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国永乐

第241章 封建统治阶级的铁锤

镇国永乐 不给钱就不算 4521 2024-11-18 02:33

  大军以比较谨慎的准战斗队形向前推进,而且不会再有完善而稳定的地方政府定点提供食宿,加之需要保证部队的体能和状态随时处于能投入战斗的水平,所以前进速度自然不能和之前的狂飙相提并论。从汉中府到沔县之间堪堪百里的路程,大军足足花了两天多的时间。

  不过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路上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情况。对于这种敌弱我强的局势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局面了。而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高级指挥官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你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实在是不少。就算是你不屑于速胜的功劳,那时间拖久了消耗太大,会不会引起皇帝陛下的不满,又或者是敌对势力的攻讦?

  由此可见,耿炳文确实是一员老成持重的大将。固然,他没有卫霍之类的绝高天赋,但他其实是最适合打顺风仗的稳妥型将领,也是真正最适合未来战场形势的类型。

  想到这些,徐大少觉得他可能就是未来帝国陆军大学的首席教官的最佳人选了,并为此而默默祈祷他能活得更久一些,特别是千万不要因为某些憋屈的原因而死。

  回过神来,徐钦在沔县的城楼上仔细打量了一番前些日子的真实战场。

  虽说几天的闲暇下来,战场上的尸首都收拾干净了,损坏的器械和城墙设施也基本上修复完毕,不过不管是城墙上残留的各种斑驳、城内靠近城墙处拆毁的房屋,还是城外空地上遗留的各种痕迹,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前几日大战的点点滴滴。

  当然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城中数千守卫官兵疲惫的表情。就算是战力和装备差异巨大,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在人数上都是处于一比五,甚至更大的劣势之下,能够坚守此城大半个月也确实是尽力了。

  留守此处的汉中卫同知刘慈琅,一边带着耿炳文和徐钦这两位京中来的巨佬于城墙上观摩战场,一边结合现场形势将此前的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

  根据他的说法,虽说匪首蓄谋已久,在最开始的时候打了官府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蛊惑了大量的百姓参与其中,号称拥兵十万。但其中大多数都只是毫无战场经验的普通百姓,这些人不但装备奇差,更重要的是,毫无军事素质,一旦遭遇到官军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攻击,非常容易溃散。

  唯有其核心部队,具体来说就是四位“天王”麾下的“天王军”经过了一年到数月的秘密训练,装备也相对较好,最麻烦的就是他们的作战意志也不低。

  汉中卫在沔县和贼军交战的十几天里,伤亡了近两千人,其中大约有六成都是这些所谓的“精锐”造成的。当然,装备更好、训练更有素的官军也给予了其更惨重的伤亡,估计至少有近五千“天王军”被消耗,以至于其中一个“天王”麾下的直属部队被彻底打残,贼军不得不暂停了一段时间的攻势。

  而等到他们再度组织起新的攻势时,就已经传来了大批官军进剿的消息,他们在进行了一波试探性的进攻后,便龟缩回了略阳。

  听了刘同知的介绍,耿炳文微微点了点头。

  结合这段时间收到的各种消息来看,耿炳文和徐钦都对这伙贼军的具体实力和大致素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就完全是一帮胡搞瞎搞的农民而已!

  从战略到战术,简直毫无章法,毫无可取之处。

  客观地从战略上来讲,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杀官造反成功的概率基本上是无限接近于零。双方实际战力差距极大,即使真如他们最开始可能计划的那样,在官军主力到达之前,将整个汉中盆地纳入掌控之中,也绝不可能挡得住官军主力的强攻。无非区别就是事情闹得更大,花费帝国朝廷更大的力气,调动更多的军队前来镇压而已。

  更何况就算是这个理想中的计划,实施进度也严重拖沓。除了最开始趁官府不备,仅仅是派出少量当地驻守官兵及州县衙役进剿被反杀,然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夺取了三座州县城池之外。贼军非但没能如期彻底击败汉中卫,拿下沔县及汉中府,就连西面的阶州,甚至是成县都未能顺利攻下。

  由此,贼军的实际战力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选择只能是钻进山区跟帝国政府打游击,而不是将自身大部分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并不算是特别险要的地方准备跟帝**来一场硬碰硬的大决战。

  不过这种战略对领导人的要求可就高了,想来就算是徐大少给他们支招,他们也不一定搞得定。何况现在帝国政府军已经将其团团包围在了这一区域,就是想跑都跑不掉了。

  至于战术方面,就连徐钦这个缺乏实际战争经验的“外行”都看出来了。纵观整个沔县县城的地形地势,其城北有山、城南有汉江,从大的形势上来说的确是依山傍水,卡在了通往东侧汉中平原的道路。

  可毕竟守军人数捉襟见肘,而且县城的南北两面并非完全不可以通行。尤其是南侧城墙距离汗水河岸有上百米,以这个时代的武器攻击范围而言,只要搜集一些船只,顺着汉江沿江而下,不管是迂回攻击沔县东侧城墙还是直接杀奔汉中,对兵力捉襟见肘的官军而言都将会是灾难性的。

  可徐钦只在西侧城墙外发现了还算激烈的战斗痕迹,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交战痕迹,可见他们根本没想到除了强攻之外的其他战术。而恰恰对一只训练不足的军队来说,强行攻坚绝对是最难完成的任务。

  大概也是感觉到了中央军抵达带来的巨大压力,又或者贼军方面搞不清究竟有多少官军抵达了沔县,总之接下来的十来天略阳方面一直非常安静,直到十天之后。

  奉耿炳文之命,前往北路的赵骧虽不是什么绝世天才,但也是一步一步从小兵拼杀到京卫指挥使的正规将领,统辖两万余全副武装的大军,面对人数相差无几,而装备和训练却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的对手,自然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即使是贼军据守城池,但在大量重型火器的配合下,北路军迅速击溃了徽州贼军,包括赶路在内,前后仅用时八天就正式收复了徽州。

