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国永乐

第228章 两个集团的暗战开刚

镇国永乐 不给钱就不算 4711 2024-11-18 02:33

  制定了大的战略方针,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执行每一个细节了。虽然一时半会儿还得不到岳肃的回应,让徐钦无比怀念那个即使在地球彼端的美利坚也能和国内瞬间开聊的先进时代。但既然樊云敢给徐钦支这个招,必定是了解一些,至少是少许内幕的。

  所以徐钦现在做的就只是安安静静地等待而已。

  几天之后,恰逢齐泰母亲六十大寿。作为一个二品诰命太夫人,她的大寿当然是有资格大摆宴席的。

  实际上按照正规的封号来说,此时的“夫人”一词专用于朝廷一二品官员的母亲和妻子。而且必须是正室嫡母、嫡妻,这是朝廷的诰命规制。其中正房嫡妻封号为“夫人”,嫡母封号为“太夫人”,皆是要领朝廷薪俸的正规在编人员。甚至在各种庆典中,这些在编妇女还将进宫参加由皇后主持的妇女庆祝活动,除了在正规事务上没有发言权、表决权之外,社会地位还是极高的。

  而且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普遍不长寿的缘故,再加之中央级别的大员普遍年纪偏大,像齐泰这样的已经是属于朱元璋故意留给朱允炆的少壮派代表了,其母亲也已经六十,所以朝中真正还在世的一二品诰命夫人并不多。

  加之齐泰刚过四十就进位兵部左侍郎,而且还一度挂有东宫职衔,大家都明白他和朱允炆的关系,更都明白朱元璋这是在给朱允炆铺路。只要齐泰稍微小心一些,未来就“绝对”是前程似锦、不可限量。

  因此这个大寿做得可谓是极其风光,不但朝中大量的重臣高官几乎全员齐至,即使是部分抹不开面子的勋贵人没来,也肯定都送了贺礼的,甚至还有皇太孙朱允炆亲自派人送来的贺礼,在寿诞的庆典上当众由东宫黄门送至,给足了齐泰面子。

  由于赴宴的超级大佬极多,其中还有梅殷、王宁等多位和齐泰有些交情的驸马爷,加上他们的公主夫人,所以宴会的形制稍稍有些特别。大厅刻意收拾出来,作为这些道贺的顶级官勋们的独立宴会场,而且在单人独几为主的基调中,又刻意加了几席双人席位,而且这些双人席位全部位于最中间、最前面的贵宾席。

  这些特殊的席位,自然是给可能和公主一起出席的驸马爷们准备的。不过考虑到徐钦夫妇的特殊情况,齐泰将他们夫妇的席位安排在了紧靠王宁和怀庆公主的次一席,而且和公主驸马用的是同一种规制的席位。若是不认识他们的人,保准会以为这是哪一个小公主和其驸马。

  当然了,这样做虽然稍稍有些不合理,可也没人真会跳出来说什么。毕竟大家都知道齐泰是皇太孙的铁杆狗腿,而江都郡主虽现在只是一个郡主,比公主低了整整一个大级别,但人家可是皇太孙的嫡亲妹妹,只要等到老皇帝一宾天,人家就是妥妥的江都长公主,就算到时候这些皇姑们再晋一级,但论起亲疏来,就已经完全不是对手了。

  更何况人家出嫁的时候,连朱元璋都特许其提前享受公主待遇,更是充分展示了皇帝陛下对此事的态度,就算是真有人脑子不开窍去告叼状,估计也能被朱大老板揍个满头包。

  因此哪怕坐在对面第二排的黄子澄心里已经快炸了,哪怕坐在对面梅殷和宁国公主次一席的曹国公李景隆,因为座位样式的缘故心里也有些疙瘩,但确实没人敢说什么。

  “朱允炆还真是煞费苦心呐!”

