  “不去!”柳淳果断摇头,“我现在可找不到便宜的铁匠。”

  “你还想要便宜的?”三爷气疯了,“小子,再不快点,大军就要凯旋了!”

  柳淳突然一笑,他伸手把老爹按在椅子上,“稍安勿躁,我在等一个人。”

  “等谁?”

  “方孝孺!”

  柳淳信心十足,“这位会给我们送来铁匠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