  当大捷的消息传来,官军士气大涨。而且现在战略形势也变得对帝**极为有利,徽州收复之后,集结在略阳的贼军主力就需要面对两个方向的压力,同时沔县方面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湖广军主力部队,总兵力达到三万人。

  耿炳文在得到后续支援之后,马上挥师西进,除留下汉中卫的部队和一千湖广军留守沔县以备后勤之外,两万多大军直接杀奔略阳城下。

  至于贼军方面,其实面临的问题更大,一来是徽州失守的消息已经由少数从徽州溃散下来的败军散播开了,本来就不高的士气再度遭到重大打击,已有军心不稳之相;另一方面,虽然战斗力很差,但贼军的人数是实打实的摆在那里的,七八万人人吃马嚼,就算是天天喝粥消耗的后勤也绝对区区三个州县能承担得起的。更何况这三个州县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全靠前期缴获的官仓粮和陆续打劫的一些富户家资度日。可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山区,本就不怎么富裕,因此他们的后勤也开始摇摇欲坠。

  但耿炳文也很无奈,不管是出于将士们求战心切,以及士气的考量,还是出于帝国整体利益,他都不可能选择围而不攻静待贼军自溃。因此在条件成熟之后,他还是马上选择更具压迫性的战略。

  大军直接进抵略阳东南十里处下寨,一路上并未遭到任何伏击,甚至就连一点儿伏击的迹象都没有发现。看样子贼军是想仗着“兵力优势”直接来一把梭哈了。

  双方共计近十万人,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对峙,正面决战的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说白了,双方各自将探马细作撒出去之后,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对面很快就能得到消息。尤其是这一带地形也比较复杂,即使是官军方面用的是精锐的骑兵小队作为探哨,但面对少量熟知地形的贼军细作,也是绝对不可能完全清理掉的。

  扎好营寨有了立足之本,耿炳文二话不说,次日就对略阳县城发起了第一波试探性的进攻。

  不过这个年代的正规攻城战,已经和秦汉、隋唐有了本质的区别。大型攻城器械自蒙古人引进回回炮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大幅度地削弱了城墙的防守效能,而进入明朝之后,重型火器也出现了长足进步,即使是面对“十四世纪的土著火炮”干巴巴的城墙也只是一盘菜。

  除非防守方也有质量数量都不差太多的重型器械,在借助城墙的居高临下优势对攻城方实施火力压制,否则只能挨打不能还手,对任何军队来说都是极为致命的打击。而且放任对方自由攻击,再坚固的城墙也不可能长期坚持。

  虽然从应天运来的新式火炮不能跟上骑兵的高强度强行军,还在运输途中,但深知火器威力的耿炳文还是直接下令从汉中府的城头上拆了六门城防大炮带到了战场,用作攻坚武器。

  六门大型火炮均是大口径短身管的“洪武铁炮”,看着吓人实则威力、准头和射程都相对有限,当然了,用来欺负一下根本就没有重型装备的贼军还是轻松愉快的。

  大军列阵于略阳县城东门外约四百米处,堪堪进入了“洪武铁炮”的极限射程之后便停了下来。六门黑洞洞的大炮对准远处的城墙,而伴随前进的大军则按阵势站定,甚至前排的士卒还迅速在阵前架起了一排拒马,前排士兵将长枪架在拒马上,构成一排排钢铁刺猬,后面一排中间是作为大军最核心的是荷枪实弹的锦衣卫新军,两侧是京卫中挑选的的重铠步兵和湖广军的火铳兵,最后一排则是持弓搭箭的普通士卒,主体方阵的侧后两翼则由剩下的数千骑兵压阵掩护。明明是进攻方却搞成了一副防守派头十足的架势。

  这一顿骚操作下来,早得到官军要来攻城的消息,在略阳县城城头上严阵以待的贼军众人都稍微有点儿懵。

  这又是枪又是炮、有骑有步的多兵种合成部队,显然和他们之前见过的官军差别很大,而且这些部队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更穿着满身神装。盔甲反光、锋刃生寒、列队整齐,还有各种不明觉厉的东西充斥其中,光是这个架势一摆就已经把前两个还是泥腿子的贼军士兵给吓得胆寒了。

  至于那些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带头造反的匪首们,相对来说则要好得多,毕竟如果胆子不够大,肯定是干不了这份工作的。他们见到官军这副模样,最主要的想法是:官军想干嘛?难道是等咱们出城,大家摆开阵势打一场?

  想到这里,几个贼军将领都笑了。

  傻子才会中计呢!双方的战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点其实在大多数贼军高级人员心中还是有点儿谱的。别看官军人少,自己这几万人里面,能“打硬仗”的精锐其实也不多,更何况官军先在城墙下面摆好了阵势,留给己方布阵的空间非常有限不说,谁知道官军会不会趁大军出城的混乱档口突然发起进攻?

  要想打,那就来攻城呀!自己这边有城墙的防护,等把他们拖得精疲力尽了,再出城追击岂不妙哉?

  众人之中唯有一个青布素袍的中年汉子微微皱眉。

  他看了看城外官军大阵中的那几门黑洞洞的大铁炮,脸上微微有些无奈的表情一闪而逝,显然是对这种重型火器有一定的了解。

  不过事已至此,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跟着为首的一位穿着一身明黄的,类似袈裟又类似披风的敞怀衣物的“壮硕”光头大汉,默默地在城楼上看着城外列阵的真正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