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高杰的头颅,依紫霄返回许定国那里,带着许定国和几个亲随连夜离开睢州,全力北上,在黄河边正好碰到多铎带领清军正在黄河北岸列兵。依紫霄让许定国等人藏好,亲自渡过黄河将高杰头颅呈上。多铎收到高杰的首级不再犹豫,立即命令大军渡黄河。
多铎命人把羊绑在战鼓上,被绑住的羊在半夜就开始不停的敲鼓。第二天当依紫霄在此来到黄河南岸再看,守卫黄河的明军士兵消失的无影无踪。清军轻轻松松的渡过黄河。
因为许定国不在,守卫黄河的睢州兵乱作一团,没有人布置守河、防卫等工作。高杰的士兵听说主将高杰遇刺,冲入睢州城,将睢州城抢了个乱七八糟。但是抢劫的做法并没有任何作用,面对多铎的大军,高杰军只能撤退。
在高杰军老营,李成栋护着邢夫人和高杰的儿子高元爵赶紧离开睢州,乘船离去。李成栋因为是水军,作为运送物资的主力,并没有和高杰一起同行,因此睢州之变并没有牵扯到李成栋及他的麾下。
黄得功得知高杰去世,竟然跑来抢高杰的地盘。幸亏是史可法从中调停,才让这两支部队没有打起架来。但是作为条件,高杰的儿子高元爵需要认姓许太监为父,改名许元爵。
李成栋和高杰余部心中充满的憎恶。高杰军是农民出身,无论是北京的大明朝廷,还是新成立的大明(南明)朝廷,没有任何一个人同情这些农民军。高杰军和他的农民军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北上,曾与大清八旗铁骑血战。此次再次北上,结果朝中不支持,百姓中富户不支持,主将被大清派来的奸细所杀,现在还要面临同袍的吞并危险。南明朝廷中的大员充满对农民军出身的高杰充满了憎恶,因为看到高杰,他们就想到被大顺军击破的北京城,他们对于高杰和他的士兵充满了提防和厌恶。而对于高杰军的将士来说,原来有高杰的呵护他们,现在高杰不在了,这些征战多年的将士们对于明朝没有一点故国的感觉,只有憎恨。
所以当多铎大军来到高杰军驻地,高杰军没有任何反抗,全军在邢夫人和李成栋的率领下投降清军。多铎对于李成栋和邢夫人十分尊重,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让李成栋率领高杰军原军编制,为八旗军运粮。
睢州已经在清军掌控,高杰军一降,扬州就直接在多铎的军威之下。而此时在南京还有一个消息,那就是因为阿济格渡过了黄河后占领了襄阳,在确认李自成死亡之后,率领八旗军南下,镇守武昌的左良玉打着“保太子·清君侧”的名义南下了,完全不顾上游的阿济格。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南明朝廷。南明朝廷是在崇祯皇帝殉国后,在金陵的官府成立的新的明朝朝廷。在史上,这个大明朝廷被称为南明朝廷。
南明朝廷建立在建立之初就充满动荡,此事的缘由要涉及到万历年间。
话说在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想要立福王为继承者。因为在万历皇帝眼中,福王朱常洵长相和自己很像,是个大胖子。而在明朝皇家继承者,肥胖是一种富贵的象征。这个传承由来甚早,早在永乐大帝靖难之役就决定好了。因为明仁宗朱高炽就是胖子。这种胖是一种遗传病,胖在大明皇家看来并不是缺点,因为朱高炽就亲自带兵抵御过蒙古。而朱高炽虽然执政不到一年,但是却是继承了永乐大帝巨门星力,也就是掌握土地星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永乐大帝朱棣,在朱高炽和外貌武术都和朱棣很像的儿子朱高煦之间,要选择朱高炽。因为除了朱高炽之外,朱高炽的孙子也有巨门星力。虽然朱高煦的武功和永乐大帝最为相近,但是他的孩子中,并无一人具备巨门星力。
事实也证明,明仁宗朱高炽和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世的时候,国家强盛,史称仁宣之治。因此在整个朱家皇室,对于肥胖的人都很重视,认为他们才是正经朱家后代。
福王虽然很得万历皇帝宠幸,但是却不是长出。在明朝,皇位继承有着严格的顺序。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长子,再次师兄弟,都没有才是血缘关系。万历皇帝没有嫡子,那么只能从庶出的孩子们选择接班人。福王因为不是长出,朝中东林党人拥立长子朱常洛,就是后来的泰昌皇帝。东林党人用鲜血捍卫了法律的正义,不断的进言万历皇帝,朝中什么事情都能搞到太子继位上,弄得万历皇帝十分消沉,四十年不上朝,不愿意在朝堂上解决政务。而福王失望沮丧,空有一身本领,却在封地洛阳酒色度日。虽然福王和万历皇帝都心知肚明,福王才是最好的皇位继承人,他们身上都继承者巨门星力。但是这种星力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也不愿意相信的。