  徐钦正在看堂上众人的各种精彩表情,揣测众人内心想法,判断其在未来的站位可能性的时候,冷不丁听朱雨宁在他耳边这么一句,顿时吓了一大跳。

  要知道,就算是首席皇孙女郡主,但她也只是一个郡主,而储君是真正意义上的副君,直呼储君姓名,那可是大不敬之罪,哪怕是这些长一辈的亲王、公主们,在公开场合也绝不能如此失仪。

  更严重的是,这话若是被人听到,难免不会产生诸多猜忌,甚至影响到徐钦的卧底计划。

  “好啦!你怕什么?别人怎么可能听到!嘻嘻…”朱雨宁见徐钦的脸色突然一变,当然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于是马上示意他自己其实有注意影响。而且恶作剧成功,也让她展颜轻笑。

  徐钦扭头一看,确实,大家现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送贺礼来的东宫内侍身上,而且两席之间的间隔不小,加之负责侍候的婢女也为了不影响贵宾的宴饮而退得老远。不可能有人听到两人之间的耳语。

  在旁人看来,这种举动虽略显亲密,但人家是皇孙女郡主、皇太孙嫡妹,稍微任性一些,稍微和丈夫恩爱一些,好像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正式的宴饮上面,由于人多嘴杂,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礼仪仪式,大家虽然随意掰扯,但聊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宴会结束之后,最后留下来的这一批“同党”,才是真正的“东宫党”核心人士。

  只不过有些让人尴尬的是,朱雨宁竟然也留下来了。

  本来只是想将徐钦留下来议事的齐泰看着就是赖着不走的朱雨宁也没什么办法。在和徐钦、练子宁,甚至是黄湜等人交流了一番眼神之后,只得连同她一起,将这帮东宫核心人士邀请到书房。

  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东宫核心人士”竟然包括了曹国公李景隆!结合此前其在元宵灯会上的表现来看,徐钦突然明白了,难怪历史上其曾经一度贵为建文军主帅,甚至一度统兵六十万,围剿起兵靖难的朱棣。原来其早就向朱允炆甚至是东宫一党投了诚,成为了光荣的建文一党。

  而朱允炆也确实面临无将可派的尴尬境地,于是理所当然的死马当作活马医,将李景隆这个蒋校长的先辈榜样给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功地将一手的好牌给打得稀巴烂。

  不过这也确实怪不着朱允炆,按照他当时的处境而言,确实选择不多。武将军事集团虽经历过多次大清洗,但依然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他作为新任皇帝,必须要有一个桥梁来整合这股力量、指挥这股力量。而在他原本的核心班底中,显然没人能够胜任这个任务的,哪怕是现在贵为兵部左侍郎、未来的兵部尚书齐泰,自己对自己有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点儿逼数的。

  他必须从武勋军事集团里面找一个铁杆小弟,可历史上真正迎娶了江都郡主的耿炳文之子本身能力不强,更兼之耿炳文本身在武勋集团中的地位就不算太高,因此要将这副重担完全交给他们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这才有了李景隆出头的机会,只可惜他一般意义上的练兵还可以,但打仗真的就只是个银样镴枪头。

  可现在有徐钦这个超强力武勋“盟友”的“加盟”,完全没必要找李景隆嘛!而且还是在这种时候,这帮人到底有没有带脑子出门的哟?万一人家是个二五仔怎么办?

  进房间之后,朱雨宁自顾自地从齐泰的书架上随便抽了一本书,跟徐钦说了一声:完事叫我。之后就一个人跑到角落去看书去了,摆明了一副你们不用在意我,我就是来打酱油的姿态。

  徐钦向他们耸了耸肩,示意自己毫无办法,齐泰等人也应该觉得她是皇太孙的妹妹,应该没什么问题,更加上没什么办法,于是也就不管她了。

  “今天请大家一起过来,其实是因为下官从兵部有关北疆的文书中发现了一些异样,想向诸位请教一番!”

  “哦?齐侍郎请讲!”作为第一次参加这小团体会议的李景隆,可以说是非常兴奋的,听说又是军事方面的问题,他自恃在这方面绝对是全场最佳,于是连忙抢先问道。

  “是这样的,下官发现在最近的这一月之内,燕王的护卫甲士,突然有几笔损伤。虽然单个来看,只是三五人的折损,但前前后后竟有十数次之多,加起来那可就是近百人的折损,而燕王府的上报的因由皆是训练折损。以曹国公看来,这种情况正常否?”

  徐钦一听,就知道出事了!

