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康雄勇猛过人,但韬略平平,自然猜不透周熙骞这么做的真实用意。
周熙骞觉得,既然白豹城是西夏重要的关隘,倘若白豹城被重兵围困,李元昊势必会派出大军驰援白豹城。
周熙骞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依据的。
六年前,也就是宋仁宗景佑元年,李元昊率领大军入侵庆州时,无意间发现此地地势险要,倘若在此修建一座军城,不仅可以拓展西夏大军南下的战略纵深,而且还能切断大宋庆州和延州的联络,可谓是一举两得。
因此,李元昊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白豹川的北岸山梁上修建了白豹城,而且还在白豹城中设置太尉衙署,总理军政事务,并委派团练级将领镇守。
尽管白豹城内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团练使,可周熙骞知道,白豹城内驻守的西夏将士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人。
在不久前结束的三川口战役,李元昊可是用围点打援的计策消灭了大宋一万多精锐。
此次周熙骞亲率麾下六千将士,千里迢迢从邈川城奔赴白豹城,仅仅消灭白豹城中的一千西夏守城将士,从内心来讲,周熙骞有些不甘心。
所以,周熙骞想仿效李元昊的做法,利用白豹城这个支点对李元昊还以颜色。
不过周熙骞有自知之明,他还没有贪婪到仅靠他率领的六千将士,去全歼训练有素的一万西夏精锐之师。
得知周熙骞内心真实的想法,耶律康雄陪同周熙骞绕过白豹城,实地勘测,挑选最佳的设伏点。
在白豹城的正北方向有一条狭长的山谷,是白豹城通往西夏首府兴庆府的必经之路。
倘若在此地设伏,既可以阻挡李元昊派出驰援白豹城的援军,又可以利用狭长山谷的有利地势,削弱西夏的有生力量。
敲定了设伏点,周熙骞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调兵遣将。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过。这天夜里,耶律康雄亲率数百名攀岩高手,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的攀上白豹城两侧的城墙,杀入白豹城。
面对从天而降的大宋忠勇军,驻守在白豹城内的西夏守城将士先是惊慌失措仓皇应战,随后便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大宋忠勇军展开肉搏战。
一千西夏守城将士对战六千大宋忠勇军,其结果可想而知,也就用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一千西夏守城将士边打边退,纷纷躲进地窖中负隅顽抗。
为了减少伤亡,耶律康雄没有督促麾下将士,冲进地窖和西夏守城将士搏命,而是派人从草料场搬来柴草,并把搬来的柴草堆放在地窖入口处,点燃了柴草。
霎时间,冲天而起的烈焰吞噬了西夏守城将士躲藏的地窖,难闻的焦臭味瞬间充斥在白豹城的各个角落。
大火烧了整整一夜,除了数名主动缴械投降的西夏官员,其余西夏守城将士全被大火活活烧死。
这还不算完,耶律康雄命令麾下将士把缴获的七千多头牛马羊等牲畜赶出白豹城,随后下达了烧城的命令。
浓烟升起,这座李元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建造,且经营了长达六年之久的重要军事要塞,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
在耶律康雄下达烧城命令的同时,位于白豹城正北方向狭长山谷内的伏击战也正式打响。
指挥这场伏击战的是周熙骞本人。周熙骞本以为,既然白豹城的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在白豹城失守后,得到消息驰援白豹城的西夏官兵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谁料想,周熙骞等来等去,仅有大约三千西夏官兵进入他提前预设好的伏击圈。
不过这样也好,周熙骞不仅可以全歼这三千西夏官兵,而且还能缴获三千匹健马。
伏击战持续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时间,进入伏击圈的三千西夏官兵竟无一生还。
******
汴梁城,皇宫。
仁宗皇帝面前的御案上摆放着两本奏折,一本是半个月前收到的,延州知府范雍亲笔书写的有关三川口战役失利的奏折。另一本是刚刚收到的从庆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
自收到三川口战役失利的消息后,仁宗皇帝的心情变得异常糟糕。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扪心自问,倘若当初他默许了李元昊的称帝要求,驻守在庆州、延州的一万多大宋精锐是不是就不会遭遇灭顶之灾。
可他是君临天下的皇帝啊,他怎么能答应李元昊称帝这样无理的要求。然而,不答应的后果却是如此惨痛,一万多大宋精锐全军覆没,一万多家庭就此失去了顶梁柱。
这是谁之过,是他这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吗?
仁宗皇帝很憋屈,他每年从国库中拿出那么多的银子供养禁军,换来的却是一场耻辱的失败。
李元昊真的那么厉害吗,如果李元昊真的厉害,固若金汤的白豹城又怎么可能被大宋忠勇军攻克?
尽管仁宗皇帝不知道大宋忠勇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地方武装,他却比谁都清楚,这支为大宋朝廷挽回一点颜面的大宋忠勇军,并没有花费一分一厘国帑。
一支没有花费一分一厘国帑的地方武装都能攻克固若金汤的白豹城,训练有素的禁军怎么就偏偏在李元昊面前吃了败仗。
仁宗皇帝想不通这是为什么,难道说他花费大量的银子培养出来的禁军都是吃闲饭的酒囊饭袋?
如果这是事实,仁宗皇帝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假如这不是事实,三川口战役为什么会失败,一万多大宋精锐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思索良久,仁宗皇帝慢慢抬起头,凝视着站在自己眼前的范仲淹,问道:“范爱卿,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范仲淹答道:“陛下,臣以为,大宋忠勇军和禁军没有可比性。”
仁宗皇帝听后眼睛一亮,笑问:“范爱卿你说说看,大宋忠勇军和禁军怎么没有可比性?”
范仲淹躬身道:“陛下,三川口战役的失利错不在将,而在帅。
“白豹城之战的胜利功不在将,而在帅。因此,臣以为,大宋忠勇军和禁军没有可比性。”
听到这句话,仁宗皇帝一扫多日来蒙在心头的阴霾,站起身笑问:“既然范爱卿认为三川口战役的失利错不在将,而在帅。那范爱卿可愿为朕分忧,去永兴军总理军政事务?”
范仲淹再次躬身道:“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