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徐州之变
(最近这几章会是一个过渡,不想浪费大家书币,我会适当加速这块情节,提前给大家说一声,可以略过。)
自从曹操离开徐州之后,陶谦这边虽然欢呼雀跃,没了这个曹操这个大敌,但是刘备却已经悄悄的开始在徐州各县运作。
张飞、赵云也从平原县赶往自己身边,关羽也早就从兖州返回。
刘备发现,曹操虽然走了,但是现在徐州的各县,甚至还有很多军中将士,对于陶谦在大战之时的软弱无能很是不满。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人都怕万一下一个诸侯来攻,那该怎么办?
尤其是那些只想安然享乐各县县令,更是觉得陶谦现在没有治州之能,抵抗大敌之才,已经不配当徐州的一家之主。
有些更是直接放出消息,说现在是时候良才而选,让陶谦交出徐州刺史的位置。
这些信息传到徐州州牧府邸,让一直在徐州兢兢业业管理了数年的陶谦气愤不已,但又无力反驳。
毕竟的确是自己没能抵得住曹操的攻势,而是曹操主动撤兵,徐州最后才安然无恙的。
刘备在暗中将这些县令的抱怨看在眼里,觉得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开始与这些县令结交,游走于这些县之间。
有些刘氏皇族子孙,还有赵云、张飞、关羽等大将之材在身边的刘备,很快就和众人打成了一片,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因为刘备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所以就会经常说,如果自己徐州的刺史,徐州该会是怎样的,该怎么去治理。
所以没出几日,又在各县传出了,刘备无论是身份,还是能力,都比陶谦要胜任这个徐州刺史之位。
在刘备暗中的操作之下,丞县、阴平、戚县、昌虑、合乡、祝其、利城、赣榆、厚丘等十几个县的县令更是同时发声,让陶谦让位于刘备。
“刘备这小人!诬陷我也就罢了,现在竟然公然觊觎我这个位置!”
“大人!”
这消息传到州牧府邸,躺在病床上的陶谦,本来身体已经夕阳日下,此时更是气的满脸苍白,差点吐出血来。
奈何对于这种形势,他跟本就无力招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手下大将曹豹和张闿此时见陶谦恐怕随时都可能驾鹤西去,对于刘备当徐州刺史竟然也产生了期待。
所以现在的陶谦虽然根本就没做什么,但是兔死狗烹,也已经众叛亲离。
当然他也察觉到了自己身边的这种形势,郁闷加愤怒,还有身体上本来的不适,没挺几日,便病死在了床榻上。
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刘备和陶谦有什么恩怨,刘备听到陶谦病死的消息后,立即以陶谦旧友的身份前去悼念。
当然他也已经安排好了,只要自己到郯县之后,与他联络的这些县令,就会直接联合发公告。
说刘备才德兼备,是徐州刺史的不二人选,纷纷表示拥护刘备接管徐州,其他郡县见如此,也跟着拥护。
所以曹操还没到达郯县就这样理所应当的当上了徐州刺史。
但是这时候,刘备的手段便展现了出来,当他将州牧印这个象征着权利的东西拿到手之后,便将那些拥护自己的县令全部处死。
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徐州安危和百姓生活上,拥护自己也只是因为自己为他们勾勒一个利于他们的蓝图。
但是如果真想让这个州变得强大,让自己的实力变强,这些只知享乐的蛀虫,就必须得清理掉,刘备虽然供于心计,但是这个道理他是非常明白的。
所以当他上任的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了这个命令,虽然大多官员在被处死前,对刘备百般唾骂,但是刘备却赢得了这些郡县百姓的人心,大家也都在心中对他称赞。
曹操得到这个消息,也不得不感慨一个人的际遇是有多么重要。
他也明白,一旦错过得到徐州的机会,以后就很难再有机会进军。
毕竟历史上刘备最后能有那样的成就,除了善于玩弄于心计之外,治理和行军打仗肯定是有自己独特之处的。
不然公孙瓒死后,赵云也不会对他这么的忠心耿耿。
一来,现在刘备在徐州的种种措施的确深得人心;二来,陶谦刚刚死去没多久,他们现在肯定已经上下团结一致,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所以即使现在曹操想出兵也讨不到什么便宜,而且他现在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是丁瑶她们从陈宫为他们找的藏身之处顺利的回来了,而嫣然在华佗的照顾下,估计不出几日就会将孩子生下来。
还有就是现在兖州的局势虽然已经已经稳定了下来,但是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对于大军这在这次平定战乱中表现的不足,更是要好好整顿。
只是这次华佗见到曹操却笑眯眯的,让曹操心里有些毛毛的,这华佗白白净净的不会在某个方面取向和别人不一样吧?可这样看自己干嘛?自己可是正常人!
不过,当华佗避过众人,将一些药丸交到曹操手里的时候,让曹操放心了,原来华佗是想找机会将自己上次向他要的变年轻的药给他。
这天,久未放晴的天空,却显得令人感觉十分的舒适。
嫣然下午正在曹操的照料下在亭子中休息,忽然感觉到肚子里传来一阵剧痛。
曹操另外的身份,当然知道这是要生了,便赶紧叫人将她搀扶到房里,同时叫来接生婆,以往万一,自己和华佗在门外守候。
因为有华佗的日常照料,身体很健康的嫣然,很顺利的就将这个在娘胎里就备受颠沛流离的孩子生了下来。
而且还是个男孩,让曹操喜出望外。
刚刚产子,肯定最需要曹操的陪伴,所以在重要的半个月里,曹操一直都陪在嫣然的身边。
同时,曹操虽然在忙着家事,但是心中对于曹家大军的整顿,趁着间隙,已经想出了个大概。
就差找个合适的日子,和荀彧、陈宫、戏志才,还有曹洪、夏侯惇等商量一下细节,最终确定,在军中颁布。(未完待续)