万历皇帝被东林党弄得没法执政,因为每次朝政都是围绕继承人问题吵个不停,索性就不上朝,用奏折来批阅政事。最后万历皇帝只得屈从百官,立朱常洛为皇帝。事实证明朱常洛并没有当皇帝的命,执政一个月就去世了,这就是泰昌皇帝。泰昌皇帝去世后,由儿子朱由校即为,这就是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后来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如今崇祯皇帝去世,太子不见踪迹。按照大明继承法律,老福王的儿子朱由菘是最近的皇位继承人。老福王朱常洵面对李自成的攻击非常英勇,一身星力使出来,近者非死即伤。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何况福王是几乎一人作战,以身殉国。老福王下场非常惨,因为他后院养鹿,被李自成将他煮熟了,和着鹿肉一起煮,做了一道菜,叫做福禄羹,让饥饿的难民吃了。
老福王虽然殉国,但是和开封的周王一样,他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出封地,这就是小福王朱常洛。朱常洛此时在淮安居住,距离金陵并不远。崇祯皇帝去世之后,按照当时的规矩,国不可一日无君。而按照血统来说,在太子不知道下落的前提下,小福王朱常洛是最和法律的皇位接班人。
然而南京的东林党此时不顾曾经用鲜血捍卫的法律,他们要立潞王为皇帝。因为东林党认为他们害死了老福王,小福王如果上台必然找他们麻烦。因此这些东林党完全不顾法律,与南京真正大权掌握者史可法产生矛盾。史可法本来也想立福王,看到满朝东林党反对,思想产生犹豫,就想立桂王为帝。
而这时在淮安的小福王生气了,他找到江北四镇,与四镇的总兵和四镇的长官卢凤总督一起,许以高官厚禄,条件是拥立之功。虽然金陵吵作一团,但是小福王在四镇大军的支持下,带着大军南下金陵。东林党这些人都老实了,拥立小福王,开始监国,后来就正式称帝,改金陵为南京,这就是弘光皇帝。史可法、马士英入阁,建立新的内阁开始政事。
明朝政治体制独特,没有丞相,皇帝亲自处理国政。好处是中央集权,坏处是皇帝必须事理万机。弘光皇帝在位,与内阁达成的基本国策是借虏平寇。因为在无论是弘光皇帝还是史可法,都认为真正让崇祯皇帝殉国的是李自成,而不是清军。然而弘光皇帝看到的其他问题就比较复杂,比如军事问题。再比如,各种东林党人以各种口实攻击弘光皇帝帝位不正。一共有三大案,分别是“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这三大案极大的消耗了南明朝廷的内力,其中,“太子案”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太子案”就是有人从北国逃到南京,宣称自己是太子。在南明,朝中的人物都是明朝北京朝廷弃用的人,没有人认得太子。这时有人承认他是太子,东林党一哄而起,让弘光皇帝让位给这个太子。
弘光皇帝十分生气,命人审问,此人真名叫做王之明,乃是驸马府的仆人。因为和驸马接近,了解京城和紫禁城的情况,又学习了驸马的威仪。此时出现在南京城,无论走路还是外貌仪态,都不同凡人,因此很多人就相信王之明是太子。弘光皇帝抓住王之明却又不敢杀他,因为杀了他,东林党人就会说他故意杀害太子,以为自己皇位铺平道路。
在有限的时间里,弘光皇帝还是做了一些事情,比如,释放了远方在凤阳囚禁的叔叔唐王朱聿键。再比如北方四镇的总兵黄得功和高杰为了争地盘针锋相对,朝中东林党巴不得二人开打,找出把柄,但是弘光皇帝深知他的帝位是这些军人支持的,于是派史可法进行劝阻调和。再比如马士英启用了阮大铖,阮大铖在外交上颇有天赋,提出联系海外诸国利用大明海上优势控制北方。弘光皇帝是坚决支持高杰北伐的,没有弘光皇帝的支持,在史可法“借虏平寇”的政策下,高杰根本不可能出兵。但是因为“太子案”,已经严重影响到弘光皇帝的帝位,他没有太多心思做别的。虽然弘光皇帝很想做成一些事,但是在层层案件下,已经筋疲力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