  话说在和朱棣的最后一封秘密通信中,就听他提过一下,蒙人内迁事务上出了点儿麻烦的事。不过朱棣当时也只是略微提及了一下,而且表示只是小麻烦,他能够解决。可看现在的样子,不像是什么小麻烦啊!

  第二批的内迁,覆盖范围包括了整个兀良哈三卫,涉及的内迁人员高达近十万人。朱棣虽然确实有很不错的水准,但在被急切的表现欲和恶劣的竞争形势逼迫下,这一招不失为一招险棋。

  若是一切顺利,那自然是完全证明了徐钦“换地安置、稀释人口”之计的可行性,他也是有大功一件,而且充分证明了其行政能力,在实务方面占据了更大的优势,不但朱元璋回看在眼里,而且很多精明的、务实的官员心理天平也会向他倾斜。

  可一次性近十万人的安置工作,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个小事情,而且这帮人之中还有大量的好战分子。这些从小就在马背上生活的汉子们,一旦有一点儿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就会酿成大祸。

  而根据兵部的这个消息,徐钦马上就意识到,肯定是发生了流血冲突,而且估计规模不小,以至于朱棣不得不动用手下的燕山三护卫稳定局势,而且还产生了不小的折损。

  “当然不正常!燕山三护卫满打满算也不足两万之数,若是正常的练兵折损,一年也不可能死伤上百人。否则哪还有人敢去当兵?”

  “那也就是说,燕藩此举定然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缘由,要么是燕藩行事不周,出了什么大纰漏,要么是,燕藩居心叵测,擅自借口招兵买马!”齐泰在得到了李景隆的肯定答案之后,马上就开始给朱棣扣帽子。

  “小公爷,您执掌锦衣卫,耳目遍及天下,难道就没有收到一点儿风声?”而黄子澄则是抓住机会就开始诘难徐钦,他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锦衣卫干坏事的时候挺能耐的,一旦遇到正事就瞎了聋了,难道都是一帮废物么?

  “呵呵呵,黄寺卿说笑了,且不说锦衣卫早已不同,就算是在本官刚入锦衣卫的那会儿,因为潭王的事情,锦衣卫对诸藩的事也是少有过问的。”反正锦衣卫作为超级特务机构,内部套路非常复杂,就算是朱允炆在正式登基之前也不可能真正掌握相关情况,所以他徐大少想怎么推脱就怎么推脱。

  而且黄子澄也只是随意乱喷,发泄一下自己压抑多时的情绪而已,也并不是真的就怀疑他和朱棣之间有皮炎交易。若他真有那么吊,后来就不会干出那么多蠢事,被人吊打了。

  他的这个借口,大家也都还能接受,于是也不在此多做纠缠,不过齐泰生怕两人之间矛盾升级,于是也连忙出来打圆场。

  “小公爷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不过锦衣卫现在专事军情,想必在北疆一带还是有不少耳目的吧?可否让他们顺便,查一查呢?”

  根本不用查,好吧!老子现在就已经猜到大概发生什么事了啊!不过徐钦当然不可能说出来,虽说真相大白之后,意图不轨这顶大帽子是扣不上去了,可哪怕是行事不周、治下不严、急功冒进这几条小罪状,都足以对朱元璋这边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还是朱棣现在的整体战略形势非常堪忧,打的是一盘明显的逆风局导致的。朱允炆可以犯错,些许小失误朱元璋可以容忍,但朱棣绝对不能由一丝一毫的差错,否则那就只能等朱允炆上位之后搞靖难了。

  “嗯,此事我会让北疆那边的锦衣卫查一查,不过以我估计,燕藩真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他这个表态的意思就是,抓朱棣的小辫子这种事可以,但若是要污蔑藩王造反这种事,对不起,老子不参与。

  这个态度综合他目前的地位、处境而言,也算是合情合理,而且在场的虽然都算得上是帝国高官,但真正有这个实力,将手伸得到北疆去的,也就只有这位“前锦衣卫指挥使”了。就连黄子澄都不得不承认,现在他们要在大战略上搞事情,还真离不开徐钦,所以他在之前对其言语奚落一番之后,也马上见好就收,不再说话。

  “那好!此事就有劳小公爷查明真相,肃整朝纲了!”

  这个分卷机制让我有点蛋疼~~~算了算了,大家将就着看吧,反正章节号是连续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